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薩滿舞的種類

薩滿舞的種類

  薩滿舞的種類有:維吾爾族薩滿舞、虎的薩滿舞和鄂溫克薩滿舞。薩滿舞俗稱“跳神”,屬於圖騰崇拜、萬物有靈宗教觀念的原始舞蹈。薩滿一詞原意即為因興奮而狂舞者,後衍為薩滿教巫師的稱謂。

  所謂圖騰,就是原始時代的人們把某種動物、植物或非生物等當做自己的親屬、祖先或保護神。相信他們有一種超自然力,會保護自己,並且還可以獲得他們的力量和技能。在原始人的眼裡,圖騰實際是一個被人格化的崇拜物件。

達斡爾族的薩滿舞

  達斡爾族過去主要信仰薩滿教,主持薩滿教儀式的人叫“薩滿”,達斡爾語為“雅達幹”。薩滿男女皆有,平日仍參加勞動。其職能主要是維護本民族的安全和興旺,如為患者跳神看病、祈求生產豐收(達斡爾族昔日有用水相潑以求雨的風俗)、為死者送魂以及為沒有生育過的婦女求子等。薩滿舞是薩滿進行跳神活動時手執抓鼓邊敲邊跳的舞蹈。

  薩滿跳神時要穿戴特製的衣帽和法具。衣帽製做複雜,頗有講究。帽頂上的銅製小鳥就是鷹神的象徵,用鹿、犴皮製作的對襟緊身長袍上,縫繫著琳琅滿目的銅鏡、貝殼、綵帶、銅鈴等飾物。薩滿跳神時,這些飾物隨之發出鏗鏘響亮的聲音。薩滿用的鼓為抓鼓,用柳木作圈,羊皮或狍皮蒙面,背面用四條皮繩分結於鼓緣,中心繫一鐵環或銅圈,為持鼓之用,鼓槌用細藤條做心,外裹柔軟的獸腿皮。

  薩滿舞擊鼓的主要動作有“碎鼓”(將鼓執於胸前鼓面向外敲碎鼓點)、“揚鼓”(雙手向上開啟後在胸前或低處敲鼓)、“轉鼓”(隨左手腕的繞動,將鼓轉動起來,在鼓面向下和向上時分別擊鼓)、“扇鼓”(雙手握鼓緣,鼓面向外扇動)、“扔鼓”(舞蹈最激烈時,邊敲邊將鼓扔出手在空中轉一圈後接在手中再繼續敲擊)、“滾鼓”(將鼓立放於地面滾至一旁等。主要步伐有“抖腿”(舞者坐著踮起半腳掌,雙腿交替或同時抖動)、“前曲腿跳”(一腳上步,另一腳踢前曲腿跳起同時擊鼓)、“跳落後曲腿”(跳起時擊鼓)、“八字步小跳”(前後移動)、“原地碎步轉”(躬腰或仰身敲碎鼓點)等。還有“上步翻身敲鼓”的動作。當舞至高潮時薩滿邁著多變的步法,將鼓在手中靈活敏捷的敲擊和耍動,並有節奏的擺動身體,這時鼓聲、歌聲、服裝上飾物相碰的悅耳聲渾然一體,顯示出舞者嫻熟高超的技藝,展現了薩滿舞蹈的獨特風格和韻律。

  現在薩滿舞已經隨著社會的發展慢慢的消失於達斡爾族的生活裡,但作為達斡爾族古老文化的組成部分,也是原始宗教舞蹈的遺蹟,有著極高的社會與藝術價值。

別具特色的鄂溫克族薩滿舞

  薩滿教是一種流傳於中國的民族信仰宗教,“薩滿”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因興奮而狂舞的人們,鄂溫克族也是信仰薩滿教的,薩滿舞更是他們的民族特色。本期鄂溫克族文化一起了解薩滿舞。

  “薩滿”一詞源於滿—通古斯族語言,原意為“因興奮而狂舞的人”。後即成為對薩滿教巫師的通稱。薩滿舞是我國原始薩滿教一種祭祀性的舞蹈,作為祛病禳災、祈神護佑的一種巫術活動,由男女巫師分別表演。其表演的場合,一是治病,二是春節期間預祝來年豐收,三是薩滿盛會,類似漢區廟會。

  鄂溫克薩滿舞的基本特點為手擊皮鼓(即抓鼓),腰部的甩勁不大,步伐多為走步、迴旋和蹦跳幾種。舞時,邊擊鼓邊念唱禱詞或咒詞。抓鼓在舞蹈中的動作非常豐富,技藝性很強。抓鼓的拿法,是先將左手中指(或小指)插入小圈,然後滿把抓住大圈。右手拿著鼓槌。這樣,雙手就可以隨意揮舞。

  鄂族薩滿的抓鼓動作可分為碎打鼓、半轉鼓、整轉鼓等幾種,腳下步伐又可以分為走步和迴旋步兩種基本形式。碎打鼓,是以左手抓鼓豎在胸腰之間,右手拿鼓槌有節奏地敲打鼓面,向四方鞠躬敬神。然後,舞者坐下將鼓面斜仰,在敲完鼓點後,接唱名為“以洛”的請神曲。半轉鼓,即鼓面一上一下的反覆翻動的動作。抓鼓的手心向上時鼓槌自上向下打;手背朝上時鼓槌從下往上打。

  整轉鼓的作法是:當手腕從外向裡往上翻的時候打一下鼓面(過肩位置),當鼓面朝下(腰胯位置)手腕由裡向外翻動時又打一下鼓面,如此迴圈不斷。熟練的薩滿作起來象是手中拿著一個球體的鼓在轉動幾乎看不出上下翻腕的痕跡。

  滿舞的腳下步伐:走步(前進、後退),先右腳挫著地面邁一步,後踏一下;另一種先點步後邁步。迴旋步,兩腳平踏原地自轉,先右向,後左向。此外尚有“地滾”等舞蹈技巧。


充滿神秘色彩的赫哲族民間舞蹈:滿

  本期赫哲族文化帶來的是充滿神秘色彩的赫哲族民間舞蹈:薩滿舞,薩滿跳神時全副神裝,胸前背後掛著銅鏡,腰繫腰鈴,脖子上掛著布克春、薩日卡、額其和三種神,“愛米”供在西炕上。薩滿手拿神鼓以通神。繼續來了解薩滿舞吧!   一、薩滿舞簡介   所屬地區:黑龍江—雙鴨山   文化遺產名稱:赫哲族薩滿舞   遺產編號: ...

具有濃郁宗教色彩的赫哲族滿

  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赫哲族的薩滿舞影響極為廣泛。薩滿是北方民族原始文化的核心,起源極早、流傳久遠。薩滿世界,萬物有靈,天人合一。薩滿舞中的文化內涵很有特色。在赫哲族文化中,跟小編一起了解下赫哲族薩滿舞的獨特魅力。   赫哲族只有自己民族的語言,沒有自己民族的文字。這種特殊性,決定了這個民族舞蹈藝術的發 ...

多國學者盛讚 滿原生態 祭祀展演

  昨日,難得一見的薩滿文化遺存及薩滿原生態祭祀展演在伊通舉行。參加第二屆薩滿文化研究論壇的多國專家學者在觀看展演的同時,被薩滿原生態祭祀的神奇和魅力深深吸引。   記者在展演現場看到,獵獵黃旗上招展著熊、虎、狼、鷹等薩滿圖騰,穿著五彩“神服”佩帶沉重腰鈴、拿著手鼓的老薩滿傳承人以手點水,撒向天地,隨後有節奏 ...

國內外學者匯聚長春 探討滿文化保護與傳承

  薩滿文化是一種原始文化形態,隨著時代變遷,這一古老文化正瀕臨消亡。4日,中國·吉林第二屆薩滿文化研究論壇在長春舉行,來自國內外40餘名民俗專家匯聚一堂,共同探討如何挖掘、傳承、保護古老的薩滿文化。   據介紹,本屆論壇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吉林省薩滿文化協會聯合主辦,是第二屆中國長春·東北亞文化藝術周文化 ...

走近民族音樂:滿族滿

  薩滿鼓,是傳統的薩滿舞中使用的神器之一,後來也用於民間的祭天祭祖、歡慶豐收、節日娛樂等場合。我國使用薩滿鼓的民族有滿族、蒙古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達斡爾族等。近代學者發現,歐洲北部的寒帶及北大西洋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諸族之間乃至在美洲的印第安人中都存在著薩滿鼓。   薩滿一詞來源於通古斯語Saman與北美 ...

古樸而神秘的滿祭祀

  薩滿文化景觀的核心是史前神話,這種神話充滿了英雄主義,凝聚著族人的理想、願望,規範著人們的道德、行為,實際上它是原始社會時期氏族或部落的憲章。其重要的人文科學價值在於——它以一種鮮活的文化形態形象地記錄了北方人類童年時代心靈與情感的發展軌跡,反映了祖先對世界的認知過程,表達了他們與自然進行鬥爭的意志與力量 ...

神秘的滿 神秘的“跳大神”

  6月12日是全國第五個文化遺產日,這一天,撫順八旗風滿族藝術團在遼寧大劇院廣場舉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活動中演出了原汁原味的《薩滿舞》,勾起了人們對一段歷史的回憶。   “跳薩滿”是滿族傳統宗教薩滿教的一種祭祀形式,民間俗稱“跳大神”。3年前,瀋陽故宮博物院在國內首次舉辦了《清代薩滿教祭祀展》,展覽出幾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