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縣稱呼
歙縣稱呼
歙縣各地有一些稀奇古怪的稱呼,既繁雜,又考究。
親屬之間的稱呼。稱其父親為爺、伯、爹、叔、哥及名字等;稱其母新為姆、娘、姨、嫻、嬸及名字等;稱其祖父為公、朝,再上一輩的前面還要再加一個“太”字,即太朝、太公等。兄弟姐妹之間,稱兄為哥,稱弟一般叫名字或按排行稱老大、老二、老三……。其餘稱呼與外地大同小異。
非親屬之間稱呼,對教學的稱老師、先生。對傳授技藝的人稱師傅。對男性長輩稱呼,在名字後面加個“翁”、“公”字。對女性長輩稱呼,有老太、奶奶、外婆、姑娘等。對男性平輩的稱師兄、大哥等。對女性平輩的稱嫂娘、大嫂、大姐等。
當有人在你的面前介紹他的親屬時,稱呼又不一樣了。對父親稱老子、父親、爸爸。對母親稱姆、媽媽。對繼父、繼母稱晚晚老子、幹老子。晚母、幹母等。對兒子稱伢兒、細傢伙、小鬼,寡婦改嫁帶來的兒子稱晚子、拖油瓶。對女兒稱妳、妮仂,或按排行稱大妮、二妮等。對妻子稱家裡、女人、堂客。對丈夫稱男人、倌客,家裡。對岳父、岳母稱丈人佬、丈兒,丈母。對大小姨夫稱大小連襟。對妻兄弟稱老婆舅。對親家稱親家、親家公、親家婆、親家母等。
自己稱呼自己,對不同的物件也是各有不同的。對父母自稱不孝男,不肖兒。以岳父岳母自稱愚婿、子婿。對教師自稱學生、門生、晚生。對妻子自稱拙夫、汝夫。對長輩則自稱晚輩,對平輩自稱卑人,或自稱為愚兄愚弟。女人自稱妾,對父母自稱不賢女,對公婆自稱不孝媳婦,對丈夫自稱賤妾、汝妻,寡婦自稱未亡人。
女孩“千金”稱呼的來歷
古時把富貴人家的女孩稱為“侯門千金”,今人泛稱女孩叫“千金小姐”。
女孩何以稱“千金”?這得從我國的古代貨幣單位說起。兩千年前的秦朝以一鎰為一金(“鎰”是古代重要單位,一鎰為二十兩或二十四兩),漢朝以一斤金子為一金。秦漢時金多指黃銅,“千金”實為“銅千金”。後人借“千金”以言貴重,如“一字值千金”、“一言千金”、“一笑千金”“一刻千金”、“一諾千金”、“一物千金”等均是此義。在社會交往中,漸漸地,人們也就將未婚女孩專稱為“千金小姐”了。
“千金”的來歷
南朝梁司徒謝肋幼聰慧,特受父親謝莊喜愛,常把他帶在身邊。他也非常爭氣,10歲時便能寫出很不錯的文章。後隨父親遊土山,受命作遊記,援筆便成,文不加點。宰相王景文對謝莊誇他:“賢子足稱神童,復為後來特達。”謝莊也手扶兒子的背說:“真是我家千金啊。”
“千金”一詞,由來已久,但用來指人,這還是第一次。從謝肋被稱為“幹金”開始,歷史上有很長一段時間都用這兩字比喻出類拔萃的少年男子。把少女稱做千金或千金小姐,則是元明以後的事。況且,其基本含義也與當年謝莊誇讚謝肚時大致相同。
公元前522年,伍子胥父兄被楚平王殺害。伍子胥逃離楚國,投奔吳國。途中他飢困交加,見一位浣紗姑娘竹筐裡有飯,於是上前求乞。姑娘頓生惻隱之心,慨然相贈。伍子胥飽餐之後,出於安全原因,要求對方為他的行為保密。但姑娘猛然想起,男女接觸為禮教和輿論所不容。她隨即抱起一石,投水而死。伍子胥見狀,傷感不已。他咬破手指,在石上血書:“爾浣紗,我行乞;我腹飽,爾身溺。十年之後,千金報德!”
後來,伍子胥在吳國當了國相,吳王調遣勁旅攻入楚國。公元前506年,伍子胥“掘楚平王墓,其屍鞭之三百”。伍子胥報了大仇之後,又想到要報恩,但苦於不知姑娘家地址,於是就把千金投入她當時跳水的地方。這就是千金小姐的由來。
用“千金”來比喻女子,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元代曲作家張國賓所寫的雜劇《薛仁貴榮歸故里》:“你乃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請自穩便。”明、清以後的話本小說中稱女孩子為“千金”的就更多了。
中國對“老人”的稱呼
老先生:年高學博者之稱。《史記?賈誼傳》:"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力為之對。"
老父:對老年人的尊稱。《漢書?張良傳》:"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老丈:對老年男人的尊敬之稱呼。《稱謂錄》卷三十二引《孫公談圃》:"周孟陽春卿,英廟宮僚也。聖眷素隆,書簡以老丈稱之。"
老宿:年老而在學藝上有造詣的人。如文壇老宿。汪啟淑《鹿菲子小傳》:"黃景仁著有《浮湘賦》,老宿鹹稱之。"
老驥:老年人自喻。曹操《步出夏門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老蒼:謂頭髮蒼白的老人。杜甫《壯遊》詩:"脫略小時輩,結交皆老蒼。"
老子:老人自稱。《晉書?庚亮傳》:"老子於此處興復不淺。"
老夫:老人自稱。《禮記?曲禮上》:"大夫七十而致仕……自稱曰老夫。"
老身:老人自稱。《北史?穆崇傳》:"老身二十年侍中。"
老拙:老人自謙之稱。蘇軾《章質夫寄惠崔徽真》詩:"卷贈老夫驚老拙。"
老朽:老人自謙之稱。蘇軾《與馮祖仁書》:"辱箋教累幅,文義粲然,禮意兼重,非老朽所敢當。"
歙縣掛賀聯
歙縣民間每逢娶親祝壽的喜慶日子,親朋好友都要帶著喜慶聯軸,親自上門道賀。但是賀聯喜軸如果掛得不合理,便會引起爭吵糾紛,使好端端的喜事不歡而散。
歙縣民間的風俗,掛娶親賀聯和掛祝壽賀聯是不相同的。
掛娶親賀聯,以孃舅為大,掛在堂前的正中,姑爺次之,姨夫再次之,其他親友按輩份大小,依次類排。有的是送單 ...
歙縣婚嫁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成婚是男女青年終身的大喜事。
舊社會的男婚女嫁,完全是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雙層攝合上結成婚配的。新社會移風易俗,自己戀愛,集體結婚、旅遊結婚。在古歙城鄉也已屢見不鮮了。
歙俗舊式婚嫁,講究“三茶”、“六禮”。“三茶”是清茶、棗慄茶、雞子茶。“六禮”是男家用梅紅多頁貼開出一份 ...
歙縣諱忌
在鄉村迷失了路,要向鄉人問路,必須先喊“同志”、“朋友”、“老人家”,千萬不可無禮貌地“喂”、“哎”地喊叫,否則路上行會不予理睬。看見人家抱著孩子,只能說孩子長得“胖”、“壯”,不能說孩子長得“肥”、“重”。教自己的孩子稱呼比他大十歲以上的人時,一定要稱“叔叔”、“姑娘”、“阿姨”,切忌諱稱“哥哥”、“姐 ...
歙縣祝壽
歙縣民間祝壽,頗有一番俗趣。
無論男女,年至三十,方可做壽。舊俗四十不做壽,百歲不賀壽。“做三不做四,賀九不賀十”,其意就是因為四十歲的“四”字與死字諧音,故做四即死,不吉利,百歲賀壽嫌“滿”,太“滿”了易招“損”,故不賀“百歲壽”七十歲以上者稱“大慶”,以下者稱“榮慶”,女性做壽稱“悅旦”兩老同壽為 ...
歙縣禮俗
歙縣民間規矩甚重,禮俗頗來年。
晚輩人對長老尤為新尊重,過橋、走路要讓長輩先行,遇險路、窄路要雙手扶著長老而過,決不能與長輩搶路爭道。
親戚朋友往來,一般都要送禮品,每年送岳父母為首的長輩三次節禮,即端午、中秋、燒年節。端午送綠豆糕、發醇麵餅、白酒、鴨蛋。中秋送月餅、豬肉、白酒。燒年節送豬肉、麵條 ...
歙縣年節
年工是歙縣城鄉傳統的、豐盛的節日,與外地相比,也有許多獨特之處。
十二月初八(農曆),俗稱臘八節。早上家家戶戶吃臘八粥,那就是用青菜、南瓜、角豆、山芋等混合煮成的鹹味粥。據傳,古時有一對夫妻,終年好吃懶做,食不果腹。到了十二月初八,糧食已經吃空了。只好掃掃囤底,扒扒倉角。但也只夠煮一餐菜繼而已,終因熬 ...
歙縣搶親
彝族有搶親的奇特婚禮的場面,歙縣鄉間,舊時也有搶親的俗習。
男方聘禮送畢,新郎親自帶幾個身強力壯的人到女家去,不動聲色地暗指新娘。幾個搶親者就千方百計把新娘騙出門外,然後用白汗巾攔腰兜起,反背新娘就跑,隨即放三聲炮。新娘背到男方家後,舉辦婚禮,吃喜酒,吵新娘等禮節,與迎娶相同。第二天,由男方聘一說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