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瞭解孔子生平掌握孔子思想

瞭解孔子生平掌握孔子思想

  生平: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後期魯國人,漢族。公元前551年生於魯國鄒邑昌平鄉;公元前479年逝世,享年72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年輕時做過幾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時間是從事教育,相傳收弟子多達三千人,教出不少有知識有才能的學生。 孔子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學學派的創始人,任魯國司寇;後攜弟子周遊列國;最終返魯,專心執教。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千古聖人”,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並且被後世尊為至聖、萬世師表。因父母曾為生子而禱於尼丘

孔子孟子的生平事蹟主張思想

  1、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慄邑、魯國陬邑人。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曾受業於老子,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孟子,姬姓,孟氏,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鄒城今山東鄒城市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韓愈《原道》將孟子列為先秦儒家繼承孔子“道統”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為“亞聖公”,尊稱為“亞聖”,《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寫完成,倡導“以仁為本”。

孔子生平

  1、孔子早年生活極為艱辛,他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孔子三歲時,叔梁紇去世,葬於魯國東部的防山,孔母未將墓的所在地告訴孔子。顏氏移居曲阜闕里,將其撫養成人。幼年的孔子常將祭祀用的禮器(俎豆)擺設起來,練習行禮演禮,作為一種遊戲。

  2、孔子的母親在他17歲時去世,孔子希望將父母合葬。為了打聽父親葬處,他將母親棺殯停於路口(五父之衢),向路人打聽。後孔母的鄰居曼父之母,告訴孔子叔梁紇的墓處,孔子這才將父母合葬於防山。第二年,孔子在為母親守喪時,季孫氏宴請士一級的人(饗士)。孔子前往,不想卻被季孫氏家臣陽虎訓斥並拒絕。但後世學者多懷疑此事有偽。

  3、19歲時孔子為魯國貴族季孫氏做文書、委吏和乘田等小吏,管理倉儲和畜牧。娶宋人亓官氏為妻,第二年亓官氏生子。魯昭公派人送鯉魚表示祝賀,該子便名為孔鯉,字伯魚。孔鯉先孔子而死,有遺腹子孔伋,字子思。

  4、23歲時孔子開始在鄉間收徒講學,學生有顏由(顏回之父)、曾點(曾參之父)、冉耕等。魯昭公十七年,郯國國君郯子訪魯[15]。郯子博學多才,27歲的孔子慕名拜見。韓愈《師說》有語:“孔子師郯子。”孔子先後“問禮於老聃,學鼓琴於師襄子,訪樂於萇弘。”

  5、大約三十歲左右,最初的一些弟子來到孔子身邊。此後,孔子一直從事教育事業,他廣收門徒,相傳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他首倡有教無類及因材施教,成為當時學術下移、私人講學的先驅和代表,故後人尊為“萬世師表”及“至聖先師”。


孔子老子莊子的思想核心是什麼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禮”,即認為重教化、輕刑罰是國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對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都應該進行教育,使全國上下都成為道德高尚的人。老子的思想核心是“無為”和“道”。無為:老子認為只有無為才能無不為,對於國家主張無為而治;道:老子以道說明宇宙萬物的本質、本源、構成和變化,主張道法自然, ...

孔子和耶穌的思想到底有什麼不同

  孔子思想和耶穌的思想最大的區別在於孔子的思想主張回覆周禮,是現世的利益追求。而耶穌思想追求的是終極關懷,對來世生命去向的關懷。耶穌的思想最主要的是信仰上帝得救,神愛世人。仁是孔子整個學說的核心,則正名是孔子政治哲學的起點。孔子是重德不重刑。 ...

孔子的仁禮思想

  仁禮思想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核心觀點,也是儒家世代傳承的理論基礎。   孔子的思想中,仁存在於社會關係的方方面面,仁在社會關係中的體現是要求仁者愛人,在人與人的關係上,孔子認為仁應該起著各種規則或原則的存在。   中國人崇尚禮的思想,中國人也重視禮的教育。而孔子所提出的禮是廣義的禮,在社會關係中他將禮與道德 ...

孔子的啟發式教學思想是什麼

  孔子的啟發式教學思想:《論語·述而》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朱熹《四書集註》對這句的解釋是:“憤者,心求通達而未得之意,悱者,欲言而未能之貌,啟,謂開其意;發,謂達其辭,物之有四隅者,舉一可知其三。反者,還以相證之義。”孔子這段話明白揭開了啟發式教學原理的四層意思:一是學生 ...

孔子個人的及思想的缺點

  忽視科學這點是中外不少人對孔子的批評,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在孔子那個時代,中國自然科學已經有了驚人的發展和積累,高度發達的科技水平。同樣從任何知識所需要的積累、發展的時間過程判斷,孔子時代及以前,工藝技術水平會是相當高的。但在《論語》和其它有關孔子的言行記錄中,無論是數學物理還是機械工藝,均無絲毫反映。如 ...

孔子關於禮的思想

  孔子倫理道德思想的核心是“仁”,而“仁”的客觀標準則是禮,“克己復禮為仁”。所謂“克己復禮”,就是要求人們自覺地約束自己,在既定的位置上以禮的標準正確地處理上下左右的關係,如為父要慈,為子要孝,為友要信,為臣要忠,為君要善,要愛民,這樣社會個體成員道德境界的提高與整個社會文明政治秩序的穩定與推進便是一個和 ...

孔子和孟子在思想上的相同點

  孔子、孟子政治思想基礎一致,主要從“仁、愛、善”角度思考問題。孔孟都主張“仁者愛人,人恆愛之”。也就是說,他們二人不約而同的認為“仁”對一個人的情操培養十分重要。孔子與孟子政治思想的基本精神理念一致,主張“仁治”和“法治”。孔子主張“德治”即“為政以德”。孔子的政治思想中揭示一個基本原則,即為人君者當以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