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茂腔的藝術特色及其歷史傳承價值

茂腔的藝術特色及其歷史傳承價值

  茂腔被譽為“膠東之花”,由此可見,茂腔在山東的戲曲文化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被人們大眾廣泛接受被喜愛的戲劇劇種之一。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關於茂腔的藝術特色及其歷史傳承價值吧。

  茂腔的藝術特色:

  茂腔曲調質樸自然,唱腔委婉幽怨,通俗易懂,深受山東半島居民的喜愛。茂腔中女腔尤為發達,給人以悲涼哀怨之感,最能引起婦女們的共鳴,故茂腔俗稱為“拴老婆撅子戲”。

  茂腔在本肘鼓時期只有鼓、鈸、鑼等打擊樂伴奏,茂肘鼓時期開始使用柳琴伴奏,後來受京劇、梆子等的影響,採用京胡為主奏樂器,按京劇二黃定弦,並用二胡、月琴配合,陸續增添了嗩吶、笛、笙、低胡、揚琴等民族樂器。在行當方面,茂腔起初只分生、旦、醜,後來根據京劇行當劃分腳色,分工更加細緻齊全。

  隨著茂腔唱腔的成套發展,樂隊的伴奏也不斷改進。"肘鼓子"只用肘鼓、手鑼伴奏,後加入二胡、柳琴,直到加京胡、京二胡、三絃等,但也不能滿足唱腔的需要。在演出大型古裝戲,特別是大型現代戲時,為了哄託氣氛,茂腔樂隊不但又加入了笙、笛、揚琴、琵琶、嗩吶等民族樂器,還加進了小號、長號、圓號、單簧管、長笛、小提琴、大提琴等西洋樂器。

  打擊樂團受京劇影響較深,大都使用京劇鑼鼓,但茂腔仍保留了像《單抱鞭》、《七錘子》、《楔橛子》、《四錘子》和《梆子穗》等有獨特色彩的茂腔鑼鼓點,以別於其他劇種。

  茂腔的歷史傳承價值:

  茂腔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和生命力,與人民生活密不可分。但隨著市場經濟和現代科技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及藝術觀賞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城市中的年輕人對茂腔已比較陌生,專業演出隊伍也日漸萎縮。雖然茂腔在鄉村還有雄厚的群眾基礎,但發展和傳承的問題同樣嚴峻。

  2006年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茂腔的別稱及其名字由來的歷史探究

  茂腔,是山東省的傳統戲劇劇種,被譽為“膠東之花”。在茂腔的發展歷史中,它有很多名字,並且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變化,這是因為什麼原因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關於茂腔名字的歷史探究吧。

  茂腔是流行於山東省濰坊、青島、日照等地的傳統地方戲曲,最初為民間哼唱的小調,稱為“周姑調”,傳說系因一週姓尼姑演唱而得名,又稱“肘子鼓”。茂腔距今有200多年的歷史,主要活躍在山東省東部的青島、煙臺、日照、濰坊等地區的幾十個縣市,被譽為“膠東之花”,曾有“肘鼓子”、“周姑子”、“軸棍子”、“正歌子”等名稱,發展到後期被稱為本肘鼓、冒肘鼓、茂肘鼓等。早期茂腔的唱詞完全口語化唱腔單純易學,伴奏樂器簡單,易被市民、農民所接受。

  茂腔的名字是解放後定下的,它過去一直被叫作肘鼓子;但細究起來,這個叫法卻又不甚準確。肘鼓子,因其演唱時肘懸小鼓拍擊節奏而得名。

  據專家考證,肘鼓子是山東地區和蘇北一帶地方戲的一個總稱。這些地方戲原本同屬於花鼓秧歌的範疇,後來因為溶進了具有本地特色的語言、民歌小調和勞動號子等新元素,而形成各自的表達方式和唱腔,於是也便有了各自的名稱。

  同是肘鼓子戲,在蘇北、魯南一帶叫海冒子,在滕州一帶叫鑼鼓銃子,在淄博一帶叫五音戲,在膠州一帶則被稱作本肘鼓,叫肘鼓子,只是一個籠統的叫法。據記載,在清代中葉,在諸城、膠州、高密一帶曾流傳著一種叫作“老拐調”的小調,這應是茂腔戲最原始的唱腔。

  在以後的發展中,茂腔又吸收了蘇北一帶“海冒子”女聲唱腔下句句尾音翻高8度的特點,使唱腔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起來。尾音突然翻高8度的唱腔,曾被時人戲稱作“冒調”,於是原名叫肘鼓子或本肘鼓的茂腔又被稱作“冒肘鼓”或“冒腔鼓”。

  上世紀30年代後期,膠州一帶的肘鼓子藝人流落到青島市區。他們在第三公園、小鮑島一帶演出,因演出劇目故事生動,語言詼諧,唱詞又淺顯易懂,所以很受歡迎。

  1950年,黨和人民政府將部分肘鼓藝人組織起來,並先後成立了光明茂腔劇團和金光茂腔劇團,肘鼓子從此也被正式定名為茂腔。“茂”為“冒肘鼓”之“冒”的諧音,去其“冒調”之意,取其聲情並茂之蘊涵。

後印象派的藝術特色及其貢獻

  後印象派將形式主義藝術發揮到極致,幾乎不顧及任何題材和內容。後印象派嚴格來說並不算是一個真正的派別,它主要是指印象派後的一些藝術家雖然曾經做過印象派的通路人,卻走上了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他們的藝術理論和實踐都不同於印象派,他們不滿印象派過於客觀的描繪世界,停留於對物體表面光色的興趣上。

  在藝術表現上,後印象派更加強調構成關係,認為藝術形象要異於生活的物象,用作者的主觀感情去改造客觀物象,要表現出"主觀化了的客觀"。他們在尊重印象派光色成就的同時,不是片面追求外光,而是側重於表現物質的具體性、穩定性和內在結構。後印象派的繪畫對現代諸流派的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直接導致了結構主義的誕生。塞尚的畫甚至不顧及透視和人體解剖,只是用各種色塊堆積成一個個似是而非的形態;點彩畫派正相反。


極具藝術特色的青島文化

  戲曲是中國特色的舞臺表演形式,廣泛流傳在全國各地,因為各地方文化的不同,形成不同的曲藝腔調形式。青島茂腔就是流傳膠東半島的一種地方戲曲,也是最能展現山東地區特點的劇種,有著“膠東之花”的讚譽,貼近青島文化的大眾生活的小戲。   膠州茂腔概述   茂腔是流行於濰坊、青島、日照等地的地方小戲,傳說因有一週姓尼 ...

李煜浪淘沙的思想價值藝術特色

  《浪淘沙》作於李煜被囚汴京期間,抒發了由天子降為臣虜後難以排遣的失落感,以及對南唐故國故都的深切眷念。全詞情真意切、哀婉動人,深刻地表現了詞人的亡國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動地刻畫了一個亡國之君的藝術形象。此詞基調低沉悲愴,透露出李煜這個亡國之君綿綿不盡的故土之思,可以說這是一支宛轉悽苦的哀歌。上片用倒敘,先寫 ...

羅衫記全集介紹及其唱詞精選

  在茂腔的傳統劇目中,代表劇目有“四大京”、“八大記”等。其中,《羅衫記》作為傳統劇目之一,久演不衰,深受群眾喜愛。那麼,羅衫記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呢?接下來,就跟小編一起去了解這段懲兇認母、情理歸一的動人故事吧。   羅衫記故事:   明朝永樂年間,身居九省軍略要職的徐繼祖奉旨查訪民情,途中遇道姑鄭月素訴多年 ...

名演員商詠梅個人簡介及其代表作

  被譽為“膠東之花”的茂腔在發展中不斷湧現了一大批優秀人才,也造就了一大批新一代茂腔演唱藝人、名家,為茂腔的傳播、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下面,要介紹的就是關於茂腔名演員商詠梅的個人事蹟。   商詠梅,女,漢族,1963年1月出生,五蓮高澤鄉高澤村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茂腔代表性傳承人,高密市藝術劇院主 ...

巴蜀文化歷史特徵及其文化傳承

  巴蜀文化是具有從古及今的歷史延續性和連續表現形式的區域性文化,歷史悠久並具有獨特性。今天,要介紹的是關於巴蜀文化的歷史特徵和文化傳承,那麼,接下來就跟小編一起去文章中具體瞭解吧。   巴蜀文化的歷史特徵   縱觀巴蜀文化的歷史地位,它具有如下三大特徵,值得我們在實施西部開發,構建四川特色文化中加以重視。 ...

寧夏回族喪葬習俗的歷史傳承

  回族的喪葬習俗,是人結束一生後,由親屬、鄰里鄉親、朋友等進行哀悼、紀念、祈禱的一種活動,是回族民俗中最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回族群眾認為,生是死的起點,死是生的結果。世界上無論什麼人,他的地位再高,錢財再多,壽命再長,都會有死亡這樣一個不可抗拒和避免的日子。但是,作為在世的人,對於死亡,不講貴賤,不論貧富, ...

自貢:燈會的藝術特色

  氣勢壯觀、規模宏大,燈景交融,是自貢燈會的總體特色。瓷器,普普通通的日用品,用它裝萊、盛飯是人人都感到再自然不過的事。然而,用它來紮成燈具,就是自貢人的獨出心裁了!瓷器龍,用兩萬多件日用瓷器餐具扎制,那顆龍牙是倒豎起來的湯勺,那飄忽的龍鬚,是一串串小酒杯,那蜿蜒的龍身則是一排排扣起來的青花玲瓏碗所構成。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