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道教文化與中國民俗
揭秘:道教文化與中國民俗
道教文化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文化,道教文化的思想得到大部分人民的認可,道教的宗旨已經深入人心成為了中國傳統的文化,並且影響著中國的民俗和傳統文化。道教的文化和中國的民俗也是息息相關,下面由小編帶大家瞭解道教文化與中國民俗之間的關聯,一起來看看吧。
一、道教文化對民間節日的影響
由於古代人們對於一些奇怪自然現象的不理解造成其對自然的敬畏,同時又依賴於自然的給予,於是古代人們就認為這是神靈在主宰的世界,對其產生崇拜之情。杜撰出很多神仙式的人物併產生了很多民間節日。這些節日及其相關的風俗習慣與道教文化有千絲萬縷的聯絡,很多是源於道教的傳說,甚至純粹是道教節日。下面列舉幾個例子,從中不難發現道教文化對中國傳統節日的影響。
春節:古代人們過一個年,現在我們過兩個年。即陽曆年和陰曆年。為了區別開來.我們現在把陽曆年叫“新年”或“元旦”,把陰曆年叫做“春節”。其實,按人們的傳統習慣,尤其是在農村,重視的仍然是陰曆年。所以.“春節”成為我國最盛大的節日。在春節期間,有豐富多彩的活動。其中有很多源於道教的思想學說。
元宵節:元宵節這天要吃元宵,點龍燈。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上元節是道教的一個很重要的節日。
清明節:清明節也是道教的重要節日。道教奉行的教義之中,就包括祭祖宗、禮神明的內容。道祖老子認為,人們依道而行,就會有“子孫以祭祀不輟”的福報。清明節.又稱掃墳節、鬼節、冥節。曾有詩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而每逢清明節,道教都要舉辦祭幽度亡的法會,以滿足信眾追思、感恩親人的願望。
重陽節:每年的九月初九,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自古至今.重陽節在普通民眾的心目中都是閤家團聚的日子,唐代詩人王維曾有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時至今日,重陽節依舊是在外的遊子倍加思念親人的日子。而重陽節的由來也源於道教故事。據《續齊諧記》所載,汝南桓景隨道士費長房遊學數年。長房謂桓景:“九月九日家有災難,宜急去,令家人各做絳囊,盛茱萸以係臂,登高飲菊酒,禍乃可消。”桓景如其言,舉家登山,夕還,見雞犬牛羊暴死,後重陽登高沿襲成俗。這就是登高飲酒的來歷,其中明顯有道教的影子。
許地山認為:“從我國人日常生活的習慣和宗教的信仰看來,道的成分比儒的多,我們簡直可以說支配中國一般人的理想與生活的乃是道教的思想。”道教文化對中國傳統節日影響深遠,其中的多種民俗均來自於道教祭祀活動,並且其中充滿了玄學的理念。
揭秘:道教傳說中的赤腳大仙是誰
自古中國是信奉神仙的,在漢族民間流傳許多關於神仙的故事,而且人們為此還設立了一些寺廟來供奉,保佑家人平安。八仙就是民間經常流傳的神仙,傳說他們都道來自於道教。八仙中的赤腳大仙是誰呢?本期道教文化為你揭曉。
赤腳大仙是漢族民間傳說和道教傳說中的仙人,是仙界的散仙,一般情況下他總是在四處雲遊,以其赤腳裝束最為獨特,漢族民間傳說中他常常下凡來到人間,幫助人類剷除妖魔。他性情隨和,平常以笑臉對人,對有心向善的妖怪也會網開一面,但對邪惡妖怪卻從不留情,雙腳就是他的武器,曾經降服眾多妖魔,是天下妖怪的剋星。據說赤腳大仙身上帶有不屬於六界的異寶,令他不懼百毒。
傳說中的道家八仙幾乎家喻戶曉,他們各有道術,法力無邊,有關他們的傳奇經歷與各種民間傳說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最膾炙人口的那句莫過於“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而他們中的七個都有自己的歷史背景,有證可考,惟有藍采和籍貫名字成仙的傳說爭議很多。明代吳元素的《東遊記》中給他定了一個赤腳大仙的前身,“藍采和者乃赤腳大仙之降生也。”
又據《仙佛奇蹤》中記載:藍采和,常穿著破爛衣裳,帶著六寸腰帶,一隻腳穿著靴子,一隻腳赤足。大夏天的時候,竟然在長衫裡頭穿著厚厚的棉襖,冬天時候又躺在雪地上,撥出的氣就像蒸汽一般。每次在大街上討飯,手持大拍板,長三尺多。
他嗜酒如命,一喝醉了酒唱歌,老人小孩都喜歡看他唱歌,唱歌的時候,看上去他一副癲狂的樣子,但言語中卻充滿了智慧,是個非常有才氣的歌唱藝人。他唱的歌詞隨意率性而作,曲中充滿了仙意,聽起來好像時告訴人們如何修身養性,他常常把的得到的錢串在繩子上,拽著拖著走,有時候那錢從從繩子上脫落下來掉了他也不管,有時候他把穿在繩子上的錢贈送給窮人家,有時候就到酒肆中一醉方休。
他周遊天下時,有人看見過他,等到許多年過去,到老了的時候再看見他,他依然容貌依舊。後來有人看見在壕梁酒樓上飲酒,聽見有笙簫吹奏的聲音,再抬頭他已經乘著鶴飛上天空,拋下靴子、破衣爛衫,六寸腰帶,唱歌時的拍板,緩緩升空。
揭秘:梁山伯與祝英臺是哪個朝代
當梁山伯與祝英臺的骨灰瀰漫後,便化作佛祖手中那朵永不凋謝的雪蓮花。真正人世人羨慕的都是舉案齊眉,相敬如賓的戀人,梁山伯與祝英臺,一個寵著另一個,一個為另一個心疼。本期戲劇文化為你講訴梁山伯與祝英臺。
《梁山伯與祝英臺》是中國漢族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其他三個是《白蛇傳》、《孟姜女哭長城》、《牛郎織女》。
其中,《梁祝傳說》是中國最具魅力的口頭傳承藝術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唯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
自西晉始,在民間流傳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可謂中國家喻戶曉,流傳深遠,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從古到今,有無數人被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悲慘愛情所感染。《梁山伯與祝英臺》與《羅密歐與朱麗葉》齊名。
近代小說研究家蔣瑞藻(1891—1929)最早提出,梁祝傳說最初產生在東晉。
他所依據的,是輾轉引述的宋徽宗大觀間明州知事李茂誠所撰的《義忠王(梁山伯)廟記》,其實也屬於傳說性質,並非嚴格的史料。但至20世紀30年代,諸家已對東晉說大致取得了共識。錢南揚說得最準確和肯定:“這個故事託始於晉末,約在西曆四百年光景,當然,故事的起源無論如何不會在西曆四百年之前的。至梁元帝採入《金樓子》,中間相距約一百五十年。所以這個故事的發生,就在這一百五十年中間了。”
大體梳理一下,研究梁祝傳說和史蹟所據的材料,比較早的計有:
(1)梁元帝蕭繹《金樓子》。明徐樹丕《識小錄》:“按,梁祝事異矣!《金樓子》及《會稽異聞》皆載之。”徐樹丕所見《金樓子》是原書還是輾轉所得,無從查考。梁元帝蕭繹,公元522年11月~554年,在位三年。554年被魏軍所殺,享年47歲。藏書14萬卷,魏軍破江陵城時,全部燒燬。現存世的《金樓子》系輯本,沒有“梁祝事”的記載。
(2)唐梁載言《十道四蕃志》。宋張津《四明圖經》:“義婦冢,即梁山伯祝英臺同葬之地也。在縣西十里‘接待院’之後,有廟存焉。舊記謂二人少嘗同學,比及三年,而梁山伯初不知英臺為女也。其樸質如此。按《十道四蕃志》雲:‘義婦祝英臺與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梁載言,唐中宗(683~684,在位三個月)時候人。
(3)唐李蠙《題善權寺石壁》。明《善權寺古今文錄》錄唐李蠙《題善權寺石壁》全文:“常州離墨山善權寺,始自齊武帝贖祝英臺產之所建,至會昌以例毀廢。唐鹹通八年,鳳翔府節度使李蠙聞奏天廷,自舍俸資重新建立。……”李蠙,唐宣宗時候人。此《題善權寺石壁》寫於唐懿宗鹹通八年,丁亥,即公元867年。又,宋《鹹淳毗陵志》二十五:“廣教禪院在善卷山,齊建元二年以祝英臺故宅建。唐會昌中廢,地為海陵鍾離簡之所得,至大和中,李司空蠙於此皆榻肄業後,第進士。鹹通間以私財重建,刻奏疏於石。”齊太祖建元二年,為公元480年。
(4)唐張讀《宣室志》。清翟灝《通俗編》卷三十七“梁山伯訪友”條引唐張讀《宣室志》:“英臺,上虞祝氏女,偽為男裝遊學,與會稽梁山伯者同肄業。山伯,字處仁。祝先歸。二年,山伯訪之,方知其為女子,悵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馬氏子矣。山伯後為鄞令,病死,葬鄮城西。祝適馬氏,舟過墓所,風濤不能進。問知有山伯墓,祝登號慟,地忽自裂陷,祝氏遂並埋焉。晉丞相謝安奏表其墓曰‘義婦冢’。”
PS:
據查證,梁山伯和祝英臺根本不是一個朝代的人,不過是先後葬在同一個墳上。
卻說祝英臺是南北朝人,生前幫助窮人,享有女俠之名,卻遭貪官馬文才父子加害。祝英臺舊墓掘出來,老百姓以梁祝二人俠義相融,連死後山墳都碰在一塊,遂築起一個同墳墓,把兩人合葬,而成千古美贊。
古代奇特民俗揭秘:曾經偷竊、罵人也有“節”
記得幾年前我們來到緬甸小城大其力,恰逢傣族“水燈節”的前夜。婦女們坐在屋簷下,忙著做水燈。男人們卻迫不及待地敲鑼打鼓,舞動犄角高翹的紙紮水牛,在街上四處歡慶。身穿黃色袈裟的小沙彌,手裡捧著水燈和各種供品,排隊走向寺廟,向神靈祭拜。
有趣的是當地的緬族人不過水燈節,而是過“小偷節”。在這一天裡,喜歡順手 ...
揭秘:樓梯的形狀位置與風水
現代建築中,樓梯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雖然已經有了電梯,但總有停電需要樓梯的時候。同時,有些房子的室內也會設定樓梯。
那麼,樓梯的形狀位置對於房子風水有什麼影響呢?一起隨小編來看看吧!
1、樓梯切記放到屋子的中央
樓宇的中間有電梯井,這個很正常,因為電梯井四周都是獨立的居住單元,而居室內的上下樓 ...
素食文化揭秘:素食主義者可以吃雞蛋嗎
嚴格的素食主義者是隻吃蔬菜,不吃肉類,也不吃蛋奶,但是素食主義者並不全都是光吃素,也有的人有吃蛋奶,這樣才能是人體機能達到平衡。本期的素食文化就為你介紹素食文化之素食主義者可以吃雞蛋嗎?
素食主義者,即只吃素菜而不吃葷菜的人。素食主義是一種飲食文化,實踐這種飲食文化的人稱為素食主義者。
素食主義 ...
民族文化揭秘:彝族向天墳是什麼
一個人的一生都有著很多的家,在來到這個世界之前,母親的子宮就是你的家,來到這個世界之後,這些條條框框的房屋也是你的家,當你離開這個世界之後,地底的墳墓更是你最後的一個家。
那麼,本期彝族文化一起了解彝族向天墳是什麼。
眾所周知,曆法是人類文明的標誌。聞名世界的瑪雅文化其精髓之一便是曆法。以前,中國 ...
張鳴:繼承危機與中國的轉型
網路配圖
關於中國政治,眾所周知的一件事是,儘管到了21世紀,其實中國依然沒有走出傳統政治的陰影。而中國傳統政治最大的困惑,就是繼承問題。換成現代政治學的術語,就是政權難以和平移交。用中共熟悉的話語來講,就是所謂的接班人問題。
在西周的封建制時代,繼承問題相對簡單。因為整個封建王朝都是按大小 ...
單士兵:鄉土文化與城市文化的碰撞
農民工“禁租令”
無論城裡人還是農民工都希望獲得美好的生活。城裡人不希望自己生活被農民工干擾,而農民工需要在城市空間裡繼續生活夢想,釋放自己的心情。生活方式的碰撞,讓一些小區居民找到小區物業,下發“禁租令”,不許居民將房屋租給農民工。
在一個社會分層的年代,這種尷尬是難免的。當“生活權”遭 ...
鹽商文化與天津民俗
清代詩人張船山(問陶)稱譽天津“十里魚鹽新澤國。二分煙月小揚州”。前人多看重天津的水鄉景色,即漁(次要的)鹽(主要的)之利帶來的風月繁華。這一點,天津與揚州也很相似。行銷淮鹽的商人與行銷蘆鹽的商人,所創造的文化扭轉與意蘊,在當時是頗為接近的。
天津鹽商文化對天津民風民情的改變,有積極影響,也有負面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