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文化大觀園:徽派建築

文化大觀園:徽派建築

  徽州文化是歷史上的徽州(前稱新安郡)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無論在器物文化層面,制度文化層面,還是在精神文化層面,都有深厚的底蘊和傑出的創造。它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

   

  文化是一種歷史現象。徽州文化亦然。東漢、西晉、唐末、北宋四次北方強宗大族的南遷,給徽州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中原文化,使這塊土地逐漸成了華夏名區。可以說,徽州文化是對中原文化的包容整合。南宋以後,這裡更是文風昌盛,人文薈萃,成了“東南鄒魯”、“禮義之邦”。徽州文化的全面崛起始於北宋後期,在明清時期達到鼎盛,作為一種極富特色的區域文化,它在全國領取風騷約有800年之久。

  徽州文化是炎黃文化進入全面發展階段的一個縮影,它是中國傳統儒、釋、道思想文化的沉澱區。徽州文化所包涵的新安理學、新安志學、新安醫學、新安建築、新安樸學、新安教育、新安畫派、新安藝文、新安科技、新安工藝、以至文房四寶、徽菜等在全國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國內外學者對徽州問題的研究,始於本世紀30年代。進入80年代後,以研究徽州歷史文化為主要內容的“徽學”,且朝著科學化方向發展,原徽州地區、國內不少城市及美、日、朝、新加坡等國家都相繼成立了專門的研究徽州的組織機構。90年代後,徽州文化研究進入了新的階段,“徽學“被譽為與“敦煌學”、“藏學”比肩的中國三大地方學之一。

  徽派建築是中國古建築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它的工藝特徵和造型風格主要體現在民居、祠廟、牌坊和園林等建築實物中。它集徽州山川風景之靈氣,融風俗文化之精華,風格獨特,結構嚴謹,雕鏤精湛。不論是其村鎮規劃構思,還是平面設計及空間處理、建築雕刻藝術的綜合運用都充分體現了地方特色。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為典型,被譽為”徽州古建三絕“,為中外建築界所歎服。它在總體佈局上,依山就勢,構思精巧,自然得體;在平面佈局上規模靈活,變幻無窮;在空間結構和利用上,造型豐富,講究韻律美,其中,馬頭牆、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築雕刻藝術的綜合運用上,融石雕、木雕、磚雕為一體,顯得富麗堂皇。

  徽派古建築以磚、木、石為原料,以木構架為主。樑架多用料碩大,且注重裝飾。其橫樑中部略微拱起,民間俗稱為”冬瓜梁“,兩端雕出扁圓形(明代)或圓形(清代)花紋,中段常雕有多種圖案,通體顯得恢宏、華麗、壯美。立柱用料也頗粗大,上部稍細。明代立柱通常為梭形。梁託、爪柱、叉手、霸拳、雀替(明代為丁頭拱)、斜撐等大多雕刻花紋、線腳。樑架構件的巧妙組合和裝修使工藝技術與藝術手法相互交融,達到珠聯璧合的妙境。樑架一般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顯得格外古樸典雅。牆角、天井、欄杆、照壁、漏窗等用青石、紅砂石或花崗岩裁割成石條、石板築就,且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紋理組合成圖紋。牆體基本使用小青磚砌至馬頭牆。

  徽派建築還廣泛採用磚、木、石雕,表現出高超的裝飾藝術水平。磚雕大多鑲嵌在門罩、窗楣、照壁上,在大塊的青磚上雕刻著生動逼真的人物、蟲魚、花鳥及八寶、博古和幾何圖案,極富裝飾效果。木雕在古民居雕刻裝飾中佔主要地位,表現在月梁頭上的線刻紋樣,平盤鬥上的蓮花墩,屏門隔扇、窗扇和窗下掛板、樓層拱杆欄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頭等。其內容廣泛,多人物、山水、花草、鳥獸及八寶、博古。題材眾多,有傳統戲曲、民間故事、神話傳說和漁、樵、耕、讀、宴飲、品茗、出行、樂舞等生活場景。手法多樣,有線刻、淺浮雕、高浮雕透雕、圓雕和鏤空雕等。其表現內容和手法因不同的建築部位而異。這些木雕均不飾油漆,而是透過高品質的木材色澤和自然紋理,使雕刻的細部更顯生動。石雕主要表現在祠堂、寺廟、牌坊、塔、橋及民居的庭院、門額、欄杆、水池、花臺、漏窗、照壁、柱礎、抱鼓石、石獅等上面。內容多為象徵吉祥的龍風、仙鶴、猛虎、雄獅、大象、麒麟、祥雲、八寶、博古和山水風景、人物故事等,整體顯得質樸高雅,渾厚瀟灑。

解析:羌族建築特色以及文化內涵

  羌族是一個有著獨特而精湛的建築藝術的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羌族人民摸索出了一套適合當地自然環境的民居建築風格。羌族建築材料多以石料為主,依山而建,與裸露的山岩渾然一體,最有名的碉樓就是這種建築風格的代表作。一起來了解羌族的建築特色以及其蘊含的羌族文化。

  羌族建築風格獨特,技藝高超,材料以石材為主,與漢族建築以木料為主,罕用石材、追求“盛德在木”的基本原則大相徑庭。羌族建築融合了我國傳統建築的三種主要形式——遊牧民族的帳幕式、漢族的窯洞式和幹欄式建築的主要特徵,風格古樸。

  羌族建築在對遊牧民族帳幕式的繼承上,體現為其室內至今還完整保留中心柱的結構形式,且羌人已將中心柱演化為室內空間中的精神之柱。這種表現形式,與羌族的歷史經歷關係密切。羌族先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從西北遷移至岷江上游,雖然生產方式由遊牧轉為農耕,但很多遊牧民族的文化特徵仍然被保留下來,成為羌族文化中的鮮明特色。

  羌族文化結構多元,受漢文化的影響尤為深刻。定居岷江上游之後,羌族建築在保留一部分遊牧民族文化特徵的基礎上,對其建築形式進行了適應性的改造,如帳幕式穹頂結構,由於受到地理條件的限制,更主要是因為穹頂結構在中原漢族的主流文化中已成為統治階級權力、秩序、等級的象徵,於是羌族轉而務實地選擇了窯洞式的平頂結構形式。

  羌族群體建築為一體化的佈局,單體建築的佈局,則呈外部封閉,內部開敞的院落形式,合理有序,不僅受四川盆地漢區穿鬥木結構四合院的影響,還有仿造北方四合院形制的痕跡,並且,羌族的“四合院”在漢族四合院形制的基礎上,進一步向空中發展,形成了具有羌族特色的退臺式四合院樣式。

  羌族建築以碉樓、石砌房、索橋、棧道和水利築堰等最著名。

  碉樓

  羌語稱碉樓為“邛籠”。早在2000年前《後漢書·西南夷傳》就有:冉駹人,“依山居止,壘石為屋,高者至十餘丈”的記載。碉樓多建於村寨住房旁,是用來禦敵、儲存糧食柴草的建築,一般多建於村寨住房旁。碉樓的高度在10至30米之間,形狀有四角、六角、八角幾種形式,有的高達十三四層。碉樓的建築材料是石片和黃泥土。牆基深1。35米,以石片砌成。石牆內側與地面垂直,外側由下而上向內稍傾斜。1988年在四川省北川縣羌族鄉永安村發現的一處明代古城堡遺址“永平堡”,歷經數百年風雨滄桑仍儲存完好。

  民居

  羌族民居為石片砌成的平頂房,呈方形,多數為3層,每層高3米餘。房頂平臺的最下面是木板或石板,伸出牆外成屋簷。木板或石板上密覆樹丫或竹枝,再壓蓋黃土和雞糞夯實,厚約0。35米,有洞槽引水,漏雨雪,冬暖夏涼。房頂平臺是脫粒、曬糧、做針線活及孩子老人遊戲休歇的場地。有些樓間修有過街樓(騎樓),以便往來。

  溜索

  羌族地區山高水險,為便利交通,1400多年前羌民就創造了索橋(繩橋)。兩岸建石砌的洞門,門內立石礎或大木柱,礎與柱上栓胳膊般粗的竹繩,少則數根,多則數10根。竹索上鋪木板,兩旁設高出橋面1米多的竹索扶手。

  棧道

  棧道有木棧與石棧兩種。木棧建於密林,鋪木為路,雜以土石;石棧施於絕壁懸崖,緣巖鑿孔,插木為橋。

  掘井

  羌族民間石匠農閒時常外出做工。舉世聞名的四川灌縣都江堰工程,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仍在造福利民,其中就凝聚有古代羌人的血汗和智慧。

徽派建築特點:三大特點其他地方沒有!

  本期徽州文化帶來的是徽派建築特點,徽派古建築以磚、木、石為原料,以木構架為主。樑架多用料碩大,且注重裝飾。其橫樑中部略微拱起,故民間俗稱為“冬瓜梁”……跟隨小編來詳細瞭解瞭解徽派建築特點吧!

  徽派建築特點

  主體構件

  徽派古建築以磚、木、石為原料,以木構架為主。樑架多用料碩大,且注重裝飾。其橫樑中部略微拱起,故民間俗稱為“冬瓜梁”,兩端雕出扁圓形(明代)或圓形(清代)花紋,中段常雕有多種圖案,通體顯得恢宏、華麗、壯美。

  立柱用料也頗粗大,上部稍細。明代立柱通常為梭形。梁託、爪柱、叉手、霸拳、雀替(明代為丁頭拱)、斜撐等大多雕刻花紋、線腳。樑架構件的巧妙組合和裝修使工藝技術與藝術手法相交融,達到了珠聯璧合的妙境。樑架一般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顯得格外古樸典雅。牆角、天井、欄杆、照壁、漏窗等用青石、紅砂石或花崗岩裁割成石條、石板築就,且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紋理組合成圖紋。牆體基本使用小青磚砌至馬頭牆。

  裝飾藝術

  徽派建築還廣泛採用磚、木、石雕,表現出高超的裝飾藝術水平。磚雕大多鑲嵌在門罩、窗楣、照壁上,在大塊的青磚上雕刻著生動逼真的人物、蟲魚、花鳥及八寶、博古和幾何圖案,極富裝飾效果。木雕在古民居雕刻裝飾中佔主要地位,表現在月梁頭上的線刻紋樣,平盤鬥上的蓮花墩,屏門隔扇、窗扇和窗下掛板、樓層拱杆欄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頭等。

  內容廣泛,多人物、山水、花草、鳥獸及八寶、博古。題材眾多,有傳統戲曲、民間故事、神話傳說和漁、樵、耕、讀、宴飲、品茗、出行、樂舞等生活場景。手法多樣,有線刻、淺浮雕、高浮雕透雕、圓雕和鏤空雕等。其表現內容和手法因不同的建築部位而各異。這些木雕均不飾油漆,而是透過高品質的木材色澤和自然紋理,使雕刻的細部更顯生動。

  石雕主要表現在祠堂、寺廟、牌坊、塔、橋及民居的庭院、門額、欄杆、水池、花臺、漏窗、照壁、柱礎、抱鼓石、石獅等上面。內容多為象徵吉祥的龍鳳、仙鶴、猛虎、雄獅、大象、麒麟、祥雲、八寶、博古和山水風景、人物故事等,主要採用浮雕、透雕、圓雕等手法,質樸高雅,渾厚瀟灑。


中國建築文化盤點東方三大殿都是哪些

  在中國著名景點中,有被稱為東方三大殿的三個地方分別是:北京北京紫禁城的太和殿;曲阜孔廟的大成殿;泰山岱廟的天貺殿。那麼這三大殿都會有著什麼樣的介紹,還有什麼特點和歷史作用呢?讓我們一起往下看看吧!   北京故宮太和殿   北京故宮的太和殿俗稱“金鑾殿”,位於北京紫禁城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明永樂十八年(1 ...

生肖猴的文化含義望猴生義

  “猴”本來就是“候”也同“侯”    “候”的原義為“伺望,觀察”,是猴性機靈聰明的一種表現。古人說,猴,候也;見人設食伏機,則憑高四望,善於候者也。也就是說,猿猴生性聰明警覺,善於識別獵手的誘餌,發現食物並不輕易去取,觀望探察甚久,感到確實沒有埋伏方才行動。    “侯”,是對美猴的稱讚,引申為一種美。 ...

徽派建築

  牌坊 是封建社會最高的榮譽象徵,是用來標榜功德,宣揚封建禮數的。歙縣多牌坊,這與徽商的發展、興起和程朱理學的發源、影響有著淵遠流長的關係。以儒學思想為精神世界主要內容的古代徽州人,地少不足以耕的自然條件成為他們向外拓展生存空間的主要動力。歙縣人少小離鄉背井,外出經商,足跡遍天涯。出門少則三年五載,多則數十 ...

文化觀察明天的“花兒”在哪裡

  寧夏海原縣花兒藝術團的兩名演員在練唱。   新華社記者 劉海峰攝   7月27日,農曆六月六,青海“花兒”似乎比往年開得更紅。   六月初四中午,青海省西寧市在淅瀝的雨中,拉開了西北五省區“花兒”演唱會的序幕。“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同日也啟動了老爺山“花兒”文化旅遊節。六月六,湟中縣有4 ...

“寄死窯”的文化謎團棄老習俗與傳說

  對民間傳說的進一步發掘與保護,在我國非遺保護工作中佔有重要位置。棄老傳說已成為形態鮮活、源遠流長、影響深遠、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和社會教育價值的中國民間口頭文學經典之一,稱得上是一個宏大的民間傳說圈。在1000多年的廣泛傳承中,有力地推進著從棄老向敬老這一重大社會習俗的轉變,完全應該進入中國非遺保護國家名 ...

建築風水門窗建築風水常識

  在現實生活當中,無論是平房還是樓房,住宅的大門都是內外空間分割的最外部的標誌,就是氣口所在。大門接納外界的氣息就猶如我們接納的每一種食物一樣重要。門窗的一些風水問題會直接聯絡到我們每個人的運勢。   那麼,大家對於門窗建築風水是否瞭解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裝修風水的角度一起來尋找答案吧!   窗戶的設 ...

徽派建築特點

  1、其結構多為多進院落式(小型者多為三合院式),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   2、佈局以中軸線對稱分列,面闊三間,中為廳堂,兩側為室,廳堂前方稱“天井”,採光通風,亦有“四水歸堂”的吉祥寓意。   3、民居外觀整體性和美感很強,高牆封閉,馬頭翹角者謂之“武”,方正者謂之“文”,牆線錯落有致,黑瓦白牆,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