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黎族的竹竿舞

黎族竹竿舞的淵源和特點

  黎族文化豐富多彩,其中竹竿舞就具有很強的民族性,觀賞性。這原本是黎族專門用來祭祀的舞蹈。隨著歷史的發展,它不僅僅是一種娛樂性舞蹈,更是年輕的黎族男女相互示愛的活動。伴隨著富有民族特色的音樂,跳著竹竿舞,那是一種別樣的感覺。

  黎族舞蹈是黎族人民在海南島這個特定的地理環境和生活條件中,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積澱而形成的。黎族社會歷史文化、宗教信仰、經濟生活、勞動生產、反抗鬥爭等等,都可以從舞蹈這個角度上得到一定的展現。

  竹竿舞又稱竹槓舞,持竿者姿勢有坐、蹲、站三種,變化多樣。在有節奏、有規律的碰擊聲裡,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間,不但要敏捷地進退跳躍,而且要瀟灑自然地做各種優美的動作。

  “跳柴”原是黎族一種古老的祭祀方式。據傳,跳柴是黎族一種已有數百年曆史的古老祭祀方式。黎家經過辛勤耕作,換得新谷歸倉時,村裡男女老少就喜氣洋洋,身穿節日盛裝,家家戶戶炊制新米飯、釀造糯米酒,宰殺家養禽畜,祭祀祖宗和神靈。

  隨著時代的變遷,跳柴習俗在黎族中傳播、演變。如今,祭祀色彩已逐漸消失,它已成為一種既是文化娛樂,又是體育健身的活動。過去那種只限“女打男跳”的習慣,如今也換之為“男女混合打跳”。過去,“三月三”為黎寨的山戀節,現今也增進了跳竹竿等富有健康意義的活動內容。青年男女憑藉跳竹竿活動,尋找“搭檔”,架設“鵲橋”,建立情誼。

  在黎族傳統舞蹈中,所反映的內容和所涉及的範圍較廣,有祈神求福、驅魔祛病、生產勞動、社交娛樂、婚戀生育、豐收節慶、英勇鬥爭等,它們的表現形式也多種多樣。從其所體現出來的文化內涵和性質看,黎族傳統舞蹈可以分為五大型別:宗教祭祀舞蹈、生活習俗舞蹈、娛樂喜慶舞蹈、生產勞動舞蹈和英勇鬥爭舞蹈。

  您可能還會喜歡:

  栩栩如生的布依族勒尤文化

  布依族藝術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布依族儺戲

  精美絕倫的布依族刺繡文化

  具有濃郁民族色彩的布依族轉場舞

黎族的竹竿舞

  竹竿舞

  很多少數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舞蹈貫穿於他們的日常生活中,要想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民族習俗,就必須要了解他們的特色舞蹈。

  黎族的竹竿舞又叫打柴舞,在曬穀場或山坡的地坪上,平行擺開腿一樣粗的兩條方木作墊架,墊架上橫放若干條手腕粗的長竹竿,持竿者相向地雙手各執一條竹竿尾端,把竹竿與墊架、竹竿與竹竿碰擊出有節奏的聲音,稱為“打柴”。持竿者姿勢有坐、蹲、站三種,變化多樣。在有節奏、有規律的碰擊聲裡,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間,不但要敏捷地進退跳躍,而且要瀟灑自然地做各種優美的動作。當一對對舞者靈巧地跳出竹竿時,持竿者會高聲地呼喝出“嘿!呵嘿!”場合極是豪邁灑脫,氣氛熱烈。如果跳舞者不熟練或膽怯,就會被竹竿夾住腳或打到頭,持竿者便用竹竿抬起被夾到的人往外倒,並群起而嘻笑之。相反,善跳的小夥子在這時,往往因機靈敏捷,應變自如而博得姑娘的青睞。

  早在宋代,大文學家蘇武在結束流放生活離開海南時,得到黎族父老鄉親的“黎歌變舞祝公歸”的歡送,寫下了“蠻舞與黎歌,餘音猶沓沓”的詩句。可見,黎族的歌舞不但歷史長,而且有其獨特的魅力。

黎族船形屋和竹竿舞[圖]

  船形屋是黎族的一種傳統居住房屋,關於它的歷史,有一個動人的傳說。

  據說,古時海南島上沒有人煙。大禹坐天下時,南海有一個俚國,國王有個叫丹雅的公主。她嫁了三個丈夫,三個丈夫先後都死了。相師傳言她是掃帚星下凡,在家家破.本國國亡.一時弄得滿城風雨,人心惶惶,紛紛請求處死丹雅公主。此時.丹雅公主已身懷六甲,國王不忍下手,便在一個北風呼嘯的清晨.備了一隻無舵無槳的小船和一些酒食,以及一把山刀和三斤谷種.把丹雅公主放到船上。丹雅公主養的一條小黃狗也跟上了船.小船在風中飄人了茫茫大海。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歷盡劫難的丹雅公主的船在一個荒島岸邊擱淺了。她看到了遠處的高山嶺嶺,也看到了成群的猴子無憂無慮的穿行於林間,所有的憂鬱和恐懼一下子消失了,在飽餐了野兔和鳥蛋之後,丹雅公主在這個荒島定居下來。

  為了躲避風雨,防禦野獸的侵襲,丹雅公主在海灘切豎起幾根木樁,然後把小船倒扣在木樁上當屋頂,又割來茅草圍在四周,她有了屬於自己的家。白天,她帶著小黃狗上山打野獸,採野果。晚上睡在這船屋裡,小黃狗忠實地守在門口。後來.船板爛了.她割下茅草蓋頂,這就是後來黎族人所居住的船形屋的雛形。

  竹竿舞又叫打柴舞,在曬穀場或山坡的地坪上,平行擺開腿一樣粗的兩條方木作墊架,墊架上橫放若干條手腕粗的長竹竿,持竿者相向地雙手各執一條竹竿尾端,把竹竿與墊架、竹竿與竹竿碰擊出有節奏的聲音,稱為“打柴”。持竿者姿勢有坐、蹲、站三種,變化多樣。在有節奏、有規律的碰擊聲裡,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間,不但要敏捷地進退跳躍,而且要瀟灑自然地做各種優美的動作。當一對對舞者靈巧地跳出竹竿時,持竿者會高聲地呼喝出“嘿!呵嘿!”場合極是豪邁灑脫,氣氛熱烈。如果跳舞者不熟練或膽怯,就會被竹竿夾住腳或打到頭,持竿者便用竹竿抬起被夾到的人往外倒,並群起而嘻笑之。相反,善跳的小夥子在這時,往往因機靈敏捷,應變自如而博得姑娘的青睞。

  早在宋代,大文學家蘇武在結束流放生活離開海南時,得到黎族父老鄉親的“黎歌變舞祝公歸”的歡送,寫下了“蠻舞與黎歌,餘音猶沓沓”的詩句。可見,黎族的歌舞不但歷史長,而且有其獨特的魅力。


竹竿是哪個民族的

  1、竹竿舞是黎族的歌舞。   2、當一對舞者靈巧地跳出竹竿時,持竿者會高聲地呼喝出“ 嘿! 呵嘿! ”場合極是豪邁灑脫,氣氛熱烈。   3、如果跳舞者不熟練或膽怯,就會被竹竿夾住腳或打到頭,持竿者便會用竹竿抬起被夾到的人往外一倒,並群起而嘻笑之。相反,善於跳竹竿舞的小夥子在這時,往往因為機靈敏捷,應變自如 ...

竹竿的是哪些少數民族

  跳竹竿舞的是京族、瑤族、壯族、佤族等少數民族,而不同民族的竹竿舞特點略有不同。例如壯族的竹竿舞是可以與客共舞的娛樂性較強的舞蹈,而黎族的竹竿舞也叫跳柴,這種舞蹈原本是一種古老的祭祀方式,但是現在已經成為一種帶有民族色彩的體育健身活動。   跳竹竿舞的少數民族跳竹竿舞的少數民族有京族、瑤族、壯族、佤族、苗族 ...

京族文化的瑰寶“京族竹竿”文化

  在8090童年時代的記憶裡,與玩伴們玩跳竹竿是難以忘記的回憶。一人打杆,其他人跳杆,跳杆的人要在竹竿分開時,敏捷避開竹竿,踩到竹竿便輸了。在京族人民的文化習俗中,竹竿舞是他們文化的瑰寶。他們的竹竿舞要在有節奏的碰擊聲中,要做出各種各樣優美的舞蹈動作。接下來,一起來了解一下京族文化吧!   京族人民,生活在 ...

佤族竹竿的初衷及舞蹈形式

  竹竿舞是我國一些少數民族中都會存在的一種舞蹈,但是它在每個民族中的含義也是不同的。在黎族中,竹竿舞一般是以一種祭祀的形式存在,而佤族,他們認為人死後靈魂是不滅的,在另外的一個世界中也是需要歌舞,所以他們會跳上一支竹竿舞來歡送老人的離去。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佤族文化吧!   佤族是跨境而居的民 ...

歡快的雲南佤族竹竿文化

  雲南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雲南文化的構成也是不同民族間共同編織起來的,佤族就是裡面一股重要的力量,他們能歌善舞,尤其是他們為了各種儀式創造不同的味道,竹竿舞就是這麼一種舞。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竹竿舞,過去是有福分的老人死後跳的一種舞蹈,現已成為一種娛樂性的舞蹈。   舞 ...

黎族咚鈴伽

  咚鈴伽舞是流傳在五指山腳下最古老的民族民間傳統舞蹈之一。   咚鈴伽是黎語譯音,指簸箕、錢鈴和尖刀三種生活用具,是表演咚鈴伽舞所使用的三件道具。該舞蹈是雙人對打錢鈴雙刀,傳統的表演方式為一個一米見方的簸箕放置在一個直徑約0.6米左右的木臼上,表演者一人手舞錢鈴棍,一人手揮雙刀,在木臼簸箕裡按一定招數和套路 ...

黎族打柴

  專案類別:舞蹈   主要特色與價值:起源於古崖州黎族喪葬活動,是黎族民間最具代表性的舞種。   打柴舞是黎族民間最具代表性的舞種。黎語稱“轉剎”,起源於古崖州(今三亞市)黎族喪葬活動。   打柴舞有一套完整的舞具和跳法,舞具是有兩條墊木和數對小木組成。舞者跳入木棍中,來回跳躍、蹲伏,模仿人類活動和各種動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