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泰山與齊魯文化的象徵

泰山與齊魯文化的象徵

  

   

   泰山,有“天下第一名山”之稱。幾千年來,泰山以它固有的雄偉壯麗和特殊的政治、歷史、文化地位成為齊魯文化的中心、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秦漢時期,齊魯文化以儒學深沉的內涵和雄大的氣象,具有先進文化的地位。儒學由齊魯西漸,在各地普及,後來又成為社會意識的主流。

  《論語·八佾》中可以看到孔子有關泰山(太山)的感嘆,體現出這座東方名山在儒學思想領袖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孟子說:“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太山而小天下。故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泰山,又被看作聖人之學宏大高遠的象徵。孟子又有“太山之高,參天入雲”的說法,可以看作孔子“登太山而小天下”的一種解說。《韓詩外傳》卷三寫道:“夫太山不讓礫石,江海不辭小流,所以成其大也。”也說泰山偉大崇高。在齊魯地區,人們又習慣用泰山來比類文化行為和精神境界的高尚。比如子貢和有若討論孔子的文化地位,說“聖人之於民”類同於“太山之於丘垤”,“出於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也。”在齊魯文化深厚的基底上,泰山正是這樣象徵著聖德大智,同時也具有了神性。

  回顧歷史,在秦漢時期這一文化高地上,儒學曾經是頂峰。漢武帝和董仲舒“罷黜百家,表章‘六經’”的文化政策,使得儒學逐漸成為國家意識形態的正統。泰山自上古傳說時代即作為正統政治權力之符號的地位,也因為儒學的傳佈而擴充套件了影響。

  古人說,“岱為山宗”,泰山“為五嶽之長”。泰山在五嶽中領導地位的形成,也是與齊魯文化的先進性有關的。

  《史記·貨殖列傳》說:“泰山之陽則魯,其陰則齊。”泰山於是兼有齊、魯不同風格的文化優勢。然而,泰山在秦漢時期具有神秘主義特色的信仰體系中的特殊地位,又使得其文化影響遠遠超過了齊魯地域,而成為華夏文化共同體公認的尊崇物件。

齊魯文化有什麼文化

  1、齊魯文化,地域文化名稱,確切地說,齊魯文化是“齊文化”和“魯文化”的合稱。東臨濱海的齊國產生了以姜太公為代表的道家思想學說又吸收了當地土著文化(東夷文化)並加以發展兩種古老文化存在差異。

  2、相對來說,齊文化尚功利,魯文化重倫理;齊文化講求革新,魯文化尊重傳統。兩種文化在發展中逐漸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豐富歷史內涵的齊魯文化。

思想的總結 齊魯文化的思想內涵

  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都有著自己的思想,許多不同人的思想放在一起也就造成了不同的文化差異。齊魯文化的思想內涵以及其精華又在哪裡呢?

  那麼,本期地區文化一起來了解吧!

  以人為本

  齊魯文化具有明顯的人本主義特徵。以人為本是齊魯文化的靈魂和核心。齊魯文化是圍繞“人”這個核心展開的,因此,我們把齊魯之學概括為“人學”。無論是儒、法兩家重人道、輕天道,還是道、墨兩家重天道、輕人道,人都處於思考的中心位置。天、地、人併為三才,人是宇宙萬物的中心。

  以仁為核心

  齊魯文化特別是儒學思想體系,把天、地、人看作統一的整體,追求人與自然、人與人的和諧,是以“仁”為核心的。什麼是“仁”?“仁者人也”,“仁者愛人”,這是最基本的概括。孔子對仁的解釋很多:在家庭中就是孝悌之愛。把孝悌之愛推廣到血緣關係以外的社會成員中,即是“泛愛眾而親仁。”

  以德為美

  齊文化和魯文化儘管存在差異,如魯文化崇尚禮,遵循“親親尚恩”,而齊文化崇尚“尊賢尚功”,但對道德及價值觀的看法卻近乎相同,都認為講道德不能不講修身,講修身不能不關注道德。

  以孝為先

  “孝”指子女對父母在尊敬、撫養、送終等方面應盡的義務,是傳統社會的基本道德。春秋時期,孔子全面系統地論述了孝道。《孝經》中說:“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於孝”。“教民親愛,莫善於孝”。“夫孝,德之本也”。孔子認為,子女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法則,是人們應該身體力行的。

  以和為貴

  “和”即“和諧”之意,它被認為是美好的人際關係狀況和極高的道德境界。《論語·學而》中記載:“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春秋時期,思想家們已經提出了“和”的概念。孔子把“和”作為最高政治倫理原則。《論語·子路》中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孔子區別了和與同,他認為有道德的君子與人相處時,應力求做到和睦、和諧,但並不盲從附和。

  以禮為範

  “禮”是一個內涵非常豐富的概念,《論語》中多次談到“禮”。周公最早提出“德治”的理念,孔子又提出“仁”的思想,而“禮”是把德和仁具體化的制度或者行為方式。先秦歷史上有儒、法之爭,爭論的焦點,是實行禮治還是法治。

  以“中庸”為基本方法

  中庸之道是中華民族頗具特色的一種思想方法和道德品性。“中庸”是建立在儒家人性論基礎上的一種倫理道德觀,也是一種辨證的思想方法,由孔子首創,經過後來的儒家、特別是《中庸》一書的發揮而完善。

  以“三綱”“五常”為主要內容

  “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基本道德原則和規範,要求為臣、為子、為妻必須絕對服從於君、父、夫,同時也要求君、父、夫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會中一種特殊的道德關係。

  以天人合一、陰陽和諧為最高境界

  陰陽和諧是《易經》的靈魂。在陰與陽的內在關係中,協調、統一、和諧是其基礎和底蘊。陰與陽相互聯結、依存,舍陰無陽,舍陽無陰。先秦典籍《左傳》、《國語》中陰陽連用多見。《國語》說:“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於是有地震”。這是周太史伯陽父用陰陽思想對地震的最早解釋。


什麼是文化的精髓,精髓何在?

  精髓的意思是什麼呢?便是所有東西當中最為優秀的部分,任何東西都有著精髓,正如同人的精髓就在大腦中一樣。在不同的文化中精髓也產生了不同的變化。   那麼,本期地區文化看看什麼是齊魯文化的精髓。   齊魯文化,確切地說,不是一種單一的文化,而是齊文化和魯文化的融合。春秋時期的魯國,產生了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 ...

愛國主義為主 文化的基本精神

  精神力量是一個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精神的代表才可以讓人與人之間拉近距離。可在不同的地方也有著不一樣的精神信仰,不一樣的文化也有所不同。   那麼,本期地區文化解析齊魯文化的基本精神。   自強不息的剛健精神   剛健自強是齊魯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是其發展的內在動力。它像源頭活水,給齊魯文化以無窮的生命 ...

結合而成,簡述文化的特點

  若說起文化,許多人從小開始學習的無疑就是儒家文化,孔子便是儒家文化的創造者。而儒家文化的發源地便是齊魯,齊魯文化也是齊國與魯國合併而成的文化代表。   那麼,本期地區文化簡述齊魯文化的特點。   齊魯文化之所以能夠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發揮重要作用,其凝聚力和生命力來自其基本精神。齊魯文化的基本精神,我們大體 ...

你所不知的山東文化

  “齊魯”是中國山東的代稱,齊魯文化是秦朝時期在中國山東省形成的一種文化,齊魯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正統派。在秦朝時期人們便將山東分為了兩國,而這兩國的文化也一直流傳至今。對於齊魯文化你瞭解多少?本期的山東文化為你帶來更多關於山東齊魯文化的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齊魯文化,確切地說,齊魯文化是齊文化和魯文 ...

文化是什麼文化

  齊魯文化,確切地說,齊魯文化是齊文化和魯文化的統稱,東臨濱海的齊國產生了以姜太公為代表的道家思想學說又吸收了當地土著文化(東夷文化)並加以發展。而春秋時期的魯國,產生了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學說。兩種古老文化存在差異,相對來說,齊文化尚功利,魯文化重倫理;齊文化講求革新,魯文化尊重傳統。兩種文化在發展中逐 ...

文化精神對我的啟示

  齊魯文化精神給人的啟示:人應該具有自強不息的精神,不畏困難,力圖上進,做人要有志氣和節操,堅持正義和真理,寧死不向邪惡屈服,要有團結精神,萬眾一心才是力量的源泉,要經世致用,積極人世,對人和諧,要善於創新,勇於突破。   齊魯文化是“齊文化”和“魯文化”的合稱,兩種文化在發展中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 ...

文化精神,包含

  齊魯文化即齊魯精神,包含自強不息的剛健精神、崇尚氣節的愛國精神、經世致用的救世精神、勤謹睿智的創造精神、“民貴君輕”的民本精神、厚德仁民的人道精神、大公無私的群體精神、勤謹睿智的創造精神。   齊魯文化,地域文化名稱,確切地說,齊魯文化是“齊文化”和“魯文化”的合稱。相對來說,齊文化尚功利,魯文化重倫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