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城門素來有“內九外七皇城四”之說,數遍這二十座城門,哪兒有復興門?查閱民國三十年(1941年)的《北平市全圖》和同年的《故都變遷記略》,那時還未標出或提及復興門。
小時候常聽大人提到,要是到西單牌樓,走真武廟東邊的那個新開的豁子近便多了。問奶奶什麼叫豁子,奶奶告訴我就是在城牆上開口子。復興門確實是開闢於上世紀四十年代之後。當時在內城對著長安街的東西城牆上各開了一個豁口,東邊叫啟明門,西邊叫長安門。抗戰勝利後的第二年,改名為建國門、復興門,並修建了城門洞。儘管像個城門的樣子了,老百姓還是稱其為豁子,直到解放後才漸漸地改了口。至於復興門外大街的名稱,是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以後才有的。
頭一次見到復興門是在1947年夏天,那時我八歲了,家從月壇東夾道搬到了月壇東壇牆與護城河之間的瓜市營房南頭兒,門臨大道,位置就在現月壇北街和二環路的交接處,現在的月壇北街就是從我家院子開過去的。
那時家裡養了一頭小牛,幾隻山羊,幾隻雞鴨,貼補家用。放羊的活兒就交給了我,平時就在護城河邊上放羊。這年夏季裡的一天,爸爸吃完午飯興致挺高,提出帶著我放羊去。我們爺兒倆轟著連大帶小四隻羊沿著護城河往南走,一下子就到了豁子外邊的“洋鬼子墳地”。羊兒自由地在吃草,我們爺兒倆則是在大小不同、造型各異的墓碑間邊走邊看。這些墳墓有大理石的,有水磨石的,有漢白玉、花崗岩的,最不濟也是洋灰的。有的墓碑上鑲有死者的照片,有的還雕出挺好看的花紋。每個墳墓都豎有或石或木的十字架,附近還有一座破舊的小教堂。當時只是遙望過,沒到豁子的城門洞跟前。以後我自己又多次來這裡放羊,但都沒進過豁子。
第一次進復興門是1951年的事了。那是我第一次獨自到位於西單牌樓的長安大戲院去聽戲——明來京劇團的徐東明、徐東來姐兒倆主演的《四郎探母》。為了節省車錢,我從復興門進城步行去的。
那時的復興門還有門洞,上邊沒有城門樓子,而是豎著一個木頭的大三角架子,不知道幹什麼用的。城門裡並不直通西單牌樓,要往北拐一個小彎走臥佛寺街,再走舊刑部街,或是向南拐一個小彎經邱祖衚衕,再經報子街才能到西單牌樓。
那時南邊的西便門關廂,北邊通往月壇的道路(即現南禮士路南段),與復興門外的大馬路交叉成十字路口。南、北路口內有小飯館、小旅店、小茶攤、小鐵匠爐、馬掌鋪、剃頭棚兒等小買賣。直到如今仍保留為地名的真武廟,在路北道口旁邊坐北朝南。這是一座小破廟,牆皮與山門上的漆皮早已剝落,兩扇木門緊鎖著,鎖上鏽跡斑斑。山門上方石刻匾額的字模糊不清。我曾經扒著門縫往裡看過,院子很小,殿堂也已破敗。這座廟大約在1953年前後被拆除。
當年從復興門到公主墳一帶的馬路,路面有的地段是灰渣路,有的地段是土路。然而,在當時來說,這裡卻是全北京所有城門外大街極為少見的分為上、下行車道的大馬路,即由東向西走北邊的路,自西向東則走南邊。
在這條平行的兩條路之間,是長著雜草或露著黃土的狹長地帶,彷彿如今馬路中間的隔離帶。到公主墳,更是沿著圓形圍牆的單行線了。那時公主墳的圍牆牆皮斑駁,已經看不清原來的顏色了。圍牆內林木茂密,遠遠望去真像煙籠霧鎖一樣,顯得倍兒神秘。
復興門外與別的城門外邊大不相同——別的城門外邊都有大街和關廂,復興門外沒有。過了護城河大橋往西看,馬路南側就是前邊提到過的外國人墳地,北側是菜園子。再往西一直到木樨地、公主墳一線,馬路兩側以菜園子、莊稼地、荒地居多,民居寥寥,甭說商店了,連小茶攤都很少見。“大街”當然是城鎮中路面較寬,比較繁華的街道,“關廂”則是城門外大街和附近的地區。當時的復興門外沒有民居,也沒有商店,更稱不上繁華,自然也就不能稱其為大街和關廂了。因而,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以前,沒有復興門外大街這個名稱。
另外,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以前,復興門外往西一線沒有一盞路燈,如果那時有路況播報,那就是——路靜人稀。
大約是在1955年前後,復興門外開始有了變化。先是馬路中間的“隔離帶”沒有了,成為一條寬闊的大馬路。灰渣路面變成水泥的了,沒幾年又鋪上了瀝青,成為柏油馬路。路邊立起了電線杆,有了路燈。莊稼地、菜園子、荒地逐漸減少,房屋、商鋪從無到有,且陸續增多。特別是一個個大型工地相繼出現,“洋鬼子墳地”遷走了,小教堂拆除了,變成一大片工地。這裡建起來的廣電大樓和木樨地西邊建起來的軍事博物館,都是那個時期赫赫有名的建築。其實在這二者之前,先建成的是全國總工會大樓。這是整個復興門外地區第一座大板樓,遠遠望去,像個巨大的“影壁”矗立在馬路南側。
1958年,復興門到西單牌樓之間的邱祖衚衕、報子街與平行的臥佛寺街、舊刑部街打通,使長安街西延至復興門。同期,東單牌樓與建國門之間的幾條大小衚衕也拆除了,使長安街東延至建國門。由此,長安街享有“十里長街”之美譽。於是,復興門外的大馬路也就成為了長安街的延長線,也就有了復興門外大街之名稱。
1974年國慶節前夕,京城第一座立交橋——復興門立交橋建成了。此後,復興門外的發展變化,更是日新月異。
發小兒,旮旯兒,遛彎兒,逗悶子...... ,這些話兒對於從小生活在衚衕裡的 老北京 來說,肯定非常有感情,在他們心中,青磚灰瓦、小襖布鞋、四合院、人力車、大碗茶可能是永遠也割捨不下的老城情懷。
隨著北京越來越大,越來越國際化,當我們在感嘆時空變化,同時是否也感受到失去了某種韻味呢?老北京話,我們知道多少?用過多少?現在又還記得多少?老北京的文化到底還能堅持多久呢?作為一種文化傳承, 老北京話有一部分被儲存下來了, 還有一部分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人民已經不再用了。小編在這裡試著整理了一下目前還比較耳熟能詳的的老北京話兒,以及已經被人們所逐漸所拋棄用詞兒,讓我們試著複習一下,看看能否反映出我們心目中的北京文化和北京的特色,讓正在消失老北京話兒慢一點兒走
A
礙事兒:不方便
熬鷹:也做熬大鷹,不得已而徹夜不能睡眠。主要跟當時人喜歡玩鷹有
B
白齋:白吃白喝的意思
不開面兒:不給人留情面
迸磁兒: 鬧彆扭
棒棰:外行
半熟臉兒:有些面熟
把得緊:控制的緊。 誰的錢都把得特緊
不老少:表示多 還真不老少
倍兒:特別、非常的意思。 那樓倍兒高
辦:解決
不論(音lin) :不管不顧
甭:不用
棒棰: 外行
閉了眼:死亡
拔譜兒:挺胸,揚眉吐氣的樣子,也表示強硬蠻橫的態度
扳槓:固執己見,糾纏不清
拌蒜:因累或多飲,行走艱難
變著方兒:想盡各種辦法 變著方兒給我找事
不得勁兒:不是滋味。得,d i,三聲 這些天老覺著不得勁兒
拔份兒:高人一籌
掰:斷交 那人是個二百五,我早就跟他掰了
板兒爺:騎三輪車的人
傍:依靠 傍大款
暴:過量 昨天有人請客,暴搓一頓
倍兒:很,非常 我們倆倍兒瓷
不吝:不在乎 這人什麼都不吝
八竿子打不著:關係疏遠 我跟他八竿子打不著
白霍:說話不著邊際 沒事盡瞎白霍
C
菜了:完了。 死菜了
慈悲 心地善良
搓火兒:生氣、憋氣。例: 今兒這事兒,真讓人搓火兒。
成心:存心,故意。 你不是成心嗎
吃掛落兒:錯誤地受到牽連。 我也知道設若我不肯笑,她也得吃掛落
處窩子:見人不敢說話
彩兒:精彩 語言上得有彩兒
殘:殘廢 手都寫殘了
操蛋:沒有起色、出息,沒有良心
cei(左卒右瓦):打敗 還是不是讓人給cei了
蹭:不花錢的享受 蹭飯、蹭吃蹭喝
叉:交通混亂堵塞 路都叉上了
抄:碰巧 你可算抄上了
趁:擁有 別看他不起眼,趁好幾百萬
攢:編寫 剛攢了個本子
撮:吃飯 今天去撮海鮮
車軲轆話:總是說重複的話 你怎麼老說車軲轆話
吃心:多心 人家說別的事兒,你吃什麼心啊
抽抽:縮短及收縮變小 我的這件衣服已經洗得抽抽不能再穿了
出溜:滑動,動作迅速 這小孩真討,跟地出溜似的
呲人:斥責別人,而被別人訓斥叫挨呲
遲累:負擔
【1】【2】【3】【4】【5】
菜市口,是清代殺人的法場。戲文中,有唱到“推出午門斬首”其實就是到菜市口砍頭。這也是為什麼菜市口名氣大的原因。北京的菜市口中也流傳了一個故事。故事內容是什麼呢?本期的地區故事帶你去看看菜市口的故事。
有這麼一家裁縫鋪子,就住菜市口,由於手藝好,生意很旺。時間久了就遠近都出了名。就說有這麼一年,夏景天兒,菜市口外砍死了一個亂黨。當天晚上,裁縫鋪掌櫃的睡著正香,突然發現屋裡有人走動,估摸著八成是鬧賊。
可又一想,這賊就讓他鬧吧,反正我這屋裡一件值錢的東西都沒有。就眯縫著眼睛瞅著,這賊摸索了一會,倒也懂事;出門隨手把門給關了。第二天,掌櫃的起床看看丟沒丟什麼東西,一收拾發現自己的針線笸籮不見了。就在這時外頭有人喊:掌櫃的快出來看看吧。
掌櫃的出門跟眾人到荒郊外一看,昨天那個斬首的人,腦袋和身子連在了一起。而且脖子上有一串細細的線痕,旁邊就扔著裁縫鋪的笸籮!菜市口斜對過兒有個鶴年堂,刀傷藥出名。每次行完刑,夜裡總有“人”拍門買刀傷藥。後來,“到鶴年堂買刀傷藥”也成了老北京的一句罵人俗話了。老鋪現在應該已經拆了。唉!
【結束語】“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是講述清明時節去祭拜家人的場景。但是,在菜市口被行刑的犯人是不允許被祭拜的。
而北京也有一個說法,犯人被行刑後,死不瞑目,半夜到藥店買藥,或者拿著針線把被砍下的頭顱與脖子縫在一起。
這就是老北京一直流傳下來的故事。
北京有多少衚衕呢?據文獻記載,在明代就多達幾千條,其中內城有900多條,外城300多條。清代發展到1800多條,民國時有1900多條。新中國成立初統計有2550多條。後來合併了一些舊名,新命名了一些;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和城市建設的發展,又拆遷改造了一些,發展至今,北京市有街巷名稱的約4000多個。
...
你是北京愛情故事中的誰
獨家撰稿: 星座頻道徵稿徵集令
《北京愛情故事》講述三個人的家境、性格各不相同的青年男女面對愛情、事業的人生態度和抉擇。來自雲南小鎮的石小猛一心要在北京城裡尋找一塊創業實驗田,開創自己的一片天地。從農村來到大城市,成就大事的野心、殘酷的現實和愛情糾葛在一起。而程 ...
北京有多少衚衕呢?據文獻記載,在明代就多達幾千條,其中內城有900多條,外城300多條。清代發展到1800多條,民國時有1900多條。新中國成立初統計有2550多條。後來合併了一些舊名,新命名了一些;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和城市建設的發展,又拆遷改造了一些,發展至今,北京市有街巷名稱的約4000多個。
...
門神是我國,也是北京市民俗中最多信仰的神祗之一,其歷史之久,流傳之廣,種類之多在民間諸神中是最為突出的。僅將北京舊時傲立於千家萬戶大門上的門神書錄於後。
一、捉鬼門神門神多為神荼和鬱壘,金雞和老虎。傳說桃鬱都山有大桃樹,盤屈3000裡。上有金雞,下有二神,一名鬱,一名壘,並執葦索,伺不祥之鬼,禽奇之屬 ...
吳狄——摩羯座
摩羯座很認真,他會一遍一遍的問自己這樣是不是對的,土象星座並不如風象和火象那樣跟著感覺走,他們會給自己一個標杆。這多少阻礙了他的第二段感情的發展,好在伍媚是一個熟女,懂得理解懂得寬容,一遍一遍原諒了他的糾結和困惑。
摩羯座是患難見真情的星座冠軍,因為這種強烈的責任心,所以當對 ...
舒智慧
老北京過年有很多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除了走親訪友、賀歲拜年、逛廟會,還有到白雲觀摸石猴、去東嶽廟摸銅特、到正陽門摸門釘等等。
白雲觀到底有幾隻石猴?
過年到白雲觀摸石猴的習俗,據說是從明代流傳下來的。傳說過年時到白雲觀摸石猴,可以祛病避邪。因為 猴 的諧音為氣候 ...
舊時,北京人探親訪友要攜帶禮物,講究送“京八件”,即“大八件”、“小八件”。這原是清胡皇室王族婚喪典禮及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禮品和擺設,後來配方由御膳房傳到民間。其主要成分是精白麵、白糖、豬油、蜂蜜及各種果料籽仁。所謂“八件”,即八樣點心,一般有麻餅、棗花、卷酥,有的刻上福、祿、壽、喜等不同字樣。有圓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