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蠟染,布依族的民間工藝

蠟染,布依族的民間工藝

  染色是一個很值得深究的文化,在形形色色的大千世界,因為色彩而讓世界絢爛。人類從大自然吸允色彩,把這種炫麗配在衣服上,來影響生活。染色是中國古老的傳統工藝,但每個地方對色彩的認知都有不同的見解。布依族文化就向我們呈現一種獨特的民間工藝。那麼,就讓小編為大家揭曉蠟染的神秘色彩吧。

  布依族簡介

  布依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現有254萬餘人,其中貴州省有200多萬人,佔布依族人口的95%以上。豐要聚居在黔南和黔西南兩個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貴州的都勻.獨山、平塘、鎮寧等10個地區。其餘散居於雲南,四川、廣西等地區。布依族是雲貴高原東南部的土著居民,早在石器時代就在這裡勞動生息。布依族與古代的“僚”、“百越”、“百濮”有淵源關係,唐代史稱“西南蠻”,宋元以後稱“蕃”,“仲家蠻”,明、清稱“仲蠻”,新中國成立後,統稱布依族。

  布依族蠟染

  布依族的蠟染,圖案有幾何紋樣,也有自然紋樣,有的還可以從銅鼓紋樣上找到彼此的淵源關係。自然紋樣十分生動傳神,採用最多的是石榴、牡丹、蕨草等各種花草以及蝴蝶、蝙蝠、喜鵲等飛。不論是哪樣圖案,佈局大都對稱而又多變,構圖大多誇張而又得體,線條十分流暢而又自然,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寄寓著人們的美好願望,顯示出人們的豐富想象和獨具匠心。

  布依族蠟染有著久遠歷史並久負盛名。早在宋代就有布依族的蠟染布記載。《宋史》四九三卷中曾記載:“南寧州(今黔南惠水縣)特產……蜂蠟、蠟染布……”南寧州在今貴州惠水縣境內,自古以來就是布依族聚居區。布依族蠟染是自織自染布。

  其繪製方法是,用銅片製成各種形狀的蠟刀,以蜂蠟為防染劑,製作蠟染時,先把蜂蠟加熱,熔成蠟汁,然後用蠟刀蘸上蠟汁,在平鋪的白布上繪成各種花紋圖案,蠟汁凝固沾附在布的兩面,點繪畢,將布放在靛藍染缸中浸染。染好後將布放入沸水中煮脫蠟質,即呈現白色花紋圖案,成為美麗的蠟染布。這種製法,《宋史》中不僅有記載,且清代史書上所載的“青花布”,也指的布依族的蠟染布。

  布依族蠟染,以貴州西部鎮寧、安順、關嶺、晴隆、普定一帶最盛行。貴州鎮寧一帶地處黔中腹地,為古夜郎國的中心地區。布依族多居住在平壩或靠近河谷的村寨裡,婦女們個個都是點制蠟染的能手。布依族歷來都是男耕女織。女孩從小學紡織,成年婦女都有紡車。她們自己織、自己染、自己縫。從五六歲開始,在暑假或農閒之際跟大入學習蠟染與服裝,練就了製作蠟染的能力,她們所穿的服裝大都是親手縫製,合身得體,不然,似乎出嫁時就沒有男人願意娶她了。男女多喜歡穿藍、青、黑、白等色布服裝。

  布依族蠟染圖案,常見的有蕨菜花,團花、小花。還有銅鼓紋、旋渦紋、水波形、連鎖形、鴛鴦、喜鵲、梅花鹿、龍飛鳳舞、雙喜雙壽等。布依族圖騰圖案有太陽紋、雲雷紋、回紋、銅鼓紋等。圖案連續對稱,民風濃郁,古樸典雅,以蠟裂的冰紋奇特和畫工精緻而馳名中外。不同地區的布依族蠟染藝術,也有不同的風格:有的愛以花、鳥、蟲、魚作蠟染圖案,構圖大膽,形象生動;有的卻以結構嚴謹、線條細膩為特點,有的取材於龍爪花和刺梨花,色調粗獷明快。

  您可能還會喜歡:

  回族的民間工藝美術習俗

  土家族中特色文化:儺願戲

  土家族吊腳樓悠久的歷史文化

  土家族文化象徵:土家族服飾

民間工藝:蠟染藝術

  蠟染,是一種古老的防染工藝,古稱“蠟纈”,與絞纈、夾結一起被稱為我國古代染纈工藝的三種基本型別。蠟染工藝品的魅力除了圖案精美外,還在於蠟冷卻後在織物上產生龜裂,色料滲入裂縫,得到變化多樣的色紋,俗稱“冰紋”。同一圖案設計,做成蠟染後可得到不同的“冰紋”。

  蠟染的製作過程:

  蠟染的材料:繪製蠟染的織品一般都是用民間自織的白色土布,但也有采用機織白布、綿綢、府綢的。防染劑主要是黃蠟(即蜂蠟),有時也摻和白蠟使用。蜂蠟是蜜蜂腹部蠟腺的分泌物,它不溶於水,但加溫後可以融化。就是利用它的這一特點作為蠟染的防腐劑。所用的染料是貴州生產的藍靛。貴州盛產藍草,這是一種蓼科植物,莖高約二、三尺,七月開花,八月收割。把藍草葉放在坑裡發酵便成為藍靛。貴州鄉村市集上都有以藍靛為染料的染坊,但也有把藍靛買回家自己用染缸浸染的。

  蠟染布是在布匹上塗蠟、繪圖、染色、脫蠟、漂洗而成。因為在染制的過程中,蠟白布的表面會產生自然龜裂,從而往白色坯布滲入染料而著色,出現許多或粗或細無規則的色紋也叫龜紋,這些龜紋就是區別真、仿蠟染布的標準,因為任何仿蠟染佈設計進去的“龜紋”都是有規律可尋的,而真正的蠟染布往往難以尋找,也找不出完全相同的龜紋來。

  繪製蠟花的工具不是毛筆,而是一種自制的鋼刀。因為用毛筆蘸蠟容易冷卻凝固,而鋼製的畫刀便於保溫。這種鋼刀是用兩片或多片形狀相同的薄銅片組成,一端縛在木柄上。刀口微開而中間略空,以易於蘸蓄蜂蠟。根據繪畫各種線條的需要,有不同規格的銅刀,一般有半圓形、三角形、斧形等。

  蠟染的製作方法和工藝過程:把白布平帖在木板或桌面上點蠟花。點蠟的方法,把蜂蠟放在陶瓷碗或金屬罐裡,用火盆裡的木炭灰或糠殼火使蠟融化,便可以用銅刀蘸蠟作畫。

陝西民間工藝,香包的用處

  自古古人,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無論是老人還是小孩都有佩戴香包的習慣,除了能夠增加“香氣”還能辟邪,驅蚊。而這也是陝西民間工藝之一了。本期的民間藝術帶你去了解香包的用處,為什麼古時候人人都要佩戴香包。

  香包是中國民間文化!

  端午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目。喝雄黃酒,吃粽子,划龍舟等民俗活動儀式蔓延到整個中華大地。但在華夏民族發祥地的慶陽除了過插艾葉、吃粽子、喝雄黃酒外,更濃烈的氛圍是打扮娃娃。“五月端午耍線,八月十五耍面”。端午前幾十天最忙活的是女人,五色線纏粽子,搓花花繩,繡香包,做絀絀。端午這天,慶陽這塊地方是彩色香包的世界、城市鄉村,流光溢彩,香味瀰漫,人們將孩童從頭至足打扮得花花綠綠。一種濃濃的端午氣氛,給人一種古老、淳樸、神奇的感覺。

  香包能幹什麼用?

  古代稱“香囊”,亦稱“佩帷”、“容臭”、“香袋兒”、“荷包”,有些地方還有新嫁娘贈送親友香包的習俗,國人認為新娘子帶有喜氣,由她親手做的香包,更能祛邪解毒,所以在她新婚的第一年的端午節,新嫁娘必須縫製香包分送親友,香包這一送,少說要送一,二百個,除了送給親友之外,當然多半還是送給小孩子們佩戴,這是出自上一代對下一代的關愛,希望兒童能夠順利成長,諸邪遠避,同樣地也可以送給長輩以示尊敬和孝思。

  送給情人的香包含意就更深遠了,一針一線都蘊涵了無限柔情。在以前,婦女們在子女情人要出遠門時,都會縫製香包讓他們帶在身上,一方面保佑他們旅遊平安,另外一方面也是在提醒他們,家鄉有人倚門守候,應該早日歸來。

  這兩項風俗逐漸合而為一,演變成用五色彩線繫著一個裝滿艾草,雄黃和檀香粉末,混合香料的小布袋給小孩掛著,防止毒蟲侵擾,有祛毒避邪的功用,併成為一種保命吉祥的象徵。現代社會也有使用矽澡純加上部分中藥材放置於汽車或冰箱內除去異味。

  香包怎麼戴?

  每逢端午節,尤其是婦女和兒童,都佩戴香包。追溯香包的起源,早在先秦時代,女子用五線製成的飾物戴在頭上,到了南北朝時期,就發展為香袋,到了唐代,出現了裝有香料的香球。

  端午時節及節後,氣候炎熱,蠅蟲飛動,毒氣上升,疫病萌發。古人認為人是吃五穀雜糧生百病的,而病從口入,多為邪雜之氣,經口鼻吸入。人們在長期同各種病魔鬥爭過程中,發現飲雄黃酒、佩戴香包能驅邪解毒,自有它的醫理。


民間工藝的傳承內畫工具畫法步驟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接觸過國畫呢,就是工筆,水墨畫之類的。其實內畫的畫法佈置更國畫是很相似的。對於內畫工筆畫,與國畫工筆畫基本上都是一樣的,只要掌握步驟,本期的民間藝術帶你去了解內畫內畫工具畫法步驟。(以工筆牡丹畫為例)   內畫工筆牡丹畫法步驟:   “內畫工筆畫”緣於“中國工筆畫。”是“中國內畫”的主要組 ...

惟妙惟肖的民間工藝蠟染文化

  布依族的蠟染文化是傳統的染色工藝,是一種獨具特色的民族傳統民間技藝。布依族的蠟染文化不僅僅能夠美化我們的生活,還豐富了布依族的民間民族文化。那麼,大家對於這種惟妙惟肖的民間工藝是否瞭解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尋找答案吧!   布依族蠟染的簡介   布依族的蠟染,圖案有幾何紋樣, ...

山西傳統工藝山西民間手工藝

  可能在路上還會遇到畫糖人的,又或者遇見捏小人的。這都承載了我們許多的童年回憶,甚至我們小時候也希望長大了選擇這一行。本期小編就帶你去山西文化了解山西的傳統工藝跟民間手工藝。   核桃工藝品山西太行山一帶盛產山核桃,這些核桃不僅美味營養,更是可以拿來製造工藝品。核桃自古以來就被人們賦予吉祥的寓意,因此這精緻 ...

滿族的民間工藝:剪紙與刺繡

  滿族剪紙   滿族和其他民族一樣,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中形成了對美的熱愛和欣賞習俗,並以自己的慧心巧手美化生活,創造出豐富多彩又具有民族風格的民間工藝,其中以剪紙和刺繡最為突出。   剪紙是滿族民間最常見的工藝品。早在狩獵經濟占主導地位的時期,人們就用樺樹皮、麻布、薄獸皮等材料剪刻成各種圖案,裝飾在衣物、日 ...

...   宋朝一建立便在宮廷興起飲茶 ... 整個宮廷文化的組成部分飲茶成為宮廷日常生活內容考慮全國大事的皇帝 ... 規範。至於祭神靈宗廟更為必備之物 ... 以茶為聚會儀式或朝廷親自主持文士 ... 以前茶文化幾乎是上層人物的專利至於民間雖然也飲茶與文化幾乎是不沾邊的 ... 友誼社會交際的手段它的興起把茶文化 ... 人化和上層社會推向民間成為茶風俗的重要 ... 民俗有人遷往新居左鄰右舍要彼此“獻茶 ... 請喝茶叫“支茶”孟元老《東京夢華 ... 敬茶”之風遍及全國已成為中華民族的強大 ...

     宋朝一建立,便在宮廷興起飲茶的風尚。從宋太祖起歷代皇帝皆有嗜茶之好,以致宋徽宗還親自作《大觀茶論》。這時茶文化已成為整個宮廷文化的組成部分,飲茶成為宮廷日常生活內容,考慮全國大事的皇帝、官員,很自然地將之用於朝儀,因此,茶在國家禮儀中被納入規範。至於祭神靈,宗廟,更為必備之物。黃庭堅《謝送壑源揀茶》 ...

黃姚古鎮的民間工藝

  黃姚民間工藝的發展與其歷史上手工業的繁榮不無關係。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的發展,促成商品流通的發展。黃姚古鎮正是以此為依託成長起來。一方面作為貨物的集散地,商品交換中心,另一方面,人們從事榨油,製作豆豉、黃精,開染坊等手工業生產活動。其中,又以製作豆豉、黃精、豆腐最為有名,製作工藝流傳至今。   黃姚豆豉,古 ...

民間工藝

  1、日照紙紮   紙紮,融剪紙、繪畫、草編、竹扎和裱糊於一體,是一門獨特的民間藝術。紙紮藝術傳入五蓮的時間已無考。據洪凝村一位老者講,清道光年間,他的家祖就從事紙紮工藝,他已是第五代傳人。   五蓮縣從事紙紮的有數十家,主要分佈在縣城駐地洪凝和杜家溝、潮河、許孟、於裡、汪湖等鄉鎮。解放前多扎牛、馬、轎、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