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獨龍族的說婚風俗

獨龍族的說婚風俗

  

  獨龍族(網路)

  獨龍族說婚是文明而有趣的。假如某個小夥子看上了某個姑娘,小夥子就要請一個寨裡能說會道、有威望的已婚男子當說婚人。說婚人接受說婚任務後,到小夥子家去提上一個茶壺,背上一個五顏六色的袋子,袋子裡裝上茶葉、香菸和一口缸到姑娘家去。

  到姑娘家後,不管姑娘家裡的人熱不熱情,打不打招呼,說婚人要以最靈敏的動作,放下茶壺灌上水,到火塘邊把火燒得旺旺的,架上三腳架、置上茶壺。然後,從袋子裡取出茶葉和口缸,從姑娘家的碗架上找來碗。姑娘家有幾個人找幾個碗,不分男女老少,做好泡茶的準備。這時,不論姑娘家的人同不同意。高不高興,都會圍到火塘邊來。水一開,說婚人泡上茶,停一會,把茶倒在碗裡,按姑娘的父、母、哥、姐、弟、妹,最後是姑娘的順序,每人跟隨前各放一碗,接著說起婚事。若姑娘家的父親或母親把茶水一飲而盡,其他人也跟著喝了,這門親事就算說成了。如果說到深夜十一、二點,茶水從熱變冷,又從冷變熱,還是沒人喝,第二晚上說婚人又來,仍沒人喝,第三天晚上再來,還是沒人喝,表明這門婚事告吹了。如果小夥子有意,那就得等一年以後再請媒人來說親。

  男女青年相愛之後,便互贈信物訂婚。通常姑娘送給小夥子一條自己精心織成的獨龍毯或綁腿;小夥子則送給姑娘一把鋤頭或是自編的一保揹簍。

恐怖!令人毛骨悚然的“冥婚”風俗(圖)

  看著上面的這張照片,不知你會有何感受?請你仔細的看一看那個女人的手臂,對,她的右手是不存在的;再看一看她的臉,你會發現她的眼睛其實只是在呆滯的向上看;我們再往下方看一看,你又會發現,他們其實是沒有雙腳的,並且處於一種被某種物體支撐下的懸空狀態。好了,我們還是暫時與恐怖小別一下吧!不錯!上面的這張令人毛骨悚然的照片就是我國傳統風俗中相傳已久的“冥婚”合影。

  提起“冥婚”,可能現代的年輕人還很少聽說,不過作為有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對於傳統習俗的“冥婚”,或許會讓他們記憶猶新。

  “冥婚”在我國的起源其實很早,早在先秦時代,人們就已經開始廣為流傳了。“冥婚”又稱“陰婚”或“鬼婚”,並且它的名目也很多,比如像冥配,配骨,幽婚,圓墳等等。簡單的理解,我們可以將“冥婚”看作是在幽冥的陰世間所舉行的一種悼念式的婚禮,說到底,就是一場死人的婚禮。

  對於“冥婚”,在我國的歷史資料中也是有案可稽的。據《周禮》中有關於冥婚的記載:“禁遷葬者,與嫁殤者”。“遷葬”,鄭玄注:“謂生時非夫婦,死者葬同穴,遷之使相從也。”孔穎達進一步解釋為“遷葬,謂成人鰥寡,生時非夫婦,死乃嫁之”。意思是說,人成年後還沒有結婚就死亡的,往往施行遷葬,即冥婚儀式。古代中國注重成年禮,男子20歲而冠,女子15歲而笈,都算是成年了,但如果無婚,死後不能享受祭祀。再者,死者沒有婚配就死亡的,在生人看來,死後無伴,當是很可憐的,這大概是冥婚流行的理由吧。當然了,冥婚也有現實的利益,鬼婚雙方的親家雖然俗稱鬼親家,但並不是等他們做鬼後才做親家的,而是跟真正的親家一樣互相來往著,所以,死者家如果是富室之家的話,鬼媒上門的自然也多一些。還有,生者早婚現象比較嚴重,鬼婚同樣如此,發展到農村,乾脆不分年齡,為所有的早亡者結鬼親了,比如曹操愛子,就是那個稱象的曹衝,估計是太聰明瞭,13歲就死了,曹操將他和甄氏之女合葬。而至於鬼婚的儀式,一如生者,彩禮什麼的,一樣不可或缺。唯一不同的是,把鬧洞房這一項改作圓墳了,也就是把雙方亡人的屍柩遷葬於一起?

麗江納西族走婚風俗介紹

  麗江,是一片神奇而美麗的土地。在這片土地上,奇妙的分佈著聖潔的雪山,洶湧的大江,險峻的峽谷,清澈的湖泊,而且還有著古老的納西族。麗江的美景孕育了納西族文化,而納西族的走婚也是麗江一道靚麗的風景。現在我們就來看看這神奇的走婚吧。

  麗江瀘沽湖邊的納西族的一支:摩梭人,實行的是“阿夏”婚。“阿夏”是摩梭語,意為親密的情侶。“阿夏”婚有兩種形式,即阿夏異居婚與阿夏同居婚。阿夏異居婚也叫“走婚”,其特點是男不娶、女不嫁,建立阿夏關係的男女雙方,各自住在自己的母親家生產生活,只是男方暮來晨往,僅在女方家過夜。

  所生子女一律由女方撫養,其生父與子女不在一個家庭生活,男子與女方在生產、生活、財產上沒有必然聯絡,男子無法定的撫養子女的義務,但生父可與子女經常往來。男女雙方一生可以結交多個阿夏,但不可同時結交兩個,只有跟一個終止了阿夏關係後,才能結交另一個。阿夏雙方結合自願,離異自由。阿夏關係保持的時間因人而異,一般年輕時不大穩定,中年以後日趨固定,甚至保持終身,但無論保持多久,男女雙方都各居母家。

  任何一方不願再保持關係,或女方閉門不納,或男方不再登門,阿夏關係即可解除。另一種阿夏同居婚特點是男女雙方各居一家,或是男到女家,或女到男家,共同生產生活,養育子女。這種婚姻同樣以情為主,自願結合,離散自由,雙方一旦終止關係,各自回自己原來的家,其家庭成員都會歡迎她(他)回來,子女問題也由雙方協商解決,不會引起雙方的衝突。另外,摩梭人地區也有部分實行一夫一妻制婚姻的。

  但有不少摩梭人實行的是“阿夏”婚,絕大多數家庭為母系大家庭。家庭成員的血統完全以母系計算,財產按母系繼承。這種家庭的特點是家庭中男不娶妻、女不出嫁,無翁婿、婆媳、妯娌、姑嫂等關係,家庭權力分工形式為舅掌禮儀母掌財,家庭和睦、尊老愛幼,極少分家現象。家庭人口一般在20人左右。

  走婚制起源於母系氏族社會時期,是以感情為基礎,夜合晨離的一種婚姻禮俗。走婚制度是女性文化的標誌。川、滇、藏交界的“大香格里拉”是著名的女性文化帶,有著強大的女性文化傳統。儘管川藏線的開通,淹沒了大部分走婚文化,然而橫斷山脈裡仍存留著孤島:走婚制至今還部分保留在麗江瀘沽湖的摩梭人、紅河哈尼族的葉車人以及大香格里拉鮮水河峽谷的扎壩人中。


摩梭族走一生走幾次 摩梭人走風俗

  在雲南四川一帶的摩梭族,和我國其他少數民族一樣,擁有非常獨特的少數民族文化,而其中最為大家津津樂道的就是摩梭人走婚風俗了。摩梭族走婚一生走幾次?具體是個什麼走法?我們一起來文章中,揭曉答案吧!   摩梭族走婚一生走幾次   摩梭族走婚,其實並沒有一生要走幾次的說法。所謂的走婚,說的是摩梭族男女在結婚的時候 ...

獨龍族風俗

   獨龍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北部的怒江僳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境內的獨龍河兩岸的河谷地帶。   過去,獨龍人沒有統一的族稱,往往以其居住的地區或河流作為自己的名稱,如“獨龍”、“迪麻”等。“俅人”、“俅曲”、“曲人”是漢族對他們的稱謂。新中國成立後,根據獨龍人民自己的特點和意願,正式定名獨龍族。 ...

玉林民間風俗

  婚俗,男婚女嫁,玉林民間稱“紅事”。 婚前,舊時玉林不少地方有哭嫁的習俗:待嫁女子一當明確知道自己已定日“過門”,便當在出嫁前一個月開始哭嫁(唱哭嫁歌),以表示留戀孃家,並非情願出嫁的情緒。這是舊時勞動婦子藉以反抗封建婚煙制度的一種表現。隨著社會的文明進步,這種哭嫁舊俗已很少見了。   婚禮日,民間謂之“ ...

鬧是哪裡的風俗

  鬧房首先在北方出現,而且開始時主要是新郎,這大概與北方民族的生活習性有關。他們以狩獵和遊牧為生活手段,使得男子十分剽悍和勇健,在新婚時忍受棒打可以證明一個男人是合格的大丈夫。世界上有些落後的民族以自殘和被虐來表明男人資格,甚至拿獵取到的人頭作為信物求偶,恐怕同出一義。鬧房在古代保留了這一原始習俗。   婚 ...

哪一個少數民族有走風俗

  納西族是中國56個民族之一,為雲南特有民族之一,絕大部分居住在滇西北的麗江市,其餘分佈在雲南其他縣市和四川鹽源、鹽邊、木裡等縣,也有少數分佈在西藏芒康縣,納西族有本民族語言,納西語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納西族在藝術方面獨樹一幟,其詩文、繪畫、雕塑、樂舞藝術名揚古今中外。納西族普遍存在家族組織,是一個 ...

醜陋的風俗:印度童怎麼行房

  印度童婚是印度當地的一種婚姻習俗,這種陋習嚴重阻礙了印度社會的進步,印度政府也通過了禁止童婚法,但並未奏效。那麼,印度童婚究竟是如何行房的呢?對女童又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呢?讓我們一起到城市文化中瞭解吧。   印度孩童在結婚以後,如果女孩小於十一二歲,是需要在孃家生活的。等女孩過了十二歲,就必須去夫家生活了, ...

黎族喪的風俗,你知道多少?

  “大雜居,少聚居”是黎族居住的顯著特色,因此便形成了獨樹一幟的黎族文化。黎族向來就是一個注重禮儀的民族,因此婚喪習俗更是獨具黎族地方特色,那麼,大家就隨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黎族婚喪的風俗吧,你會懂得很多哦。   陵水黎族的婚姻,就某種意義上說,比其他民族尤具進步性。首先,黎族的情侶,是在自由戀愛的基礎上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