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源遠流長的景頗族傳統文化

源遠流長的景頗族傳統文化

  景頗族文化作為景頗族源遠流長的歷史見證,傳承下了許多帶有景頗族自己特色的風俗習俗等等。記錄下了景頗族社會生產和生活方式的演變發展過程。鑄就了自己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特點。讓我們到現在都還有幸欣賞。

  婚俗

  景頗族的傳統婚戀別具特色。青年男女交往大方自由,他們將自由戀愛稱為“千脫總”,意為串姑娘。通常採用唱山歌的方式,由相識相愛到結百年之好。舊時婚姻由父母包辦買賣,採用搶婚的方式。另外還通行單方姑舅表婚,即姑家男子必須娶舅家女子,但舅家男子不能娶姑家女子,形成了“姑爺種”和“丈人種”的婚姻關係。

  風俗

  景頗族熱情好客,凡是來的客人,主人會熱情招待。景頗人重視禮尚往來,在農閒期間,人們走親訪友,以酒肉、餌塊粑粑、雞蛋、糖果或自己家裡的土特產如蜂蜜、草煙贈送主人,客人走時也往往是滿載而歸。

  當你要離開主人家時,一定要有禮貌地告辭。如果你不說一聲就離開,人家會說你無道德、缺教養。景頗人喜歡上山採來闊葉,當作碗碟,但在飲食中,葉子千萬不能倒用,否則會被當成仇人而遭怒視。到景頗家裡做客時,不要在房內久站,應即按位置就座。如果有人告辭而去,不能搶坐其位置或板凳。

  平對婦女不能託下巴而坐,託下巴而坐表示哀悼。婦女就座忌諱蹺二郎腿。嚴禁在房內吹口哨。在長輩面前忌諱開玩笑,做怪動作,亂動亂翻包頭。忌諱拿統裙直蓋熟睡的小孩。景頗族男子隨身之物長刀和筒帕,平時不能在牆上翻掛著,在眾火焰火之際,不能抽刀從火苗上拿過去做事或傳遞給他人。

  喪葬

  景頗族喪葬有許多本民族特點。家中有人過世,首先鳴槍,用槍聲告訴大家,有人死去了。並派人通知親戚朋友,但只准雙人而不能單人前往。親戚朋友聽到噩耗就準備禮物前往參加喪葬。人死通行土葬,凶死的一律火化,埋骨灰於地下。

  喝酒禮節

  景頗族人喜歡喝水酒,釀酒的原料有大米、紅米、苦蕎、玉米等。其中尤喜用大米釀的甜米水酒。此外,景頗人還釀製味怪的酸水酒。景頗族喜歡用竹子製成的酒筒盛酒,講究的以金竹製成,做工精細,滴酒不漏。

  水酒在景頗人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說無處不在祭祀、節日、結婚、歌會、交友等等,都少不得。景頗族人在外遇到熟人時,會主動從筒帕中拿出酒筒來請對方喝酒。客人到了景頗人家裡,主人會拿出酒筒交給客人,以表示心也交給了你。客人千萬不可接過筒來一飲而盡,務必留下一點表示酒永遠也喝不完。景頗族的婚姻,有多種形式,但都要用酒。

  服飾

  景頗族的景頗、載侃、喇期、菠莪等支系的男子一般著黑色對襟短衣,褲腿寬。老人留辮子纏在頭頂上,裹以黑布包頭,青年喜裹白色頭。外出時必掛“簡陽”和長刀,以示威武和尊嚴。

  婦女一般著黑色對襟或左枉短上衣,下著黑、紅色織成的統裙,腿上帶裹腿。上衣前後及肩上都針有很多銀泡泡、銀片,頸上掛六七個項圈或一串銀鏈子和銀響鈴,耳朵上戴比手指長的銀耳筒,手上帶一對或兩對粗大的荊花銀手錫。許多婦女還愛好用藤茨編成藤圈。塗以紅漆、黑漆,圍在腰部,並認為藤圈越多越能增加美觀。

  交通與建築

  景頗族解放前居住深山,只有一些山路小道與外界溝通,交通很不方便,解放後在黨和各級政府的領導下,交通狀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各個自然村落與鄉級公路之間都有了機耕道相連線,形成了交通網路。景頗族住房多為竹木結構,分上下兩層,上層住人,下層養家畜。房子每六七年翻修一次。

傳統文化與幸福人生 講座

  有的人認為,傳統文化已經是古老的東西了,已經過時了。

  這種觀點是十分片面的。

  首先我們不能對傳統文化求全責備。

  比如傳統文化不能提出西方的民主等思想,就認為傳統文化已經過時了,我們應把我們所評價的人、事、物,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去評價。

  第二,我們要避免庸俗的進化論。

  不要總以為科技發展了,時代進步了,我們就一定站的比古人高,看的比古人遠。其實古人的智慧是現代人很難超越的。

  現在的哲學家,哪一位能寫出一本如老子的《道德經》一樣傳承久遠的經典?

  現在的歷史學家,也沒有人能寫出司馬遷的《史記》那樣的鉅著;

  同樣,現在中國的軍事家也寫不出《孫子兵法》。

  事實上,中國古人的智慧,是後人難以超越的。人要認識客觀事物,首先要把我們的心平靜下來。現在很多人的情形是心浮氣躁,心難以清靜,被物慾所牽引,心境中總是有一些風浪,所以我們對外界的認識、映照就不是如實的了,看的就沒有古人深刻了。

  第三,就是避免歷史虛無主義。

  五四運動和十年文革以來,我們對傳統文化大加批評,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誤解也達到了極端,而且這種誤解一直影響到現在。好像傳統文化是阻礙我們社會發展的因素,這是歷史虛無主義。

  什麼是實用主義?

  西方文化講思維很深刻,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我們看關於執行力的書,我們看第一本好像知道這個執行力是什麼了。但是我們看第二本,第三本就不知道執行力是什麼了,越看越糊塗。它是把簡單問題複雜化,目的是要炫耀自己的才能。但中國文化就是講實用主義,把複雜問題簡單化,雖然中國古代的哲人思想很高深,但是他們用簡單的話語,通俗的語言把其思想給大家解釋出來,讓每一個人都能明白。

  所以中國人講的實用主義,是一種積極意義上的實用主義,也就是說在一個人中了箭以後,他不是去問這個箭是誰射的,是什麼材料製成的,是從哪裡射來的等等這些問題,而是馬上把中箭者他身上的箭拔出來,把中箭的人醫治好。所以中國人講實用方法,你只要應用了這些方法,對於幸福人生就會起到效果。

  1234 / 4 頁下一頁

挖人祖墳是對傳統文化最大的破壞

  11月16日,國家對《殯葬管理條例》第二十條進行修改,新規定刪除了“拒不改正的,可以強制執行”部分。自明年1月1日起,違規土葬、亂建墳墓將不再允許民政部門強制平毀。而在此之前,河南省周口市從今年年中開始進行了大規模的“平墳復耕”運動,據當地政府部門披露,截至目前“已平遷200多萬墳墓,複種耕地近3萬畝”。

  國家的新規定出來之後,不知河南省周口市是如何落實的。但是,據媒體報道,就在11月14日上午,周口市長嶽文海要求,大力宣傳平墳復耕工作中湧現出的好典型、好經驗,爭取群眾的理解、配合和支援,穩妥推進平墳復耕和殯葬改革工作。

  河南周口平墳運動在海內外引起輿論批評浪潮。不只是周口民眾不滿,在外地工作的周口人不滿,甚至也引發了海外華人、華僑的強烈不滿,而當地竟然不為絲毫所動,逆主流民意和輿論潮流而動,實在令人驚異。

  近年來,河南每年都要搞祭祖大典,在新鄭祭拜炎黃二祖。一個如此重視傳統、尊重國人先祖的地方,竟然會出現大規模刨人祖墳的運動,實在有些匪夷所思。

  顯然,周口平墳運動體現了權力的粗暴和濫用,而在海內外引起如此強烈的輿論反彈,不能不說,這一粗野的行徑挑戰了中國傳統文明和中國人的價值底線,侵犯了公民的自由和權利。

  墳對中國人來說,不是一片平常無奇的土堆。而是維繫社會關係、人生價值的一個座標。中國人信仰自己的祖先。幾乎每一箇中國家庭都有一本家族的族譜,這本族譜上記載著往上十幾代,乃至幾十代祖先的名字,從這份家譜中,人們知道自己是誰,從哪裡來。而按照這些家譜,人們又追溯姓氏的起源,然後,追溯到上古的炎黃二帝。在中國人的概念當中,長輩或祖先雖已逝去,但是,他們在陰間仍然照看著子孫,保佑著子孫的平安和家族的昌盛。

  中國人紀念祖先,不只在祖先的祭日,而且有清明節、七月十五中元節,到了陰曆的十月一,也要給先人上墳、燒紙,過年的時候,也有各種紀念的意識。

  因為,對祖先的敬重,以及祖先對於當世人生的價值意義,人們對祖先的墳冢也保持了高度的敬畏和禁忌。這不僅僅是一種支系親人之間的情感寄託,而是一種深入骨髓的文化信仰。中國人也講究遷墳,遷墳也看風水算日子、要舉行儀式,可是,這祖墳自家人可以遷的,外人就不能動的。刨人祖墳,在過去是被看作最缺德的事情,並且要遭受斷子絕孫的詛咒。可以說,不刨人家的祖墳,也是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觀。

  過去,每個家族都有屬於私人產權的墳地,土改之後,農村的土地產權歷經多輪變更,但是,在很多地方,每個家族的墳地仍然非常清晰,誰家死了人,埋在哪塊地裡,還是按照過去的規矩。當然,現在死者家屬或許會給這塊土地的承包者以一定的補償,也有些地方將逝去的長輩埋在自己的承包地中,前提也是沒有人主張這塊土地的祖墳所有權。這都說明了,傳統的強大和國人對祖墳的感情之深。

  周口市的平墳運動說白了,就是在中國人心頭最禁忌的地方動土,怎麼不招人痛恨,不引發民怨沸騰?

  有的人或許覺得,傳統是不重要的,保留墳頭、厚葬先人是愚昧、落後的不良風俗。他們完全沒有意識到,這樣的傳統恰恰是當代公民不可隨意侵犯的自由和權利。

  公民的自由和權利從來都不是抽象的概念,在可以做什麼和不可以做什麼之間有著開闊的地帶。而公民所享有的這些自由,大量地來自於傳統和習俗。這當然包括對祖先的信仰,對祖墳的敬畏和禁忌,對殯葬習俗的遵從。也可以說,只要修建祖墳不影響他人,公權力就不應禁止。公民有遷墳的自由,但是,政府沒有強制平墳的權力。

  在當下,我們為什麼要尊重傳統,乃是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在傳統中,傳統構成了我們公民權利和自由的實質內容。當然,有些傳統的東西已經不適合當代,但是,當下仍然延續著傳統,仍然非常強大,仍然不可隨意冒犯。平墳運動這樣的“缺德”事,還是少幹為好。


談談中國傳統文化的斷層問題

  經過西周幽、厲時代的大混亂,這期間直到老子、孔子生活的春秋時期(公元前550年左右),在這三百多年時間裡,周國以及所有的諸侯邦國的人民沒有得到很好的休養生息,也沒有真正地得到安居樂業,一直生活在戰亂中。這一時期,即可稱為第一次“文化斷層”時期。戰國時期兼併戰爭比春秋時更為激烈和頻繁,規模也更大。到公元前2 ...

李妍:人文教育不能盲目依靠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引入課堂?   一位曾任教多年的中學教師在他編寫的《人文素養讀本》中開門見山的問:“什麼是當代學生最缺乏 的?”。他的回答同樣令人驚心動魄:我們所培養的人才,並不缺乏知識與技術,但他們卻患有“人類文明缺乏症,人文素養缺乏症,公民素養缺乏症”。在我們的 教育下,很有可能將出現有知識,有技術,但 ...

陳佔彪:傳統文化缺位與社會危機

     中國傳統文化-古琴   近年來,重新意識到傳統文化的價值,並有意識地推動傳統文化的復興,已成為學界、官方和民間的共識。傳統文化復興的“必要性”蘊涵在長期以來與傳統文化缺失相關的三大社會危機之中:從文化安全層面看,面臨著開放社會中文化的“失傳”和“失守”問題;從精神慰藉層面看,面臨著物質社會中精神的“ ...

程曼祺:炒作“傳統文化”的根源

     炒作傳統文化   中學課本中有一篇魯迅的《父親的病》,文中“經霜三年的甘蔗”和“先知秋氣的梧桐”,是對玄妙中醫的一種玄妙諷刺。   而風水輪流轉,近年來傳統文化逐漸有回暖趨勢,周易、中醫、武術等傳統“國粹”成為人們追捧的物件。但在懷著各樣的目的參與到傳統文化復興潮流的人群中,也不乏魯迅提到的S城神醫 ...

李零: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在哪?

  我所選擇的四大經典(老子、孫子、論語和周易),和中國人的思想方法有關係。也是西方漢學家選擇的四大經典。因為西方人很重視思想史,比如他們講到希臘經典,一定會讀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這些思想家的東西,所以他們在中國古籍尋找的也是最有思想和智慧的作品。我們研究西方要讀聖經,他們研究中國,在道教裡找本書,當做宗教經典 ...

廣州傳統文化

  廣東音樂 是以廣東民間曲調和某些粵劇音樂,牌子曲為基礎發展完善起來的地方民間音樂。廣東音樂在演奏上採用裝飾音和加花所產生的音色和風格,明顯有別於其他地方的民間音樂。20年代初到建國前的30年間,廣東音樂創作樂曲達300首以上,其中約50首至今仍流傳於海內外。   廣東木偶戲 我國木偶戲始於漢代,發展於唐, ...

迪慶民間傳統文化

  多姿多彩的服飾   迪慶民族服飾多姿多彩、風情萬種,其中,藏族服飾富麗華貴、色彩繽紛。每個藏族聚居的鄉鎮都表現出同一民族不同地域的風格特色。例如男性頭飾就有氈帽、狐皮帽、金邊帽、紅纓帽、髮辮纏頭等。服裝形式,用料和色彩各有不同,飾物種類繁多,有金、銀、珍珠、珊瑚、瑪瑙、象牙、綠松石、天珠等,一套服飾的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