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歡快的雲南佤族竹竿舞文化

歡快的雲南佤族竹竿舞文化

  雲南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雲南文化的構成也是不同民族間共同編織起來的,佤族就是裡面一股重要的力量,他們能歌善舞,尤其是他們為了各種儀式創造不同的味道,竹竿舞就是這麼一種舞。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竹竿舞,過去是有福分的老人死後跳的一種舞蹈,現已成為一種娛樂性的舞蹈。

  舞蹈形式與我國海南省黎族竹竿舞相同。即兩根大竹竿平擺在地上,在兩根大竹竿外面,人們兩人一對,面對面持小竹竿,沿著大竹竿來回滑動碰擊,舞者在兩竿滑動相撞的空隙中跳動。舞蹈動作為模仿螞蟻、斑鳩、豹子、畫眉等動物形態起跳,活潑歡快。

  竹竿舞特點

  1、竹竿舞運用的可行性。簡單易行,符合大學生身心發展的年齡和性別特徵,與“健康第一”的體育教學指導思想相吻合,有利於學生的學習和掌握。

  2、竹竿舞方法的靈活性。跳竹竿能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同學之間的合作精神與團隊意識。

  3、竹竿舞作用的綜合性。竹竿舞具有健身性、娛樂性、知識性和群眾性於一體。跳竹竿作為一項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專案,從它豐富的文化內含,到它的技術特點,使學生透過學習,瞭解我國黎族人民的風土習俗,促使學生學會與同伴協作配合,促進其身心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是一項具有健身性、娛樂性、知識性和群眾性於一體的內容。

  4、竹竿舞意義的時代性。竹竿舞的應用體現了《體育課程標準》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資源開發和利用的現實性。

  竹竿舞,一般在寨中有威望、有影響的老人死後舉行,以碓杵擊打竹竿而舞,寨中男女老幼均可參加。當地老人說:“人雖然死了,但靈魂不死,它到另一個世界後同樣離不開歌舞,所以人們要唱歌跳舞歡送他。”正是這種曠達的生死觀,造就了佤族諸多的喪事舞蹈。

京族文化的瑰寶“京族竹竿舞”文化

  在8090童年時代的記憶裡,與玩伴們玩跳竹竿是難以忘記的回憶。一人打杆,其他人跳杆,跳杆的人要在竹竿分開時,敏捷避開竹竿,踩到竹竿便輸了。在京族人民的文化習俗中,竹竿舞是他們文化的瑰寶。他們的竹竿舞要在有節奏的碰擊聲中,要做出各種各樣優美的舞蹈動作。接下來,一起來了解一下京族文化吧!

  京族人民,生活在美麗富饒的北部灣畔和北侖河旁,主要聚居在山心,尾和巫頭三島(俗稱京族三島),這裡是珠蚌之鄉,盛產馳名中外的“南珠”。京族人民感情豐富,性格豪放,無論男女老少都愛唱歌、跳舞。

  京族節日裡傳統的民間舞蹈主要有“竹杆舞”、“跳天燈”、“跳樂”和“花棍舞”等,今天要介紹的是——竹杆舞。

  “竹竿舞”是一種具有濃郁的民間體育遊戲色彩的舞蹈,又稱竹槓舞,持竿者姿勢有坐、蹲、站三種,變化多樣。在有節奏、有規律的碰擊聲裡,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間,不但要敏捷地進退跳躍,而且要瀟灑自然地做各種優美的動作。表演舞花扇、翻斛鬥舉等高難險技巧花樣動作,跳竹竿現有“穿山過海”、“情人上路”、“邀遊八卦陣”、“駿馬跳樁”、“飛躍龍門陣”、“勇闖斬頭臺”等多種套路。“跳竹竿”過去是“女打男跳”,如今已形成了“男女混合打跳”。

  表演時,將兩根長木槓平行排放,兩槓之間相距約9尺,其間橫放8條竹竿,分為四對,每對間隔2尺左右,操竹竿者為8位男子,分為兩邊,每邊四人,蹲在地上操作竹竿,一手一根,對面相向,一鼓手有節奏地打著鼓點,操竿者按鼓點節拍,敲一下木槓,合一下竹竿,或是敲兩下木槓,合一下竹竿,發出“的的打打拍拍”的響聲,青年女子便在竹竿之間跳躍。“跳竹槓”分“單跳”、“雙跳”兩種,單跳的方式為:由各人在竹竿中間,一個跟著一個沿著4個空格一步一跳,邊跳邊舞,向前向後往復不止。雙跳的方式為:兩人一組,雙方的動作必須協調,彼此相互照顧,按照一對竹竿的開與合,在間歇中巧妙地跳動,跳完上個空格後,又重複返回,如此往返不停,直到盡興為止。

佤族竹竿舞的初衷及舞蹈形式

  竹竿舞是我國一些少數民族中都會存在的一種舞蹈,但是它在每個民族中的含義也是不同的。在黎族中,竹竿舞一般是以一種祭祀的形式存在,而佤族,他們認為人死後靈魂是不滅的,在另外的一個世界中也是需要歌舞,所以他們會跳上一支竹竿舞來歡送老人的離去。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佤族文化吧!

  佤族是跨境而居的民族,在中、緬、泰三國都有分佈。中國佤族近三十萬人,分佈在雲南省西部和西南部的滄源、西盟、耿馬、雙江、鎮康、永德、瀾滄等縣和西雙版納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其中滄源佤族自治縣和西盟佤族自治縣是佤族的主要聚居區,兩縣的佤族人口約佔我國佤族總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八。中國境內的佤族分佈在瀾滄江和薩爾溫江之間,怒山山脈南段展布的地段。在這一地段裡,山巒重疊,平壩極少,故又稱阿佤山區。

  而竹竿舞又稱竹槓舞,持竿者姿勢有坐、蹲、站三種,變化多樣。在有節奏、有規律的碰擊聲裡,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間,不但要敏捷地進退跳躍,而且要瀟灑自然地做各種優美的動作。當一對舞者靈巧地跳出竹竿時,持竿者會高聲地呼喝出“嘿!呵嘿!”場合極是豪邁灑脫,氣氛熱烈。如果跳舞者不熟練或膽怯,就會被竹竿夾住腳或打到頭,持竿者便會用竹竿抬起被夾到的人往外一倒,並群起而嘻笑之。相反,善於跳竹竿舞的小夥子在這時,往往因為機靈敏捷,應變自如而博得姑娘們的青睞。

  舞蹈形式與我國海南省黎族竹竿舞相同。即兩根大竹竿平擺在地上,在兩根大竹竿外面,人們兩人一對,面對面持小竹竿,沿著大竹竿來回滑動碰擊,舞者在兩竿滑動相撞的空隙中跳動。舞蹈動作為模仿螞蟻、斑鳩、豹子、畫眉等動物形態起跳,活潑歡快。

  竹竿舞的動作是以人們的肌肉活動特有的運動形式產生負荷,刺激內臟器官,改善人體心血管迴圈系統和呼吸系統機能狀態,增強人體肌肉力量和關節靈活性,提高了人體的工作能力。它是一種肢體語言,是人們交流思想,抒發情感最好的表達方式之一。竹竿舞需要音樂伴奏,能促進人們對音樂節奏的理解,和諧運動,增強韻律感。

  最初的竹竿舞,一般在寨中有威望、有影響的老人死後舉行,以碓杵擊打竹竿而舞,寨中男女老幼均可參加。當地老人說:“人雖然死了,但靈魂不死,它到另一個世界後同樣離不開歌舞,所以人們要唱歌跳舞歡送他。”正是這種曠達的生死觀,造就了佤族諸多的喪事舞蹈。但是現已成為一種娛樂性的舞蹈。

  您可能還喜歡:

  黎族奇葩傳統的織布染布技藝

  哈薩克族民族文化的音樂特點

  揭秘:歷史悠久的哈薩克醫學

  哈薩克族曲藝形式的一種:鐵耳麥


雲南佤族的春節習俗

  主要聚居在滄源、西盟兩縣,雙江、孟連、瀾滄、鎮康等縣亦有分佈。佤族的先民在先泰時期便是“白濮”族群的一支,唐代稱為“望蠻”、“望苴子”、“望外喻”;明代稱為“古刺”、“哈刺”;清初稱為“卡佤”等。語言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崩語支,有四種文言。 佤族春節習俗:新年第一次見面除相互道喜外,還贈以糯米粑團、甘 ...

黎族的竹竿

  竹竿舞   很多少數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舞蹈貫穿於他們的日常生活中,要想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民族習俗,就必須要了解他們的特色舞蹈。   黎族的竹竿舞又叫打柴舞,在曬穀場或山坡的地坪上,平行擺開腿一樣粗的兩條方木作墊架,墊架上橫放若干條手腕粗的長竹竿,持竿者相向地雙手各執一條竹竿尾端,把竹竿與墊架、竹竿與竹 ...

黎族船形屋和竹竿[圖]

  船形屋是黎族的一種傳統居住房屋,關於它的歷史,有一個動人的傳說。   據說,古時海南島上沒有人煙。大禹坐天下時,南海有一個俚國,國王有個叫丹雅的公主。她嫁了三個丈夫,三個丈夫先後都死了。相師傳言她是掃帚星下凡,在家家破.本國國亡.一時弄得滿城風雨,人心惶惶,紛紛請求處死丹雅公主。此時.丹雅公主已身懷六甲, ...

竹竿是哪個民族的

  1、竹竿舞是黎族的歌舞。   2、當一對舞者靈巧地跳出竹竿時,持竿者會高聲地呼喝出“ 嘿! 呵嘿! ”場合極是豪邁灑脫,氣氛熱烈。   3、如果跳舞者不熟練或膽怯,就會被竹竿夾住腳或打到頭,持竿者便會用竹竿抬起被夾到的人往外一倒,並群起而嘻笑之。相反,善於跳竹竿舞的小夥子在這時,往往因為機靈敏捷,應變自如 ...

竹竿的是哪些少數民族

  跳竹竿舞的是京族、瑤族、壯族、佤族等少數民族,而不同民族的竹竿舞特點略有不同。例如壯族的竹竿舞是可以與客共舞的娛樂性較強的舞蹈,而黎族的竹竿舞也叫跳柴,這種舞蹈原本是一種古老的祭祀方式,但是現在已經成為一種帶有民族色彩的體育健身活動。   跳竹竿舞的少數民族跳竹竿舞的少數民族有京族、瑤族、壯族、佤族、苗族 ...

文化及分類

  1、黑怕,其精髓在於節奏和律動。   2、霹靂舞,一出場就給人驚豔的感覺。   3、機械舞,看起來的確很像機械的動作,它是一種藉由肌肉迅速收縮與放鬆使舞者身體產生震動的舞蹈風格。   4、鎖舞,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在某一個動作時突然停住,它要求身體做一些很快的動作,給人一種乾淨利落的感覺。   5、爵士舞,不 ...

淺談雲南佤族民歌的音樂特徵

  我國少數民族民歌的特色就在於體現當地人的風土人情。在佤族,能歌善舞的阿瓦人在長期的生產實踐活動中,創造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民歌,勞動歌、習俗歌、情歌、祭祀歌等都十分豐富,是佤族文化的又一表現形式。現在,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動聽的佤族民歌。   佤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的西盟、滄源、孟連、耿馬、雙江、鎮康、永德等縣,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