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漢拳的起源
羅漢拳的起源
羅漢拳
羅漢拳發源於著名的河南嵩山少林寺,有十八羅漢手,在武林中響負盛名。清明期間由名手孫玉峰傳入廣東,後由於其精妙的拳法和套路而廣泛流傳。故今在珠江三角洲地區比流行。
羅漢拳,相傳創自天竺僧人達摩。梁大通丁未,達摩赤足入中原,在少林寺演說禪宗,見眾僧個個面黃肌瘦、精神不振,甚有萎靡盹睡、病體夭折者,慨然曰:“出家人雖不以軀殼為重,然亦不容不澈解於性,使靈魂離散也。欲悟性,必先強身,則軀殼強而靈魂易悟也。”於是創羅漢拳十八手,授以僧眾,修煉不過數月,則個個精力充沛,此其起始也。在當時所謂羅漢拳者,只此十八手,亦並無先天后天之名目。至金元時,白玉峰披剃入山,得此十八手,乃融合變化,闡幽發微,增為一百十八手,以符一百一十八羅漢之數。至些始將達摩所傳之十八手,進號曰先天羅漢拳元始十八手,而白氏一百十八手,則謂後天羅漢拳也。羅漢拳的先天與後天,也就是定形與發展,所以後期凡是以達摩十八手或白氏一百十八手為宗法形成的羅漢拳均可稱為後天羅漢拳。先天羅漢拳,即其起始之十八手也,是少林各師派之正統宗法,法止十八手,精華所薈,不失本真。自達摩禪師出世來,名家巨手多有承傳發揮,其理論基礎是初祖達摩所傳的禪法:“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在其練法中,始終體現著“無念為宗”的禪宗精神,側重於呼吸吐納,氣行六脈,守心住緣,止心不亂,故也稱“少林心法羅漢拳”。有詩曰:“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意用功夫,若要經上尋佛法,筆尖蘸幹洞庭湖。”先天羅漢拳元始十八手,每個單勢都是煉氣的樁功,即可使精氣神力充足,又可使下盤穩固,既內又外,既神又形,既靜又動,易筋洗髓功夫無不在也,可獲性命雙修之效。
南無拳的起源與特點
南無拳
“南無拳”來源於老子《道德經》的“道法自然”思想,繼承並發展了道教的“內功”(氣功)、“外功”(武術)的精華,初建時的目的是防身、健身和護廟。“南無拳”始創於洛陽,單傳於洛陽,30多年前由傳承人到海南服役,將“南無拳”帶到海口,現在主要分佈區域在洛陽、海口兩地。
南無拳起源上清宮是道家學派和道教的發源地,除老子曾在此處醞釀《道德經》、創立道家學說外,後來道教的開山祖師張陵、萬古丹經王魏翱、帛家道開山祖帛和、全真道開山祖王重陽等多人在此處修煉,創立各自的道派。“南無拳”是曾任全真道掌門的道長譚處端所創。譚處端,洛陽人,初名玉,後遷山東海寧,字通正,號長真子,為王重陽次徒。王重陽1167年在山東寧海創立全真道,譚處端在1174年回洛陽,先在朝元宮(今洛南西霞宮)傳道,後住持上清宮,並創立了“南無派”拳術。“南無拳”至今己有835年曆史。原來一直在洛陽道教南無派內部代代單傳,據可查考:清朝末年,“南無派”第28代傳人郭德祿從南陽到洛陽住持上清宮,遂把傳承的“南無拳”帶回洛陽。1922年,郭德祿把“南無拳”傳給第29代師惟新。師惟新是上清宮住持,曾任中國道教協會第一、二、三屆理事、河南省道教協會與洛陽市道教協會會長,1989年去世。1962年,師惟新把“南無拳”傳給劉成莊(在家弟子,道號劉良仙),劉成莊遂成為“南無拳”的第30代傳人。1976年,劉成莊參軍到廣東省海南島,遂把“南無拳”帶到了海南。師惟新自劉成莊參軍後到1989年去世,沒有再傳“南無拳”給其他人,劉成莊是“南無拳”在當代中國唯一的傳承人。“南無拳”的風格特點1、健身養生:意守神聚、調精養氣、形動氣隨、疏通經脈、健脾強腎、性命雙修。2、技術特點:姿勢舒展、形正意遠、氣勢宏偉、動靜相間、倗收彈踢、擰裹鑽翻、剛柔相濟、快慢相間。3、防禦特點:銅頭鐵襠、金身剛體、心動意隨、意到氣到、以靜制動、借力打力。4、技擊特點:動若蛟龍、勢如猛虎、步如蛇行、力發八面、攻守兼備、後發先至。
通臂拳的起源傳說
通臂拳(網路)
通臂拳也稱為通背拳,是一種較古老的拳種。通臂拳強調以猿背或猿臂取勢,故又稱“通背猿猴”、“白猿通背”。通臂拳在傳統武術中源遠流長,流傳十分廣泛。在清末道光年間,通臂拳由浙江人祁信作了進一步發展,流傳於河北、京津、及遼東一帶。
通臂拳流傳較廣,流派較多。除“白猿通背”外,還有“五行通背”、“六合通背”、“劈掛通背”、“兩翼通臂”、“二十四式通臂”,等。通背拳側重實用,不講究套路而講求招法。
通背拳在傳統武術中源遠流長,流傳十分廣泛。關於通背拳的起源,傳說不一。有人說是戰國時代孫臏所傳,顯然很牽強。傳說中在戰國時期的“鬼谷先師”傳道雲蒙山中:仿諸猿之棲息、獵食、爭鬥、求生之法取其精華而成。始稱為通臂,以通臂猿形為主,仿其形而練,旨在加長臂力,擊法單操居多。為一種練法。歷經千載,先人去粗取精,取長補短,至清末浙江人祁信,始創通臂拳門稱祁家門(江湖稱為老祁派)。其子祁太昌採各家之長,將流散在民間的通臂單手、單操、擊法、練法柔化合一,繼承發展了老祁派通臂拳,形成了一種以柔為主,剛柔相濟,以背力為法,放長擊遠先發制人,特殊練法的拳法;通背拳術(江湖稱少祁派)。因練法,擊法獨特,變化靈活快捷,以摔、拍、穿、劈、鑽五掌為主,又附會陰陽五行金、木、水、火、土之法,因此又稱為“五行通背拳”五行通背拳完全脫離了原通臂猿形的仿形模式,採用人體科學合理的鍛鍊法則,力發腰背力達掌尖,全身上下、內外貫通、剛柔相濟,正確運用心法、身法、氣力,使之成為武林中特殊練法的拳種,有別於“少林”、“武當”。
誰知道拳皇起源和歷屆拳皇的故事
拳皇起源和歷屆拳皇的故事如下;
KOF最早舉辦於1981年,地點是南鎮現實世界原型為加州,主辦者是GEESE大人,其目的是找到實力高強的人作為自己的手下比如比利和雷電,另外對於會阻礙自己霸業的武術家則進行剷除。
第一屆KOF的參加者有坂崎獠、羅伯特、KING等。該屆冠軍被獠獲得,最後GEESE被獠 ...
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的起源
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
迎濤神,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後,化為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
龍的節日,這種說法 ...
春節的起源與傳說
春節源自何時很難考究,不過一般認為起源於中國殷商時期的年頭歲末祭神、祭祖活動(臘祭);傳說最早在堯舜時就有過春節的風俗。農曆的正月是一年的開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況正好是春季的開始(少部分情況立春是在農曆臘月下旬)。節日的時間相信和農業勞作影響有關;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年字都有穀穗成熟的形象。
“ ...
星期起源與由來
星期制的老祖宗,是在東方的古巴比倫和古猶太國一帶,猶太人把它傳到古埃及,又由古埃及傳到羅馬,公元三世紀以後,就廣泛地傳播到歐洲各國。明朝末年,基督教傳入我國的時候,星期制也隨之傳入。
星期起源於古代巴比倫曆法,按此曆法,七天中有一天是休息日。理由是這一天是個不吉利的日子。
在公元前六世紀時,巴比倫 ...
生日的習俗起源
生日(Birthday),顧名思義就是一個人出生的日子。一般在中國比較重視老人和兒童的生日,每一年的生日都是一次家庭的聚會,所以在中國生日可以看作是一個家庭的節日。
生日其實是一個紀念日,紀念著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的日子。不管歷史的長河中有多少重要的紀念日,那都不重要;有一個,或者有一些人的紀念日我們一 ...
元旦是怎麼起源的
元旦古代中國的元旦日,並非如今通用的“格列歷”——公曆的1月1日。從殷代定農曆十二月初一為歲首,到漢代定在農曆正月初一為歲首,曾有多次反反覆覆的改變。到民國時孫中山於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時為“順農時”、“便統計”,定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改公曆1月1日稱為歲首“新年”,但仍稱“元旦”。直到解 ...
聖誕節的起源
太陽神誕辰
12月25日是西元274年羅馬皇帝奧勒良指定的慶祝羅馬帝國官方慶祝敘利亞太陽神蘇里耶和伊朗太陽神米特拉的節日Dies Natalis Solis Invicti(意為“不可征服的太陽”生日),這一節日一直持續到基督教被定為國教之後被禁止。敘利亞太陽神崇拜最早是古羅馬國王安東尼努斯(Mar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