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納透過一系列的研究,得出一些歸因的最基本的結論:
1、個人將成功歸因於能力和努力等內部因素時,會感到驕傲,滿意,信心十足,而將成功歸因於任務容易和運氣好等外部原因時,產生的滿意感則較少,相反,如果一個人將失敗歸因於缺乏能力或努力,則會產生羞愧和內疚,而將失敗歸因於任務太難或運氣不好時,產生的羞愧則較少,而歸因於努力比歸因於能力,無論對成功或失敗均會產生更強烈的情緒體驗,努力而成功,體會到愉快,不努力而失敗,體驗倒羞愧,努力而失敗也應受到鼓勵,這種看法與我國傳統的看法一致;
2、在付出同樣努力時,能力低的應得到更多的獎勵;
3、能力低而努力的人受到最高評價,而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受到最低評價,因此,韋納總是強調內部,穩定和可控性的維度。
歸因理論:關於個人闡釋他人或自己行為原因的社會認知理論。旨在透過分析和推測行為的因果關係,以控制人們的環境及其影響下的行為。知覺者如何判斷和解釋他人和自己行為的原因,是歸因理論要解決的基本問題。它試圖根據不同的歸因過程及其作用,闡述歸因的各種原理,用來理解、預測和控制它們的環境,以及與環境相伴隨的行動。1972年,維納在海德歸因理論與阿特金森的成就動機理論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歸因理論。維納基本同意行為的原因分為內因和外因兩種,他還提出一個新的維度,即把原因分為暫時的和穩定的兩種。韋納的歸因理論的主要論點:人的個性差異和成敗經驗等影響著他的歸因;人對前次成就的歸因將會影響到他對下一次成就行為的期望、情緒和努力程度等;個人的期望、情緒和努力程度對成就行為有很大的影響。
美國心理學家維納對行為結果的歸因進行了系統探討,並把歸因分為三個維度:內部歸因和外部歸因,穩定性歸因和非穩定性歸因,可控制歸因和不可控制歸因。又把人們活動成敗的原因即行為責任主要歸結為六個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務難易、運氣好壞、身心狀態、外界環境。
美國心理學家伯納德·韋納認為,人們對行為成敗原因的分析可歸納為以下六個原因:能力,根據自己評估個人對該項工作是否勝任;努力,個人反省檢討在工作過程中曾否盡力而為;任務難度,憑個人經驗判定該項任務的困難程度;運氣,個人自認為此次各種成敗是否與運氣有關;身心狀態,工作過程中個人當時身體及心情狀況是否影響工作成 ...
德國著名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被稱為"組織理論之父",於20世紀初提出了官僚制理論。
一、官僚制是指一種以分部分層、集權統一、指揮服從等為特徵的組織形態,是現代社會實施合法統治的行政組織制度。韋伯認為組織的合法權威有三種來源:習俗慣例,人魅力,法規理性;法理權威的最適宜的組織形式是官僚制 ...
1、美國心理學家伯納德·韋納認為,人們對行為成敗原因的分析可歸納為六個原因;
2、能力,根據自己評估個人對該項工作是否勝任;
3、努力,個人反省檢討在工作過程中曾否盡力而為;
4、任務難度,憑個人經驗判定該項任務的困難程度;
5、運氣,個人自認為此次各種成敗是否與運氣有關;
6、身心狀 ...
克里斯瑪型:統治者以的個人魅力來贏得被統治者的支援,如宗教領袖。但這種合法性統治是不穩定的,一旦領袖人物健康出現問題,政治危機就隨之產生;傳統型:基於人們對一種神聖傳統的信仰,統治者的統治地位也來源於這種傳統;法理型:基於對法律的信仰,法律是透過合法的程式產生的,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護人們的權利,因此應該得到 ...
領導生命週期理論使用的兩個領導維度與菲德勒的劃分相同:工作行為和關係行為。但是,赫西和布蘭查德更向前邁進了一步,他們認為每一維度有低有高,從而組成以下四種具體的領導風格。
1、命令型:
在這種領導方式下,由領導者進行角色分類,並告知人們做什麼,如何做、何時以及何地去完成不同的任務。它強調指導性行為 ...
1、仁政。其認為實行“仁政”,就必須“制民恆產”,即讓每家農戶有百畝之田、五畝之宅,有起碼的生產資料;“勿奪農時”,保證農民有勞動的時間;“省刑罰,薄稅斂”,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質生活條件;加強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孟子看到人民遭受封建地主階級剝削壓迫的苦難,企圖採用這些措施來緩和階級矛盾, ...
三維歸因理論又稱三度理論, 是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凱利於1967年創立的一種社會心理學理論。指人們在進行因果歸屬時需從主、客觀領域中的三個範疇去著手。所謂三個範疇,即(1)客觀刺激物(存在);(2)行動人(人);(3)所處關係或情境(時間和形態)。凱利認為,在把一個特殊結果歸屬於某個特定原因時,沿著這三個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