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清明江南地區吃什麼

清明江南地區吃什麼

  清明江南地區吃青團、艾餃、焐熟藕、清明果、京江齊等。

  1、青團:江南的“麥漿草”,清明而生,過則難覓。用麥漿草做成的青糰子,在江南一帶的民間清明食俗中格外重要。每到清明,江南百姓必到田間揪一把“麥漿草”,回家搗爛壓汁,與晾乾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和好,包上細膩的豆沙餡蒸熟。

  2、艾餃:作為浙江民俗,清明食艾餃,被認為能驅邪禳毒。越諺有“清明吃艾餃,不怕陳雨澆”。意思是清明時節多梅雨天氣,吃了艾餃或艾糕,有預防身體被雨淋壞的功效。此外,艾本還可做藥用,有殺蟲和防止植物病害的功效。

  3、焐熟藕:焐熟藕酥中帶糯,風味獨特,也是蘇州人清明的節令食品。據介紹,每到清明節前,人們從藕池中採摘隔年老藕,去節去梢,兩頭切下一薄片,用糯米灌實,再把薄片用牙籤蓋上釘牢。將藕放入鍋內,加入食鹼,面上蓋些荷葉,蓋上鍋蓋大火燒煮,至藕呈褐色酥熟為止。冷卻後,蘸赤砂糖漿等食用。

  4、清明果:浙江各地清明前戶戶磨糯米粉、採“清明草”或艾葉做清明果。艾葉我們都見過,“清明草”俗稱綿菜、米菜、佛耳草、鼠麴草,在清明時節萌生出綿綿白毛細葉。人們採摘葉頂,洗淨搗爛和以糯米粉。白色的米粉遇到綠綠的艾葉汁或綿菜汁頓時變得通體碧綠,鮮嫩欲滴。餡兒有豆腐乾和著韭菜的,有燻肥腸拌芥菜末的。有包成糰子的,有做成圓餅的,也有包成餃子樣但更精緻些的,那皺褶的花邊一個個碧綠剔透,美麗極了。

  5、京江齊:蘇滬一帶清明節的應景食品吃青團,鎮江清明節的應景食品吃京江齊、麻油饊。鎮江習俗,清明節必須吃京江齊和饊子,傳說可以免掉死後一頓板子。清明節鎮江民間早飯吃京江齊和麻油饊之由來,還另有一說。

清明時節江南地區的風俗是吃哪種特色美食

  1、清明時節江南地區的風俗是吃青糰子。

  2、青糰子是用某種名字叫做“漿麥草”的常見植物搗碎後壓擠出汁,隨後採用這種汁同曬乾後的水磨純糯米麵攪拌均勻揉和,隨後進行製作糰子。糰子的餡料是用細膩的糖豆沙做成,在包餡時,另放進一塊糖豬油。團坯制完後,將它們入籠蒸好,出籠時要軟毛刷將熟菜籽油勻稱地刷在糰子的表層,這便大功告成了。

  3、青糰子油綠如玉,糯韌綿軟,清香沁人心脾,吃下去甜而不膩,肥而不腴。青糰子也是江淮地區人用於祭祀祖先必不可少食品,正是因為這樣,青糰子在江淮地區的民間傳統習俗中顯得十分至關重要。

清明時節適宜吃什麼滋補品

  即便你平日裡對二十四節氣並不是很注意,或者你從沒刻意數過中國到底有多少個節氣,清明節,也不會讓你感到陌生,因為這一天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一個紀念祖先、懷念已故親友的日子。

  談到清明節,我想有很多人都會想到一個歷史故事:史書記載,在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快要餓死的時候,跟隨他的介子推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飢。後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即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於是封賞所有跟隨他流亡、一直效忠於他的隨從們,可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而是選擇帶母親隱居山中,過起了隱居的生活。

  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他想,介子推孝順母親,一定會帶著老母出來。誰知這場大火卻把介子推母子燒死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戶戶只能吃生冷的食物,這就是寒食節的來源。

  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為一。現在,清明節取代了寒食節,習俗也變成清明掃墓了。

  故事說完了,我們再來說說清明養生,當然不能吃“寒食”嘍,實際上,清明開始,氣候上基本上不會再有寒流出現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雨季又開始出現,氣溫會隨著降雨而略有降低,但是雨後天晴,氣溫又會不斷升高。在這個節氣裡,大家千萬不要整日窩在家中,要經常外出到樹林河邊或者公園,綠色植物多的地方散步,保持樂觀的心情,多呼吸新鮮空氣,進行適當的運動。

  飲食方面,清明時節的飲食仍以春季養肝、養陽、護脾胃為主,但要開始增加補益肺氣的食物了,這是因為4月已經接近春季的尾聲,夏季的主氣是火,五行中心火克肺金,因此要補益肺氣,未病先防啦。服一些適時的滋補品,如煲點銀耳湯(銀耳甘平,無毒,能潤肺生津,益陰柔肝);泡杯菊花茶(菊花疏風清熱,有平肝、預防感冒、降低血壓等作用)。也算提前為即將到來的夏季,心之主氣做做準備。這個季節常會有新鮮的桑椹兒上市,有條件的朋友可拿它與菊花一起泡茶喝,桑椹益腎潤肺,可以收到肝肺同養的效果。


綿延兩千餘年清明節前必的饊子

     “巨勝奴酥蜜寒具”是唐代“燒尾宴”食點。   自從五代陶谷把“巨勝奴”解釋為“寒具”,後人就再也沒有去探究“巨勝奴”的出處了。有人說是突厥人傳入中原的,但無從考證。於是,巨勝奴=寒具=環餅=饊子,這個結論一直被人們所認可。新疆阿斯塔納出土的饊子,被考古專家說成麻花,這是一大遺憾。   值得注意的是早 ...

立夏習俗:南方地區筍、槐豆、“五色飯”

  四川、巖坦山區家家要吃筍、槐豆。說吃了竹筍腳骨硬,好爬山。還吃青梅,燒青茶,以防“蛀夏”。也有吃豆腐的習俗,說吃了豆腐不怕雨淋,不怕赤蜂蜇。 南方有些地方有立夏吃軟菜(君踏菜)的習俗,說吃後夏天不會生痱子,皮膚會像軟菜一樣光滑。 在廣西等某些地方,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 ...

立夏習俗:江浙地區“七家粥”“嘗三鮮”

  浙江農村地區立夏必吃“七家粥”,也叫喝“七家茶”。七家粥是彙集了左鄰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紅糖,煮成一大鍋粥,由大家來分食。七家茶則是各家帶了白己新烘焙好的茶葉,混合後烹煮或泡成一大壺茶,再由大家歡聚一堂共飲。 蘇州地方有“立夏見三新”的諺語。“三新”指新熟的櫻桃、青梅和麥子。同時,蘇州立夏還要 ...

立夏習俗:福建閩東地區光餅

  福建閩東地區立夏以吃“光餅”(麵粉加少許食鹽烘製而成)為主。閩東周寧、福安等地將光餅入水浸泡後製成菜餚,而蕉城、福鼎等地則將光餅剖成兩半,將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夾而食之。周寧縣純池鎮一些鄉村吃“立夏糊”,大鍋熬糊湯,湯中內容極其豐富,有肉、小筍、野菜、雞鴨下水、豆腐等等。 ...

清明青團的由來 清明時節為什麼青團

  清明吃青團的由來 清明時節為什麼吃青團   傳說有一年清明節,太平天國將領李秀成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農民上前幫忙,將李秀成化裝成農民模樣,與自己一起耕地。沒有抓到李秀成,清兵並未善罷甘休,於是在村裡添兵設崗,每一個出村人都要接受檢查,防止他們給李秀成帶吃的東西。   回家後,那位農民在思索帶什麼東西 ...

清明為什麼要雞蛋 清明雞蛋的由來

  清明為什麼要吃雞蛋 清明吃雞蛋的由來   每年清明節,家裡的長輩都會準備一些雞蛋,然後把雞蛋塗上各種各樣的顏色,這其實是有寓意的。在清明節吃雞蛋,寓意一整年都會有好運,身體健康,不會被病痛折磨。   還有一種說法是在清明節吃雞蛋寓意圓圓滿滿。吃雞蛋起源於古代的上巳節,人們為了懷孕求子,就會把雞蛋。鴨蛋、鳥 ...

清明節青團的寓意8字 清明為什麼要青團

  清明節吃青團的寓意8字 清明為什麼要吃青團   紀念先人、團圓之意。清明節吃青團在南方比較常見,而吃青團就像它的名字一般,寓意著團圓,也是為了紀念先人,表示對其的思念之情,另外,青團是一種營養價值比較豐富的糕點,含有維生素、膳食纖維、澱粉等營養成分,適量食用,能夠補充人體營養,提高自身免疫力。   上海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