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具特色的仫佬族美味
獨具特色的仫佬族美味
衣食住行是人類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中飲食更是重中之重了。而飲食中蘊含了每個地方的精神和文化。作為我國少數民族之一的仫佬族,又有哪些獨特的美味呢?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仫佬族文化吧!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少數民族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廣袤的八桂大地上不僅有迷人的山水風光,更有著燦爛的民族文化,而民族飲食習俗無疑是民族文化大觀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仫佬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歷史悠久的民族之一。遠在兩、三千年前,她們的祖先就生活在我國嶺南的廣闊土地上。同世界上所有的民族一樣,仫佬族的古代先民也經歷了漫長的原始社會,並在其發展過程中創造了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
狗舌餈粑
“狗舌餈粑”用糯米制成,後用桐葉包住,形狀似狗舌,其名由此得來。它鬆軟可口,味道甜美,再撒上香香的芝麻糖粉,那更令人回味無窮了。它還具有特殊的意義,要不然山歌怎麼將它與愛情唱在一起呢!原來八月十五和八月社日,正是仫佬族男女青年“走坡”時節。坡場上青年男女唱罷山歌后,便圍坐在一起相互交換各自帶來的“狗舌餈粑”,意味著愛情像芝麻糖那樣香甜。
枕頭粽
逢年過節,仫佬山鄉家家戶戶都包枕頭粽歡度佳節。傳說,枕頭粽是一群砍柴的壯家兒童傳教給放牛的仫佬族兒童的。枕頭粽每隻有五、六斤重,往往是一家人共吃一個就夠了。其做法是:先把糯米浸泡幾個小時,撈出晾乾後放些鹼水拌勻;然後把粽葉背面一層層地攤開約一尺多寬,放上糯米到一定高度再加葉子圍邊,疊上一層葉子,鋪放一層米,像谷圍圍穀子一樣。最後用繩子綁緊牢,放進鍋裡邊去煮一個晝夜。包枕頭粽的季節在二月社日。
鴨醬
鴨醬是仫佬山鄉味美色鮮的調味佳品,殺鴨時留下鴨血(可加入少許食用鹽使其不凝固),配上自家酸壇內的酸水,用筷子拌勻,以血液變成略為烏黑為適度,然後加入少許食鹽和薑末。有的不煮,認為這樣保留“血鮮”;大多略煮一下,一滾即得。用鴨醬調味而吃,味道酸香可口。
重陽酒
重陽酒是仫佬山鄉農家最喜歡的傳統飲料。重陽酒醇香撲鼻,越喝越想喝,往往哪時醉了都不曉得,醒來頭不暈。每年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仫佬山鄉家家戶戶選出一部分上好的糯米熬酒。重陽酒的製作方法與漢、壯族地區的甜酒製法相似,封密窖藏一段時間後才開壇飲用。
五色糯飯
五色糯飯是一種風味食品,其製法是先用紅、黃、黑三種顏色將泡好的糯米分別染色,以及不染色的白糯米放入蒸熟,便成了色美味好的五色糯飯了,由於染料取自花朵的天然汁液,而無毒無害無副作用,除具有特殊的香味外,還有防病祛邪、治療腰痠骨痛的功效。
有人說,一個民族的飲食文化關係到一個民族的前景,一個民族的繁榮。毋庸置疑,仫佬族飲食文化的底蘊是豐富多彩的,是博大精深的。因而,作為民族工作者就更加有必要就瞭解和關注它,畢竟,一款美食可能就是一個文化的體現,一道美味便能詮釋一個民族的文化內涵。
您可能還喜歡:
中國古代飲食器具都有哪些?
中國古代飲食禮儀,你知道多少?
中國近代飲食變化,你知道嗎?
中國各地飲食文化,必知!
獨具特色的仫佬族飲食文化
一個民族的飲食習俗是該族傳統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居住在中國南方九萬大山南麓的仫佬族人民,他們有著怎樣的飲食習俗和文化呢?充分了解仫佬的飲食習俗,是全面掌握仫佬族文化的關鍵之一。現在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吧。
仫佬族主要聚居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仫佬”一詞在民族語言中,就是“母親”的意思。聚居地山巒起伏,奇峰聳立,山多地狹,可耕田面積較少,農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紅薯、小麥等。所以仫佬山鄉的飲食以玉米、大米為主,家家醃製酸菜,仫佬人喜歡飲酒吸菸,不吃動物心。
以稻米為主食,麥類、薯類、玉米、豆類輔之。稻米有粘米和糯米,粘米作為日常的正餐,糯米作為節日的食品原料。
仫佬族大都習慣日食三餐,早餐為粥,午餐食用早餐留下的粥,晚餐吃米飯和比較豐富的菜餚。農忙季節一般都是早餐吃粥,午餐和晚餐為飯。紅薯是仫佬族主要輔助糧之一。黃豆平時的都經炒、煮後吃,節日和婚喪大事時用來製作豆腐。每年秋天,家家都要做二十至三十斤的豆醬,用以佐粥。
仫佬族一向喜冷食,飯菜煮熟之後,晾涼了才吃,一餐吃不完,下餐再吃也不用再加熱。平時一般都喝生水。仫佬族烹調肉類習慣於“白氽”,即把大塊豬肉或宰淨的整個雞鴨放入水中白煮,然後切成小塊,食用時再加鹽,或蘸鹽水。魚類多用油煎,牛肉常作單炒。
仫佬族喜食酸辣,家家備有酸壇醃製各種醃菜,有醃豆角、蒜頭等。民間早、中兩餐,只用酸辣小菜佐飯。蔬菜習慣先用水煮,再加油鹽。當地特產煤砂罐是仫佬族特有的燒飯、菜、燒茶的飲具。
仫佬族典型食品有:豆腐餚;白饃,仫佬族傳統點心,用熟糯米飯製成。
重陽酒是仫佬山鄉農家最喜歡的傳統飲料。重陽酒醇香撲鼻,越喝越想喝,往往哪時醉了都不曉得,醒來頭不暈。每年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仫佬山鄉家家戶戶選出一部分上好的糯米熬酒。重陽酒的製作方法與漢、壯族地區的甜酒製法相似,封密窖藏一段時間後才開壇飲用。
狗舌餈粑
“狗舌餈粑”用糯米制成,後用桐葉包住,形狀似狗舌,其名由此得來。它鬆軟可口,味道甜美,再撒上香香的芝麻內包碎的抄花生或者紅豆、綠豆沙,那更令人回味無窮了。它還具有特殊的意義,要不然山歌怎麼將它與愛情唱在一起呢!原來八月十五和八月社日,正是仫佬族男女青年“走坡”時節。坡場上青年男女唱罷山歌后,便圍坐在一起相互交換各自帶來的“狗舌餈粑”,意味著愛情像芝麻糖那樣香甜。
枕頭粽
逢年過節,仫佬山鄉家家戶戶都包枕頭粽歡度佳節。傳說,枕頭粽是一群砍柴的壯家兒童傳教給放牛的仫佬族兒童的。枕頭粽每隻有五、六斤重,往往是一家人共吃一個就夠了。其做法是:先把糯米浸泡幾個小時,撈出晾乾後放些鹼水拌勻;然後把粽葉背面一層層地攤開約一尺多寬,放上糯米到一定高度再加葉子圍邊,疊上一層葉子,鋪放一層米,像谷圍圍穀子一樣。最後用繩子綁緊牢,放進鍋裡邊去煮一個晝夜。包枕頭粽的季節在二月社日。
鴨醬
鴨醬是仫佬山鄉味美色鮮的調味佳品,殺鴨時留下鴨血(可加入少許食用鹽使其不凝固),配上自家酸壇內的酸水,用筷子拌勻,以血液變成略為烏黑為適度,然後加入少許食鹽和薑末。有的不煮,認為這樣保留“血鮮”;大多略煮一下,一滾即得。用鴨醬調味而吃,味道酸香可口。
2015羊年十二星座運程
白羊座 金牛座 雙子座 巨蟹座
獅子座 處女座 天秤座 天蠍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雙魚座
2015羊年十二生肖運程
屬鼠人 屬牛人 屬虎人 屬兔人
屬龍人 屬蛇人 屬馬人 屬羊人
屬猴人 屬雞人 屬狗人 屬豬人
中華民族:仫佬族
主要聚居於廣西羅城等縣,其餘散居在羅城附近的宜山、柳坡、都安等地。“仫佬”一詞在民族語言中,就是“母親”的意思。
仫佬族有自已的語言,仫佬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水語支,但無文字,多數人通漢語和壯語,使用漢文。信奉道教,有的信佛教。
仫佬族主要從事農業,以水稻、玉米為主。耕作技術、作物種類和生產工具基本上與附近的漢、壯族相同。仫佬族山鄉素有“煤鄉”之稱,採煤已成為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習俗
仫佬族的禁忌有:挖煤時不許講不吉利的話;進門時不能踏門檻;忌食貓肉、蛇肉,有的地方還忌食狗肉和豬心。
食俗
仫佬族大都習慣日食三餐,早餐為粥,午餐食用早餐留下的粥,晚餐吃米飯和比較豐富的菜餚。農忙季節一般都是早餐吃粥,午餐和晚餐為飯。紅薯是仫佬族主要輔助糧之一。黃豆平時的都經炒、煮後吃,節日和婚喪大事時用來製作豆腐。每年秋天,家家都要做二十至三十斤的豆醬,用以佐粥。
仫佬族一向喜冷食,飯菜煮熟之後,晾涼了才吃,一餐吃不完,下餐再吃也不用再加熱。平時一般都喝生水。仫佬族烹調肉類習慣於“白氽”,即把大塊豬肉或宰淨的整個雞鴨放入水中白煮,然後切成小塊,食用時再加鹽,或蘸鹽水。魚類多用油煎,牛肉常作單炒。
仫佬族喜食酸辣,家家備有酸壇醃製各種醃菜,有醃豆角、蒜頭等。民間早、中兩餐,只用酸辣小菜佐飯。蔬菜習慣先用水煮,再加油鹽。當地特產煤砂罐是仫佬族特有的燒飯、菜、燒茶的飲具。
仫佬族典型食品有:豆腐餚;白饃,仫佬族傳統點心,用熟糯米飯製成。
節慶
仫佬族過去崇信多神,節日較多。一年之中除十月、十一月之外,幾乎每個月都有節日。三年一次的“依飯”節也叫“喜樂厚”較為隆重。依飯節在立冬後的“吉日”舉行。做“依飯”的目的主要是向祖先還願,祈保人畜平安、五穀豐收。全村舞獅耍龍,唱歌唱戲,連續進行三天,因影響生產現已不多見。
每逢節日除進行各種慶賀活動外,家家要置辦豐盛食品。如:雞、鴨、魚、肉及糯米食品,還要按節令製作不同的節令飯菜。糯米制品是各個節日和喜慶日子裡的主要食品。結婚、小孩滿月等均要製作餈粑,此外還要做豆腐,辦酒席。
仫佬族的祭祀活動多在節日中進行,過去凡遇重大節日,全村或數村聯合舉行集體禮拜儀式,所祭神主,根據節期不同而有所不同,每祭一次神,所用祭品的費用大家平攤,祭祀活動後,祭品按戶平分,稱為“拈份”。個人所得的拈份,回家後可用於祭祀祖先,然後作節日食品。四月八“牛生日”,當天要讓牛休息,並備雞、鴨、酒、肉,蒸糯米飯祭拜“牛欄神”,並給牛吃一團糯米飯。
仫佬族 --簡 介
仫佬族主要分佈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山區,90%聚居於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仫佬”一詞在民族語言中,就是“母親”的意思。
仫佬族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與毛難語、侗語非常接近。由於仫佬族人民與漢、壯族人民交往密切,仫佬語中吸收了不少漢、壯語詞彙,絕大多數人兼通漢語,部分人還會說壯話。
仫佬族 ...
仫佬族喪葬習俗
人死後,先由長子報喪,入殮前孝子必須給死者"買水",到河邊燒些紙錢,將水取來。死者是男子,"買水"必須取順流水,如是婦女則取逆流水。用買水替死者洗臉洗身,穿上新衣,放入棺中,然後請人來"開路燈",意是即將其靈魂送到詞堂去。舊時仫佬族,還有其父母去世,其兒女須 ...
仫佬族概況
民族概況
仫佬族是我國人口較少的一個山地民族。他們自稱“伶”、“謹”。壯族稱之為“布謹”,漢族稱之為“姆佬”。建國後統稱仫佬族。絕大多數居住在廣西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其餘散居在忻城、宜山、柳城、都安、環江、河池等縣境內,與壯、漢、瑤、苗、侗、毛南、水等族雜居。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仫佬族 ...
仫佬族藝術——音樂
仫佬族的音樂
仫佬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婚喪嫁娶、祭祖都要用山歌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每逢春社節日,仫佬山寨便歌聲不斷,頗有繞樑三日的感覺。仫佬族民歌多以男女二聲部的對唱來進行。有“古條”歌、“隨口”歌和“口風”歌三類。“古條“歌即敘事歌,如《唱羅城》、《孟姜女》、《劉三姐》等。“隨口”為即興吟唱的山歌 ...
仫佬族宗教信仰
仫佬族沒有統一的宗教,由其先民的自然崇拜,發展到信仰多神。過去仫佬族地區佛寺眾多,即信佛教,又通道教。在道教之中又分茅山教和梅山教兩種。仫佬族信仰多神,十分複雜,有家神和外神兩種,這是仫佬族地區科學技術沒有完全普及的緣故,人們過去對自然界許多現象,對人自身的生老病死現象迷惑不解,於是把美好、善良的願望寄託 ...
仫佬族春節活動——舞龍草
民間體育與民間遊藝是民族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仫佬族的民間體育和民間遊藝之間沒有明顯的界限,兩者互相滲透、相輔相成,民間體育運動裡有遊藝部分,民間遊藝活動中,有角力競技、賽技巧的民間體育性質。
舞草龍
舞草龍是仫佬人春節活動專案之一,體育運動與娛樂活動兩者內容兼而有之。
草龍的做法是:將禾稈 ...
仫佬族的姓氏是什麼
近代仫佬族中有羅、銀、吳、謝、潘、梁、周、韋、張、黃、呂、包、覃、盧等姓,其中以羅、銀、吳、謝為大姓,人口最多。
仫佬族,民族語言為仫佬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沒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漢字,仫佬族主要分佈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貴州省也有分佈,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多數聚居在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的東門、四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