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球,釋義:腦子不靈光,不聰明;
2、去求吧,釋義:算了;
3、弄啥嘞,釋義:幹嘛呢、做什麼呢;
4、乖嘚呀,釋義:表示驚訝,不可思議;
5、胡求噴,釋義:吹牛皮,說大話;
6、白肉了,釋義:別磨嘰了;
7、沒耳性,釋義:沒記性,說的話記不住;
8、真得勁兒,釋義:真舒服。
1、信球,釋義:腦子不靈光,不聰明;
2、去求吧,釋義:算了;
3、弄啥嘞,釋義:幹嘛呢、做什麼呢;
4、乖嘚呀,釋義:表示驚訝,不可思議;
5、胡求噴,釋義:吹牛皮,說大話;
6、白肉了,釋義:別磨嘰了;
7、沒耳性,釋義:沒記性,說的話記不住;
8、真得勁兒,釋義:真舒服。
春節作為我國的農曆新年,在河南民間習俗中是一個古老而又最為隆重的節日。過了“臘八節”就可以聞到“年”的氣息了,進入臘月二十三統稱“小年”,也是送灶神的“祭灶日”。人們都要趕集買灶糖,晚上祭灶。之後,過年的氣氛就越來越濃了,一邊忙於購置年貨,一邊要清理灶臺几案,打掃屋宇積塵,這種被群眾稱作“去穢”的活動,既清潔、美化環境,又有除舊迎新的意思。
每逢春節前,無論城鎮還是農村,鄭州家家戶戶都愛貼上紅豔豔的對聯、年畫、門楣,正廳貼“福”、“祿”、“壽”等紅紙或五彩福符。鄉村農戶就連窗戶、豬舍、牛舍、雞鴨禽舍,甚至井上、灶臺上都貼上“福”、“春”等小紅紙,象徵新春吉祥,以此烘托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臘月三十的晚上稱“除夕”,這是一年中最隆重熱鬧的夜晚。外出者多於前幾天已經回到家裡,閤家團聚祭祖吃年夜飯,民間一向有除夕“守歲”習俗,等待辭舊迎新的時刻。家家門前張燈結綵,戶戶院內放鞭炮,接年迎喜神,促膝交談,以敘天倫,回顧過去,展望未來,盡情歡樂,通宵達旦,期盼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河南城內和農村,正月裡的各種慶祝活動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後才告結束。初一俗稱歡慶日,迎春、祭祖、祀神、拜年是這一天的重要活動,這天人們都早早起來,梳妝打扮,吃過餃子後,人人都穿著整潔漂亮的新衣裳,堂前點起大紅燭,祭上糕點水果,依著長幼的輩分,先拜天地,再拜祖先,然後幼者向長輩叩頭拜年,稱“辭歲”,長輩發錢給幼者稱“壓歲錢”,祝賀他們又增加一歲。下午出外再到親友家拜年,互相問候和祝賀。舊時多數以下跪叩頭和撅屁股作揖拜禮,現多行鞠躬禮。農村還時興同族長輩帶領本族親屬,挨門挨戶拜年,相互問候,恭賀新年快樂,說一些“新年如意”、“恭喜發財”的吉利話。
初二是嫁出去的女兒帶女婿給父母拜年日;初三是祭奠亡父母日,給已故父母拜年;初四為給外祖父母拜年日;初五回拜遠房親戚,探朋訪友,相互拜年。鄭州、開封等城市民間還有逛廟會、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猜燈謎等各種遊藝活動,熱鬧而富有情趣。正月十五“燈節”又叫“元宵節”,家家戶戶都要吃湯圓、觀花燈,是新年活動的又一個高潮,過了這一天,新年活動全部結束,民間又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所有這些春節傳統的良風美俗,都表達著人們祈求國泰民安、連年豐收、生產發展、生活幸福的祝願。
河南每個市過年的風俗習慣是不同的,像駐馬店是除夕晚上拜年,南陽這邊是初一早上拜年,過年包餃子的方法也不一樣,南陽這邊的餃子皮是軋面機軋的,鄭州那邊是用手杆的餃子皮。
河南人基本的特點是熱情好客、平易近人、能說會道,隨著歷史的風雲變幻,和河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歷史上大大小小的戰亂,不僅給中原大地留下深深的創傷,也導致眾多的河南人流離失所,正是這樣複雜的歷史變換過程,造就了河南人堅韌不拔、不屈不撓的性格,也鍛煉出河南人吃苦耐勞、樂於奉獻的精神,更湧現出像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這樣敢於對歷史負責、敢於同大自然做鬥爭的人民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