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牽制於人意思是主動掌控別人,牽制於人的反義就是受制於人,受制於人喻被動受別人掌控;
第二,受制於人:
1、解釋:制:控制。被別人控制;
2、出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中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
意思是自己不希望加於己身的(不好的東西)也不強加到別人的身上。
出自——春秋戰國孔子《論語·衛靈公》。
原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者亦施於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切勿強加給別人。孔子所強調的是,人應該寬恕待人,應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現。“恕”道是“仁”的消極表現,而其積極表現便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者亦施於人”。
擴充套件資料: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主要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的形式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倫理和功利等價值思想。
《論語》內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後期孔子設壇講學時期,其主體內容就已初始創成。
孔子去世以後,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代代傳授他的言論,並逐漸將這些口頭記誦的語錄言行記錄下來,因此稱為“論”;《論語》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稱為“語”。
1、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意思是:腦力勞動者統治人,體力勞動者被人統治。
2、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出自《孟子》的《滕文公章句上》。
3、原句: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為備,如必自為而後用之,是率天下而路 也。故曰,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義也。
大道之行不責於人的意思是遇事不指責別人。人生最難的就是不責於人,這是很高的修養。當處於優勢的時候,不能咄咄逼人;當處於劣勢的時候,也不能隨意指責他人。
老子提倡大道之行不責於人。老子是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與莊子並稱“老莊”。在道教中被尊為始祖,稱“太上 ...
仰不愧天俯不怍於人意思是在獨處中謹慎不苟就能抬頭不愧對天,遵循法紀、自我約束就能低頭不愧對人。即人要內心清朗,明辨是非曲直,嚴於律己,恪守慎獨,為人處事要不愧於天地,不怍於人,做到問心無愧。出自《孟子·盡心上》。
《孟子·盡心上》出自《孟子》,講述了儒家思想,激勵人奮發向上有所作為。《孟子》為記述孟子 ...
1、這句話告訴我們:做人做事,不要刻意追求“與眾不同、標新立異、彰顯自我”,而是應當努力與天理趨於一致——求同於最根本的天理,而非在細枝末節上糾纏。
2、回到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回到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我們會為了別人不認同我們的意見,跟別人爭個臉紅脖子粗,非要論個是非長短;在家裡,我們會為了誰多刷個碗, ...
1、非以役人及役於人現代漢語意思是:不是要別人為我服務,而是我要為別人服務。
2、非以役人及役於人這8個字是成立於1896年的基督教青年會的國際會訓,也是知名跨國快餐企業麥當勞的服務理念。
3、這節經文就是“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意思,在馬可福音10章45節中,也有同樣的記載。 ...
“禮下於人,必有所求”的意思是“向人行禮,一定是有求於人”,出自春秋左丘明的《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禮也,將求於人,則先下之,禮之善物也”。
“禮下於人,必有所求”說明即將有事求人幫忙,必須低三下四,向人行禮,會更有幫助,從中可以看出當時的人對世態炎涼的認識及相應採取的對策,講述了為人處世的基本道理。 ...
食貧自給,不求於人意思是一切靠自己,自食其力,不依賴其他人。出自對於清代註明文學家蒲松齡的介紹,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濟南府淄川(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清代傑出文學家,優秀短篇小說家。
蒲松齡出生於一個逐漸敗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歲應童子試,接連 ...
己所欲之,慎施於人意思:自己不希望加於己身的也不強加到別人的身上,自己希望得到的也希望別人能得到。出自《論語》。
《論語》:中國春秋時期一部語錄體散文集,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而成。全書共20篇、492章,首創 “語錄體” 。南宋時,朱熹將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