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月出於東山之上句式

月出於東山之上句式

  1、月出於東山之上是介詞結構後置句。

  2、出自宋代蘇軾的《赤壁賦》。

  3、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是什麼意思

  1、意思是:明月從東山後升起,在鬥宿與牛宿之間來回移動。

  2、原文節選如下: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3、出自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篇賦《赤壁賦》,作於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時。

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表現了什麼

  1、“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意為:明月從東山後升起,在鬥宿與牛宿之間來回移動。本句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徘徊”一詞描繪天上的明月也依戀地放慢腳步,賦予無生命的月光知覺和感情,使人感到她似乎也與泛舟夜遊的主客一樣被如此美景所陶醉。

  出自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篇賦《赤壁賦》,作於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時。

  2、原文節選如下:

  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3、譯文如下:

  舉起酒杯向同伴勸酒,吟誦《明月》中“窈窕”這一章。不一會兒,明月從東山後升起,在鬥宿與牛宿之間來回移動。白茫茫的霧氣橫貫江面,水光連著天際。放縱一片葦葉似的小船隨意漂浮,越過茫茫的江面。


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的意思作者

  1、明月從東山後升起,在鬥宿與牛宿之間來回移動。出自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篇賦《赤壁賦》,作於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時。   2、原文節選如下: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3、譯文如 ...

少焉,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翻譯

  1、不多時,明月從東山後升起,盤桓在鬥宿與牛宿之間。   2、《赤壁賦》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篇賦,作於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時。此賦記敘了作者與朋友們月夜泛舟遊赤壁的所見所感,以作者的主觀感受為線索,透過主客問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暢,到懷古傷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 ...

出於雲卻隱於海什麼意思

  月出於雲卻隱於海的意思是月亮從東山雲霧上升起,最後卻隱藏在大海之中。出處是宋·蘇軾《西江月·頃在黃州》。《西江月·照野瀰瀰淺浪》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   上片寫詞人路上的見聞和醉態,下片言詞人對美好景物的憐惜之情。此詞以空山明月般澄澈、空靈的心境,描繪了一個富有詩情畫意的月夜人間仙境圖,表現出一個物我 ...

覆杯水於坳堂之上是什麼句式

  覆杯水於坳堂之上是賓語前置句式,賓語前置是普遍存在於句子中的一種語法現象,一般都包括: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等。大多賓語前置,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賓語必須是代詞,二是有賓語前置的標誌出現。   語文的句式有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句、定語後置、狀語後置、主語後置等。判斷句是根 ...

616日鄭州或將出現今年首個40攝氏度 且未來6天最高溫持續38℃之上

  今年最強大範圍高溫天氣正在席捲我國北方多地,其中,河南在此次高溫天氣中可謂是佼佼者!最高氣溫可達40℃以上!簡直要熱哭的節奏!就目前預報來看,預計省會鄭州或將出現今年首個40攝氏度!且未來6天最高溫持續38℃之上!大家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溫,瞭解中暑症狀及應對知識。   鄭州或將出現今年首個40攝氏度   鄭 ...

中秋節習俗---中秋祭

  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裡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 ...

中秋節習俗---民間拜

  明清之後,因時代的關係,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功利因素突出,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濃厚,以“賞月”為中心的抒情性與神話性的文人傳統減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願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因此,“民間拜月”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