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道德經三十三章感悟

道德經三十三章感悟

  1、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能戰勝別人,說明你比別人更加有力,在這種力可能是體力,也可能是智力。能戰勝自己,才是真正的強大。

  2、戰勝別人的人,使用力而已,不如戰勝自己的人,沒有外物損害自己的力。對外用力,雖然戰勝了別人,力也受到損傷,不如對己,力得以保全無損。

  3、對自己使用智力,即“自知”,自知的人可以達到“明”的境界,即體“道”的境界,用道來觀照萬物,萬物皆被我利用,無所逃避,這豈不是更加強大?

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三章解讀

  原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釋義:善於知人是智慧,認識自我才高明。戰勝別人有威力,戰勝自我強中雄。知道滿足就富有,勤奮堅毅志向明。不忘根本能長久,死不忘道是長生。

  解讀:能看透一個人很不容易,這需要智慧和能力。而一個人要能真正瞭解自己也很不容易,你能從各方面瞭解你自己,既看到你的亮點,同時更要注意你的短處,處於順境不能驕傲自滿,處於逆境也不能悲觀失望,你才能算是一個聰明的人。能戰勝別人是有能力的表現,打敗你的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能剋制自己的弱點,戰勝自我的人才算真正的強者。知足者常樂,知足者是天下最富有的人。堅持不懈,努力執行的人才算有志者。成功之屬於那些堅持到底的人,即使暫時失敗也會從頭再來,能保持業績長久不衰,身雖死而道仍存。只有這樣的人,才算真正的長壽者。

道德經第七章說明了什麼道理

  《道德經》第七章說明的道理:天地之所以能長久,是因為天地不只為自己生長而存在。天地無私的化育、繁榮萬物。繁榮的萬物又透過自身作用反過來改造天地。天地被萬物不斷更新,進而歷久常新,所以長生。

  聖人總是置身於眾人之後,綜合全面的傾聽別人的意見,審慎的考慮矛盾的各個方面。所以當聖人抓住主要矛盾並給出解決方案的時候,他總是得到眾人的支援,所以他身先了。聖人考慮事情總是跳出自己所在的小範圍,從更大的視角看待整個趨勢,認清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總是向著更長遠更有利的方向做事,所以身存了。


道德第五心得體會

  1、萬事萬物在自然面前都是平等的,無所謂對誰好對誰壞,各自都按照自己的規律和法則生存、進化、發展,相互間即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就是在這對立統一的關係中,維持著平衡、進化、發展。所以“順其自然”才是“大德”。   2、老子本章的內容好像是在說今天,建立“和諧社會”就是要建立自然平衡法則。動物與動物之間嚴格 ...

道德第四怎麼理解

  道的功用無窮無盡,用之不竭;它淵博深遠生養萬物;它挫掉了銳氣,解除了紛擾,收斂了光芒,散落到了塵埃之中。我不知道是誰生育了它,然而萬事萬物都生育於它。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春秋時期老子所作的哲學著作。《道德經》這部神奇寶典被譽為萬經之王,是 ...

道德第54的意思

  道德經第54章的意思是:善於建立基業的人能使基業萬世不拔,永遠不會動搖;善於控制把握的人能使他的事業永遠不會失控。後世子孫靠這種法則保守功業,綿延世世代代不會斷絕。按照這種原則修行,修行在自身,他的德行就純真;修行在一家之中,他的德行就有餘;修行到達鄉鄰村落,他的德行就綿遠悠長;修行到全國,他的德行就會豐 ...

請寫出道德第五

  原文: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與。虛而不淈,動而愈出。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   譯文:天地是無所謂仁慈的,它沒有仁愛,對待萬事萬物就像對待芻狗一樣,任憑萬物自生自滅。聖人也是沒有仁受的,也同樣像芻狗那樣對待百姓,任憑人們自作自息。天地之間,豈不像個風箱一樣嗎。它 ...

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第幾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老子的重點不在於水,面是透過水形象來表現“道”體的品性,透過對水品性的詳細描述,來引導人們在為人處事當中應該像水那樣利萬物而不爭, ...

道家經典介紹:道德共多少多少字?

  《道德經》是我國古代道家學派的核心著作,是道家經典中最重要的作品,被後世列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其後數千年的中華文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那麼《道德經》共多少章多少字呢?   你可能喜歡》》道家長生與養生之道   問:《道德經》共多少章多少字?   答:《道德經》共81章,5284字。   《道 ...

老子道德

  《道德經》第三章原文:   不上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恆使民無知、無慾也。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則無不治矣;   譯文: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導使老百姓不互相爭奪;不珍愛難得的財物,導使老百姓不去偷竊;不顯耀足以引起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