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動詞時:
1、駕,坐;如:乘犢車,從吏卒;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
2、升,登;如:乘鄂渚而反顧兮,歟秋冬之緒風;
3、趨,順應;如: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4、冒著;如:餘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
5、憑恃、依仗;如:願乘長風,破萬里浪;
6、交加,連線;如:兵旱相乘,天下大屈。
作名詞時:
1、佛教的教派或教法,如大乘佛教;
2、一車四馬的總稱;如: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
作動詞時:
1、駕,坐;如:乘犢車,從吏卒;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
2、升,登;如:乘鄂渚而反顧兮,歟秋冬之緒風;
3、趨,順應;如: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4、冒著;如:餘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
5、憑恃、依仗;如:願乘長風,破萬里浪;
6、交加,連線;如:兵旱相乘,天下大屈。
作名詞時:
1、佛教的教派或教法,如大乘佛教;
2、一車四馬的總稱;如: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
在句中充當的成分不同,含義就不同。
例如“付之於行動”這裡的“之”指的是代詞,指代方法,決定"於"有在的意思把這個想法在行動實施“寡人之於國也”之是主謂之間"於"是"對於""在於",也可充當作“諸”等多種理解。
也有如下用法:
1、引進動作行為的處所、時間,可譯為“在”“到”“從”等;
2、引進動作行為有關的物件。譯為“向”“對”“跟”“與”;
3、引進比較物件。譯為“比”;
4、引進動作行為的主動者,表被動等。
四種意義與用法:
迎,動詞。
1、迎接。如《淮南子.詮言》:“來者弗迎,去者弗將。”又特指迎擊。如《孫子.行軍》:“客絕水而來,勿迎之水內。”
2、投降。愚謂大計不如迎之。——宋· 司馬光《赤壁之戰》。
3、迎合,逢迎。如《新五代史.唐家人傳》:“劉氏多智,善迎意承旨。”
4、向著,對著。如《孫子.行軍》:“吾迎之,敵背之。”
5、預測。如柳宗元《時令論上》:“迎日步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