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非遺之一:椰雕文化
海口非遺之一:椰雕文化
去海南旅遊過的人聽到椰雕這個名字可能會有點陌生,但如果看到做好的產品就一定很熟悉了。沒錯,這就是在海南沙灘旁邊在售賣的椰雕,用椰子做成各式各樣的紀念品。本期小編就帶你去海口文化探索椰雕的神奇。
椰雕工藝品樣式新穎,造型古樸,畫面雅緻,質地輕巧,融觀賞性與實用性於一體,具有濃郁的海南風格。雕刻工藝包括有平面浮雕、立體浮雕、通花浮雕,還有帶棕立體雕刻和貝殼鑲嵌雕刻等多種手法。椰雕是海南旅遊工藝品的重要組成部分。
海南椰雕歷史淵源悠久。最初利用椰殼的,應是海南島最早的先民黎族人。黎族先民很早就會製陶器和獨木舟,但相比複雜的製陶技術,荒野裡隨手可得的椰殼耐酸耐鹼,做成容器,可能更加簡單而隨性。
椰雕工藝分為三類:
1、椰殼雕。利用椰子殼的天然形態,把椰殼和貝殼嵌鑲結合,按設計造型拼接成工藝品,產品有椰碗、茶葉盒、牙籤筒、菸灰缸、花瓶、二胡、拼貼工藝畫等。
2、椰棕雕。根據椰棕自然肌理效果,採用切、割、燙等方法加工成椰猴、椰豬、椰妹等各種人物、動物造型。
3、椰木雕。椰木向來被海南民間用來加工成木樑蓋房子,後來工藝廠開始用椰木加工成筷子、髮夾等產品。但是,人們利用得最多的還是椰殼雕。
海南椰雕的雕刻手法有平面浮雕、立體浮雕、通花浮雕,還有帶棕立體雕刻和貝殼鑲嵌雕刻等許多型別。椰雕工藝品的花色品種已經發展到300多種,其中有餐具、茶具、酒具、煙具、花瓶,以及各種型別的掛屏、座屏等等。其樣式新穎,畫面雅緻,造型古樸,質地輕巧,美觀實用。椰雕,是用椰子殼雕制而成的工藝品,造型新穎多樣,色調古樸雅緻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濃厚的海南色彩。
邯鄲非遺之一:楊氏太極拳文化
一提起李小龍,大家就會想起中國功夫。在世界一說起中國就想起中國武術,一說起武術就不得不提到太極拳。而太極拳又分為幾個流派,我們今天要講的是在邯鄲文化起源的太極拳楊氏太極拳。
楊氏太極拳,太極拳的一個流派,是由河北邯鄲永年人楊露禪及其子楊班侯、楊健侯,其孫楊少侯、楊澄甫等人在陳氏太極拳的基礎上發展創編的。楊氏太極拳拳架舒展簡潔,結構嚴謹,身法中正,動作和順,輕靈沉著兼而有之;練法上由松入柔,剛柔相濟,形成獨特的風格。由於楊氏太極拳姿勢開展,平正樸實,練法簡易,因此他深受廣大群眾熱愛,開展得最為廣泛。楊式太極拳對手眼身法步有嚴格的要求,練拳和推手,手眼身法步按要求做到正確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楊氏太極拳透過改善我們的大腦功能,調節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活動,對於白領亞健康產生的神經衰弱失眠、頭暈、頭痛、過度疲勞等疾病,有著顯著的健腦去病的作用。而且太極拳要求我們全身要放鬆,使得人體的血管阻力減少,能夠加速我們的血液迴圈,減輕心臟負擔。太極拳的呼吸是採用的腹式深呼吸,氣沉丹田,能夠對五臟六腑有著良好的按摩保健作用。
國家體委早在1956年與1959年前後以楊澄甫拳架為藍本,編寫了“24式簡化太極拳”、“88式太極拳”。自推廣以來,深受廣大群眾歡迎。國家體委武術研究院為了適應當前國內外太極拳發展的需要,又特彙編了四氏太極拳競賽套路(楊、陳、吳、孫),其動作均要求按傳統練法編排,它對今後國內外太極拳運動的蓬勃發展,將會起到重要作用。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傳統拳套有三路:大架、長拳、中架、及小架(亦稱用架和快架)。楊澄甫雖然只公開傳授大架,但曾傳一路“太極長拳”與陳微明。此拳單招與大架極為相像,但一些招名有別,亦多出一些大架所無之招式。楊家支派王蘭亭王府皇家太極拳的太極拳架,為楊氏太極六十四式老架。楊家支派“府內派”的太極拳架(不包括小九天等套路)有大架、老架、和小架。其中老架可能出自楊家中架。楊氏太極拳還有打手(今人多稱“推手”),大履,散手,太極功等流傳於世。大架本是楊家太極拳門之入門基本拳架。楊澄甫簡化後之大架更比原本的大架和其他拳架都要柔和簡,故很適合作為健身運動。為了配合現代人的生活習慣,一些人把楊澄甫大架再次簡化,編成更短的拳架流傳下來。8式、16式、24式、40式競賽及48式等拳架都因此而被廣泛流傳。
承德非遺之一:滕氏布糊畫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們需要重點保護的傳承,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有相當長的歷史,也有非常豐富的非物質文化,但是隨著時代的不斷髮展,某些文化藝術已經開始不斷的消失,而承德的滕氏布糊畫便是其中之一,想要更多的瞭解滕氏布糊畫,本期承德文化為你解析。
滕氏布糊畫的創始人是滕騰,他1932年生於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現任滕氏布糊畫研究所所長,中國民協布糊畫專業藝術委員會主任。1993年被聯合國教教科文組織授予“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大師”。2006年被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國家民委、監察機關、民政機關、財政機關、人事機關、國土資源機關、文化機關、國資委等九部委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滕氏布糊畫的創作,取眾家工藝之特長,以已失傳的滿族“補花”工藝為母體,採繪畫、堆繡、唐卡、絹人、浮雕、剪紙、景泰藍、布貼畫多種工藝精華之大成,繼承發揚了中國畫傳統藝術風格,集繪畫、雕塑、刺繡、裱糊、剪紙等工藝,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特色。
2014年07月16日,文化部辦公廳網站釋出了《關於公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推薦專案名單的公告》,在全國各地申報的1111個專案中,素有“中華百豔,華夏一絕”美譽的豐寧滕氏布糊畫成功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齊齊哈爾非遺之一:崔氏剪紙
非物質文化是中國寶貴的文化,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有了屬於自己文化才會在顯得獨特有味道。非物質文化為人們的生活創造了樂趣,使人們生活變的充實飽滿。在齊齊哈爾文化中崔氏剪紙是一個非常富有藝術特色的文化。
崔氏剪紙是黑龍江省的漢族傳統美術文化,2008年,經齊齊哈爾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小組最終評審認定,黑龍 ...
佛山非遺之一:木版年畫
佛山木板年畫是中國華南地區的著名年畫,它與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山東淮坊的年畫齊名,是嶺南漢族工藝文化的一朵奇葩,影響遠及東南亞及世界各國華人聚居地。在佛山文化中,木版年畫是怎樣記載的呢?不妨來看下。
佛山木版年畫創始於明代永樂年間,歷經清一代的繁榮,有五百多年曆史,是嶺南民間藝術寶庫中的一朵奇葩。 ...
煙臺最具代表性非遺之一:膠東大鼓
非物質分化遺產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文明的結晶,是聯絡民族情感的紐帶和維繫國家統一的基礎。今天我們就看下煙臺文化的非遺吧。
膠東大鼓是一種山東省的漢族戲曲劇種之一,主要伴奏樂器為三絃、書鼓、鋼板(上為月牙形,下為長方形)。屬板腔 ...
湖湘文化名片之一:湘繡起源文化
湘繡在古時候是女子用來做荷包、被套等的繡法,至今已有兩千多餘年了,回望歷史,我們似乎從來都不知道時間的對我們的影響,也不知道人類智慧的偉大,但是從這些民間藝術中能完全體現出了。那麼作為湖南文化的名片之一,湘繡起源文化是什麼樣的?一起來看看吧!
湘繡的歷史源遠流長,湘繡手工藝產品蘊含的藝術內涵,博大精深 ...
惠州民間藝術之一:惠東漁歌文化
惠東漁歌因曲調品種多樣,旋律韻味獨特,還為音樂創作提供豐厚而珍貴的素材。惠東漁歌從宋朝由福建沿海傳入惠東的淺海漁歌。是廣東省漢族民間藝術之一。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惠州文化吧。
“惠東漁歌”流行於惠東縣的港口、稔山範港、鹽州新漁村、巽寮新漁村等地。當地人稱它為“鮜船歌”或“城歌”,它屬“粵東漁歌”中的淺海 ...
溫州傳統工藝品之一:刻紙文化
溫州文化中有一樣傳統的工藝品—刻紙文化,刻紙文化也是中國歷史上的傳統工藝品嗎,小編一直覺得刻紙很厲害。看了這篇介紹,更是感興趣了。你是不是也會跟小編一樣感興趣呢?快來看看小編找的資料吧!
中國剪紙藝術在歷史上曾經有過兩次大的發展:一是西漢時期,由於發明了造紙術,為剪紙的普及與發展提供了最佳材料,使原先 ...
山東三大文化之一:山東莒文化
山東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山東文化源遠流長,山東作為我國儒學的發源地,在山東有著三大文化,莒文化與齊文化、魯文化。這些文化都證明了山東文化在歷史的長流中佔了不可或缺的位置。對於山東莒文化你瞭解多少呢?下面和小編一起來了解更多的內容吧。
莒文化即莒地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底蘊豐厚,是古老的東夷文化的重要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