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涼山彝族婚禮拾趣

涼山彝族婚禮拾趣

  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國最大的彝區。千百年來,勤勞勇敢的彝民族以自己別具一格的民族風情展示其絢麗多彩,最為引人注目的是彝族那獨具風韻、引人入迷的婚禮場面。凡親眼目睹過彝族婚禮場面的中外遊人,都會在腦海裡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

  喜背新娘

  婚禮這一天,不論路途遠近,都要由年輕力壯的小夥子輪流揹著新娘到婆家,彝族有這樣的俗語:不背的新娘不珍貴。在去婆家之前新娘被裝扮一新,身著嶄新的百褶裙、緊身繡花衣,身披擦爾瓦(彝族一種似披風的衣物)頭上裹著層層疊疊的帕子,臉上用一張鮮紅的布遮住嬌容,在背新娘期間,不論時間長短,新娘只能進少量的飲食,以免在路途中不方便。背新娘時,最忌諱的是將兩腿叉開臥在背新娘人身上,只能將兩腿交疊在一處,側身臥在小夥子身上,背新娘的途中,眾多的小夥子、伴娘不時停下飲酒,酒後話多歌也多,背新娘的人群中不時爆發出陣陣笑聲,並引來人群駐腳觀看。

  奇特的見面禮

  當背新娘的人們湧進婆家時,早已等候在這裡的男女老少以傳統的方式回敬背新娘的小夥子們,幾十個如花似玉的姑娘用盆盛滿山泉,將漆黑的鍋煙拿在手上,待背新娘的小夥子一跨進門坎,姑娘們便毫不客氣地將盆盆山泉潑向人流,小夥子們硬著頭皮往屋裡湧去,卻難於抵擋如傾盆大雨的水流,不一會,小夥子們身上早已溼透,,姑娘們仍不罷休,一場觸目驚心的“惡作劇”開始了,姑娘們仗著人多,硬是將一個個小夥子捉住,用漆黑的鍋煙往他們臉上抹去,不一會,小夥子們個個似舞臺上的小丑,你看著我,我看著你,發出陣陣歡快的笑聲,姑娘們更是得意洋洋雙手叉腰,顯露出勝利者的姿態。入夜,燈火輝煌,賓主手捧酒碗暢飲,接著還要進行歌舞比賽,看誰的山歌唱得情深又意長。當凌晨雄雞啼鳴時,姑娘們開始為新娘更衣梳妝,將髮辮梳為獨辮,以示貞節,姑娘們一邊梳頭一邊含淚唱起傳統的《出嫁歌》:“可憐的姑娘喲,離開了鍋莊邊的慈母,離開了山坡腳下的哥嫂,赤腳踏上彎曲的小路遠走了……”

  激烈搶婚

  清晨,趁送親的小夥子們還在甜睡,姑娘們將新娘找個地方隱藏,小夥子們醒後不見新娘的蹤跡,四處尋覓,只見新娘被眾多的姑娘簇擁著,要想透過這道防線,往往要發生“激戰”,先是舌戰,男女雙方唇槍舌劍,用歌謠說明搶新娘的理由,待舌戰結束後,勇敢的小夥子們衝向姑娘群中,以摸到新娘耳垂上那根紅線為獲勝,姑娘們嘰嘰喳喳鬧個不停,小夥子們想方設法突破姑娘們組成的人牆,不一會,只見一機靈的小夥子快步從薄弱處衝向新娘,用手取下新娘耳垂上的那根紅線,人群中爆發出陣陣歡快的笑聲,熱鬧的婚禮才告以結束,只見新娘的未婚妹妹或堂妹用過年豬油在新娘頭上從上而下抹三次,再用梳子梳三次,把獨辮分為雙辮,以示從此結束少女生涯,邁入為人妻母的生活。

寶島臺灣的春節習俗拾趣

  春節,是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最為隆重的民間傳統佳節。在與福建省一水之隔的臺灣,其歷史文化、風士人情、生活習俗、親緣血統等等均與祖國大陸,尤其是福建閩南地區一脈相承,因而島內民眾的春節習俗自然與祖國大陸民間大同小異。

  由於寶島居民的祖先(多為閩南和客家人)去臺開發,距今年代久遠且屢經滄桑,那裡的春節習俗也逐漸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模式和色彩。

  每到農曆臘月二十三"祭灶"日這天,臺灣同胞都要穿上好衣服,在家中供上豬、羊、狗、鴨、魚之類禽畜海鮮,以及甜瓜、糖果、香茶等供品,再燒香放鞭炮,為灶神送行,冀望其"上天言好事"。而從這天起,"過年"也就開始了。

  除夕之前,臺灣同胞也都要進行全面大掃除和整理庭院居室,紛紛備辦年貨,忙得不亦樂乎。

  到了除夕這天每家每戶往往先將象徵新春祥瑞、萬事如意、招財進寶等內容的春聯,貼在自家的門窗、糧囤、豬圈、井臺等處,爾後在堂屋供桌上擺設供品、香燭,以祭拜祖先並迎接他們"回家過年"。從這時開始,燃放煙花、爆竹之聲此伏彼起,熱鬧非凡,而且一直延續到大年初一的早晨。

  除夕之夜,島內全家人都要歡聚在一起"圍爐",即一家男女老少團團圍坐在火爐或火鍋旁吃年夜飯(或叫"團圓飯")。這一餐當然要格外豐盛。

  年夜飯中,除要吃象徵全家團圓的魚丸、肉丸和寓有"食狗起家"之意的狗肉,以及表示"年壽長久"的韭菜,還有各種極富地方風味的油炸食品、湯圓、年糕,特別是吃"烏龜豆沙年糕"(一種用刻有烏龜形狀的木模壓制而成、內包豆沙餡子的年糕),則有益壽延年之意。此外,還有一種鹹味蘿蔔年糕,食用時需經火烤熱後再用紫菜包起來吃。它除了具有解葷腥、調口味之作用外,又含有來年"好彩頭"之祝願(臺灣地區稱蘿蔔為菜頭,與"彩頭"諧音)。

  年夜飯吃過之後,便是長輩們給子孫贈送"壓歲錢"的給法也頗具特色:年齡大的孩子,其"壓歲錢"是用紅紙預先包好遞到他們手裡的;而年幼孩子的"壓歲錢",則是大人們事先用紅線繩纏好並系成一個小套環,套在他們頸項上的。

  正月初一這天,人們都會早早起床,梳妝打扮和洗漱停當之後,便開始了極富人情味的互相拜年、請安、祝福,以及走親訪友或遊覽公園等等,迎來送往,熱鬧而愜意。人們普遍沉浸在歡樂、慶賀、幸福、美滿的節日氛圍之中。

  大年初二,是新女婿帶著妻子去丈人家拜日子。女婿登門,女兒回到孃家,自然更有一番情趣。

  初三這天,被臺灣同胞視為不吉利之日。人們多不出門,晚上也早吃早睡,這也是鬧中取靜的休息良機。

  初四,是迎接"灶神"下凡的日子,自然又得熱鬧一場。

  從大年初五日開始,許多人便開業的開業,上班的上班了。

  初九這天,相傳是"天公"的生日,家家戶戶都需備下最好的美酒佳餚並燒香祭拜、演戲誦經,為這位"天公"祝壽。此乃一年一度新春佳節的最後的一天。

  此後,接踵而來的"元宵節",乃是整個春節的最後一幕。這天,每個家庭都要按傳統習慣吃湯圓、賞花燈。在圓月之下,各式彩燈競放光明,並有舞獅子、耍龍燈、迎"鼓仔"等活動,豐富多彩,令人炫目耀眼。特別是那些充滿童趣的孩子們,紛紛手提花燈、口誦歌謠地過街串巷,如同魚遊海底,為熱鬧紛呈的元宵之夜更錦上添花!

  臺灣民間的春節,起源於祖國大陸,尤其是講閩南話的臺灣人,過年方式與閩南地區更為相近。

  臺灣人過年活動從農曆12月16日的"尾牙"開始。這天家家戶戶都要祭拜土地公,特別是生意人,為祈求新年發財,輒以牲體、金紙祭祀,並以祭品分享同仁犒賞員工,此叫"食尾牙"。"食尾牙"時,將要解聘的員工,僱主以狗頭相向,表示明年請另謀高就。因此,臺灣有諺語:"吃尾牙面憂憂,吃頭牙撫嘴須"。意為尾牙餐事關工作去留。

  農曆24日是老百姓送神昇天的日子,與閩南的臘月23日送灶神一樣。祭品中必須有"甜圓仔"(湯圓),粘在灶口,讓灶神"好話傳上天,壞話去一邊"。這一天,還要大掃除,將家中一切"晦氣"掃除掉,好迎新年。

  除夕,臺灣叫作"二九暝"、"三十暝",依農曆十二月的大小而別。"暝"即歲暮之意。天色未晚之前,家家準備供品,像甜桔、甜米果(年糕)、"春飯"、"壓歲錢"等。"春飯"就是在盛得尖尖的米飯上插上剪紙的春字。因為閩南話"春"與"剩"諧音,意為"歲歲有餘糧,年年食不盡"。此外,還在大門後面,豎放兩根連須帶葉的甘蔗,叫"長年蔗",取又長又甜,以"堅定家運吉利"之意。

  吃年夜飯"圍爐"時,八仙桌下安放新炭爐和一把新葵扇,扇上和爐上貼有紅紙書寫的"春"和"福"字。圍爐時要說吉利話,如"吃紅棗,年年好!"、"吃年飯,年年賺!"等,桌上一定要有芥菜,叫"長年菜",象徵命長。也有的人家桌上要有"韭菜",即"韭"和"久"諧音,象徵長壽。蘿蔔也不可少,閩南話叫它"菜頭",表示"好彩頭"(吉兆)。還要有狗肉,狗的諧音"家","食狗起家",可大振家聲。"圍爐"時的蔬菜也不用刀切碎,洗淨後連根煮熟,吃時也不咬斷,而是從頭到尾,慢慢地吃進肚裡,以祝父母長壽。

  年夜飯過後便是守歲。在臺灣,"守歲"也叫"長壽夜",象徵晚輩祝願父母長壽。"交時"(半夜12點)一過,進入初一,人們就集合老少,用紅白米糕來敬祀神明,祭拜公媽(即祖公祖婆),然後燃放鞭炮,以迎春接福。

  臺灣人過年,還要製作紅龜米果、發米果、菜頭米果為年糕。紅龜米果以形體像一隻龜,外染紅色,上打龜甲印,用來象徵人們益壽延齡。家家都用這種糕來敬奉撫育萬物的天公。倘若客人上門拜年要請吃糖果和甜仁,並按男女老少說不同的吉祥話。如孩子對老人可以說:"吃個甜,祝你長壽萬年!"同輩之間可以說:"吃個甜,祝你賺大錢!"

域外吃肉習俗拾趣

  http://www.tech-food.com 2012-10-19 中國食品科技網 德國人喜食豬肉,每人每年的豬肉消耗量達60kg,居世界首位。由於偏好豬肉,大部分有名的德國萊都是豬肉製品,有一道著名的德國菜是酸捲心菜上鋪滿各式香腸及火腿,有時用一隻整豬後腿代替。

  烤豬是土著夏威夷人的傳統佳餚,吃烤豬對當地人來說,它不僅是一道美味,也是一種熱烈歡快、深受人們喜愛的消遣活動。製作烤豬的方法很獨特:在一個50~60cm深的坑裡把石塊燒紅,然後將這些石塊放進宰殺洗淨的一隻整豬的膛內,並迅速把豬放進坑裡,再在上面均勻地鋪上一層類似芭蕉葉的提樹葉,蓋上土燜8個小時,即可將豬烤熟。

  南非的波札那人以牛肉為上等肉食,凡遇婚喪大事都要宰牛設宴。

  有趣的是衣索比亞人,招待親朋以生牛肉為名貴佳餚,吃的時候,左手拿肉,右手持刀,割一片肉蘸一下辣椒麵,即生吞下肚;殺牛人邊殺邊吃,還遞給圍觀的大人、小孩吃。看到他們把那血淋淋的生牛肉,津津有味地吃下去,使外地人不由得驚心動魄。

  蘇丹人則喜歡吃生羊肝。羊剛剛殺死後,便用小刀把羊肝切成片,撒上一些辣椒和香料,一家人圍坐取食。生羊肝還被用來敬獻客人。

  北歐有一道名菜,叫“魔鬼的太陽”,是將生牛肉剁成泥狀,上面放一個生蛋黃,吃時與肉攪勻了用湯匙一口一口吃掉。吃這道菜得有一點冒險家的精神,脾胃脆弱的人一看就作3日嘔。不過,這道菜在丹麥或挪威可是一道大餐。

  法國人最愛吃兔肉。兔肉營養豐富,膽固醇含量低,且含有較多的抗糙皮病維生素,能使皮膚細膩,被稱為“美容食品”,吃法多種多樣,清蒸、紅燒,也有油炸、火烤兔肉片的。

  美國人對火雞肉有特殊愛好,每年感恩節家家戶戶都要吃烤火雞。

  日本人最愛吃魚肉,平均每人1年吃的魚肉在70 kg以上,並且喜歡生吃。生魚片在日本是一道名餚。更奇特的是日本人還愛吃生馬肉。1991年日本著名影星慄原小卷為了慶賀《清涼寺鐘聲》拍攝成功,請謝晉導演和攝製組成員吃飯,一盤生馬肉,比一盤生魚片價格高,10倍。

  北美蘇族印第安人把烤狗肉當作美味佳餚。

  蘇格蘭的男性特別喜歡吃含鐵較高的鹿肉,因此,他們的血中平均含鐵量較高,每升血中含鐵166μg,大大超過英國男性的107μg。蘇格蘭醫生們不得不發起一場“低鐵飲食”運動,要求男人少吃鹿肉,並建議每人最好每年獻血一次。


涼山彝族火把節

   彝族,中國四川西部一個崇拜火的民族。人口150多萬,居住在6萬餘平方公里的大小涼山。彝族人民繁衍生息在這片有悠久歷史、古老文化、神奇傳說的土地上,到今天還保留著最古樸、最濃烈、最獨特的文化傳統。火的民族、火的子孫,祖祖輩輩崇火、尚火、戀火的彝族先民認為火是生命的起點,火也是生命的終結。   火把節是涼山 ...

涼山彝族風俗

  小涼山彝族有父子連名制,至今許多人還能背誦數十代父子連名的譜系。葬禮也多種多樣,內地彝族實行土葬,小涼山實行火葬。巫師有“畢摩”、“蘇尼”,民間崇拜“萬物有靈”和祖先神靈的原始宗教活動,少數人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這些都反映了彝族社會歷史發展的不平衡性。 ...

涼山彝族年是幾月幾日2020

  2020年彝族年是11月20日左右。   彝族年,彝語稱“庫史”,是集祭祀祖先、遊藝競技、餐飲娛樂、服飾制度等諸多民俗事項為一體的祭祀和慶賀性民俗節日,是流行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的民俗節日。   彝語把“年”叫做“庫”,其義為:轉、回、迴轉、迴歸、迴圈。彝族時空觀念中一般把最北的端點為起始點,太陽冬天日 ...

是什麼意思

  拾的意思有從地上撿起東西、整理,例如拾掇;數目“十”的大寫,多用於票證、賬目等這三種意思。趣有趨向,例如志趣、意趣、旨趣等;興味,使人感到愉快,例如興趣這兩種意思。拾趣很明顯是撿起有趣的東西的意思,也指把某方面的有趣的材料收集起來,多用於標題。   另外拾趣也指一款軟體。是一款專注於個人規劃以及成長的生活 ...

涼山彝族喪葬文化,你是否瞭解?

  涼山是彝族聚集最多的地方,現在還保留著自己喪葬文化。喪葬文化在彝族文化中是特別重要的儀式,而且在喪葬時他們會聚集在一起飲食,彝族稱之為“古止古舍切”。下面,我們一起更深入的瞭解涼山彝族喪葬文化吧。   涼山彝族傳統的喪葬習俗是火葬,火葬在涼山彝族地區傳襲甚久。葬禮的規模視死者的年齡而定。規格無統一的標準, ...

涼山“彝歷年”展示原生態彝族文化

  20日上午,涼山州舉行彝歷年慶典活動暨祈福儀式,此活動旨在打造“彝歷年”人文品牌,展示原生態優秀彝族文化。   上午9時,慶典活動正式拉開序幕。數千遊客及市民齊聚這裡,共同歡慶彝族年。畢摩手拿經文向神靈祈求,祈求世界和平、五洲同慶之福;祈求祖國昌盛,社會和諧之福;祈求涼山發展、安全穩定之福;祈求人民幸福、 ...

彝族磨磨鞦韆

     貴州省大方縣百納彝族鄉的四位彝族姑娘在玩磨磨鞦韆。磨磨鞦韆是深受貴州彝族群眾喜愛的一種傳統娛樂體育專案,它是將一根有凹槽的橫木放在另一根固定在地上的尖木上,人在橫木兩端像推磨一樣地上下快速旋轉、飛蕩,有人稱之為“彝族過山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