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納孜庫姆和麥西來甫

納孜庫姆和麥西來甫

  納孜庫姆和麥西來甫

  

  納孜庫姆

  納孜庫姆是流行於吐魯番地區的一種維吾爾族民間舞蹈,是迥異他鄉、風韻獨具的地方舞。納孜是古代高昌王國一位民間藝人的名字,庫姆是維吾爾語舞蹈的意思。

  納孜庫姆舞風格熱烈奔放,節奏歡快,動作詼諧幽默,以其獨特的蹲步、跨腿等舞蹈動作,區別於其它任何一種維吾爾族民間舞蹈。它可以自由發揮,模仿生活勞動中的各種動作或造型,表達人們熱愛生活熱愛家鄉的感情,被稱作維吾爾“迪斯科”。

  納孜庫姆隨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由過去的男子獨舞、領舞、群舞發展成為以男子為主女子為輔的集體舞蹈,是一年一度吐魯番葡萄節和其他大型節慶活動的傳統保留節目,深愛國內外友人的喜愛。

  麥西來甫

  “麥西來甫”是源於《吐魯番木卡姆》的民間歌舞娛樂形式,既是維吾爾十二卡姆的組成部分,又是獨立的民間文藝活動。

  “麥西來甫”是一種把歌舞、器樂演奏、竟技表演糅合在一起的娛樂形式,在新疆各地和吐魯番民間廣為流行。它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群眾參與性強,是維吾爾人民現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群眾性娛樂活動。

  “麥西來甫”是在維吾爾族先民遊牧生活中的聚會娛樂習俗中發展起來的。每次舉行“麥西來甫”,先是一陣悠揚的器樂演奏,然後在鼓樂聲中一男青年上場,翩翩起舞,接著邀請其他男女紛紛上場。盛妝姑娘如飛燕般翩然而至,輕抬舞步,扭腰出胯,旋轉自如,手姿似花,且舞且笑,眉目傳情。接著對對青年男女結伴而舞,步伐先是平緩舒展,然後隨鼓樂節奏逐漸加快,忽騰忽躍,時合時分,奔放熱烈,場面壯觀。舞場上的人越來越多,男女老少,同舞共歌,興趣盎然。

  最後鼓樂節奏更快,青年男女歡歌勁舞。“舉止輕飈,或踴或躍,乍動乍息,情發於中,不能自止”。騰躍時“跳身轉輪”、“弄腳繽紛”;旋轉時如“火輪炫”、“逐飛星”,“揚眉動目踏花氈”,“醉卻東傾又西倒”,“環行急,蹴皆應節”,“反手叉腰如缺月”……

  “麥西來甫”除歌舞外,還包括各種娛樂形式,如猜謎語,說笑話,作即興滑稽表演或帶競技性的雜技表演等,內容豐富多彩。

納孜庫姆舞

  納孜庫姆舞是一種只流行在吐魯番地區的民間舞蹈,舞蹈模仿自然界的各種生物,以跨腿、聳肩、獨特的蹲步動作為主,和新疆的其他民族舞蹈相比,吐魯番的這種民間舞蹈更具有一種詼諧、歡樂的喜劇色彩。

克麥西來甫

  柯克麥西來甫又稱瑪依薩麥西來甫,俗稱為青苗麥西來甫。柯克,意為青藍色。瑪依薩,意為青苗,實則都是青苗的意思。秋收結束了,嚴冬來臨,生活在廣大農村或半農半牧地區的維吾爾族群眾,經常常舉辦柯克麥西來甫。開始是由最先發起者,將一些麥種分種在兩隻花瓷碗裡(或葫蘆裡),待長出幼苗準備邀請親朋參加柯克麥西來甫時,用一棍紅綢條輕輕地束住青苗,用紅紙剪一對公雞、母雞面對面地插在麥苗中間,用苞米花去掉苞米皮插在野刺上,圍在麥苗周圍,象徵白雪皚皚。將麥苗盤放在一個大盤中間,周圍擺上葡萄乾、杏乾等9個乾果盤,整個盤子用薄綢頭巾罩住。一切準備就緒後,便邀請本村及附近的親朋好友參加柯克麥西來甫。麥西來甫的東道主一般來說要宰羊待客,也可以量力而為地為客人準備飯食。在哈密的天山、西山等地的偏僻山區的柯克麥西來甫上;有時還用葫蘆盛酒供客人飲用,甚至長者也不例外。

  夜幕降臨,男女青年、老人小孩,穿著新衣服,紛紛來到主人家,開始時,由民間藝人手持哈密艾介克奏起木卡姆序曲(散板序曲),由2—3人合唱散板序曲1—2段後,手鼓開始有節奏地打起來,笛子、哈密熱瓦甫等樂器響起,參加者齊聲高唱哈密木卡姆中的歌曲,此時主人起立手託盛有青苗及乾果的托盤,邊舞邊唱。

  東道主唱完之後,將托盤雙手敬給選中的人,他就變成了下次辦柯克麥西來甫的東道主了。接盤者躬身行禮,大家高喊“巴力卡拉”表示謝謝,然後東道主和接盤者再次向大家撫胸施禮,邀請大家跳舞;圓圈裡同時出現4位(或2位)舞者,各自手持手絹花點請被邀請的人(一般是男請女,或女請男),當被邀請者起身跳起來後,鼓聲、樂聲便格外響亮,助興者不時高呼“卡依納”(加油的意思)”。這時舞者越來越多,自由地形成了一組組、一對對,戀人們互表愛慕之情,摯友們暢敘往日友誼,積怨者重歸於好,誤解者重結友誼,歡聲笑語、熱烈歡騰的氣氛一直延續至半夜,最後跳起詼諧風趣的“那孜爾庫姆”舞蹈。

  柯克麥西來甫上的舞蹈動作具有獨特的哈密地方風格,節奏緩慢、步伐穩重、腳步動作多見於踏步。最常見的步伐是走兩步,起步腳踮兩次腳,節奏加快時,走四步,起步腳第五步踮地,同時身體微微顛動。

  哈密柯克麥西來甫就這樣一戶戶傳遞舉行下去,一直到春播前,最後一戶東道主將青苗獻給明年冬天的第一位東道主。

  哈密柯克麥西來甫體現了當地的生活習俗及風土人情,作為哈密市、伊吾縣農村的一種習俗,散發著濃郁的東疆維吾爾族的鄉土氣息。


卡爾西

  每年冬季來臨,第一場瑞雪下過後,要舉行卡爾麥西來甫活動。卡爾,維吾爾語,意為瑞雪。活動舉行以前,有一位熱情湊趣的人,將一塊噶拉哈爾(羊前腿小關節骨)悄悄放在他所到的人家中任何一個不易被發現的地方。若要被主人發現,當場抓住,則湊趣者必須自己舉辦麥西來甫。若主人未發現,湊趣者出門後,便大聲呼喊,主人必須舉辦晚 ...

阿瓦提多浪西

     多浪麥西來甫是阿瓦提縣維吾爾族群眾悠久的民間傳統藝術形式,是阿瓦提縣多浪人中流傳的散板樂曲,稱為“巴亞萬”,因與木卡姆同等性質,又稱多浪木卡姆。巴亞萬是多浪麥西來甫的基本樂曲,由巴西巴亞萬、清脆巴亞萬、斯木巴亞萬、巴亞萬、穆阿勒、沙木克、九拉、卻勒巴亞萬、多拉麥特等9個木卡姆組成。融維吾爾族多浪人民 ...

米麗斯西

  在婚禮、孩子出生、滿月、割禮等喜慶活動迎接貴賓時,也要舉行麥西來甫,通稱為“米麗斯麥西來甫”。晚會開始時,由樂器開始,一人手持鮮花或手絹花,邀請一人上場,互相行鞠躬禮,互相交換位置三次後,一人將手中花交給另一人而下場。後一個繼續邀請一人,方法同前,如被邀人不答應而起步跳舞,另一人便隨之而跳,舞時時間可長可 ...

西普是什麼意思

  麥西來甫,維吾爾語中意為“集會”、“聚會”,是維吾爾族人民集取樂、品行教育、聚餐為一體的民間娛樂活動。按舊俗,麥西來甫一般都在農閒時舉辦。同村或同街的男女老少都可參加。在主持人的示意下,來賓首先享用豐盛的瓜果飯食,然後便開始歌舞與遊戲活動。 ...

歷史悠久的刀郎西

  新疆人民大都能歌善舞,對於他們來說最大的娛樂方式就成群的載歌載舞。而在維吾爾族人民心中已深深的融入他們的生活,那就是刀郎麥西熱甫,它的表演形式是融入了音樂、舞蹈、說唱等多種娛樂方式的一種民俗。   下面的新疆文化為你帶來刀郎刀郎麥西熱甫的更多精彩內容,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刀郎麥西熱甫以其“刀郎文化” ...

卡拉沙漠的位置成因

  位置:卡拉庫姆沙漠位於亞洲內陸地區,位於裡海東岸的土庫曼境內。阿姆河以西。面積35萬平方公里。屬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河流、湖泊稀少。   成因:卡拉庫姆沙漠主要形成原因是深居內陸,距離海洋遙遠,這裡距離四大洋都很遙遠,再加上地形的阻擋,海洋水汽難以到達,空氣乾燥,難以形成降水,植被 ...

為什麼科爾在西決中完全棄用扎扎

  因為上扎扎和麥基的話,如果卡佩拉和登哥或保羅一個擋拆就是很難防守。為了扎扎的高位策應能力得不償失。麥基、扎扎速度都根本上。火箭的戰術就是利用哈登、保羅進行換防單打。盧尼、貝爾都被打的這麼慘。扎扎、麥基上的話會輸的更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