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福建的待客習俗

福建的待客習俗

  

  福建人素來好客,路遇熟人,多邀其上門喝茶吃飯,閩東一帶有“茶哥米弟”(霞浦)之說。每有客至,首先要以茶水相待,“茶先見客”幾乎是各地的通例。閩南人為客人倒茶要雙手遞給客人以示尊敬;廈門一帶倒茶時講究壺把向客人,壺嘴朝自己。節日裡,請客人喝糖茶或冰糖水是很普遍的習俗。

  請喝茶之外,便是請客人吃點心。待客的點心主要有線面、扁肉、粉幹。閩東一帶春節裡待客還少不了餈粑,意為祝客人“吃”能“走(時運)”。泉州人正月待客時還用柑桔、糕點、蜜餞果脯等款客。這些食品俗稱“甜甜”,客人食後,預示生活甜美,萬事如意。各類點心中,以請客人吃蛋(多為甜蛋)俗味最濃。

  請客人吃雞蛋、鴨蛋之俗在閩中由來已久。清代《大田縣誌》即稱當地“慶賀多尚彩,賓客不離紅蛋。”福建民間尚紅,待客的用紅蛋,大田縣主人待客炒米粉時,上面都要放上一兩個紅蛋,俗稱“壓紅”。長汀姑田一帶,每有客至,也要請吃一隻染紅的雞蛋。除了尚紅,福建人也尚甜。泉州人春節期間待客必煮一碗加糖的紅棗雞蛋,俗稱“甜蛋”。一般是成雙數的2個或4個。客人忌將雞蛋吃完,至少須留一個。因為當地方言稱雞蛋為“雞春”,“春”與“神”諧意。留下一兩隻雞蛋,作為“留春”(留伸)的彩氣。因此識禮知俗者接到主人奉上的甜蛋時,往往只喝湯。若全吃雞蛋,就是失禮。此俗在省內其他地方也能見到。莆仙、寧德一帶待客煮甜蛋,也有要客留下雞蛋的習俗,俗稱“留碗底”。

  請客人吃蛋,因煮蛋的數目不同而有不同的含義。有的地方客來了,只給吃一個蛋(如長汀)寓意“一路順風”,“一切如意”。福州的酒席上,所供“太平蛋”也是一人一粒。多數地方,給吃兩隻蛋,寓“好事成雙”之意。“三”與“生”諧意,有的地方生日給吃三隻蛋,而待客給三隻蛋,則有“至敬”之意。“四”與“死”諧意,舊時給抬棺之人或轎伕多用四隻蛋,一般情況是忌諱這數的。但有的地方招待看望坐月子的客人,是給四個蛋,二隻煮、二隻煎。以此區分“轎伕蛋”和“扛喪蛋”。在沙縣,人們待客也常煮四個蛋,寓有“四方會”之意,表示團圓,甜蜜。“五”與“仵”諧音,有“仵作”(驗屍之人)之嫌,一般沒人用。六則有“六合”之美意,多用於饋贈客人。七個八個有“七七八八”不順之虞,也沒人用。九個可用,取“久長”之意。十因象徵“十全十美”故常用。12個則多用做祝壽,表示一輪甲子之數。

漢族的待客習俗

  漢族俗好客,特別是遠客。孔子說: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悅)乎? 表達了這種好客的心理。漢族喜歡交往, 禮尚往來 。

  漢族古俗,注意抑送揖讓之禮。凡迎賓,對與主人身份平等的賓客,主人要迎於大門之外,見面拱手相禮,稱為 揖 。凡入門,主客之間必三揖而後入。主人先入。入門之後,上臺階進堂屋。漢族堂屋多坐北朝南,上臺階是向北走,客就西階,主就東階,後世所謂 東道主 ,即此而言。升階必三讓。進堂屋後,主人設席,請客人入座,客人要聽從主人的安排,所謂 客隨主便 。

  主人一般要請客人坐上座,席位南向北向,以西座為上;席位東向西向,以南座為上。客人坐定,然後主人才座,主人開始問話,客人這才說明來意。事畢告辭,主人起身相送,親切道別。

  漢族很注意做客時衣服容貌整潔和坐立行走姿勢端正自然,忌諱蹶足,忌諱掀開下裳,忌諱兩腿分開箕踞而坐。客人入座以後不要變臉色,不要側耳探聽,不要東張西望,不要懶洋洋的樣子,答話不能粗聲粗氣。走路不要大搖大擺,站立不要跛足欹肩。這些禮節的客觀效果,是要求主人和客人謹小慎微,舉止端莊,尊敬對方,互相謙讓,以誠心待人,保持和諧氣氛。

  漢族古俗除作 揖 之外,隆重的大禮有膜拜(舉兩手伏地而拜)、稽首(下首至地稽留乃起)、頓首(下手,置首於地即起)等。現在通行握手禮,或躬身點頭為禮。

  現在,漢族仍保持好客的傳統,百姓人家有客人光臨,主人殷勤延座沏茶,或送上冷飲,端上瓜子糖果;至親遠客,則置酒菜盛情款待。

  漢族還注意赴宴作客的規矩。入席前後,主客興辭,互相謙讓。坐下之後,主人勸客人吃,然後客人才開始吃。席間不可只顧自己大吃大喝,不要大口喝湯,咕嘟作響,不要吃得嘖嘖有聲,不要專挑食物,據而取之,不要攪和菜湯,不要把咬過的菜放回盤碗裡,不要當眾剔牙齒,等等。

苗家古怪待客習俗 客人必須先連灌三杯

  苗家古怪待客習俗 客人必須先連灌三杯

  苗家人喜歡喝酒,每逢節日喜事,非喝酒不可,招待客人更不例外。苗家敬酒,被敬酒的客人,必須一口氣喝三杯,不會喝酒的人,也必須遵守這個規矩,否則,他們將會揪住你的耳朵,連灌三大碗,這叫敬酒,敬酒如果不吃就吃罰酒。吃飯時,我總是提心吊膽,因為我忌酒,可苗家姑娘偏偏與我過不去,一上來就敬我三大杯,喝得我臉紅耳赤,我連聲告饒說:“索索目(苗語:謝謝你的意思)。”

  苗家大多是木屋,臨水而築,築成獨特的吊腳樓。我們登上苗家木屋的樓梯,樓梯連著竹欄杆,憑欄下看,前面是竹林、杉林和貝江秀色,連綿的石灰岩山系,竹樓下面是飼養的家禽家畜。吊腳樓裡掛滿了曬乾的豬肉和風乾的雞、鳥,還有珍禽獸皮。吊腳樓的視窗用竹字做成曬臺,供曬肉之用。

  當我們告別苗寨時,苗家的阿哥、阿妹列隊相送。姐妹們再次送來清茶、水酒,大家開懷暢飲。小夥子們又吹起了悠揚悅耳的蘆笙,姑娘們在渡船灘頭翩翩起舞。船在貝江上轉頭,遊客們用苗語有節奏地齊聲呼喊:“打哼、打賠、索索目”(阿哥、阿姐,謝謝你)。灘頭那邊的小夥子、姑娘們卻不斷地揮手。

  船沿著貝江前進,距苗寨越來越遠,蘆笙那悠揚、清脆的聲音卻久久地在貝江的江面上迴旋,留在每個遊客的心中。


福建元宵節習俗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謂上元節,因為這節日的活動主要在月圓的夜間,通稱為元宵或元夜。   元宵的活動最主要的是燈會和燈猜。   舊日福建,大體說來,從正月初九起,燈市便開始熱鬧起來,正月十三日後幾乎可見各居家門前都掛出花燈。   元宵節給新嫁女送燈,是舊日福建的習俗,各地送的燈品式樣不盡相同,但目的一樣:為了“ ...

澳洲人的待客習俗

  澳門人很好客,他們把每一個顧客都當初朋友。當你在市場蕩悠的時候,“你好!”總是不停的傳到你的耳際,而且好像很熟的朋友,經常讓你產生錯覺,會讓你覺得是遇到了老朋友一樣,有時候你不想買都覺得不好意思。不過,不管怎樣(也許你會聽不懂他們說的,你也不知道怎樣換算斤和磅,也許他們也聽不懂你說的普通話,無法告訴你你想 ...

福建元宵節習俗 上刀山撈油鍋絕活多

  2014-2-19 16:34:00 中國食品科技網 1 2 下一頁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謂上元節,因為這節日的活動主要在月圓的夜間,通稱為元宵或元夜。 元宵的活動最主要的是燈會和燈猜。 舊日福建,大體說來,從正月初九起,燈市便開始熱鬧起來,正月十三日後幾乎可見各居家門前都掛出花燈。 元宵節給新嫁女 ...

福建春節習俗

  閩南一帶鄉村過年習俗顯得與城市不盡相同。鄉村農家,房多門多,除了貼春聯外,房門兩側還要擱置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叫“門蔗”,方言“蔗”與“佳”近音,寓意進入佳境。廳堂中案桌擺有隔年飯、長年菜、發糕,並插上用紅、黃兩色紙紮的“春枝”,寓意飯菜長年豐足,吉祥發財。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門外,點燃待其煙繞火旺 ...

福建清明節習俗

  所謂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昨天本報徵集讀者來說說各自家鄉的清明習俗,雖然福建各地的習俗各有不同,但不約而同地提到了一點,那就是特色清明小吃。就像福州吃“清明粿”,客家人吃的是“清明粄”或“清明桃”,泰寧人吃“暖菇包子”。民俗研究者陳友榮說,雖然各地吃的東西形狀不同、佐料不一,但裡面都放了讓食物變綠的草藥 ...

福建—春節習俗

     閩南一帶鄉村過年習俗顯得與城市不盡相同。鄉村農家,房多門多,除了貼春聯外,房門兩側還要擱置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叫“門蔗”,方言“蔗”與“佳”近音,寓意進入佳境。廳堂中案桌擺有隔年飯、長年菜、發糕,並插上用紅、黃兩色紙紮的“春枝”,寓意飯菜長年豐足,吉祥發財。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門外,點燃待其煙 ...

贛州待客習俗吃滿碗

  這是贛州一種特殊的待客習俗。貴賓如是遠方的來客,主人一定要用酒娘或是粉絲煮三個雞蛋奉上,春節期間,還會放上大塊的雞、肉、香腸等,這種待客的方式謂之吃滿碗。客人吃滿碗時一定不能將蛋全部吃完,‘最少也要留下一個。吃滿碗是贛州待客的最高禮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