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約成書於前104年至前91年,本來是沒有書名的,司馬遷完成這部鉅著後曾給當時的大學者東方朔看過,東方朔非常欽佩,就在書上加了“太史公”三字。“太史”是司馬遷的官職,“公”是美稱,“太史公”也只是表明誰的著作而已。班固的《漢書·藝文志》在著錄這部書時,改成《太史公百三十篇》,後人則又簡化成“太史公記”、“太史公書”、“太史公傳”。久而久之,人們根據“太史公記”而省略成《史記》。
《史記》約成書於前104年至前91年,本來是沒有書名的,司馬遷完成這部鉅著後曾給當時的大學者東方朔看過,東方朔非常欽佩,就在書上加了“太史公”三字。“太史”是司馬遷的官職,“公”是美稱,“太史公”也只是表明誰的著作而已。班固的《漢書·藝文志》在著錄這部書時,改成《太史公百三十篇》,後人則又簡化成“太史公記”、“太史公書”、“太史公傳”。久而久之,人們根據“太史公記”而省略成《史記》。
司馬遷將項羽列入“本紀”,是由於項羽是當時的實際統治者,“政由羽出”,是無冕之天子。同樣,將眾秦王列入“本紀”,也是因為在秦始皇之前,秦國已經“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了,秦王是天下的實際統治者,周天子不過是擺設而已。而《秦本紀》前半部分敘述尚弱小的秦國,則體現了《史記》追本溯源的敘事風格。《周本紀》後半部分敘述業已衰落的周王朝,則體現了《史記》善始善終的敘事風格。若把《周本紀》後半部分與《秦本紀》前半部分嫁接在一起,則成為一篇純正的“本紀”了。
司馬遷,字子長,今陝西韓城南人。西漢史學家、散文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司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瞭解風俗,採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歷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