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極具地域特色的濟南飲食文化

極具地域特色的濟南飲食文化

  濟南是著名的文化歷史名城,在這一地區由當地的居民透過他們的習俗,信仰等原因慢慢的形成了這個區域的濟南文化。在這裡人們有著相同的飲食理念和習慣,極具地方特性,成為今天我們熟知的濟南飲食文化。

  濟南菜大約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古稱歷下菜,起自魯西地方,立足省城濟南,又吸收湖菜特長,形成獨特風味。近年又增加了孔府家菜特色。經過長時間的發展,濟南菜逐漸形成了三個飲食區,即魯北飲食區、魯中飲食區、魯南飲食區。

  泉城濟南向以湖光山色,湧泉之麗而聞名中外。它地處水陸要衝,南依泰山,北臨黃河,資源十分豐富。濟南地區的歷代烹飪大師,利用豐富的資源,廣泛取料,製作了品類繁多的美味佳餚。高至滿漢全席中的上、中、下八八二十四珍,低到瓜、果、菜、菽,就是極為平常的蒲菜、芸豆、豆腐和畜、禽內臟下貨等,經過精心調製,皆成為膾炙人口的佳餚美味。

  濟南風味菜素以清香、脆嫩、味醇而著稱。清代美食家袁枚,形容濟南的爆炒菜餚時曾說:“滾油炮(爆)炒,加料起鍋,以極脆為佳。”(參見袁枚《隨園食單》)。魯菜的調味,極重純正味醇。其鹹,用鹽講究,清水熬化後再用。

  其味有鮮鹹、香鹹、甜鹹、麻鹹及辣鹹,另外還有小醬香之鹹,大醬香之鹹、醬汁之鹹、五香之鹹的區別;其鮮,多以清湯、奶湯提味;其酸,烹醋而不吃其酸,只用其醋香味;香甜,重拔絲、掛霜,甜味純正;其辣,則重用蔥蒜,以蔥椒紹酒、蔥椒泥、胡淑面、青椒和之,香辣而不烈。

  濟南人憨厚朴實,直爽好客。宴飲辦席,以豐滿著稱,飲食風俗上至今仍有大魚大肉、大盤子大碗的特點。如“把子大肉”、“糖醋大鯉魚”、“清燉整雞”等。其餚饌之名也如其人,聞其名而得其實。如“扒肘子”、“八寶布袋雞”、“紅燒大腸”、“鍋塌豆腐”等。濟南菜中很少有華而不實的“花色菜”。

最具鎮江地域特色的飲食文化

  鎮江作為聞名中外的歷史文化名城,同樣也是美食之鄉。鎮江人對飲食有著獨特的解讀。選用的做菜的材料,烹飪方法,飲食習慣都具有地方特色。鎮江的特產“三怪”更是鎮江飲食文化的精髓。我們一起去看一下鎮江文化吧。

  從中央電視臺的一檔美食類節目——《舌尖上的中國》開播以來,以它生動、寫實的敘述方式吸引了人們的眼球,瞬間紅遍了中國的大江南北,甚至得到世界人民的關注。“江南人的靈秀賦予醋另一種性格”透過鎮江香醋就能體現出來。鎮江蟹黃湯包的吃法,還有“三怪”之一的餚肉加上香醋拌上薑絲,以及精緻可口的醋排時更是讓人垂涎欲滴。

  作為美食之鄉的鎮江,不斷開發旅遊美食文化,以維揚菜系為特色,主要特點是在火候上以爛為著,在烹調上擅長燉、燜、燒、烤;在風格上重用原汁原味,講究湯的鮮味;在調味上鹹淡適中,適應性大;在選料和製作上,主料突出,選料精細,烹製考究,主要代表菜點有水晶餚蹄、清燉蟹肉獅子頭、清蒸鰣魚、拆燴鰱魚頭、百花酒燜肉、白汁鯝魚、蟹黃湯包、白湯大面等。

  鎮江香醋中以恆順香醋質量最高,最為出名。從小到大每當路過恆順醬醋廠時總能聞到醋的醇香。不知什麼時候常常聞聞醋香已經成為我的習慣。

  餚肉即為餚蹄。既可作為筵席上的主碟;又可在吃早茶時,作餚蹄面;還可切成塊,裝盤當早點吃。選料之嚴格,加工之精細,口味之鮮美要首推鎮江的水晶餚蹄。水晶餚蹄肉色鮮美,皮白光滑晶瑩,滷凍透明,肉質清香而醇酥,肥而不膩,瘦不嵌齒。

  排名世界第一的鍋蓋面顧名思義,面鍋裡面煮鍋蓋。外地人總結鍋蓋好吃不僅在於面的正上方放上小鍋蓋,還在於面本身,以跳面的方式使它更為筋道。而只有從兒時一直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才發覺鍋蓋面好吃與否的決定性因素在於它的醬油。

極具地域特色的湘語文化

  語言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一種語言的形成是經過漫長的演化不斷的改進而成的。語言是思想的外衣,是行動的影子,也是最能暴露一個人。要看這個人怎樣往往是看他的言行舉止。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長沙文化了解一下極具地域特色的湘語文化的形成吧。

  湖湘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化中獨具地域特色的重要一脈,它的方言也是繁複多彩極具特色。湘語,又稱湘方言或湖南話,屬漢藏語系漢語族,是生活在湘江流域及其支系一帶湖湘民系使用的主要語言。湘語分為新湘語和老湘語,新湘語以長沙話為代表,老湘語以雙峰話為代表。

  湘語,古全濁音聲母字今讀塞音塞擦音時,有的地方仍讀濁音,有的地方不論平仄都讀為不送氣清音。湘語內部因是否具有一定量的濁音而分為老湘語和新湘語。

  新湘語:主要流行於長沙和湘北,受官話方言和贛方言的影響比較大。新湘語中全濁聲母多數清化,並多讀不送氣清音,多數點有獨立入聲調,但入聲無塞音韻尾,新湘語中在有相當數量的明清白話詞彙。

  老湘語:分佈在衡陽、湘鄉一帶,受外部方言影響較小。老湘語與現代官話以及周邊其他方言差別巨大。老湘語中全濁聲母在舒聲字保留較好,多數無入聲調,古入聲字已歸併到舒聲調類,一些方言點存在麻韻二等高化現象(如“下”字楚人音戶、“馬”字讀“亡古反”)

  古楚語核心區位於長江中游一帶,楚語是湘語的祖語。現代湘語的使用者主要分佈在中國大陸湖南省相當部分地區,包括長沙、株洲、湘潭、岳陽、益陽、婁底、衡陽、邵陽、永州等。2010年統計約為4500萬人口,佔漢族人口的4%左右,是世界上使用人口第33多的語言。

  明清時期的湘語的範圍已經基本形成,並透過自然地理環境與歷代行政區劃擴散。例如廣西全州,興安,灌安,資源由於自秦漢以前曾經有相當長的時期屬於湖南管轄,而影響較大的全州直到明代才脫離以長沙為中心的,因此全州等地的方言依然保留著古老湘語的特徵。

  此外,湘語也隨著明清時代移民進入四川,清前期大批的湘人為了避開兵災與水災進入川西山區,正因此,湘人聚居在遠離城市和邊遠山區,湘語特色保留到今天。在陝西漢中也由於明清移民有湘語點分佈。以“床”字為例展示現代各地湘語的特徵。

  湖南省地區方言,包括湘語、西南官話、贛語、客家語,以及湘鄉話、湘南土話這些尚未劃定歸屬的方言。湘語是湖南省的主體方言,湖南省是一個方言複雜地區,湖南省外有一些湘語方言島長沙話,屬於湘話新湘語的一支。典型的長沙方言為長沙城區和長沙縣、望城縣所使用的語言,儘管稍有口音差異。用室友通俗易懂的話來凸顯長沙話的特點就是——調子老高,往上揚;超多副詞和嘆詞。

  湖南人一大特色就是心直口快。受性格的影響,長沙話的特色也便成了聲音短平快直,講話比較誇張,用長沙話講就是聲音令尖的,講話抹直的,“冒得麼子”(沒有什麼)轉彎抹角。長沙之所以能把方言最發展成一種娛樂,且在全國產生很大的影響,其主持人與段子的語言多是揉和了地方方言的普通話,是與長沙方言所獨具的特色無不相關的。


長春特色飲食文化是什麼?

  作為吉林的省會長春,這裡地處松遼平原有著豐富的土地資源,對於中國這樣一個農業大國來說,在這裡種植各種作物再合適不過,再加上當地的氣候特點和民族的風俗習慣,慢慢的在這片地區形成特色的飲食出現在長春文化裡。   長春地處黑龍江哈爾濱之南,這裡在很多方面與哈爾濱有相似之處,除了氣候外,飲食文化也多多少少的受到些 ...

徐州特色飲食文化

  美食是人人喜聞樂見的,現在又是介紹美食的時間了。燦爛多元的徐州文化,是南北文化交融的集萃之地。徐州菜與各地方菜額特色迥異,徐州菜偏辣,素有清而不淡、濃而不膩之稱。那麼,是不是忍不住要去看看了呢?下面小編就為你們介紹徐州的一時文化。   徐州菜屬於江蘇菜系的徐海風味,跟大部分清淡、喜甜的江蘇菜風格迥異,實際 ...

地域特色的蘇州傳統民居

  蘇州是中國首批2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還被列為全國十大考古遺址重大發現之一,那麼在蘇州文化中,極具地域特色的蘇州傳統民居會說什麼樣的呢?是不是會很有江南風味?一起來了解吧!   蘇州傳統民居的門當有著獨特的造型樣式,雕刻帶有吉祥寓意的裝飾圖案。從蘇州園林及傳統民居門枕石的尋訪中,作者對這一建築構件的分 ...

福州特色的評話文化

  隨著現如今對於福州話保護的愈發重視,從福州話延伸出的地方曲藝的曲種福州評話也走人人們的視線當中,在中國曲藝這古老的藝術表現形式隨著方言的影響力不斷減小,福州評話如今也面臨這個文化,如何延續著個古老的福州文化是我們如今的責任,就從認識它開始。   福州評話,是流行於福州方言區和閩東、閩北、臺灣及東南亞華僑聚 ...

地域特色的枝江民間吹打樂

  有節慶的日子少不了要好好慶祝一番,吹打樂就是其中一種慶祝的手段,這是一種擊和吹為主要樂器的音樂形式。湖北這片悠久歷史的大地上早在六千多年前就開始使用打擊樂器。經過歲月的交融,逐漸形成這一個地域特色的湖南文化。   吹打樂顧名思義就是吹管樂器與打擊樂器合奏的音樂。在民間流行的吹打樂中,吹的部分除了吹管樂器以 ...

地域特色且技藝獨特的寧海平調

  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新事物新文化的不斷產生,一些古老的地方戲曲發展緩慢且艱辛,甚至瀕臨消亡。寧海平調是寧波古老的漢族地方戲曲劇種之一,是寧波文化中的代表性戲曲。中國有名又有特色的戲曲那麼多,那麼寧海平調又具有怎樣的特色呢?   藝術特色   耍牙絕活:“寧海耍牙”是寧海平調錶演中獨具的一門絕活兒,至今已有 ...

代表性的濟南方言文化

  方言是我國特有的一種語言文化,在古時候由於王朝的疆域遼闊,加上交通並沒有那麼的便利資訊的閉塞,造成了交流的匱乏,各地方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經過一代代人的口口相傳。在濟南文化中當地的方言就極具代表性。   濟南方言屬北方官話系統。濟南方言以市區的舊城區(今歷下區)為代表。商埠(今市中區、槐陰區、天橋區)是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