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吃物裡的素菜指韭菜、山藥、薺菜、香椿、大蒜。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
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清明的吃物裡的素菜指韭菜、山藥、薺菜、香椿、大蒜。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
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廈門民諺有云“清明吃薄餅”,意思是清明節一家人在掃墓後要聚在一起包薄餅吃。如今,閩南多數地方還保留這樣的風俗習慣。
廈門薄餅和寒食節
廈門薄餅又稱春捲,全國各地的春捲做法都大同小異,但僅有閩南地區的傳統春捲不經過油炸的。
民俗專家郭坤聰告訴記者,這和古時候的寒食節有關係。寒食,顧名思義,就是不生火做飯,吃冷食。中國過往的春祭都在寒食節,直到後來改為清明節,但韓國、日本等國,至今仍然保留在寒食節進行春祭的傳統。因此廈門人在清明節吃“寒食”(薄餅)。到了唐朝,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併,寒食禁火習俗逐漸消失。而廈門的這一道傳統小吃至今還保留了這一古老的習俗,這也是全國少見的。
薄餅做法
在廈門,多數人都吃過薄餅,知道薄餅皮薄而柔韌,吃起來軟綿醇香。記者特意請教了民俗專家範壽春,據他介紹,薄餅的做法極其考究,也很繁瑣,它必須在立春前後,各種新鮮時令蔬菜上市後才可以做成。最早的薄餅是用麥面烙制的薄餅做皮,選筍、豌豆、豆芽、粉絲、豆乾、魚、蝦仁、肉丁、海蠣、紅蘿蔔等為主料,各種葷素菜料酌量搭配煎炒燜熟後,調入適量味精即成。盛放菜料的鍋裡要經常保持一定的湯汁和熱度,吃時才有風味。
薄餅相關典故
關於薄餅還有一個流傳已久的民間傳說,宋代同安的理學名宦蔡復一在外省署理總督時勤於政務,常廢寢忘食,他有一個非常賢惠而又能幹的妻子,看著丈夫平時讀書辛苦茶飯不思沒有胃口,飯菜總是熱了再熱,很是著急,於是她用麥子磨成粉製成皮,再把各樣蔬菜各夾一些包在一起捲起來,讓丈夫可以右手執筆,左手取食,十分方便,這也就是薄餅的原形了。
清明吃的青糰子是什麼做的 清明吃青團的做法步驟
簡單做法:
材料:艾草與糯米(1:3)、粘米粉(大米粉)、豆沙餡適量、色拉油少量、白糖少量
步驟:
1、首先將採摘的新鮮艾草清洗乾淨放入鍋中加水煮爛
2、煮爛到易碎,撈出將其剁碎或者攪拌稀碎,加入少許白糖調一下味道,因為艾草屬於中草藥,會有些微苦澀的味道。(不喜歡有艾草可以將其用濾網紗布濾除青汁,或者可以直接購買超市制作好的青汁)
3、將糯米粉和粘米粉放入容器中,倒入青汁攪拌,加入少量食用油,食用油可以使口感更加順滑。攪拌均勻。
4、將其揉捏,做成圓餅狀,將紅豆沙取適量放入青團餅中間,再用青團將其包裹在其中,捏成團即可。
5、製作好後就是生青團的形狀!艾草汁的量決定青團的顏色深淺。將粽葉墊入蒸籠底部,再將青團放在粽葉上,間隔不要太緊,避免蒸發後黏在一起。用粽葉墊底味道會更好!
6、放入蒸籠冷水蒸上15分鐘以上即可出籠,非常香糯的艾草青團就做好了,喜歡別的口味如肉鬆,鹹蛋黃口味的可以將紅豆沙換掉製作即可。
7、想要存放的可以等到青團蒸熟之後放置溫熱用保鮮膜裹上,放入冰箱保鮮即可,這種情況下,2-3天青團還是軟糯的,要是有些生硬可以熱蒸10分鐘,微波爐熱上半分鐘口感更加。
特殊口味做法:
材料:艾草粉 20g、澄粉 90g、粘米粉 100g、糯米粉 300g、糖粉 60g、鹹蛋黃 若干、肉鬆 適量、紅豆沙 適量、料酒 適量、色拉油 適量、沙拉醬 適量、蜂蜜 適量、鹽漬櫻花 適量、白芝麻 適量、食用色素粉 適量
步驟:
1、溫水將艾草粉調成糊狀。
2、開水倒入澄面中,攪拌成很厚重的漿糊狀態。
3、糯米粉混合粘米粉、糖粉,加少許色拉油和蜂蜜,再把漿糊狀的澄面和艾草糊也加入進來。
4、手和麵成麵糰狀態,然後溼布包住麵糰待用。
5、將鹹鴨蛋黃蒸熟後戳散。
6、平底鍋內倒入少許油,倒入鹹蛋黃炒出泡泡後加入一小勺蜂蜜。
7、關火,根據自己的喜好加入肉鬆拌勻後出鍋。
8、再加入少許沙拉醬(粘合作用),拌勻待用.
9、將麵糰搓成長條狀,切下一個個劑子。用手壓扁,抓取適量的餡料放在餅皮上。
10、以虎口慢慢收攏的方式將麵糰包好。
11、不同顏色的青團加以造型,用白糯米粉壓成花型貼在青團表面,放上一朵鹽漬櫻花,純綠色的可以在表面撒上一些白芝麻等等造型。
12、蒸鍋內水開後放入青團,中火蒸15分鐘左右出鍋。出鍋後在青團表皮刷上一層油即可(為了美觀也防止表皮發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