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鹽商文化與天津民俗

鹽商文化與天津民俗

  清代詩人張船山(問陶)稱譽天津“十里魚鹽新澤國。二分煙月小揚州”。前人多看重天津的水鄉景色,即漁(次要的)鹽(主要的)之利帶來的風月繁華。這一點,天津與揚州也很相似。行銷淮鹽的商人與行銷蘆鹽的商人,所創造的文化扭轉與意蘊,在當時是頗為接近的。

  天津鹽商文化對天津民風民情的改變,有積極影響,也有負面疚,從天津民俗整體看,都很明顯。

  天津屯本為軍事建制。因此,民風剽悍,造成遇事講打講鬧的社會風氣。而鹽商如順治時張霖、康雍間的查日乾(天行)、安歧(儀周),起造園林,延攬名士,換名話說,在天津,“引進文化”,成為一時風氣。安歧“無聲爭之好,惟涉古今書畫名跡”,“收藏之富,甲於海內”,不能不說是一個天津文化的建設者,范寬〈雪景寒林圖〉,孫過庭〈書譜〉都是字氏家中物。鹽商收

  藏名跡的風尚,在晚清“八大家”中李善人身上遺風猶存。李家珍藏宋元明珍本圖籍多種,是旬清大藏書家之一。

  天津儒學始於明正統間。在明、清兩代,不但有文學、武學,還有商學。商學的生員即來自商、灶(鹽灶)兩稽查,主要來自鹽商,早期也由鹽商承擔經費。鹽商積極興學,既因本身富於財力,又因商、灶兩稽查子弟可人科場,步入仕途。天津第一所學校(康熙五十八年)“三取書院”,早期經費全由長蘆鹽商支會。第二所“問津書院”。則由鹽商查為義獻產而設。天津河東鹽索一帶,從不講讀書習文,乾隆舉人楊一昆(無怪)在此設“起鳳樓書社”,使民風民情大為改觀。而楊家即是鹽商。天津一地,民風民俗由尚武而崇文,不能不承認鹽商文化是具有促進作用的。

  就天津情況講,有一條顯而易見的規律:正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鹽。遂閒堂張家行鹽有了錢,兒孫都步籬仕途;無錫華氏(南華)北遷後,祖先業鹽,後世出了內閣中丞華世奎。李叔同(弘一)之父李世珍(小樓),為同治進士,致仕後因辦鹽務成了鉅富;楊一昆及其子楊恆佔(進士)也是先仕而鹽發家的。無論如何,科場功名,總是對文化的一種啟動力。

  但鹽商文化的一大特點,就是用錢堆起來的,無論起造園林,收藏名跡,延攬名士,縱情詩酒,沒有錢是辦不到的。風月繁華的基石是白銀。這說又影響天津的社會風氣“俗尚奢華”。“八大家”中的鹽商振德黃、長源楊、益德王、益照臨張(海張五)、李善人,無不以揮霍性開支而聞名津沽。天津鼓樓東姚家也是鹽商,而且姚豐年、姚承豐父子兩世進士,財力不下“八大家”,但家風清正,生活簡約,就不屬八大家。從這一點看,鹽商文化對天津風俗糜爛又有大關係。聘閨女講究:“過嫁妝”,娶媳婦講究“亮轎”,死人講究“出大殯”,辦會講究“設擺”,把家中珍貴文物擺出去,實際是“擺闊”。由於金錢悖入悖出,因此天津又有“寶貴無三輩,清官不到頭”的說法。楊一昆在〈天津論〉裡說:“第一是走鹽商,走久接(結)地方。一派綱總(鹽商公會頭目)更氣象:水晶頂,海龍裳,大轎玻璃窗兒亮,跑如飛蝗,把運司(鹽官)衙門上。店役八九個,圍繞在轎旁,黑羔馬褂是尋常。他(鹽商)的來頭可想。”這就是鹽商的日常面貌和文化形象。

  鹽商辦文化事業並不單純出於傾心文化藝術,主要還是附庸風雅。張霖、查蓮坡皆能詩,但有幾首為人傳誦的天津詩人還是“獨有清韻在梅花”,屬於那家族累世清芬、佳仕途蹭蹬的梅成棟祖孫。清代天津也沒有出現大書法家、大畫家,更沒有“金陵八家”、“吳門四子”畫派。鹽商中人對於藝術總是浮皮蹭癢、水過地皮溼,點到而已(鹽商後裔另論)。這種創作風氣,影響甚深。

揭秘:道教文化與中國民俗

  道教文化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文化,道教文化的思想得到大部分人民的認可,道教的宗旨已經深入人心成為了中國傳統的文化,並且影響著中國的民俗和傳統文化。道教的文化和中國的民俗也是息息相關,下面由小編帶大家瞭解道教文化與中國民俗之間的關聯,一起來看看吧。

  一、道教文化對民間節日的影響

  由於古代人們對於一些奇怪自然現象的不理解造成其對自然的敬畏,同時又依賴於自然的給予,於是古代人們就認為這是神靈在主宰的世界,對其產生崇拜之情。杜撰出很多神仙式的人物併產生了很多民間節日。這些節日及其相關的風俗習慣與道教文化有千絲萬縷的聯絡,很多是源於道教的傳說,甚至純粹是道教節日。下面列舉幾個例子,從中不難發現道教文化對中國傳統節日的影響。

  春節:古代人們過一個年,現在我們過兩個年。即陽曆年和陰曆年。為了區別開來.我們現在把陽曆年叫“新年”或“元旦”,把陰曆年叫做“春節”。其實,按人們的傳統習慣,尤其是在農村,重視的仍然是陰曆年。所以.“春節”成為我國最盛大的節日。在春節期間,有豐富多彩的活動。其中有很多源於道教的思想學說。

  元宵節:元宵節這天要吃元宵,點龍燈。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上元節是道教的一個很重要的節日。

  清明節:清明節也是道教的重要節日。道教奉行的教義之中,就包括祭祖宗、禮神明的內容。道祖老子認為,人們依道而行,就會有“子孫以祭祀不輟”的福報。清明節.又稱掃墳節、鬼節、冥節。曾有詩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而每逢清明節,道教都要舉辦祭幽度亡的法會,以滿足信眾追思、感恩親人的願望。

  重陽節:每年的九月初九,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自古至今.重陽節在普通民眾的心目中都是閤家團聚的日子,唐代詩人王維曾有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時至今日,重陽節依舊是在外的遊子倍加思念親人的日子。而重陽節的由來也源於道教故事。據《續齊諧記》所載,汝南桓景隨道士費長房遊學數年。長房謂桓景:“九月九日家有災難,宜急去,令家人各做絳囊,盛茱萸以係臂,登高飲菊酒,禍乃可消。”桓景如其言,舉家登山,夕還,見雞犬牛羊暴死,後重陽登高沿襲成俗。這就是登高飲酒的來歷,其中明顯有道教的影子。

  許地山認為:“從我國人日常生活的習慣和宗教的信仰看來,道的成分比儒的多,我們簡直可以說支配中國一般人的理想與生活的乃是道教的思想。”道教文化對中國傳統節日影響深遠,其中的多種民俗均來自於道教祭祀活動,並且其中充滿了玄學的理念。

探究揚州鹽商文化的歷史

  揚州在古代就是一個富商很多的地方,其中也有著不少的藝妓隨著富商去其他地方做生意,而在揚州商人當中鹽商也是十分多的,這商人大多都來自徽州。本期小編就帶你去揚州文化了解一下揚州的鹽商文化。

  這是一個被商人改變的城市。這商人,還不是揚州本地人,而是來自徽州的客商。在近代人陳去病的《五石齋》中有這麼一句話:“揚州之盛,實徽商開之,揚蓋徽商殖民地也。”

  所謂揚州鹽商,是指僑寓揚州,或者說坐鎮揚州經營兩淮鹽業的商人,但究其實,揚州鹽商中的絕大多數並不是揚州人。那麼為什麼經營兩淮鹽業的商人會選擇揚州作為其聚集地呢?這和揚州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有關。揚州地處長江以北,淮河以南,西瀕運河,東臨大海,方圓數百里內,河道縱橫,水陸交通便捷,是自隋朝開鑿京杭大運河以來南漕北運船舶必經之咽喉。

  加之揚州附近有當時全國最大的海鹽產場,即江蘇境內淮河以南和淮河以北的兩大面積產鹽區,歷史上一直流傳著“兩淮鹽,天下鹹”的民諺,而兩淮鹽業的管理中心就在揚州,揚州自然也就成了兩淮鹽商的聚集地。對於揚州鹽商來說,市場就是他們的生命,透過壟斷市場而低價獲得商品、高價出售是他們的創富路徑。

  由於淮揚自古就是稅賦重地,憑藉政府給予的特權,他們獲得了江蘇、安徽、河南、江西、湖南、湖北等6個省份的巨大市場,而這6個省份幾乎是當時中國經濟最發達、人口最稠密的地區,因而成就了揚州鹽商的鼎盛,也造就了揚州的繁榮。尤其是清康雍乾年間,揚州鹽商的財富和影響力可謂達到了極至。

  如乾隆37年(1772年),揚州鹽商年賺銀1500萬兩以上,上交鹽稅600萬兩以上,佔全國鹽課的60%左右。而這一年,中國的經濟總量是世界的32%,揚州鹽商提供的鹽稅佔了世界8%的經濟總量,揚州鹽商可謂富甲天下,“揚州鹽商”四個字也幾乎就成了鹽商的代名詞。

  在封建社會,鹽課是政府僅次於田賦的一項重要財政收入,國家鹽業政策的根本動機就是獲取稅源。中國古代的鹽業制度比較複雜,但歸納起來,其實質不外乎專賣制和徵稅制兩種。前者是由國家經營,寓稅於價;後者是由商人經營,課稅於商。

  但產運銷的一切活動都在政府的嚴密控制之下,這一點是毫無例外的。在這種嚴厲管制之下,鹽商的生存環境是比較艱難的,可以說政策就是鹽商的生命。揚州鹽商和自貢鹽商的發韌和衰敗,無疑都受到了國家鹽業政策的根本性影響。


重慶文化民俗

  重慶的科技教育力量雄厚,研究開發能力較強。科研機構、大專院校的數量、規模和水平在全國大城市中居於前列,全市擁有科研和技術開發機構1000多個,各類科技人員50多萬人,分佈在機械、冶金、電子、化工、輕工、通訊等數十個行業。有各類學校1.76萬多所,其中高等院校25所,成人高校和中等專科學校上百所,專業學科齊 ...

文化對我們的啟示:要有胸懷眼光

  晉為山西省之簡稱,晉商指的是山西商人,尤其是以山西太谷、祁縣、榆次、平遙等地為代表的晉中盆地商人。晉商的歷史可遠溯至春秋戰國時期,明清以來,晉商成為中國十大商幫之首,在神州大地上留下了燦爛的商業文化。那麼,今天就隨小編一起來了解,晉商文化對人們有什麼啟示。   一、誠信義利的價值觀念   山西人受孔孟之道 ...

挪威的文化習俗

  挪威人非常喜歡握手。無論何時,當陌生人相會,總要握手及互道姓名。同樣地,當以後遇見了不怎麼熟的人,你也得在招呼時及道別時握手。   挪威人和藹有禮。不管在何時,為你服務的人都會說Voer Sa God,基本上,這句話是包含了"不客氣"以及"樂意為你服務"這兩個意思。與 ...

放大文化旅遊的“耦合效應”

  日前,《國家 十二五 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正式釋出。《規劃綱要》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宏偉目標,明確了 十二五 時期我國文化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方針原則、具體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提出了到2015年我國文化改革發展的10項主要目標,明確了九大重點工程,提出了五個方面的政策措施,對文化改革發展作出了 ...

傳統文化幸福人生 講座

  有的人認為,傳統文化已經是古老的東西了,已經過時了。   這種觀點是十分片面的。   首先我們不能對傳統文化求全責備。   比如傳統文化不能提出西方的民主等思想,就認為傳統文化已經過時了,我們應把我們所評價的人、事、物,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去評價。   第二,我們要避免庸俗的進化論。   不要總以為科技發 ...

“中國地坑院民俗文化之鄉”民俗文化節

  中新網陝縣9月7日電9月4日上午,為期一週的首屆陝縣民俗文化節在“中國地坑院民俗文化之鄉”——陝縣西張村鎮廟上村開幕。文化節期間將舉行民間書法大賽、民間剪紙大賽、民間婚俗表演、民俗實物展、陝州鑼鼓書演唱會、民間故事演講會、地方戲劇演出、民間特產和小吃展銷等八項活動,展示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和發展成果,促進民 ...

單士兵:鄉土文化城市文化的碰撞

      農民工“禁租令”   無論城裡人還是農民工都希望獲得美好的生活。城裡人不希望自己生活被農民工干擾,而農民工需要在城市空間裡繼續生活夢想,釋放自己的心情。生活方式的碰撞,讓一些小區居民找到小區物業,下發“禁租令”,不許居民將房屋租給農民工。   在一個社會分層的年代,這種尷尬是難免的。當“生活權”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