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柯爾克孜族的節日大全
盤點:柯爾克孜族的節日大全
在我國有很多的少數民族,這些少數民族除了和我們一樣的傳統節日以外,他們還有許多獨具特色的民族節日。例如潑水節,火把節等等。那麼在柯爾克孜族都有一些什麼特色的節日呢?下面就讓我們走進柯爾克孜族文化,看看他們自己獨有的節日吧。
柯爾克孜族主要節日有肉孜節、古爾邦節和諾魯孜節、掉羅勃左節等節日。過節時,男女均著新衣,並以茶水、油果等互相招待。柯爾克孜族中最受重視的人生禮儀有誕生禮、搖籃禮、滿月禮、割禮、喪葬和婚禮。
誕生禮
誕生禮是在嬰兒出生當天舉行的以表對新生生命的美好祝願。搖籃禮是在孩子出生第7天或第9天舉行,要宰牲設宴請客吃飯,規模不大,參加者公限婦女。在宴會期間要唱“搖籃曲”。滿月禮,同漢族的“做滿月”相近。割禮,是柯爾克孜人僅次於婚禮的重要儀式。喪葬,柯爾克孜人基本上按照伊斯蘭教教規進行的。婚禮,是柯爾克孜人的最大禮儀,一般是先在女方家中舉行,然後將新娘迎回新房,在男方舉行更為熱鬧的慶典活動。整個婚禮是貫穿於歌聲和活動中舉行的。
諾魯孜節
“納烏魯孜”節是柯爾克孜族傳統節日,太陽曆元月初一(即公曆3月22日)為節慶日。柯爾克孜族也過古爾邦節和肉孜節。也叫“薩拉哈特曼節”。那烏魯茲節歷史悠久,它在古代的維吾爾、烏孜別克、哈薩克、柯爾克孜等突厥語系民族中廣流行。
每年陰曆春分日這一天,即陰曆3月22日前後,為“努吾若孜節”。它的內容是辭舊迎新,希望春天能帶來吉祥幸福,努吾若孜謠充分表現了這方面的內容:
努吾若孜節到了,物價降低,春喜降,麥穗顆顆飽粒,窮苦的人們有了生機,家家戶戶歡天喜地,今天母雞出了雛雞,努吾若孜節到了,驅走悲悽,婦女們喜氣洋洋湊在一起,姑娘、小夥子們格外高興,他們歪開辦著帽鮮花耳際,聲盪漾到處是歡聲笑語。
努吾若孜節裡表演的各種遊戲也是驅趕嚴寒迎來春天為內容的。比如,在努吾諾孜節時,把一個人打扮成冬季老人,等表演一番之後,便脫掉棉衣,組他穿上單衣迎接春天的到來。努吾若孜節時至愛親朋歡聚一起,羊做飯,預祝豐收,過節後開始春耕播種。至今不少地方的維吾爾族仍在過此節日。上述節日的慶祝活動在一些維吾爾人中,特別是在一些城市裡青年人中已發生不小變化。
中華民族:柯爾克孜族
柯爾克孜族多數居住在新疆南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其餘分佈在烏什、阿克蘇、莎東、英吉沙、塔什庫爾乾等地,還有一部分居住在黑龍江省富裕縣。“柯爾克孜”含義有多種解釋:“四十個部落”、“四十個姑娘”、“山裡放牧人”或“草原人”等。
柯爾克孜族有自已的語言和文字,新中國成立後設計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新文字。有的地區也通用維吾爾文和哈薩克文。信奉伊斯蘭教,也有一部分信仰喇嘛教。
柯爾克孜族主要經營牧業,兼營農業和以畜產品加工為主的手工業。他們的衣食起居具有遊牧生活方式的特點。
習俗
柯爾克孜族好客,凡有來客,不論相識與否,都要熱情招待並拿出最好的食品待客。在請客人吃羊肉時,先請客人吃羊尾巴油,然後再吃胛骨和羊頭肉,尤以羊頭肉待客為尊。
客人在吃肉前,要先取出一些分給主人家的婦女和小孩,吃其他食品時,擺在盤裡的要留一部分不要吃光,以表示主人招待的豐盛。如吃不完,切忌將剩菜剩飯倒在地上,在客人使用的餐具裡,不能剩下殘羹剩飯,這一禁忌不僅非穆斯林的客人要切記,就是穆斯林的客人也不能例外。
柯爾克孜族喜歡紅色,衣帽、服飾民族手工藝品等也多用紅色裝飾。
婚俗
柯爾克孜族傳統的結婚儀式是在女方家裡進行。結婚的前一天,新郎要帶著宰好的羊或其他牲畜,由親戚、伴郎等人陪同,騎馬送到女方的家裡;婚禮前,女方家也要宰牲畜,擺筵席招待親朋好友。
食俗
一日三餐,除早餐為饢和茶或奶茶外,中餐和晚餐多以麵食、馬、牛、羊肉為主;在農區以糧為主食,但肉類仍佔有很大比重。
日常蔬菜不多,品種不少,僅洋芋、圓白菜、洋蔥較為常見,並且很少與肉類一起成菜。很多肉類以做成手抓羊肉、烤肉(塔西哈拉克)為主。其次大都做成獨具特色的灌肺、灌腸、油炒肉、肉湯等。
奶和奶製品在柯爾克孜族日常生活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最常見的有馬奶、牛奶和奶皮、奶油、酸奶(濃、稀酸奶)等。平時喜用青稞、麥子或糜子發酵製成的一種名牙爾瑪的飲料飲用,柯克孜族好飲茯茶,煮沸後加奶和食鹽。
節慶
柯爾克孜族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是諾若孜節,按柯爾克孜族的歷法,新月每出現一次為一個月,十二個月為一年。每年第一個月出現時即過諾若孜節。類似於漢族的春節,屆時家家戶戶都要把好飯好菜擺好,以示慶祝,還要用小麥、青稞等七種以上的糧食做成一種名為“克缺”的食品,預祝在新的一年裡飯食豐盛。
文化淺談:柯爾克孜族庫姆孜藝術
音樂是我們生活中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每個民族中,也有著屬於各民族的特色音樂藝術。其中,庫姆孜是柯爾克孜族獨有的古老彈撥樂器,“庫姆孜”柯爾克孜族語意是“美麗的樂器”。那麼,這個樂器在柯爾克孜族文化中有什麼樣的音樂藝術呢?
庫姆孜歷史淵源: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美麗的高山草原,樹木茂密,動物穿梭,鳥兒歡唱,蟲鳴唧唧。有一個名叫康巴爾汗的人來到了這裡,一邊撿柴火,一邊欣賞美景。
漸漸地,天氣熱得像火爐,地面湧動著熱浪,包圍了山間萬物。突然,森林著火了,滾燙的火舌吞噬了林中的動物。不知過了多久,火滅了,萬物肅穆,一隻羊倒在樹下,腸子連在樹上。忽然,一陣風吹來,啊,從那裡竟然發出了一種動人的聲響,那聲音如同天籟,傳入了康巴爾汗的耳朵,在心裡縈繞不絕。他聽啊聽啊,對那聲音著了迷,幾乎忘記了時間。
不知過了多久,他往家走,一路都在琢磨著那聲音。他太渴望再一次聽到那天籟般的音符。於是,他找來紅松木,用羊腸做弦,製作了一把琴。當他彈奏起來的時候,悅耳的聲音也響了起來,他的心中一陣陣狂喜,給這樂器取名叫庫姆孜。他彈的第一首曲子就叫《康巴爾汗》。《康巴爾汗》就成為庫姆孜的經典曲目。
庫姆孜最早流傳於葉尼塞河流域,隨著交往的擴大,逐漸傳入其他民族和地區。
據國家民委中國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資料叢刊《柯爾克孜族風俗習慣》記載,庫姆孜早在漢代以前就傳入匈奴。漢元帝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王昭君遠嫁匈奴時,庫姆孜被帶回長安,當時人們問其名稱時,昭君回答說:“渾不似”(見俞琰等著《席上腐談》)。
在新疆吐魯番的西邊招和屯古高昌地區,發現了一張九世紀初的古畫,畫中有一小孩,所彈樂器,即是火不思(庫姆孜)的前身。唐代,柯爾克孜族先民曾將這種樂器作為貢品獻給唐王朝。隨後,唐代又將庫姆孜作為大唐樂器贈送日本。日本人林歉三氏撰文認為,日語中表示絃樂器的“庫託”一詞,即源於唐代輸入日本的“庫姆孜”。庫姆孜成為日本絃樂器的始祖,這種樂器至今尚可見於日本(林歉三氏著《東亞樂器考》)。
淺談民族文化:柯爾克孜族家庭制度
在每一個區域,每一個民族中,關於家庭制度的理解和具體辦法都是不相同的,儘管在現在的文化中家庭制度有所弱化,但這還是一個民族文化的重要要表現。今天,要介紹的是關於柯爾克孜族的家庭制度。具體就讓我們一起到柯爾克孜族文化中瞭解吧。
柯爾克孜族的家庭為一夫一妻制。過去,受宗教影響,富者也有多妻的。男權很大,老 ...
民族文化說:柯爾克孜族服飾特點
“柯爾克孜”是在山崖上居住生活的民族的意思。這個在山崖上居住生活的民族服飾有什麼樣的特點呢?其男女服裝姓氏與其它民族的服飾有很大的不同之處?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到柯爾克孜族文化中具體瞭解吧。
服裝的形式,男子上身穿白色繡花邊的圓領襯衫,外套羊皮或黑、藍色棉布無領長“袷袢”,也有用駝毛織成的,袖口黑布沿邊 ...
最傳統的民族儀式:柯爾克孜族割禮
割禮,作為某些地區和民族千百年流傳的一種成年儀式習俗,分為男性割禮和女性割禮兩種。在我國的少數民族中,也有關於割禮的儀式,柯爾克孜族就是其中之一。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柯爾克孜族文化中瞭解看看吧。
割禮,是柯爾克孜人僅次於婚禮的重要儀式。
割禮就是在男孩子長到一定年齡時舉行一定的儀式割去他們陰 ...
柯爾克孜族待客飲食:柯爾克孜族烤全羊
說起新疆地區的少數民族,大家一定就會聯想到烤全羊,羊肉串等等新疆少數民族的特色美食。烤全羊其實是柯爾克孜族的傳統美食,柯爾克孜人稱其為“卡瓦布”。柯爾克孜族的烤全羊味道鮮美吃起來吃起來外脆內嫩,別具特色。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見識一下柯爾克孜族文化吧。
新疆解放以前,烤全羊是達官貴人、地主巴依等上層 ...
解惑:柯爾克孜族的由來
柯爾克孜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從很早以前開始,柯爾克孜族就是中華大地上的民族之一,他們的許多文化都是由歷史沉澱而來,這些文化也成為了現代人們的歷史瑰寶,那麼,你知道柯爾克孜族的由來嗎?下面的柯爾克孜族文化為您解答。
13世紀接受元朝統治,在葉尼塞河上游曾設萬戶府。為改變當地面貌。元從內地和西域把大量工匠和 ...
傳統樂器文化:柯爾克孜族庫姆孜
少數民族的人民大多都能夠善舞,他們最大的生活樂趣就是將生活中的事物融入到歌舞中,有歌舞當然就少不了樂器。庫姆孜是柯爾克孜族獨有的古老彈撥樂器,它的柯爾克孜族語的意思就是“美麗的樂器”,下面的柯爾克孜族文化為您帶來更多關於庫母孜的更多內容,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柯爾克孜族民間音樂十分發達,遺產豐富,男女老 ...
柯爾克孜族的傳統節日:馬奶節
每個民族都會有一些帶有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這些傳統節日是從很久以前流傳下來的,而柯爾克孜族的傳統節日——馬奶節就是比較有特色的節日,節日期間會食用馬奶來祈求平安。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柯爾克孜族文化吧!
柯爾克孜族大多生活在牧區,從事牧業生產,他們養馬、愛馬,並喜歡喝馬奶,在長期的生活中,形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