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甘南習俗少女上頭

甘南習俗少女上頭

  上頭是藏族人民一種古老的風俗,甘南各地都有例行,而以夏河拉卜楞寺周圍居民最為隆重講究。

  上頭是為姑娘成人舉行的一種儀式,一般在正月初三舉行,參與者是家族成員及其親朋好友。通常情況下,姑娘年滿十六歲就要上頭。上了頭就意味著姑娘已是成年人了,從此,她可以參加社會活動,允許戀愛、結婚。有的家庭還允許其另居,單獨撐起門戶。

  上頭從凌晨四點就開始了。至少有兩三個兒女雙全、溫良賢惠的婦女被事先請來專門給姑娘上頭。她們給她洗頭,梳理,然後圍攏在姑娘跟前,分別給她編小辮子。這小辮子視頭髮多少而定,少則數十條,多則數百根。每一根小辮都只有圓珠筆芯粗細,而且均勻、光潔。小辮中間還有一條比較粗寬的長辮。做完了頭髮,就該上髮飾了,通常是把幾塊鑲有珊瑚的大塊銀圈掛在頭髮上,再戴上松耳石墜的耳環和鑲瑪瑙的金戒指,穿上早就準備好的水獺皮邊的錦緞面的藏袍,再綴掛上珊瑚、琥珀的小背牌和銀盾、銀元的長條氈牌。值此上頭方算完備,上了頭者一改往日小姑娘的樸素清、天真活潑,己成為一個濃豔雍容、舉止大方的青年婦女了。此時,天已大亮,上頭姑娘在未婚姐妹們陪伴下,挨家挨戶、走親串友,而親朋好友家也會殷勤地款待她們,送禮物給上頭姑娘,以表示祝賀,預祝她人生轉折後的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甘南習俗祈禱

  祈 禱 藏語為“毛蘭木”,被視為人與神相連的紐帶。老人、苦行僧為來世祈禱,為今生祈禱的內容各自不一,諸如將要出遠門的希冀一帆風順,家有二老的祝願健康長壽,經商的祈求財運亨通,家有病人的默禱早日康復等等。佛寺每年都有一次極為盛大的祈願法會,目的在於祈禱人間充滿幸福和平,百姓安康。

甘南藏族民間性宗教習俗煨桑

  煨 桑 藏族民間性宗教習俗之一。煨桑的地方是神山神壇。煨桑時,先用一大捆柏香樹枝放在煨桑臺上,然後一邊點火,一邊口唸禱詞,再用乾淨的勺將調好的原料倒在慢慢燃燒的柏樹枝上,使其產生更多的桑煙。煨桑的物件一是對戰神、凶神、財神、山神、寨神、河神、林神等的祭祀;二是禱告大慈大悲的佛祖,而更多的是祝願自己全家及親朋好友走運,今生幸福,來世再生。


正月法會

  正月法會源於宗喀巴大師於1409年在拉薩舉辦的祈願法會,在拉卜楞寺開始於第二世嘉木樣活佛久美昂吾(1728—1792年)時期,法會自正月初三起到正月十七日止,歷時十五天,正月法會主要是全體僧人每天的六次大誦經、正月初八的放生節、正月十三的曬佛節、正月十四的法舞會、正月十五的酥油花燈會、正月十六的“轉香巴” ...

歡樂的朝水節

  甘南人民素有熱愛大自然的傳統美德,朝水節便是甘南藏區人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一項盛大民間節慶活動。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端陽節那天,又是甘南藏族地區特有的朝水節。這一天甘南各地幾乎都舉行大小不同的朝水沐浴活動,而規模盛大、儀式隆重、沿襲久遠的要數黑水溝的朝水節了。   黑水溝旅遊風景區,位於舟曲縣和迭部縣的交界處。 ...

嘛呢達日覺

  嘛呢達日覺 張掛在山隘路口,房前屋後的經幡,俗稱嘛呢旗。過往行人在幡前默默祈禱,以求驅兇避災。如果家裡有人出遠門,在白布或其它各色布上,印上祝願禱詞,掛在神塔、神山上,使幡旗隨風飄揚。據說,每飄動一次,等於向神祈禱了旗上面的禱詞一次。人過世了,為了不使他的亡魂到處遊蕩,早日升入天界,就在布上印超度經,拴在 ...

嘛呢堆

  嘛呢堆 以石塊壘成方形或圓臺形的石堆,過往行人、口唸六字真言,在石堆上新增一兩塊白石或刻有六字真言的石塊,插以經幡,顯示自己對神的虔敬和信仰。一說嘛呢石堆具有戰神的象徵,人們希望戰神保護自己,賜予安寧幸福。 ...

拉卜再

  拉卜再 直譯為“山之巔”,意為祭祀山神的地方。山神有區域、部落和村莊之分,各自均有祭祀的固定地點,所祭山神亦有其稱謂,大部分在特定的一座山頂,也有在泉邊、林緣的。祭祀處多有用石塊堆積成丘形,四周用木柵圍護,被認為是山神的居住地。甘南各地每年夏季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山神的插“箭”活動。屆時各村莊、部落的成年男 ...

唐卡藝術

  唐卡是甘南各佛教寺院儲存數量最多,最富有民族特色的藝術品。唐卡是用綵緞裝裱的卷軸畫,唐卡形制多為豎條長幅,大小無定製,有十多釐米的微型唐卡,也有長達百米的宏幅鉅製。按質地和工藝一般分為三類,即:繪製唐卡、織物唐卡(包括刺繡、織繡、 絲和貼花等)和印刷唐卡。常見的繪製唐卡在布底或紙面上繪製圖畫後,鑲綴綵緞邊 ...

壁畫藝術

  佛教寺院的壁畫藝術,處處體現著藝術家對客觀世界的分析和認識,以及為體現各種思想所進行的豐富的藝術創造。   藏族壁畫在藝術表現形式上,常將一些佛教內容裝飾在幾何圖形中,如“六道輪迴”就是將人生的因果和宇宙的分佈繪製在圓形的圖案中,而“壇城”則是用“八吉祥”、“佛塔”等物,組成完全對稱的圓形圖案。表現“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