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瑞昌其他喜慶習俗

瑞昌其他喜慶習俗

  瑞昌民間新居落成或購買新房喬遷時,一般都要設宴慶賀,親友則具禮品禮金祝賀。 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建辦公大樓,乃至橋樑、道路竣工,也都舉行剪綵等慶祝儀式,宴客送禮如同民間。 自恢復高考後,考上大專院校的學生家長都要備酒宴宴請老師、親友,親友則赴宴送賀禮。

瑞昌傳統節日習俗

  春 節 農曆正月初一是傳統的春節,俗稱“大年初一”,是“一年三節”中最為民間重視的大節。是日零點,千家萬戶燃放鞭炮,辭舊迎新;黎明開門,又鳴放鞭炮,以示“開門大吉”。但“出天方”、拜祭天地等舊習已漸消失。早餐後,出門見人即互道“拜年”、“恭喜發財”,為新春祝福。初二開始,親友互相拜年,一般延至初五六結束。這一習俗至今仍盛行。

  元 宵 即農曆正月十五日,又稱上元節,仍屬廣義上的“過年”範疇。是日,城鄉居民早餐或晚餐多吃“元宵”(即湯圓),以示春節圓滿結束。民諺雲:“吃了元宵粑,各人做莊稼”。入夜,城區街道華燈四起,民居廳堂、臥室、廚房、衛生間皆掌燈,通宵不滅。傳統習慣整個春節晚間興玩燈,元宵夜最盛,故又稱燈節。是夜,龍燈、獅子燈、採蓮船、跑馬燈,以及腰鼓隊、武術表演隊等一齊出動,徹夜不停。每到一處,鑼鼓聲、鞭炮聲、燈歌聲不絕於耳。歌詞內容多是祝福國泰民安、人壽年豐。這一習俗至今盛行,但參加玩燈的人以中老年人、婦女居多,年輕人過年後紛紛外出打工,無暇玩燈。

  清 明 為農曆二十四節令之一。瑞昌居民清明節前後三天祭祖掃墓之風仍盛行不衰。農村有些地方還以族姓房頭為單位,齊聚族人為祖先舉行祠祭或墓祭,然後合族聚餐,謂之“吃清明祭”。清明前後,許多學校還組織學生向革命烈士紀念塔或烈士墓敬獻花圈,緬懷先烈,進行革命傳統教育。

  端 午 農曆五月初五日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節日期間,親友間興互送鹹蛋和糖、酒等禮品。是日,家家大門兩側插艾條,掛菖蒲,傳說可“辟邪驅妖”。早餐吃粽子、發粑、鹹蛋或皮蛋,中午全家聚餐。舊時還興飲雄黃酒,而今罕見。赤湖周邊村莊還常在端午節前後舉行龍舟競渡,本源於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今已成為一項群眾體育活動。

  中 元 農曆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又稱“七月半”。民間於十四、十五日傍晚,給祖先燒包袱的舊習仍存,只是作為紀念先人的一種形式。

  中 秋 農曆八月十五日為中秋佳節。親友相饋,以月餅為節日最佳禮品。是夕,常有人家老幼圍席而坐,對月談古論今,品嚐月餅,謂之“賞月”。機關、團體也有在此期間舉辦中秋座談會、茶話會之類的活動,以增加相互之間溝通。

  重 陽 古以九月為陽數,故農曆九月初九為重陽節。舊時,民間亦有重陽祭祖的傳統,謂之“秋祭”,今已少見。還有一些文人雅士有重九登高、飲酒賦詩之習。今為老人節。有些機關單位組織離退休人員參觀名勝古蹟或開展文體活動;也有些學校組織學生郊遊或野營。

  除 夕 農曆十二月最後一天(月大三十,月小二十九日,也有提前一天吃年飯的),謂之“除夕”,意即辭舊迎新。舊時除夕日,民間須備三牲祭品祭拜祖先,謂之“還年福”,今已消失。而今,全家團聚,鳴放鞭炮吃團年飯,謂之“過大年”。仍很盛行。近年來,城鎮居民也有人家在餐館訂年飯,以圖省事。飯後,長輩給未成年的孩子發“壓歲錢”,而今也有晚輩給無固定收入的老人送“壓歲錢”的。晚間,舊時全家圍爐品茶,通宵達旦,謂之“守歲”。而今則喜看中央電視臺春節晚會節目,至半夜零點燃放鞭炮後方就寢。

  此外,還有些傳統節日,如花朝、嘗新、三月三、六月六等,漸漸在人們生活中淡忘和消失。

瑞昌嫁娶習俗

  舊時“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包辦婚姻的舊習早已消亡,青年男女自由戀愛、自主婚姻已成主流。舊時表兄妹近親通婚習慣,今已不存在;而今遠端婚姻相對增多。農村青年外出打工者日益增多,與外地青年結為夫妻的已不少見。

  民間婚嫁仍注重聘金、彩禮和嫁妝,且日漸講究豐厚、豪華。嫁妝有彩電、冰箱、摩托車已常見,富戶嫁女陪轎車、陪住宅的也開始出現。迎親用花轎已罕見,用轎車迎親、全程攝像者已很普遍。結婚新房裝飾日漸講究豪華,傢俱講究高檔,家電要求齊全。

  舊時新婚之夜盛行鬧新房,除撒帳(爆米和棗、糖等)、祝賀詞外,還用各種方式戲弄新人取笑,而今改舊習,講文明,興唱歌、跳舞,或表演文藝節目等。


飲食習俗

  瑞昌傳統飲食習慣是一日三餐大米飯粥,一稀兩幹。米飯又有大米飯、粟米飯、紅薯飯之分;米粥也有大米粥、粟米粥、紅薯粥、綠豆粥、玉米粥多種。山區冬春常以紅薯飯、紅薯粥、蒸紅薯為主食。近年來城鎮居民也以紅薯為健康食品,常吃紅薯粥。如今早餐以麵點為主,且多在餐館就餐。菜餚葷素搭配,調味尚辣。傳統習慣喜自制鹹素乾菜、 ...

服飾習俗

  瑞昌居民歷來尚儉樸,亦愛美,衣著打扮,因時而異。上世紀80年代前,男士以穿中山裝者居多,女士以便裝為主,布料則以的確良、滌淪、毛料為時尚。改革開放後,居民服飾變化較快。外衣式樣繁雜、新潮,布料檔次不等。青年男士春秋以西裝為多見,布料以牢固、筆挺、免燙為時尚,內衣則以全棉為健康布料。中山裝僅有少數老人偶爾穿 ...

壽誕習俗

  瑞昌民間盛行壽誕慶祝,年輕人謂“過生日”,老年人謂“做壽”。嬰兒出生三天,即宴請親友,謂之“做三朝”;一月再請親友,謂之“做滿月”;週歲亦如是,謂之“做週歲”。年輕人過生日還時興外來風俗,唱祝生日歌、吹蠟燭、吃蛋糕等。老人到60歲時作興做60大壽(此後每五年或十年做一次),邀請親友聚會慶祝或閤家歡聚,共吃 ...

喪葬習俗

  老人臨終,凡在外地的子女必須趕回家中,守候床前,謂之“送終”或“送老”。氣息後則化紙錢,稱燒“起身錢”。然後向親友報喪,親友則送以花圈、炮竹或現金等喪禮,並參加送葬。子女服孝,改戴黑紗或白花的居多,穿白孝服的漸少。機關單位職工去世,多由所在單位主持發訃告,舉行追悼會或向遺體告別儀式。近年來,在市政府大力提 ...

西藏其他喪葬習俗

  除上述在各地主要流行的葬式外,西藏還存在著其它一些輔助性葬俗。   崖 葬:   藏南吉隆藏布河谷一帶較為典型。當地同時並存水葬,火葬。   人死後,人們請高僧打卦占卜來決定葬式。如適合採取崖葬,便用酥油或牛奶塗抹屍體. 同時用鹽巴、香料進行防腐處理.然後入殮四方形的小木箱中。有些不用葬具,用繩索將穿著衣 ...

臨澤喜慶習俗

  舊時農村喜慶習俗較多,擇其主要記述一、二。   賀壽:俗稱“過生日”。一般人活六十、七十、八十為“大賀壽”,其他年份“小賀壽”。親友賀壽送壽匾、壽幛、壽禮(現錢)、壽衣、壽桃、壽麵等。富者設宴席,招待親友,貧者以長面待客。小孩子過生日煎雞蛋食之,一家人也隨之改善伙食。有“大人生日一盤面,小孩生日兩個蛋”之 ...

遂川喜慶習俗

  喬遷   由舊居搬入新屋謂之“過火”、“喬遷”。九十年代以後,舊俗多有改革,多數人家將“喬遷”與營造“圓工”同日操辦,慶賀酒宴有設在新居者,亦有部分人家在賓館、酒樓包席宴請親朋好友。   喬遷中,為圖吉利,不少人家仍需選擇吉日良時。屆時,由家中長輩備好柴米油鹽醬醋茶等食品,鍋碗瓢盆壺等用具,置備炭柴火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