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納西族人的驕傲:東巴文化指什麼?

納西族人的驕傲:東巴文化指什麼?

  東巴文化,是納西族民族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納西族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並且善於吸收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東巴文化就是納西族自創的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化,這被他們視為驕傲,並且還引起了世界各國學者的極大關注與重視。

  東巴文化指納西族古代文化,因保存於東巴教而得名,已1000多年的歷史。主要包括東巴文字、東巴經、東巴繪畫、東巴音樂、東巴舞蹈、東巴法器和各種祭祀儀式等。

  東巴文化簡介: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的祖先勞動、生息、繁衍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生活在我國雲南省麗江地區的納西族就是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民族,他們不僅善於吸收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而且還創造了自身獨特的民族文化——東巴文化。

  東巴文化是中國納西族古代文化的重要內容,因保存於東巴教而得名,已有一千多年曆史。

  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古代文化一樣,東巴文化也是一種宗教文化,即東巴教文化,同時也是一種民俗活動。

  東巴教是納西族的一種原始多神教,信仰萬物有靈。它是在納西族的本土文化--巫文化與後來傳入麗江的藏族“苯”教影響下,發展起來的宗教。其祭司叫“東巴”,意譯為智者,這些“智者”知識淵博,能畫、能歌、能舞,具備天文、地理、農牧、醫藥、禮儀等知識。他們書寫經文使用的文字是一種“專象形,人則圖人,物則圖物,以為書契”的古老文字,稱“東巴文”。他們是東巴文化的主要的繼承者和傳播人。換言之,東巴文化就是東巴世代傳承下來的納西族古文化。

  東巴文化包括象形文字、東巴經、東巴繪畫、東巴音樂舞蹈等。

  其中東巴象形文字是被譽為世界唯一存活著的象形文字。作為一種獨特而豐富的民族文化,東巴文化引起了世界各國學者的極大關注與重視。

  世界上收存有約三萬冊東巴經書。其中一萬冊左右收藏在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有兩萬冊收藏在臺灣、南京、北京、昆明、麗江、中甸等地。除了在本土中國以外,國際上收藏東巴經書最多的是美國。美國國會圖書館、哈佛大學圖書館、華盛頓大學圖書館等共存有七千八百三十六冊。

  東巴文化是由東巴世代傳承下來的納西族古文化。東巴教是納西族原始宗教,其祭司叫“東巴”,是東巴文化的主要傳承者,意譯為智者,是納西族最高階的知識分子,他們多數集歌、舞、經、書、史、畫、醫為一身。

  麗江東巴文化學者蘭偉:東巴文化包括圖畫象形文字,包括東巴經還有東巴畫,東巴舞蹈、東巴音樂,還有東巴的各種道場就是祭祀活動,這部分也包含有民族心理素質的很多內涵在裡頭,所謂東巴文化就是指的這麼一個文化體系。

浙江人的文化驕傲:浙江剪紙

  剪紙這一門技術在中國經久不衰,是中國民俗文化的象徵,不僅在古代還是現代,它都融入了人們的生活當中,是中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浙江剪紙在浙江文化中佔據主導地位,不妨接著往下看看吧。

  《武林梵志》載五代時“吳越踐王於行吉之日……城外百戶,不張懸錦緞,皆用彩紙剪人馬以代”,描繪了吳越故地上曾出現的一個宏大剪紙景觀。

  民間剪紙傳統在鄉土之中延續傳承經久不衰。至1953年以前,調查者曾記述:“浙江省的窗花剪紙各地都有,以金華地區永康、浦江、磐安,溫州地區的樂清、平陽等地較多,風格各有不同,用途亦各異。”小學語文課本中《姥姥的剪紙》一文中就充分體現了剪紙在浙江,中國,乃至文明全世界,與說明人們對剪紙的無比熱愛之情。

  從所採集的品看來,金華地區多為窗花和燈花,樂清的細紋刻紙主要用於裝飾龍盤燈,平陽一帶送禮時放在禮物上的“圈盆花”最有特色。其次,各地均有用以衣裙、鞋帽的繡花樣。

  題材常見為花卉瓜果、鳥獸魚多,而戲曲故事則是永康一帶的拿手好活兒。剪花的樣子多是女子做姑娘時攢下的老輩兒花樣;另有一部分是畫佛像的民間匠人所為,再經由手藝高的巧手剪制。有的巧手當然也可以自己出樣自己剪,甚至看完戲之後就能剪出成套的戲文。

  浙江戲曲窗花擅取戲中典型的場面情節,充分體現人物的身段之美。有別於戲曲的是,剪紙為之配上了相適應的背景為襯,顯示了特定藝術語言的優勢。浙江剪紙造型講究大的影像輪廊,而影像之中剪出細細的陰線。陰線的恰到好處,能使形象結構與畫面的節奏都增添成色。

納西族人的美食:麗江粑粑

  麗江粑粑,是納西族的一大特色,主要分為有甜和鹹兩種口味。粑粑很受朋友的歡迎,不同的口味深受不同年齡的喜愛,然而,真正能夠把這道美食做到完美的人卻不多。下面,讓小編來為大家做麗江粑粑的詳細介紹吧,喜歡美食的朋友不妨一起來看看雲南文化。

  麗江粑粑是納西族獨具的風味食品,有著悠久的歷史,明代《徐霞客遊記》中即有記載。其特點之一是色、香、味俱佳,其製作的主要原料是用麗江出產的精細麥面,加註從玉龍雪山流下來的清泉合成麵糰,在大理石石板上抹搽植物油,再擀成一塊塊薄片,抹上化油,撒上火腿末或白糖後捲成圓筒狀,兩頭搭攏按扁,中間包入芝麻、核桃仁等佐料,再以平底鍋文火烤熟煎成金黃色,即可製成。

  麗江粑粑分為鹹甜兩類,可以根據各自口味任意選用。其色澤金黃,香味撲鼻,吃起來酥脆可口,有的加喝酥油茶,更是其味無窮。在古城四方街,有許多專營麗江粑粑的鋪子,多為成年女子經營,她們有著嫻熟的技巧和精湛的手藝,生意紅火,顧客盈門。

  麗江粑粑的第二個特點是不易變質變味,做好後放置數天,不會發黴,無論帶著出遠門或將它作為禮物饋贈給遠方的親朋好友,你都不用擔心,只要到時候把它拿出來隨便地蒸或煎一下,它依然酥脆香甜。麗江粑粑過去曾經是馬幫商隊備用的乾糧,就因其放置多日不會變質變味,倍受旅人喜愛。

  主料:二級麵粉500克。配料:火腿末150克。

  調料:焙芝麻,白糖,瓜籽仁,核桃仁各50克,小蘇打,大鹼各1.5克,熟豬油200克,熟菜籽油5克,溫水350毫升。

  製作方法:

  1、麵粉入搪瓷盆,小蘇打、大鹼用溫水溶化後倒入麵粉盆中,加溫水和成稍軟的麵糰,蓋上潔淨溼布,置半小時待用。將白糖、芝麻、瓜籽仁、核桃仁混合拌成餡心。

  2、用大理石石板,抹上菜籽油。取麵糰均分成80克重的小劑若干個,搓成圓條;再擀成扁圓形長條,抹上豬油,撒上火腿末;用手從一頭拉長卷緊成圓筒狀,再將兩頭搭攏,用掌心輕輕接扁,包入餡心,收口捏緊,用掌心輕輕地按一下製成生坯。

  特點:

  金黃酥脆,香甜可口,油而不膩。

  糯米營養價值很高,除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外,還含豐富的鈣、磷、鐵、維生素B等。糯米性味甘溫、入脾腎肺經,具有益氣健脾、生津止汗的作用。但糯米不易消化,老人、小孩不宜多吃。


不可不看美國的餐桌禮儀文化

  餐桌禮儀,顧名思義是人們在餐桌上要注重的細節,不管是是在用餐前還是用餐後都必須重視。西餐是世界流行的一種飲食,西餐禮儀的繁瑣程度大過中餐。美國人的餐桌禮儀文化是怎樣的呢?一起來用餐禮儀文化中看看。   飯前:   餐桌上都不應該戴帽子;在白天拜訪別人的時候女士專用的帽子例外。在正式的宴會中,男士們須站在自 ...

揭秘東巴文化東巴面具主要材料

  東巴文化是納西族民族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其中,東巴藝術品中的面偶也是其中最為出色的一種,它也是東巴面具,這種麵塑藝術被他們成為“多碼”。今天,要介紹的是東巴面具的主要材料。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東巴及四門以世代相傳的形式,傳承著一套的麵塑藝術,他們稱其為“多碼”。“多碼”為面偶的總稱,代表神靈形象 ...

中原文化的根本問題中原是哪些地方

  “得中原者得天下”無疑證明的就是中原在當時的發達經濟以及社會地位,當時的古代並沒有這麼龐大的一個國家,能夠佔據中原地區就已經是歷史上稱皇的。不過掠奪來掠奪去你知道中原地區指哪些地方嗎?   中原,狹義上是指以河南地區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範圍為今河南省及其毗鄰地區,包括山西東南部、河北南部、山東中北部、 ...

兔年說兔文化趣談

  “兔”在中國是一個美好的字眼。它既是人的生肖之一,也與人類的生命、人們的美好的希望密切相連。   “兔”,是動物兔的象形字。漢代許慎《說文解字》解釋說:“兔,獸名,像距後其尾形。”其甲骨文、篆文描畫的正是“兔”的長耳短尾的形象。   由“兔”字派生出的漢字並不多,但都很有特點。   例如,“逸”是一個會意 ...

中秋節中華文化的活化石

  中秋節是濃縮了幾千年儒家文化現代非物資遺產的活化石,它以獨特的血親團圓為基礎,將民族團結和國家一統融合於儒家“團圓文化”之中,造就了東方式的、強大的“思親”、“思鄉”文化流。在市場文化多元的今天,我們不能只是在將失去民族文化陷入市場危機之時,才有了“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焦慮和憂傷。我們應該以東方文化 ...

婺源農耕文化放異彩

     圖為7月16日舉辦的豆腐架民俗表演。洪德平攝   江灣是江西婺源旅遊的核心景區。近年來,婺源縣以良好生態環境、優美自然風光、豐富有 機農業為依託,挖掘江灣村旅遊文化內涵,提升農耕文化並與旅遊巧妙結合。在莊稼成熟季節,擇吉日舉行豆腐架慶豐收鄉風民俗表演,用“五穀”果蔬裝扮豆腐架,展示古老鄉風,重現活力 ...

陳佔彪傳統文化缺位與社會危機

     中國傳統文化-古琴   近年來,重新意識到傳統文化的價值,並有意識地推動傳統文化的復興,已成為學界、官方和民間的共識。傳統文化復興的“必要性”蘊涵在長期以來與傳統文化缺失相關的三大社會危機之中:從文化安全層面看,面臨著開放社會中文化的“失傳”和“失守”問題;從精神慰藉層面看,面臨著物質社會中精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