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潑水節的來歷+苗族潑水節怎麼來的
苗族潑水節的來歷 苗族潑水節怎麼來的
苗族潑水節的來歷 苗族潑水節怎麼來的
每年的9月11-13日就是沅陵苗族潑水節,也叫作沅陵山水運動節。湖南酉水岸邊的潑水節自古就有,潑水是他們尋找愛情的主要方式,因為男人大多做船工縴夫排古佬,在水裡討生活。女人常在河邊等男人,所以對上眼的男女就以對歌與潑水錶達愛意,後來逐步就延伸成了苗族潑水節。
苗族潑水節的活動
幾十個身著苗族民族盛裝的女子在岸邊載歌載舞,唱著《六口茶》、《黃四姐》。一條龍舟載著40多位赤膊漢子聞聲而來,對著岸邊的女子大喊一聲“那個妹子,我喜歡你”,一槳水打了過來。女子覺得那漢子不錯,一盆水潑了下去,歌聲唱了起來“喝了老孃洗腳水,快來陪我嬉一嬉”。40多位漢子大喊“岸上的妹子,我們來陪你嬉一嬉!”衝上岸,抱著女孩進入潑水場地。水池中央,擊鼓巫師一聲大吼,一面大的苗鼓響了起來,男男女女圍著苗鼓跳了起來,這是本土的“苗鼓舞”。遊客肩摟肩、手牽手跳了起來,歡了起來。隨著擊鼓巫師一聲大吼,苗族女人首先向空中潑水,潑出不同的造型。擊鼓巫師又一聲大吼,女人突然向男人發潑,雙方對潑起來,潑水節進入高潮。
苗族水的文化
關於“水鼓舞”有這樣一個傳說。一年春天,夜郎大旱,水井枯乾,溪河斷流,田土龜裂,餓殍遍野。眼看在這方土地上將無法繼續生存不下去,一位苗名叫告翌仲的老人為尋水源,來到了如今水鼓舞起鼓的地方掘井取水,卻不慎被身後倒塌的泥土掩埋而亡。當日晚上,老人託夢與其兒孫,說這是個好地方,就讓他在此長眠吧!翌日,子女們便攜帶香紙來到此地祭奠老人。說也奇怪,頓時烏雲密佈,雷聲齊鳴,隨後普降甘露,解了苗族人民們的燃眉之急。
從此,每逢遇到久旱未雨,當地苗族同胞們便邀約來到今天起鼓的地方,進香燒紙,天必顯靈。於是相沿至今,演變成俗。
起鼓儀式莊重而頗顯神秘。只見參加祭奠的男女老幼皆雙手撐地,伏在水地泥裡,任衣服泥垢浸溼也毫不介意。長者右手執刀,左手拿鴨,一邊口中吟誦祭詞,一邊把鴨子殺死,把鴨血灑向四周,把鴨子拋向空中。其他眾人皆在四周焚香燒紙,酌酒敬主,口中祈福,以祭先人。
水鼓節起鼓當天,苗族村民們便早早地叫醒自家孩子,趕去集市上買來香紙酒肉等祭品。吃過早飯,全寨人穿戴一新。男子身穿女人衣裙(不知有啥講究?),頭戴斗笠,倒背蓑衣,腳穿草鞋;女子與小孩則身著節日苗族盛裝,穿金戴銀,早早地來到起鼓地點等候。而眾多年輕男子則會敲著一面木鼓,抬著一隻公鴨、籮筐、酒罈等物件從“甘棟榔”(苗語,寨中一地名)出發,挨家挨戶討祭品,當地稱“走寨”。然後,把徵集而來的祭品抬到起鼓的地方,由寨中一名德高望重的長者主持“起鼓”儀式。
潑水節的由來 潑水節的來歷簡短
潑水節的由來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於公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意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最快樂的日子。
潑水節,亦稱宋干節,4月13日——4月16日,已有700年的歷史,是傣族、德昂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當日,泰國、寮國、緬甸、柬埔寨等國以及中國雲南等地,人們清早起來便沐浴禮佛,之後便開始連續幾日的慶祝活動。這期間,大家用純淨的清水相互潑灑,祈求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新的一年帶著美好的願望再次出發。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節日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一般持續3至7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意為守歲,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潑水節另一項引人注目的活動是划龍舟,跳象腳鼓舞和孔雀舞。那時是傣族新年的第三天,傣語稱之為“麥帕雅晚瑪”,節日的氣氛達到了高潮。穿著節日盛裝的群眾歡聚在瀾滄江畔、瑞麗江邊,觀看龍舟競渡。
潑水節的活動內容豐富,其它的還有放高升、鬥雞、跳孔雀舞等,人們身著盛裝,喜氣洋洋,場面極為熱鬧。
"桑勘比邁",是傣語,意為傣歷新年。由於傣族群眾在歡度新年佳節時,要舉行別具特色的潑水活動,相互潑水祝福,因此其他民族便稱這個節日為潑水節。關於傣歷新年(潑水節)的來歷有一個傷感的民間故事,傳說人間的氣候本來由一位名叫捧瑪乍的天神掌管。他把一年分為旱季、雨季、冷季,為人間規定了農時,讓一位名叫捧瑪點達拉乍的天神掌管施行。捧瑪點達拉乍自以為神通廣大,無視天規,為所欲為,亂行風雨,錯放冷熱,弄得人間雨旱失調,冷熱不分,苗枯死,人畜遭災。有位叫帕雅晚的青年,以四塊木板做翅膀,飛上天庭找到天神英達提拉訴說人間的災難。帕雅晚欲到最高一層天去朝拜天塔——塔金沙時,不慎撞在天門之上,一扇天門倒塌,將他壓死在天庭門口。帕雅晚死後,天王英達提拉開始用計懲處法術高明的捧瑪點達拉乍。他變成一位英俊小夥子,扮裝去找捧瑪點達拉乍的七個女兒談情。七位美麗的妙齡女郎同時愛上了他。姑娘們從小夥子的嘴裡瞭解到自己的父親降災人間之事以後,既惋惜又痛恨。七位善良的姑娘為使人間免除災難,決心大義滅親。她們想盡辦法探明瞭父親的生死秘訣。在捧瑪點達拉乍酩酊大醉之時,剪下他的一束頭髮,製作一張“弓賽宰”(心絃弓),毅然割下了為非作歹的捧瑪點達拉乍的頭顱抱在懷中,不時輪換,互用清水潑灑沖洗汙穢,洗去遺臭。據說這就是人們在新年期間,相互潑水祝福的來歷。
潑水節的來歷簡短
關於潑水節的來歷,傣族民間有許多動人的傳說。其中有這樣一個美麗悲壯的故事。
在很早以前,西雙版納被一個兇惡的魔王霸佔著。他掉到河裡衝不走,落到我火裡燒不死,刀砍不入,箭射不傷,他自己魔法超群,橫行鄉里,魚肉人民,為非作歹,無惡不作。
有十二個長得像花兒一樣的姑娘,先後被魔王搶去做妻子。他們受盡欺負,滿懷仇恨的合計如何殺死魔王,為民除害。
一天夜裡,最年輕的一位姑娘把魔王灌醉,誆出了殺死魔王的秘密。
他乘魔王酣睡之機,用魔王的一根頭髮,把他的頭勒了下來。頓時魔頭滾到哪裡,火就燒到哪裡。為了撲滅邪火,小姑娘揪住魔頭,其餘的姑娘輪流不停地挑水來潑,終於破滅了邪火,她們殺死了魔王,為民除了大害。
人們紛紛把水潑在姑娘們的身上,沖洗她們身上的血汙,為經紀念這十二位姑娘,傣族人民就把這一天定為潑水節,相沿至今。
復活節的來歷 復活節怎麼來的
復活節的來歷 復活節怎麼來的
復活節的來歷是紀念耶穌基督於公元30/33年被釘死後第三天覆活的事蹟,是基督信仰的高峰,因此被基督徒認為象徵重生與希望。
根據《聖經》的記載,在第三天時,墳墓裡沒有骸骨、遺體,只留下當時纏裹耶穌身體的布。
當時是主日(星期日---安息日的第二日)抹大拉的馬利亞在天未亮時去到埋葬耶穌的墳墓前,突然間聽到聲音說你要找的耶穌已經不在這了,他已經復活了,他看見墳墓中沒有耶穌的身體。
之後,復活的耶穌向婦女和門徒顯現四十天之久,不單向他們講解聖經,更讓門徒觸控他手上的釘痕和肋旁的傷口,並在門徒面前吃喝,證明耶穌是肉身復活。根據聖經記載,曾有超過500人同時目睹復活的耶穌基督。
復活節的簡介
復活節名稱乃自教會拉丁語的“Pascha”轉換而來(由於pascua(nourriture,食物)一詞的影響,從pascere這個拉丁動詞裡來的)。
根據聖經福音記載,在這個猶太節期間,耶穌基督復活了;這是為什麼這個名稱被用在基督徒的節日上。
根據《牛津詞典》和其他一些文章,英文Easter這個字與猶太人的逾越節這個字有關,這不僅因為耶穌就是逾越節的羔羊,而且在時間上耶穌基督的復活和逾越節也吻合。
關於耶穌基督之死,按基督教教義,是為了贖世人的罪;耶穌基督的身體復活,是為了叫信徒得到永生。因此,在基督宗教中,復活節具有極度重要偉大的意義。
復活節的時間
復活節(主復活日)是一個西方的重要節日,在每年春分月圓之後第一個星期日。基督徒認為,復活節象徵著重生與希望,為紀念耶穌基督於公元30到33年之間被釘死在十字架之後第三天覆活的日子。
《聖經新約全書》記載,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身體復活,復活節因此得名。復活節是基督宗教最重大的節日,重要性超過聖誕節,宗教起源與節期在以色列。
按《聖經·馬太福音》的說法,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受刑死後三天覆活,因而設立此節。歷史學家根據《聖經》和先進以色列人逾越節的日期,推算出在春分日(3月21日)之後月滿後的第一個星期天就是《聖經》中講到耶穌復活的日子。
由於每年的春分日都不固定,所以每年的復活節的具體日期也是不確定的。但節期大致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間。
復活節習俗
德國政府規定復活節休息兩天。在節日裡,家人團聚,品嚐各種傳統食品,親戚朋友見面要互相祝賀。象徵生命的蛋、火、水、兔等成了復活節的吉祥物。雞蛋和兔子在西方是新的生命和興旺發達的象徵。雞蛋的本色象徵太陽,把雞蛋染成紅色則象徵生活幸福。
在復活節中,父母要特地為孩子們準備製成雞蛋、兔子形狀的巧克力糖。親友間要互贈彩蛋。在萊茵河中游和黑森東部的一些城鎮,至今保留著“彩蛋樹”這一古老習俗。
人們把成百的蛋殼塗上彩畫,串成蛋鏈,在復活節這天掛在松樹上,製成彩蛋樹,大人孩子圍著彩蛋樹唱歌、跳舞、慶祝復活節。
而阿爾卑斯山的姑娘們則透過贈送紅雞蛋來表達自己的愛情。在復活節這天,姑娘如果向某一小夥子贈送三個紅雞蛋,表示姑娘向小夥子求愛。關於兔子成為復活節的吉祥物,是有一段傳說的。
在古代耶穌復活之日,正值斯堪的納維亞地區居民慶祝大地回春的“春太陽節”, 作為草原、森林動物中多產動物之一的兔子,它象徵了春天的復甦和新生命的誕生,同時它又是愛神阿弗洛狄特的寵物,也是日耳曼土地女神霍爾塔的持燭引路者。
因此,經常把兔子作為給孩子們送復活節雞蛋的使者,深受孩子的寵愛。'在復活節這一天孩子定會收到兔形禮物。火不僅給人類帶來了光明,也使大地獲得了新生。作為耶穌再生的象徵,復活節的許多活動都與火相關。
有關中秋節的來歷 中秋節怎麼來的故事
有關中秋節的來歷 中秋節怎麼來的故事
1、嫦娥奔月
第一個故事就是我們從小耳熟能詳的“嫦娥奔月”。相傳在很久以前,天上居然同時出現了十個一模一樣的太陽,強烈的太陽光線曬得大地乾裂,河流乾枯,人們彷彿身處於溫度極高的蒸爐中,簡直苦不堪言。
好在一位身有神力的英雄壯士,不忍心再看老百姓們受苦,於是 ...
苗族的禁忌 苗族有什麼禁忌事項
苗族的禁忌
生活習俗禁忌:有些苗族地區,忌隨時洗刷飲甑、飯包、飯盆,只能在吃新米時洗,以示去舊米迎新米。在田中忌提及老鼠,惟恐其聽到前來糟蹋莊稼,只能以“他們父子”來代稱之。
苗族有什麼禁忌事項
在苗族人家做客,切記不能去夾雞頭吃。客人一般也不能夾雞肝、雞雜和雞腿,雞膽、雞雜要敬老年婦女,雞腿 ...
傣族為什麼要過潑水節 傣族過潑水節是因為
傣族為什麼要過潑水節 傣族過潑水節是因為
傣族的潑水節乃傣歷新年,為傣族人民辭舊迎新祝福吉祥的節日,一般在傣歷六月中旬(即農曆清明前後十天左右)舉行,為期三至四天。
潑水節源於印度,是古婆羅門教的一種儀式,後為佛教所吸收,約在公元十二世紀末至十三世紀初經緬甸隨佛教傳入中國雲南傣族地區。隨著佛教在傣 ...
苗族的節日 苗族過什麼節傳統節日
苗族的節日 苗族過什麼節傳統節日
苗年
苗年,苗語稱“能釀”,是苗族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各地過苗年的日期不甚統一,在融水苗族中以農曆十一月三十日為除夕,次日起為過年,過這一苗年的人口最多,地域最廣。
苗年的民俗活動很豐富,主要有祭祀祖先,吹蘆笙踩堂,走寨結同年。蘆笙踩堂在本寨蘆笙堂舉行,男吹 ...
2020西雙版納潑水節時間 西雙版納潑水節是幾月幾號
2020西雙版納潑水節時間 西雙版納潑水節是幾月幾號
2020西雙版納潑水節時間從4月11日到4月17日。
26日,西雙版納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發布通知,疫情解除前,停止舉辦傣族潑水節、布朗族桑康節等節慶活動。
通知指出,根據相關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結合西雙版納州實際,經州疫情防 ...
古爾邦節的簡短由來 古爾邦節的來歷是怎麼來的
古爾邦節的簡短由來
回族古爾邦節由來與伊斯蘭教的古代先知易卜拉欣向真主安拉獻祭自己兒子的故事有關,安拉被易卜拉欣的忠誠所打動,用羊代替了易卜拉欣兒子的獻祭,後來“獻祭節”被流傳下來,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稱的古爾邦節。
古爾邦節的來歷是怎麼來的
古爾邦為阿拉伯語詞彙,意為"犧牲" ...
五一節的來歷是怎麼來的
起源於1886年美國芝加哥的工人大罷工,為紀念這次偉大的工人運動,恩格斯組織召開的第二國際成立大會上宣佈將每年的5月1日定為國際勞動節。五一國際勞動節(別名:國際勞動節、國際示威遊行日),是世界上80多個國家的全國性節日,定在每年的5月1日,它是全世界勞動人民共同擁有的節日。
罷工事件:
18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