search

拜月神話

拜月神話

  http://www.tech-food.com 2005-9-8 9:36:00 中國食品科技網 根據古書《禮記》說明,“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此處所謂“朝”“夕”皆為祭拜之意。唐朝開元遺事寫道,“中秋夕上與貴妃臨太液池望月”。而宋朝《東京夢華錄》亦記錄“中秋夜民間爭餐酒樓玩月,至於通曉”。由此可知,農曆八月十五日祀月賞月已經有三四千年的歷史。

中秋節習俗---民間拜月

  明清之後,因時代的關係,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功利因素突出,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濃厚,以“賞月”為中心的抒情性與神話性的文人傳統減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願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因此,“民間拜月”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中秋節少數民族的祭月拜月習俗

  在少數民族中同樣盛行這祭月、拜月的風習。雲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風俗。傣族傳說,月亮是天皇第三個兒子巖尖變的。巖尖是個英勇剛強的青年,他曾率領傣族人民打敗過敵人,贏得了傣族鄉親的愛戴。後來,他不幸死後,變成了月亮,升向天空,繼續發出柔和的月光,在黑暗中給傣族人民帶來光明。每逢中秋節這天,小夥子一清早就帶上火藥


老北京中秋節習俗:主食吃團圓餅 男人不能

  中新網北京9月12日電(張中江) 9月12日是傳統的中秋節。京味兒作家崔岱遠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老北京在中秋這一天有“拜月”的習俗,一家人的主食要吃“團圓餅”,月餅只是飯後的茶點。不過“拜月”是女人、小孩兒的事,男人不能參加。   中秋節來歷:團圓節日,男不拜月   崔岱遠介紹說,中秋首先是個團圓 ...

月光下的祭祀 專屬於女性的中秋

  兒時中秋節的記憶中,有一項非常莊重嚴肅的習俗:祭月。如今城市中生活的人們已經少見了。只在有老人的家庭,中秋的夜晚還會在陽臺上擺上供桌,完成月光下的祭祀。民俗專家說,中秋拜月習俗始於明代。   在我國的很多地區,中秋節有拜月或祭月的習俗。中秋之夜,滿月初升,人們在露天面向月出的方向設案,擺上月餅、西瓜及其他 ...

中秋節娘”

  中秋節,又稱團圓節。是中國傳統的三大(春節、端陽節、中秋節)之一,除了吃月餅,還有一箇中秋節拜“月娘”的習俗。在鄂西北十堰山區,有這樣幾種拜“月娘”習俗:   慶團圓:就是中秋節這天晚飯後不久,圓月初升,婦女們設桌於門前或大埕中,有聯戶合拜的,有自家自拜的。她們用紅紙剪出各式各樣吉祥圖案,一一貼在糕餅、水 ...

老北京中秋習俗:祭自制月餅

  “八月十五中秋節,水果月餅擺滿碟。”這句名諺道出了老北京隆重、喜慶的過節情景。   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古人把月圓視為團圓的象徵,所以又稱“團圓節”。每年“七月十五”剛過,來自京郊、河北、河南、山東等地的水果開始陸續上市,市肆的果攤櫛比擺設,鋪在水果下的青蒿和上面的鮮果散發出陣陣清香。八月初一,油 ...

中秋:傣族鳴槍 潮汕吃芋頭

     資料圖片:拜月   中秋拜月可以說是全國各地過中秋的“保留節目”,但由於地域文化的不同,各地拜月也有各自的特點。   雲南傣族:鳴槍拜月敬英雄   “以前老家拜月後還要鳴槍,表達對英雄的敬意。”在石獅打工的巖先生說,以前每當中秋節那天,村裡年輕男子一清早就帶上火藥槍上山打火雀、野雞;而年輕女子則忙著 ...

中秋節習俗-民間

  明清之後,因時代的關係,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功利因素突出,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濃厚,以“賞月”為中心的抒情性與神話性的文人傳統減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願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因此,“民間拜月”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 ...

中秋吃月餅

  中秋之夜,一輪光滿,月輝皎潔,天上月圓,人間“圓月兒”,故中秋節 又稱“團圓節”。   屆晚,老北京每戶家庭都要設壇拜月,供“月光碼兒”, 即印有“太陰星君”及玉兔搗藥的紙像。   老北京人最重祭月,體現了“花常好,月常圓,人常聚”的美好願望。 晚清以來,戰亂迭起,中秋夜正是“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