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大塊肌肉首先工作,使身體從靜態變為動態,以便於身體啟動。
2、中等肌肉次發力,使肌肉獲得一定速度的身體進一步加速。
3、小塊肌肉最後發力,主要是控制拳的運動路線和幅度。
4、同時在發力的一剎那,配合呼氣,屏氣蓄勁,以氣催力,達到意氣力三者合一,最終達到增大擊打速度、力量的目的。
5、注意事項:正確的動作路線,避免肌肉的松馳現象,肌肉不要過早收縮,拳要打到目標的一剎那間,急速把拳握緊。
1、由大塊肌肉首先工作,使身體從靜態變為動態,以便於身體啟動。
2、中等肌肉次發力,使肌肉獲得一定速度的身體進一步加速。
3、小塊肌肉最後發力,主要是控制拳的運動路線和幅度。
4、同時在發力的一剎那,配合呼氣,屏氣蓄勁,以氣催力,達到意氣力三者合一,最終達到增大擊打速度、力量的目的。
5、注意事項:正確的動作路線,避免肌肉的松馳現象,肌肉不要過早收縮,拳要打到目標的一剎那間,急速把拳握緊。
1、左直拳:從實戰預備姿勢開始,左臂用彈力迅速伸直。在手臂向前伸直的同時,右腳用力蹬地。左腳向前滑出,右腳蹬地後腳跟提起,重心轉移到左腳上。左直拳的力量80%來自右腿,10%來自左側背部,10%來自左側肩臂。
2、右直拳:從實戰預備姿勢開始,右腳蹬地,帶動腰部逆時針轉動,同時右側肩臂向前擊出。右直拳的力量80%來自右腿,10%來自腰部,10%來自右側肩臂。
3、擺拳:從實戰預備姿勢開始,從體側將左(右)拳向前成弧形路線擊出,腿、腰依次發力,重心移到左(右)腳上。擺拳的力量60%來自腿部,30%來自腰部,10%來自肩臂。
4、上鉤拳:從實戰預備姿勢開始,適度屈膝後突然蹬地,同時將腰部向身體中軸旋轉,帶動手臂向上短促地擊出。上鉤拳的力量70%來自腿部,20%來自腰部,10%來自肩臂。
5、平鉤拳:從實戰預備姿勢開始,由左(右)腳蹬地啟動,腰、肩隨之轉動,手臂由放鬆突然緊張向右(左)側擊出,重心移到左(右)腳上拳擊發力技巧及力量的訓練方法。平鉤拳的力量60%來自腿部,30%來自腰部,10%來自肩臂。
6、刺拳:刺拳速度較快,力量較小,蹬地力量不大,腰部旋轉幅度也較小。刺拳的力量50%來自腿部,10%來自腰部,40%來自肩臂。
7、振拳:雙方近距離纏鬥時快速蹬地,大幅度旋轉腰部,力量較小。振拳的力量50%來自腿部,40%來自腰部,10%來自肩臂。
8、總體來說,各種拳法的發力主要依靠伸膝力量(蹬地),其次是轉髖力量(旋轉腰部),上肢力量只起輔助作用。發力過程中各部位用力有短暫的時間差,腿部力量用來初始啟動,腰部、上肢力量用於加速。伸膝力量在各種拳法的發力中都佔有50%以上的比例,在直拳發力中高達80%,是拳擊發力的關鍵的核心力量。
1、注意動作路線。由運動原理可知,運動直線到達終點的距離是最短,時間最省因而便於動作加速;
2、避免肌肉的松馳現象。根據肌肉收縮的力學特點。肌肉不具有完全彈性,而具有明顯的時間效應,收縮時間過長其收縮力與速度就會下降。所以肌肉不要過早收縮,以免引起肌肉疲勞和松馳,正確的衝拳是:拳要打到目標的一剎那間才急速把拳握緊;
3、要做到快速有力,就要發揮腳,腿,髖腰肩的共同作用,協調配合。並根據肌肉的發力順序原則,由大塊肌肉首先工作,使身體從靜態變為動態,以便於身體啟動:中等肌肉次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