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為什麼孔子的儒家思想最終沒有發展成為宗教

為什麼孔子的儒家思想最終沒有發展成為宗教

  儒學最終沒有走上宗教道路的主要是內在的原因,即孔子所主張的中庸理性起著制約的作用。儒家提倡和為貴”,這是一種提倡不同的人群和平相處的主張。孔子不僅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他還強調君子不黨,即君子不為私利拉幫結派,黨同伐異。真正的君子不搞小團體,正是因為孔子這樣的主張,儒生們始終是一個非常鬆散的群體,它們有大致的思想傾向,有大致的生活情況,但是從未形成過嚴格的組織。未曾組織化,這是儒學未能發展成宗教的重要原因,而君子不黨的思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孔子還提出敬鬼神而遠之”,雖然孔子對鬼神主張敬,但同時又要求遠之,這是一種中庸的態度。孔子用道德理性取代宗教神秘,主張人要與神秘事物保持距離。顯然,孔子的這種態度和主張對儒學未曾宗教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為世界上的宗教,幾乎都存在怪力亂神”的內容,連被稱為哲學的宗教的佛教都不例外。孔子人對死後的事情關心很少,他主張一個人要把主要的精力和興趣投入到現實人生奮鬥的實踐當中,努力作一個不斷自我完善的人。這也是儒學沒有宗教化的重要原因,而世界上的宗教幾乎都有對人死後做出某種安排的內容。孔子在自己的弟子面前,從不搞絕對權威。孔子的弟子對孔子也保持著亦師亦友的人際關係。孔子一直作為一個人在與弟子們打交道,孔子不搞個人崇拜,這是儒學沒有最終發展成宗教的又一重要原因。

關於孔子儒家思想智

  “智”在先秦儒家道德規範體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重要的道德規範之一,也是儒家理想人格的重要品質之一。

  “智”字雖然出現較早,但在西周以前並不多見。只是到了春秋末期之後,“智”才成為人們普遍認可的道德規範。而首先把“智”視為道德規範、道德品質或道德情操來使用的,則是偉大的思想家孔子。在孔子那裡,“智”已經是一個明確的道德規範,成為衡量人們行為的一個重要道德標準。他把“智”與“仁”、“勇”兩個道德規範並舉,定位為君子之道,即所謂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秦朝的儒家思想是怎樣發展的

  1、在中央政府,秦設立各家博士,以備顧問。

  2、儒家思想已深入人心,不僅百姓,還有秦皇室成員。趙高勸耳世胡亥即位,並下偽詔殺其兄扶蘇時,胡亥曾問我這樣做符合仁義道德嗎?在趙高一一解釋後,才心安理得。

  3、秦雖焚書坑儒,使各家思想遭受破壞,當然包括儒家。但在民間,仍有很多人偷偷收藏了很多儒家經典。如後來漢朝向民間徵集圖書,就發現了很多舊書。而且學問本就是爛熟於胸的儒生,即便沒書,也一樣學習儒學。

  4、秦的儒學博士也因秦的短命,使這些人得以繼續為漢朝服務。


孔子儒家思想的主要內容

  1、儒家思想的主要內容:以仁為核心和人為貴的思想體系,儒家的學說簡稱儒學,是中國最為重要的傳統文化,儒家學派對中國,東亞乃至全世界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2、孟子,主要思想主張: 把“仁”思想發展成為“仁政”,主張“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施仁政以民,省刑罰,薄稅斂”; 提出“民貴君輕”民本思想,認 ...

儒家思想沒有重農抑商

  儒家思想,是先秦諸子百家學說之一。儒家思想也稱為儒教或儒學,由孔子創立,最初指的是司儀,後來以此為基礎逐漸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體系,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影響深遠。它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   儒家沒說要重農抑商,孔子的得意弟子子貢就是個大商人。儒家思想包括“三綱五常”,重農抑商是 ...

孔子儒家思想弊端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禮,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但是這種仁,是有等級的。 孔子認為貴賤有序,親疏有別。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關係是恆定不可打破的。 這可以說是孔子思想的劣根性。所以統治階級才會把孔子的儒家思想奉為正統思想,是愚民的思想武器。 ...

列舉儒家思想的形成發展演變

  儒家思想,是先秦諸子百家學說之一。它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   產生背景:儒家思想是中國文明史經歷了夏、商、周的近1700年之後,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創立。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在總結、概括和繼承了夏、商、週三代尊尊親親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形成的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興起:秦朝是以法家思想 ...

怎樣說明儒家思想不利於當代發展

  作為一種古代思想,儒家思想畢竟有很多不適於當今社會的地方。從儒家思想自身說來,其創始於奴隸社會末期,形成發展於封建社會,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極深的階級烙印。先秦儒家主張“有教無類”,“民貴君輕”,卻又堅持“貴賤有序”,維護周朝禮制。三綱五常中不平等的社會地位,北宋程朱理學的“存天理,滅人慾”都不適於現代社會的 ...

孟子繼承和發展孔子哪些思想

  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發展為仁政學說,成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論,是以仁政為內容的王道,其本質是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的。他把很多原則運用於政治,以緩和階級矛盾,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長遠利益。孟子半身像孟子一方面嚴格區分了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階級地位,認為“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並且模仿周 ...

儒家思想最終追求是什麼

  儒家所最終追求的是一個以“仁”為核心,以“和諧”為目標的境界。因此,千百年來貫穿儒家文化的一個始終不變的特徵就是“和”。   “和”的首義是人與人的和諧。“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處在突出位置。“天人合一”強調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表明人最終要順應自然規律。   數千年來,這種和諧理念經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