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華陰老腔的特點有什麼,五個人撐起的戲

華陰老腔的特點有什麼,五個人撐起的戲

  華陰老腔是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由於老腔富有突出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因此世代流傳,久演不衰。其實老腔的淵源看起來十分簡單,並不需要有多人的配合就完成。那麼,華陰老腔的特點又是如何?下面,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據說早在西漢時期,華陰市雙泉是一個軍事糧倉所在地,漕運直通當時的都城長安。帶頭船工為了統一大家的動作,一邊喊著船工號子,一邊用木塊敲擊船幫——這就是老腔的由來。

  老腔實在是一種很小的戲種,是以皮影的形式進行演出的戲曲劇種。它只需五人就可撐起一臺戲:籤手(指揮皮影)、副籤手、前首(主唱)、後臺、板胡。但這個劇種裡,“生旦淨末醜”卻一樣也不缺。只不過,這五種角色都由主唱一人擔綱。因此,主唱的嗓音天賦就尤為重要。

  自家的木凳,自制的琴絃,口耳相傳了千年的唱詞唱腔,這種土得掉渣的、獨一無二的、震撼人心的老腔,就以這樣的原生態,被原封不動地請到了大都市大劇院那豪華的舞臺上,也被請進了央視的演播大廳。

  老腔,以這種最原始的風貌出現,卻得到了最廣泛的認同。華陰老腔生於張氏家族。長期以來,久為華陰縣市泉店村張家戶族的家族戲(該音樂只傳本姓本族,不傳外人)。張喜民、張新民、張軍民、張拾民,是華陰老腔正宗傳人張全生的兒子,他們儲存著老腔自乾隆年間傳下來的百餘個戲本。

  這些戲本幾乎全是北宋、金、元時期民間流傳的西周、列國、三分天下、唐宋故事。翻開本子,可以看到用毛筆豎排記載下的一段段唱詞。劇本大多由清朝流傳至今,隨著年代的久遠,紙質已開始發黃變脆,好在藝人們早已對唱詞銘刻於心,平時劇本幾乎不用,只有重要的時刻才會拿出來展示一下。

華陰老腔的樂器有哪些,信手拈來的?

  華陰老腔的伴奏音樂是不用嗩吶的,題目獨設檀板的拍板節奏,這樣就讓老腔更有突出的文化價值。其實,相對伴奏來說,一個戲曲的音樂也是蠻重要的。因為音樂是幫助我們進入該藝術所呈現的那個角色的生活心理當中的,所以音樂於一場表演中必不可少。那麼,華陰老腔是用什麼樂器?

  華陰老腔的樂器:

  許多樂器都是自己加工製作的。月琴、板胡、大鑼、馬鑼、引鑼、戰鼓、驚木、幹鼓、梆子、鍾鈴等樂器全在五個人的掌控下完成,每個人必須熟悉自己的職責,並且都有歸屬的稱呼。

  前手,也叫說戲的、叮本的,說唱全本臺詞。演出時,懷抱月琴,旁放劇本,配合表演進行唱奏。

  籤手,也叫“捉籤子”的,“攔門”的,主要操作全場皮影表演。

  後槽,也叫打後臺,“打後槽”主奏馬鑼,武打中還要吶喊助威,幫唱(拉坡)。

  板胡手,主奏唱腔過門,兼奏小鐃喇叭,助威幫唱、吹哨。

  坐檔,也叫“貼檔”、“幫檔”、“擇籤子的”根據劇情進展、提前安裝皮影人物道具,隨時供籤手使用。並幫籤手“繞朵子”,排兵對打、拍驚木、吶喊助威。

  因為過去都是本戲,時間長,所以就用蘆蓆搭的戲臺,也叫鑽席筒子。

  “一上臺連小便的機會都沒有,每個人各司其職,坐上去幾個鐘頭,很辛苦的,老腔是低弦高唱,把人推在前面,所以表演起來很累人,也叫掙破(sa陝西方言),所以對學的人要求很高,不僅要有很好的音樂天賦,還要有好嗓音。”楊松柏說,

  他向我們講了他學藝時的艱辛。他的師傅要求嚴格,有時一個調子不對,伸手就打,有時還得給師傅家幫忙幹活,學習都在師傅有空閒的時間,一般三年才可以完成初學,而且有些東西師傅是不教的,因為老腔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封閉的家族藝術,也叫忤孽教。

華陰老腔的兩大家,正宗新秀都驚豔

  華陰老腔是由陝西華陰當地民間的一種說書藝術演變而來的皮影戲曲劇種,去掉皮影轉到臺前,就成為了現在的華陰老腔。由於這種老腔明確規定只傳本宗本族本家男性,因此瀕危,迫切需要長期保護。在華陰老腔中,有這麼名家,也正是因為他們才讓老腔變得更好。

  正宗老腔傳承人:張喜民

  老腔藝人張喜民、張新民等,是華陰老腔正宗傳人張全生的兒子,正是他們儲存著老腔自乾隆年間傳下來的百餘個戲本。張喜民2008年被文化部授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華陰老腔代表性傳承人”稱號,而他的父親張全生屬於老強力影響最大的一位,他全面繼承了張氏的家戲傳統,唱功精湛,在陝西省戲劇會演中榮獲“老腔正宗”的稱號。

  老腔名人有兩家正宗、新秀都忒色

  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最有名的的老腔名人除了上面所說的“老腔正宗”張全生,另一個就是被譽為“老腔新秀”的王振中,他聰明好學,兼收眾長、對老腔戲的繼承發展做出了出色的貢獻。

  老腔藝人王振中,人稱“白毛”。他生來眉發如雪,對老腔有著出奇的領悟力。華陰人大都只知“白毛”而不知王老先生。王老先生不忌諱,還以“白毛”自居。“白毛”姓王卻也是張氏一族老腔的傳承。

  “白毛”年逾70,說起老腔就激動。王老先生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對老腔音樂唱腔作了改革,豐富了老腔的演出效果。1993年,張藝謀拍攝影片《活著》,王振中成為劇中老腔的演唱者,隨著這部影片在國際電影節的獲獎,慷慨激昂的老腔曲調也因而走向世界。

  從那以後,經常會有省外甚至國外的人,專程來到華陰市老腔藝人的家中,欣賞和了解老腔這一獨特的民間藝術。在王老先生的家中有大量的手寫曲譜,其中不乏有幾十年歷史的手寫稿,很多曲子都是他自己創造的。


將軍一聲震山川白鹿原曲詞

  華陰老腔的作品《將軍一聲震山川》是林兆華導演的《白鹿原》中出現的。在表演當中,觀眾可以感受到華陰老腔的魅力,被感動到熱血沸騰。這種剛直高亢、磅礴豪邁的氣魄的表演藝術正是老腔的特色。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將軍一聲震山川》的曲詞吧。   將令一聲震山川,   人披衣甲馬上鞍,   大小兒郎齊吶喊, ...

平地驚雷一聲喊的創作者

  華陰老腔,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老腔是一種板腔體戲曲劇種,是皮影戲的一種,唱戲人在後臺是皮影戲,唱戲人跑到前臺吼唱就是老腔。在2016年春晚上,譚維維攜手華陰老腔的演員上臺表演《華陰老腔一聲喊》,獲得一致好評。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了解看這是誰的優秀創作。   《華陰老腔一聲喊》是一首譚維維和華 ...

是哪個地區的

  華陰老腔是明末清初,以陝西省華陰市,久為華陰市雙泉村張家戶族的家族戲(只傳本姓本族,不傳外人)。其聲腔具有剛直高亢、磅礴豪邁的氣魄,非常追求自在、隨興的痛快感,聽起來頗有關西大漢詠唱大江東去之慨,此類表演方式也被譽為黃土高坡上“最早的搖滾”。   落音又引進渭水船工號子曲調,採用一人唱眾人幫合的拖腔(民間 ...

探尋陝西文化之一聲喊

  陝西作為中華文明的發源地,其藝術文化也成了中國歷史上不可多得的一塊寶玉,所以說鑽研陝西傳統文化,對於認識整個中華歷史都有極高的價值,那麼今天的戲劇文化,我們就來看下什麼是華陰老腔吧。   華陰老腔系明末清初,以陝西省華陰市,久為華陰市泉店村張家戶族的家族戲(只傳本姓本族,不傳外人)。其聲腔具有剛直高亢、磅 ...

的兩大類:阿宮腔和絃板

  老腔,平皮影戲的一種,起源於明末清初,其聲腔具有直高亢、磅礴豪邁的氣魄。富有突出的歷史和文化價值,世代流傳,久演不衰。你知道華陰老腔的分類嗎?這兩大類分別都是什麼腔呢?不清楚的小夥伴們趕緊和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阿宮腔:   也稱北路秦腔。因唱腔具有翻該遏低的藝術特點,亦稱遏宮腔。流行於禮泉、富平、興平 ...

的文化傳承現狀與發展問題

  華陰老腔,作為一種民間藝術,在發展的過程中難以避免地會出現危機。如果沒有以好的方式去解決的話,那麼問題只會更加嚴重。畢竟民間藝術的侷限性很大。那麼,直到現在,華陰老腔的現狀和發展都是什麼樣的呢?或許,要傳承下去有困難嗎?   華陰老腔的現狀於發展問題:   華陰老腔傳承上的“封閉性”,在保證了唱腔“純正” ...

人謂“慷慨悲歌”的的聲腔分類

  華陰老腔,唱起來聲音高亢,氣勢磅礴,十分富有感染力。在戲劇文化中,對於每一個的劇種來說,他們都有自己不同的戲曲聲色,藝術形式等等。也正是如此,他們才變得更有特色。那麼,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華陰老腔的聲控分類吧,從中感受一下老腔的魅力。   就老腔的唱腔音樂而言,可分為兩種:一為唱腔;二為吟誦調。人謂“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