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白族古老的文化標誌:白族刺繡

白族古老的文化標誌:白族刺繡

  刺繡是白族文化的生動表現,千百年來,白族人民克服各種惡劣的生存環境。把大自然寫進繡品中,用勤勞智慧的雙手譜寫藝術的篇章。獨樹一幟的白族刺繡,在歷史的長河中傳承了上千年。下面,大家就隨小編走進白族看看白族刺繡吧。

  大理白族的刺繡工藝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其中以挖色鎮的白族刺繡藝術最具有代表性,挖色鎮的白族刺繡藝術在當地流傳廣泛,有著厚實的群眾基礎,並有較強的藝術性和觀賞性。許多作品充滿了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在大理州乃至雲南省範圍內都有較大的影響力。

  早在唐宋時期,大批漢族由中原地區遷入雲南,與當地少數民族雜居,在與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中,挖色的白族先民憑藉自己世代傳承的刺繡工藝基礎,融匯了其他各個民族的刺繡工藝,充分運用大理白族的獨特文化審美和理解,創造了自己獨樹一幟的刺繡藝術,並用它來裝飾自己的服飾及生活。刺繡工藝在民間代代相傳,歷經元、明、清等朝代,直至當今仍興盛不衰。許多白族人家也靠刺繡工藝維持生活。

  挖色鎮的刺繡產品內容豐富,色彩絢麗,因為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仍然有很多大理白族居民在服飾、和生活用品上習慣使用刺繡產品,尤其在白族女性中居多,所以在本地的紡織品市場上,含有刺繡工藝的作品,更能得到大家的喜愛,基本是供不應求。

  為了讓更多的人瞭解到大理白族刺繡的情況,白族人帶著刺繡工藝品到全國各地參加各種展銷活動,受到全國各地消費者的好評,隨著當今旅遊業迅速發展,大理市挖色鎮的刺繡工藝逐漸為外界瞭解,不少中外遊客都慕名而來,爭相採購這些精美的手工藝產品。

  您可能還會喜歡:

  極具傳統民族文化的節日:侗族鬥牛節

  現代中國漢族的特點有哪些?

  栩栩如生的布依族勒尤文化

  布依族藝術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布依族儺

黎族古老文化標誌:黎族獨木舟

  船舶作為水上的一種交通工具,早在幾千年前,中國就已經出現樹木做的船舶。而根據黎族文化中的記載,中國船舶的始祖是黎族的獨木舟,獨木舟是黎族傳統民居生活必不可少的一個交通工具,它不僅是黎族文化的象徵,更是黎族人民獨特智慧的體現。那麼,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看看黎族古老文化標誌:黎族獨木舟吧。

  據《中國航海史》和《中國船譜》記述,筏和獨木舟是船舶始祖。在黎族獨木器具中,獨木舟最為著名。早在數千年前,海南先民已經和獨木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黎族傳說他們的祖先是乘獨木舟來到海南島,黎族傳統民居中的“船形屋”,據說就是根據倒扣的獨木舟外形蓋成。

  “古者觀落葉因以為舟”(《世本》),“古人見窾木浮而知為舟”(《淮南子·說山訓》),古人終於認識到某些物體具有浮性,自然漂浮物成為人們創造舟船工具的最早誘因。“刳木為舟”(《周易·繫辭》),“刳”是割開、挖空的意思,“舟”是指古代船舶的直系祖先——獨木舟。

  獨木舟古籍雖有記載,具體出現的年代尚不能斷定,海南的考古中也沒有發現。但1977年在浙江餘姚河姆渡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出土了一柄用整木“剡”成的木槳,這表明最遲在大約七千年前,我國已開始使用獨木舟。黎族獨木器以獨木舟最為著名。

  這大概源於一個古老的黎族傳說—他們的祖先就是乘著獨木舟來到海南島的,所以,凡是器具不但都要“獨木”,而且他們的傳統民居“船形屋”據說也是對倒扣的獨木舟外形的模仿。用大榕樹製作獨木舟時,先去掉外層的樹皮,用鐵鑿子挖出一個橢圓或規則的空間,再用慢火放在樹幹中間燒,然後把燒黑的地方用尖利的石頭等硬物鑿乾淨。燒一點,挖一點,直到獨木成舟。

  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符策超曾介紹,如今製作獨木舟並不是特別困難,因為有鐵器,在鐵器沒有出現的時候,先民更是靠著自己獨特的智慧來製作:先選用一棵粗大挺直的樹幹,將不準備挖掉的部位塗上溼泥,然後用火燒烤未塗溼泥的部位,待其呈焦炭狀後,再用石斧等工具砍鑿,這樣疏鬆的焦炭層很快就被“刳”盡,如此反覆多次,獨木終被“刳”成帶槽的舟。獨木器具是一種物化了的文化。獨木器具的實物屬性,表現了黎族特定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民族特徵。

  您可能還會喜歡:

  大名鼎鼎的畲族綠麴酒

  歷史悠久、影響深遠的畲族文化

  頗具民風的哈尼族獨特飲食文化

  畲族吉祥物:畲族綵帶

獨特的文化標誌:汕頭小公園

  汕頭市小公園是指汕頭老市區的商業中和汕頭市的文化中心,並非僅僅是一個公園那麼簡單。汕頭小公園作為汕頭老城區的地標建築,在汕頭文化的發展歷史中發揮著自己的餘光餘熱。各種商業活動和文化活動成就了汕頭小公園,汕頭小公園也成就了汕頭市。下面我們就一起看看這個不是公園的小公園吧。

  汕頭小公園,汕頭老市區的商業中心和文化中心,是汕頭老城的核心地標和文化標誌。狹義的小公園,指位於小公園片區核心的中山紀念亭。廣義的小公園,涵蓋中山紀念亭周邊的街區,包括安平路、昇平路、國平路等等,統稱小公園歷史文化區。

  小公園片區的騎樓和街路,基本仿造巴黎街區樣式,呈扇形放射狀分佈;加上兩側的舊街坊“四永一昇平”,東部的舊“鹽埕頭”、北面的紅亭、南面的“汕頭港”,形成了具有20世紀30年代建築特色的繁華商業區、居民區。

  汕頭市小公園是上世紀30年代初建設的,有假山、噴水池,樹有“萬國來朝”牌。1934年4月續建一座八角樓,紅柱綠瓦,亭四周築石椅,名為“中山紀念亭”,俗稱小公園。文化的大革命中的1969年,亭遭拆毀。1985年園林部門在原址重建假山、噴水池,植種椰子樹、魚尾葵等喬木和灌木,作為街心綠島。

  1997年昇平區鮀島建築公司重建“中山紀念亭”,小公園雅觀倍增,獨具一格。小公園是汕頭老市區舊城的勝蹟,是汕頭歷史商業繁華的見證,也是海內外潮汕鄉親和友人思鄉流連懷舊的好去處。

  以小公園中山紀念亭為中心的街區,在上世紀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形成,由當年拆建開闢的安平路、國平路等幾條大馬路構成。據專家介紹,這種市中心作放射狀的城市規劃格局,在中外大城市中,僅有巴黎等極少數城市可見到。這裡交通便利,人流匯聚,隨著汕頭開埠的步伐,自然成為寸土寸金的商家寶地。

  而今小公園的黃金時代雖已逝去,但舉目依然商戶林立。誰曾想到,當年區區一座公園亭建亭之前,地方當局曾募款攤派,揚言要在此構築清幽園林和樹立北伐紀念柱,錢財到手後,只用一塊石頭應付了事。

  據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顧問王琳乾介紹,小公園當年並沒有中山紀念亭,有一個水池與公園的噴水池一樣,豎有一塊大石,石旁種有幾棵樹,這塊石刻四個大字,叫“萬寶朝宗”,就是做生意的地方。及後,大小商戶在此倡建偉人紀念亭,理由堂而皇之,其實,內裡出自商業競爭的動機。這裡面還隱藏著一段有關商業競爭的精彩故事。

  原來,自從南生公司新樓開業後,此處商機日漸興旺,遂傳來香港大新公司派員來測地規劃、擬在小公園興樓營業的訊息,這就驚動了鄰近大小商戶。當時的南生公司的老闆李柏恆預感到這樣不好,因為大新公司是財勢力足的,在香港、廣州、上海都有分號,所以必須阻止它選擇這個地方來開展競爭。

  李柏恆想出一個用“死人”壓活人的辦法,這個主意,其實是當時綏靖公署秘書楊幼敏為他設計的。建亭“報告”一呈上,當然裡應外合、立刻批准。於是,南生公司帶頭,中小商戶也紛紛解囊,建亭之舉便緊鑼密鼓展開了。

  當大新公司叫人來看,看到小公園興建中山紀念亭,也就打消了來汕頭設商業點這個念頭。大新公司一“退兵”,小公園周圍商號鬆了一口氣,建亭一事便半途而廢。建亭工程擱置,輿論譁然,始作俑者欲罷不能,李老闆等只好想方設法,用認捐廣告石椅、攤送募款戲票等手法繼續籌資興建。小公園亭後來終於1933年開始建設,直到1935年才建成。

  商業活動造就了汕頭小公園。同樣,由於商業網點的變遷,如今的小公園已消褪了昔時的氣派榮華。但每個知道汕頭這座百年滄桑歷史的人們,對這一處令人再熟悉不過的老地方,留存著美好的記憶。因為她和生息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一同經歷了風雨歲月、離合悲歡,汕頭人無法忘記她。尤其是年事較長的汕頭人,面對這小小亭臺,都常常禁不住感慨低徊。


大本曲白族特有的古老民間技藝

  白族文化豐富多彩,就連講說故事也有獨特的方式。中國古代有說書人,而在白族有大本曲。大本曲是把長篇的故事用說唱的形式,並加樂器伴奏表演出來。大本曲不僅融合其他民族優秀樂曲文化,而且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中不斷完善與發展。下面,一起看看大本曲:白族特有的古老民間技藝吧。   大理白族大本曲是用漢文記錄白族語言的唱本 ...

解析白族三月街文化習俗

  白族文化豐富多彩,三月街就是白族文化的生動體現。三月街不僅是白族工藝物資的交流盛會,也是白族人民歡聚的佳節。走進白族的三月街,你會感受到濃濃的民族氣息,以及別樣的地域特色。你會因這種氣氛所止步,而流連忘返。   三月街又名觀音市,相傳南詔細奴羅時,觀音於三月十五日到大理傳經,因此每年屆時,善男信女們便搭棚 ...

領略白族文化的藝術薰陶白族扎染文化

  白族文化是一種山地文化,千百年來,白族人民勇於探索,把白族居住的山川萬物,融合到生活的各個角落。白族精湛的扎染就是來源於白族人民對自然的啟發創造出來的。當你看到樸實而不失典雅的白族扎染工藝,你會大吃一驚,那麼,隨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   扎染古稱“絞纈”,是我國一種古老的紡織品染色技藝,大理叫它為疙瘩花布 ...

文化中國最古老的四大名酒

  在工作結束之餘,放下身心的疲憊,可以來一杯酒迷失在其中。好酒配好景可以使你的創意無限,中國的傳統飲料之一就是酒,你知道中國最古老的四大名酒是什麼嗎?   那麼,本期酒文化一起來了解吧!   還想了解》》茅臺怎麼分辨真假   貴州茅臺酒:   茅臺酒素以醬香突出、酒體醇厚、清亮透明、回味悠長、純正舒適、口感 ...

你所不知的白族飲食文化以及特色

  每個民族的飲食都有自己的特色,那是因為每個民族所生活的地方不一樣,飲食習慣和傳承文化都不同的緣故。而白族幾乎每個節日都有著不同的應景食品。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白族文化吧!   白族注重節慶,幾乎每節都有一至數種應景食品。如春節吃叮叮糖、泡米花茶和江齋飯;三月街吃蒸糕和諒粉;清明節吃涼拌什錦和 ...

唯妙唯俏的白族舞蹈文化

  舞蹈分為很多種,優雅的芭蕾、熱情的探戈、帥氣的街舞、時尚的現代舞各種各樣。而少數民族的舞蹈我們瞭解的最多的就是孔雀舞。接下來我們一起去白族文化了解一下白族的舞蹈。   白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早在秦漢至南北朝時期,已經有小部分白族人民將歌、舞、樂三者融為一體。在晉寧石寨山出土的青銅器之紋飾中有銅鼓舞、蘆 ...

一起來了解一下白族婚俗文化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婚俗習慣,也正如白族文化也有屬於自己的獨特婚俗習慣。獨具地方特色與民族風情的白族婚俗,不僅有趣,而且蘊含深厚的文化底蘊。具有上百年曆史的白族,至今依舊保持著原生態的文化習俗,這是一種珍貴的文化,我們應該保護。   白族維繫一夫一妻婚姻制,同姓同族不通婚。訂婚要測算生辰八字,財禮較厚重。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