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西藏建築---寺廟

西藏建築---寺廟

  隨著佛教的傳播,寺院建築迅速發展了起來,併成為西藏古建築的主體。由於社會的大量財力、物力耗費在寺院建築上,因而這些建築也最能反映出藏族建築所取得的成就。史籍記載,吐蕃王朝松贊干布建大、小昭經堂和108座神殿,這些宗教建築還不能稱其為寺廟,公元779年赤松德贊建成桑耶寺,正式剃度僧人,標誌著西藏第一座寺廟誕生。公元10-13世紀經過滅佛打擊的佛教在西藏土地上再興,託林、薩迦、粗布等大寺相繼出現。公元1409年黃教格魯派首建甘丹寺和十五世紀哲蚌寺、色拉寺、扎西倫布寺的相繼建成,反映出寺院建築進入了全盛時代。當時的西藏已是寺院林立,氾濫成災。據《聖武記》記載,雍正十一年上報理藩院的黃教寺院數字達3477座,喇嘛31.6萬餘人。甘肅南部的卓尼縣,就擁有大小寺院108座。而花、白、紅等其它教派的寺院大約也有相類似的數量。寺院的膨脹發展,使得藏族社會陷入了畸形狀態,帶來了嚴重的後果。

  西藏寺院一般都很龐大,如哲蚌寺座落在拉薩西郊格培山腰上,建築連綿起伏,鱗次櫛比,層樓疊閣,蔚為壯觀,儼如一座山城。這些大小不一的寺院,既是宗教活動場所,又是一個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財富的集中地。

  由於寺院在藏族社會中所佔的特殊地位,使得它在建築上具備許多特點。

  1、寺廟要進行很多宗教活動,而修習經論仍是一項主要活動。一座寺廟,類似一所佛教大學。哲蚌寺內有教學、教儀、教務、雜務四大部分,下設三所顯宗學院,一所密宗學院。這些經學院,藏語稱扎倉,隸屬於寺廟最高管理機構"機康"。扎倉建築由經堂、佛殿和前院組成,並附設供應喇嘛飲食茶水的大灶房和辯論經典的辯經場。扎倉下面,設若干個康村,康村是寺廟的基層學經僧團,其建築稱扎夏,由僧舍、廚房、小經堂、內院辨經場、各種庫房組成。建築一般為回字形內院式,層高以三至四層居多,有的高達五至六層。寺廟一級的大殿,稱措欽,即大集會殿的意思,其形制與扎倉相同,機康均設在二層。哲蚌寺措欽大殿的經堂面積達2000餘平方米,可容納萬餘僧人誦經。

  2、寺院除了修習經論之外,還要進行語言、文字、詩歌、醫藥、天文、歷算教育,寺廟壟斷了藏族社會的文化事業。甘肅拉卜楞寺的"丁科扎倉",是專修天文的,"曼巴扎倉",是修習醫藥的。西藏山南敏珠林寺,也是以修醫藥為主的。這些建築與一般扎倉大同小異,其它如印刷、出版、佛像佛器製造亦控制在寺廟手中,許多寺廟擁有專門作坊,如四川德格寺廟裡設有很大的印經院。布達拉宮山下城堡裡建有兩座印經院和一座佛像佛器製造作坊。日喀則的納唐寺,為藏族地區三大印經院之一,裡面珍藏有納唐版大藏經一套和豐富的藏文印版。薩迦寺藏有印版二千餘塊,大經堂內擁有佛教經典、歷史、醫藥、哲學、戲劇、詩歌、歷算、名人傳記等史籍上萬部。有些寺廟,如拉卜楞寺還設有類似圖書館的藏經樓。

  3、很多寺廟帶有行政職能的性質。西藏寺廟有獨立的經濟,佔有莊園,一座寺廟也就是一個經濟實體。哲蚌寺佔有莊園185個,耕地面積5.1萬餘畝,牧場300處以上,農、牧奴兩萬餘人。全藏的40%的耕地歸寺廟所有。這樣,寺廟除了參加地方政權之外,還要統治本寺的轄地。如扎什倫布寺的班禪"拉章"負責管理班禪轄區二十一個宗、六個卡、十餘萬農奴。班禪"拉章",有行政權和司法權。"拉章"建築在措欽大殿的後面,高四層,內設"益倉"、桑加列空和各莊園管理機關。班禪日光宮位於建築的最高處,內有臥室、經堂、佛殿和輔助用房。昌都強巴林寺的帕巴拉呼圖克圖"拉章",管轄五十八個屬寺和五個宗、7600餘戶屬民。哲蚌寺的噶丹頗章也屬於這類性質的建築,因此,寺廟中的"拉章"建築十分重要,隨著活佛地位的不同,許可權也不一樣。但即便是地位較低的"拉章"也有管轄自己封地屬民的職能。

  西藏寺院,就是根據上述各類建築進行佈置的,一般以措欽、扎倉為組合中心,建築群佈局靈活、自由。措欽大殿既是整個寺廟活動中心,也是建築群藝術構圖中心。佛教的教義、戒律、思想,對建築群的總體佈局或殿堂內部設計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如殿堂內部透過帷幕、色彩的處理造成光怪陸離的神秘氣氛,殿堂內部一般都很幽暗,而佛像則十分光亮,以表現"舉世渾暗,唯有佛光"的思想。

西藏建築---城鎮

  西藏著名古城鎮有拉薩、日喀則、昌都、江孜、夏魯、阿里、薩迦、窮結等地。佈局方式大體有兩種型別,一類是由於政教合一的社會制度,使得城鎮與寺廟結合一體,宗教色彩濃厚。拉薩、昌都等城鎮,均是以佛教經堂或寺院為中心發展起來的,拉薩古稱"惹薩",而"惹薩"最初正是大昭寺的名字。公元七世紀,吐蕃王朝松贊干布興建大昭寺,拉薩成為王朝的政治中心。公元17世紀,五世達賴建立了噶丹頗章王朝,重建拉薩,大昭寺周圍出現了貢德林、澤門林、丹傑林、澤覺林寺院,各大寺院的扎倉、康村,僧俗官員與貴族府邸,市場以及民房等。整個城鎮佔地1.3平方公里,以大昭寺為中心,向四周延伸。設內、中、外三條朝拜道,並以中、外朝拜道組成城市交通網。每年大、小法會時,市內可容納2、3萬喇嘛講經說法。它既是西藏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又是一座典型的宗教城市。夏魯鎮在鎮寺組合上,又是另一種處理方法。夏魯,相傳吐蕃時代的十大商市之一,位於日喀則附近的谷地,鎮的四周,有土城牆圍繞,夏魯寺則位於城西,佔據全城面積的三分之一。薩迦、桑耶,則以寺廟為主體。規模宏大的薩迦南、北寺和平措、卓瑪兩座法王宮殿,佔據重曲河兩岸,北寺逶迤幾里,居民區依附於寺廟。桑耶寺也是如此。城鎮的另一種型別是以宗為主體,居住區、寺院圍繞宗山建築佈置。宗政府佔據山頭,山下為居民區簇擁,寺廟或位於城鎮的一端,或建於山腰。如日喀則、江孜、窮結宗均是典型例項。

西藏建築---園林建築

  羅布林卡是藏式園林建築的代表。園林建築的特點是:高處築臺,低處挖池,任其自然,以取景為勝。羅布林卡內樹木茂密,在綠樹叢中,湖心宮、龍王亭、金色林卡等具藏式風格的建築隱約其間,幽曲動人。清新的空氣,安謐的環境,具有一種西藏園林特有的樸實自然的情趣。從18世紀中葉到現在,經歷了2個多世紀的擴建,羅布林卡已成為佔地36萬平方米的大型園林。這座昔日達賴喇嘛的夏宮,現闢為人民公園,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外遊客來此參觀遊覽,成為拉薩一處重要的旅遊勝地。


西藏建築---宗山和宮殿

  宗山   宗山建築,系西藏宗政府(相當縣政府)所在地。宗,本意為"碉堡"、"山寨"、"要塞"。古代的宗,一般是各大、小酋長的駐地,到了14世紀,帕木竹巴政權新建13個宗級地方行政機關。解放前夕,西藏設147宗(包括相當於宗級的?G卡)。宗山建築,包括經堂、佛 ...

西藏建築裝飾—金瓦屋頂

  金瓦屋頂俗稱金頂,它是加蓋在寺院主殿、佛殿、王宮屋頂和佛塔頂部上的特製金屬頂瓦。它是用銅鑄造外鍍真金的一種高階豪華建築裝飾。   金頂,它不僅起到房屋頂瓦的作用,更主要是一種建築裝飾。金頂與一般屋頂瓦相似,頂面為銅質鍍金金桶型長瓦,翹首飛簷,四角飛簷一般為四隻張口的鰲頭,屋脊上裝有寶幢、寶瓶、臥鹿等,屋簷 ...

西藏寺院建築 “舉世渾暗,唯有佛光”

  西藏寺院   隨著佛教在西藏的傳播,寺院建築開始迅速發展起來,併成為西藏古建築的主體。史籍記載,吐蕃王朝松贊干布建大、小昭經堂和108座神殿,這些宗教建築還不能稱其為寺廟,公元779年赤松德贊建成桑耶寺,正式剃度僧人,標誌著西藏第一座寺廟誕生。公元10-13世紀經過滅佛打擊的佛教在西藏土地上再興,託林、薩 ...

世界最絕的寺廟建築 超越自然規則

  恆山懸空寺真正的重心撐在堅硬岩石裡,利用力學原理半插飛樑為基。目前世界上看上去最為驚險的寺廟當屬位於中國山西恆山的懸空寺。這座建築似乎超出了物理學的自然規則,當真是“懸掛”在峭壁之上。懸空寺的建築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了峭壁的自然狀態,是一座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古建築。   隱入雲端的虎穴寺。另一座著名的“懸空寺 ...

西藏公共建築“寨碉”

     公元4世紀初葉,藏戲的創始人湯東結佈於遊說謁佛途中,耳聞目睹並親身感受到烏斯藏地域遼闊,山高水險,交通卻極不發達。給藏族人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很大不便。某次,他由蔡公堂地方向拉薩過河擺渡的時候,因沒有向船伕送禮,竟捱了三記耳光,還落入水中。相傳還有一次,他在拉薩河畔見到了一位身挎弓箭的青年小夥,當下 ...

西藏傳統的住宅建築風格

  西藏傳統住宅建築的主要形式有帳房、確房、幹闌式建築等。其特點是:室內空間較低,多在3米以下:牆壁下厚上薄,門窗小,結構穩固;多采用木結構框架:屋頂以平頂居多。   建築用料大多就地取材。西藏的東、南部木材豐富,一般用原木或木板造房;西北部牧民則用牛毛編織帳房;盛產石材的地方則確房居多。帳房俗稱帳篷,是牧區 ...

建築公司春聯

  經營大廈 經營有大志   建造高樓 建築多良才   高樓手中建 為國為民修大廈   重擔肩上挑 保質保量竣工程   添瓦加磚築大廈 萬丈高樓平地起   安居樂業住新樓 千幢大廈手中興   替國增光修大廈 矗立摘星腳手架   為人造福建高樓 建成頂日摩天樓   鋪磚蓋瓦為能手 大廈高樓能手蓋   落戶安家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