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畫眉鳥歐陽修賞析

畫眉鳥歐陽修賞析

  本篇借詠畫眉以抒發自己的性靈,詩題一作《郡齋聞百舌》。詩的意思是:那時候在林間飛來飛去,隨自己喜歡唱著婉轉動聽的歌兒,在高高低低的樹林裡翩舞,在萬紫千紅的山花叢裡穿行。今天才知道關在華美的金籠裡,怎比得上樹林中的自由歡欣。

  畫眉、百舌,都是聲音婉轉的鳴禽,詩人在《啼鳥》詩中也寫過“南窗睡多春正美,百舌未曉催天明。黃鸝顏色已可愛,舌端啞吒如嬌嬰。”可見他對“林間自在啼”多麼欣賞,這兒以“鎖向金籠”與之對比,更見出詩人掙脫羈絆、嚮往自由的心理。詩人本在朝為官,後因黨爭牽連,貶為知州知縣,詩中

歐陽修.浪淘沙的賞析

  歐陽修《浪淘沙》這首詞從追憶昔日攜手遊玩的歡樂,到今日獨自賞花的孤獨,再到嘆惜明日渺茫不可預料的苦悶,這是一首惜春憶春的小詞。寫自己獨遊洛陽城東郊,飲酒觀花時而產生的願聚恐散的感情。這首詞為作者與友人春日在洛陽東郊舊地重遊時有感而作,在時間睛跨了去年、今年、明年由聚合到分散。在感情上由歡快到悲恨,詞的境界一層一層開拓深化,語言樸素自然,灑脫清新,是一首深情如水、行氣如虹的作品。上片由現境而憶已過之境,即由眼前美景而思去年同遊之樂。下片再由現境而思未來之境,含遺憾之情於其中,尤表現出對友誼的珍惜。

歐陽修踏莎行賞析

  1、這是一首抒寫離情別愁的詞作。它以對句開頭。候館、溪橋,點明徵途;梅殘、柳細,點明時節,是一番初春的景色。就在這明媚的春色之中,出現了遠行的旅人。他坐在馬上,拉著韁繩,有點行色匆匆的樣子。迎面吹來的風是暖和的,地面初長的嫩草散發出的芬芳另人清爽。這第三句,承上啟下,由春景過渡到離愁。

  2、這首詞是經常為人們所稱道的名篇,寫的是早春南方行旅的離愁。詞的上片寫行人在旅途上的離愁,下片寫想象中家室的離愁,兩地相思,一種情懷,全篇的中心意旨是表現離愁。主要運用了以下四種藝術手法。

  3、以樂寫愁,託物興懷。這種手法運用得很巧妙。詞的上片展現了這樣的鏡頭:一位孤獨的行人,騎著馬兒,離開了候館(旅舍),望著已經凋落的梅花,走過溪上的小橋,拂掠那岸邊的柳絲,迎著東風,踏向那散發著芳香的草地。在這畫面裡,殘梅、細柳和薰草,這些春天裡的典型景物,點綴著候館、溪橋和征途,表現了南方初春融和的氣氛。這首詞以春景寫行旅,以樂景寫離愁,從而得到煩惱倍增的效果。


歐陽的採桑子的賞析

  這是歐陽修晚年退居潁州時寫的十首《採桑子》中的第四首,抒寫了作者寄情湖山的情懷。雖寫殘春景色,卻無傷春之感,而是以疏淡輕快的筆墨描繪了潁州西湖的暮春景,創造出一種清幽靜謐的藝術境界。而詞人的安閒自適,也就在這種境界中自然地表現出來。情景交融,真切動人。詞中很少修飾,特別是上下兩片,純用白描,卻頗耐尋味。 ...

歐陽蝶戀花原文及賞析

  1、原文: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2、賞析:此詞寫閨怨。詞風深穩妙雅。所謂深者,就是含蓄蘊藉,婉曲幽深,耐人尋味。此詞首句“深深深”三字,前人嘗嘆其用疊字之工;茲特拈出,用以說明全詞特 ...

浣溪沙歐陽賞析

  1、此詞以清麗質樸的語言,描寫作者春日載舟潁州西湖上的所見所感。詞的上片描摹明媚秀麗的春景和眾多遊人的歡娛,下片寫作者畫舫中宴飲的情況,著重抒情。整首詞意境疏放清曠,婉曲蘊藉,意言外,別有意趣。   2、“堤上游人逐畫船”,寫所見之人:堤上踏青賞春的人隨著畫船行走。一個“逐”字,生動地道出了遊人如織、熙熙 ...

歐陽的夢中作的賞析

  原文:夜涼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種花。棋罷不知人換世,酒闌無奈客思家。   《夢中作》翻譯:   夜涼如水,月籠千山,悽清的笛聲飄散到遠方;路旁濃密的百花,色彩燦爛迷人。下了一局棋,竟發現世上已經換了人間,也不知過去多少年了;借酒澆愁酒已盡,更無法排遣濃濃的思鄉情。   句子賞析:   第一句寫靜夜景色作 ...

小滿歐陽古詩賞析

  1、歐陽修為人們描繪了一幅小滿時節的美麗風景畫。初夏時節的綠柳,夜鶯鳴叫,皓月當空,夕陽下麥田中的小麥迎風搖曳,好一番豐收的希望。作者將夜間所聞所見與傍晚日落時分的畫面進行對比,給人以視聽的美好享受!   2、原文:夜鶯啼綠柳,皓月醒長空。最愛壟頭麥,迎風笑落紅。 ...

歐陽玉樓春的賞析

  《玉樓春》是一首寫閨情的詞作。上片透過寫景表現時光的流逝,來烘托心中的閨思。下片透過人物行為表現對心上人的思念,情感委婉、真實。   上片從分手的時候寫起:去時梅萼初凝粉,不覺小桃風力損。萼:花萼,花瓣下的一圈綠色小片。初凝粉,指花蕾剛開始孕育,在花萼中呈現出雛形。小桃:桃花的一種,開花在舊曆正月,梅花開 ...

歐陽朝中措平山堂賞析

  這首詞一發端即帶來一股突兀的氣勢,籠罩全篇,平山闌檻倚晴空,頓然使人感到平山堂凌空矗立,其高無比,這一句寫得氣勢磅礴,便為以下的抒情定下了疏宕豪邁的基調。   此刻當送劉原甫出守揚州之際,詞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平山堂,想起堂前的楊柳,其中手種二字,看似尋常,卻是感情深化的基礎,詞人在平山堂前種下楊柳,不到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