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民俗的活化石——天津地方歌謠

民俗的活化石——天津地方歌謠

  提起民間歌謠,誰不會說上幾首呢?古代的如“阿房阿房亡始皇”、“和珅跌倒,嘉慶吃飽”、“開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等,現代的如“拉大鋸,扯大鋸,姥姥門前唱大戲……”、“你拍一,我拍一,一隻公雞喔喔啼。你拍二,我拍二,二隻小兔子練畫畫……”等等,都廣泛流傳。歌謠是一種文化現象,是廣大民眾集體創作、為表達自己的思想願望和抒情達意,用簡練押韻的詩歌語體來口頭傳播的民間文學樣式。歌謠能充分反映出民風民情、底層呼聲。歌謠屬於“語言等口頭傳統文化”類別,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範疇。中國歌謠的歷史很是久遠。

  而“天津地方歌謠”,最能夠鮮明生動地反映出天津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本質。它是忠實記錄天津這座有著600多年曆史的城市“活化石”,是瞭解天津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社會形態、民眾生活、城市發展的形象教材,是一筆非常寶貴的文化財富。 天津本是一座移民城市。金代把這個地區命名“直沽寨”。元朝設“海津鎮”,明永樂皇帝賜名“天津”,並設三“衛”修築天津城。明朝在津的屯種軍士大多是江淮籍貫,後多有齊魯燕趙百姓遷入,形成天津“人雜五方”狀況。天津人口主要由鹽、漁、漕、軍、商、官、工等幾大部分構成,天津又經歷了城市發展、朝代更迭、列強入侵、鬧義和團、日侵淪陷、人民當政等不同時期,所以產生於不同歷史時期的天津地方歌謠帶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和獨有的地域色彩。 和平區位於天津市的中心,租界文化、市井文化、商賈文化、碼頭文化都在和平區交相薈萃。天津文化的先進性、開放性、包容性、多元性等諸多特點也能在這裡體現。 我們蒐集到的天津地方歌謠,有數百首之多,最早誕生於明朝,較晚則誕生於現代。它們屬於民間集體創作,在群眾口中代代流傳,很難考證出具體作者,這些歌謠曾在天津城鄉產生過很大的社會影響。 天津地方歌謠大體可分為:“勞動歌”、“時政歌”、“風物歌”、“市井謠”、“諧趣歌”五大類,每大類中又可細分出若干小輯。 在“勞動歌”中,最能體現天津地域特色、文化特色的是鹽歌、三條石工人歌和六號門搬運工的勞動號子。鹽民歌謠離市中心較遠,就不去說它了。位於天津老城廂附近的三條石則是天津及華北地區的工業搖籃。“三條石,青石板,一鋪鋪了二里遠。方便了李鴻章,累死了採石漢,樂壞了鐵廠的王老闆。”此謠交待了三條石地名的來歷。另有《三條石,三宗寶》、《學徒苦》、《進了鐵工廠》等歌謠,生活氣息濃郁,細節真實感人,生動地反映出三條石工人當年的艱苦勞動和生活。1900年庚子事變,天津是義和團反抗八國聯軍的重要城市。我們收錄的一批義和團歌謠,如“男練義和拳,女練紅燈照,砍了電線杆,扒了火車道,燒了鬼子樓,滅了鬼子教。殺了洋鬼子,再跟大清鬧。”琅琅上口,反映出底層人民敢於反抗侵略者的鬥爭精神。在這期間,外國列強在天津強行設立了九國租界地,僅和平區的區域裡(當年可不叫和平區),就被日、英、法等國建立了國中之國。租界既給天津人民帶來了災難和恥辱,同時不可否認,也帶來了城市文明管理的理念,促進了天津向現代化大都市的邁進。譬如反映比利時商人在天津修建有軌電車的歌謠,就有多首,如:“四條馬路架電線,白牌電車圍城轉,紅牌藍牌到老站,黃牌花牌去海關,綠牌電車西開教堂轉一轉。”還有:“電車公司西南角,投資建廠比國佬。按班發車喊編號,鈴鐺一響出來了。兩條軌道一根線,兩間小屋滿街跑。二分三分一張票,小銅喇叭叫聲高。”生動地記錄下當時津沽大地出現有軌電車這一新生事物帶給市民的深遠影響。

  12 / 2 頁下一頁

歷史民俗——天津地方歌謠

  提起民間歌謠,誰不會說上幾首呢?古代的如“阿房阿房亡始皇”、“和珅跌倒,嘉慶吃飽”、“開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等,現代的如“拉大鋸,扯大鋸,姥姥門前唱大戲”、“你拍一,我拍一,一隻公雞喔喔啼。你拍二,我拍二,二隻小兔子練畫畫……”等等,都廣泛流傳。

  歌謠是一種文化現象,是廣大民眾集體創作,為表達自己的思想願望和抒情達意,用簡練押韻的詩歌語體來口頭傳播的民間文學樣式。歌謠能充分反映出民風民情、底層呼聲。歌謠屬於“語言等口頭傳統文化”類別,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範疇。中國歌謠的歷史很是久遠。而“天津地方歌謠”,最能夠鮮明生動地反映出天津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本質。它是忠實記錄天津這座有著600多年曆史的城市“活化石”,是瞭解天津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社會形態、民眾生活、城市發展的形象教材,是一筆非常寶貴的文化財富。天津本是一座移民城市。金代把這個地區命名“直沽寨”。元朝設“海津鎮”,明永樂皇帝賜名“天津”,並設三“衛”修築天津城。明朝在津的屯種軍士大多是江淮籍貫,後多有齊魯燕趙百姓遷入,形成天津“人雜五方”狀況。天津人口主要由鹽、漁、漕、軍、商、官、工等幾大部分構成,天津又經歷了城市發展、朝代更迭、列強入侵、鬧義和團、日侵淪陷、人民當政等不同時期,所以產生於不同歷史時期的天津地方歌謠帶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和平區位於天津市的中心,租界文化、市井文化、商賈文化、碼頭文化都在這裡交相薈萃。天津文化的先進性、開放性、包容性、多元性等諸多特點也能在這裡體現。所以我們有責任將天津民間歌謠的保護工作承擔起來。我們蒐集到的天津地方歌謠,有數百首之多,最早誕生於明朝,較晚則誕生於現代。它們屬於民間集體創作,在群眾口中代代流傳,很難考證出具體作者,這些歌謠曾在天津城鄉產生過很大的社會影響。天津地方歌謠大體可分為:“勞動歌”、“時政歌”、“風物歌”、“市井謠”、“諧趣歌”五大類,每大類中又可細分出若干小輯。在“勞動歌”中,最能體現天津地域特色、文化特色的是鹽歌、三條石工人歌和六號門搬運工的勞動號子。鹽民歌謠離市中心較遠,就不去說它了。位於天津老城廂附近的三條石則是天津及華北地區的工業搖籃。“三條石,青石板,一鋪鋪了二里遠。方便了李鴻章,累死了採石漢,樂壞了鐵廠的王老闆。”此謠交待了三條石地名的來歷。另有《三條石,三宗寶》、《學徒苦》、《進了鐵工廠》等歌謠,生活氣息濃郁,細節真實感人,生動地反映出三條石工人當年的艱苦勞動和生活。123 / 3 頁下一頁

天津重陽節的民俗活動 天津重陽最熱門的地方

  重陽節在北方最主要的還是登高望遠,這一天正是秋意正濃的天氣,與家人朋友結伴爬山玩耍,有多麼開心。不僅體會了秋季的涼爽,也感受了節日的氛圍,而且北方人還會在重陽賞菊觀紅葉。那麼在天津重陽節的民俗活動有什麼?天津重陽最熱門的地方在哪?下面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天津重陽節的民俗活動

  攢鬥

  九九重陽,老天津人攢鬥活動十分隆重。民間除在玉皇閣舉辦攢鬥會外,城南水月庵的攢鬥會亦極為興盛。所謂攢鬥,就是在大廟的天王殿前或小廟正殿前,把信士弟子施捨的香摞成塔形香山,謂之鬥。

  這是為慶祝鬥姆生日而舉行的祭祀活動。各廟一般從九月初一收受供香,每家一封(五股為一封),多者不限。

  香封上書寫信士弟子某某敬香幾封,下寫住址。香按敬送先後,依次向上摞成塔形,高可逾丈。初八晚間將香斗從上部點燃,迎接鬥姆降臨,道士誦經,頂禮環拜,名之曰拜斗。

  賞菊、飲酒、佩茱萸

  重陽時節,菊花盛開,津門有重陽賞菊、飲菊花酒的習俗,早年亦有佩茱萸以避災的舊俗。隨著年代推移,一些傳統習俗已被簡化或消失。

  登高吃糕

  這一天,老天津人多邀集親朋好友,攜酒具餚,登高遠眺,或引吭高嘯。同時吃蜂糕、切糕等帶糕字的應節小吃,(因糕與高諧音)取其步步登高之意。天津屬沿海平原地區,城廂四周無山可登。

  早年,天津父老以及文人雅士多以三岔河口畔的玉皇閣或水月庵、望海寺、望海樓、鼓樓等為登高處。

  天津重陽最熱門的地方

  玉皇閣

  玉皇閣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是天津市內歷史最悠久的惟一明代古典樓閣式建築,也是天津現存的最古老的建築之一。

  在天津舊曆民俗中,老天津衛的人每年九月初九都要到玉皇閣登高望遠。由於天津市區無山嶽,而玉皇閣的周邊地域開闊,其東面、北面是蜿蜒寬闊的海河,也是最理想的登高地點,所以每年的九月初九,人們都來這裡登高賞菊。

  熱點植物觀光園

  在中國古代,菊花對於重陽節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併成為重陽節俗的重要組成部分,民間有無菊不成節的說法,大文學家蘇軾更是留下了菊花開處乃重陽的佳句。

  天津作為菊花之鄉,自清代開始,城郊南運河兩岸就是著名的花鄉,楊莊、曹莊則是有相當規模的菊花之村。

  位於曹莊花卉市場內的天津熱帶植物觀光園是亞洲最大的室內植物園,既有藝術的外貌又有科學的內涵,使人身臨其境地接近自然、瞭解自然、熱愛自然。


湘潭民俗之湘鄉舊歌謠

  舊歌謠是傳統民間文學的一個品牌。湘鄉歷來文盛,舊歌謠亦盛,曾廣泛流傳。有些我小時候就熟聽,現在回味,仍頗有滋味。不僅語言通俗優美,也反映了過去社會的情景,充滿鄉土文學味。茲舉較熟悉的幾例如下:   小姑歌:大慄樹,樹葉多,哥哥嫌我姐妹多。哥莫罵,嫂莫嫌,在家只有三五年。堂屋裡洗面哥也罵,灶屋裡洗面嫂也嫌。 ...

車鼓戲與地方歌謠調的結合:歌仔戲起源

  歌仔戲是唯一發源於臺灣本土的地方傳統戲曲之一,相傳歌仔戲是由福建漳州地區的“歌仔”(錦歌),結合車鼓小戲之身段與地方歌謠小調發展而成。那麼,歌仔戲的起源究竟是怎麼樣的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到歌仔戲文化中看看啊吧。   歌仔戲是唯一發源於臺灣本土的地方傳統戲曲之一,根據《臺灣省通志》及《宜蘭縣誌》的記載,皆謂 ...

天津楊柳青年畫欣賞[民俗奇葩]

  楊柳青年畫歷史悠久,以其細膩的筆法、秀麗的人物造型、明豔的色彩、豐富多姿的形式內容而著名。   清朝時,楊柳青的年畫就已發展得十分完善了。康乾時期,楊柳青年畫的風格嚴謹,背景簡潔,注重人物神情的刻畫。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是齊健隆、戴康增兩位畫師。   嘉慶道光年間,楊柳青年畫的風格漸趨活潑,畫面熱鬧,色彩豐 ...

鹽商文化與天津民俗

  清代詩人張船山(問陶)稱譽天津“十里魚鹽新澤國。二分煙月小揚州”。前人多看重天津的水鄉景色,即漁(次要的)鹽(主要的)之利帶來的風月繁華。這一點,天津與揚州也很相似。行銷淮鹽的商人與行銷蘆鹽的商人,所創造的文化扭轉與意蘊,在當時是頗為接近的。   天津鹽商文化對天津民風民情的改變,有積極影響,也有負面疚, ...

瓊海樂城 地方民俗特色的古城

  樂城,位於著名僑鄉瓊海境內。雖然它現在只是一個小村莊,但它卻是海南為數不多的古鎮之一。元朝大德四年,樂會縣在此誕生,迄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海南解放後才廢止。樂城是萬泉河下游的一個孤島,萬泉河環繞著四周,全島總面積僅2平方公里。島上的300多戶人家進出樂城全靠船渡。不同尋常的歷史背景和獨特的自然條件使這 ...

民俗文化資源的現代化效應——天津媽祖崇拜跨世紀隨想

  21世紀將是全世界從經濟高溫的時代轉向文化高熱的嶄新時代。中國應當儘快把握時機,密切關注文化傳統中值得弘揚的精華,並將其有效地融入兩個文明的現代化建設中。任何輕視或忽視民俗文化傳統,或漠視傳統文化的現代化效應,最終必將遭到文化法則的無情懲罰;所有尊重優秀文化傳統並重視傳統文化的現代化效應的努力,都將在新世 ...

天津民俗事象-媽媽例兒

  天津的民俗事象-媽媽例兒   P>"媽媽例兒",也寫做"媽媽論兒",是京津地區一種民俗事象。《北京方言辭典》釋義為:"日常生活中的迷信禁忌和迷信言論。"《北京話詞語》裡說它跟"老媽媽例兒"一個意思。   例兒,當然是當慣例、體例、規則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