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達斡爾族的婚戀習俗

達斡爾族飲食習俗

  以糧食為主食。主食中以加牛奶的稷子米和蕎麥麵、餅為主。達斡爾族的麵食以蕎麵為主,有刀削麵、刀切短麵條、揪面片、手指壓柳葉狀麵條,和用拇指在另一隻手掌上碾成的薄卷片等,這些蕎麵食品都直接在牛奶或獸禽肉湯上煮熟。 肉食過去曾以野生動物為多,有狍子、鹿、駝鹿、野豬、黃羊和飛龍、沙雞、野雞等。隨著狩獵業減少,家養的豬、牛羊、雞成為主要肉食。達斡爾族喜愛吃手把肉和片白肉。節日宴會里待客的珍貴菜有 手扒肉 。

  肉食的製做以曬肉乾和煮、烤肉為主。平時,喜用肉燉蔬菜。常吃魚,主要烹調方法是清燉和清蒸。

  達斡爾族房前屋後常種有各種蔬菜,除了大量應時吃用外還加工成酸菜、鹹菜、乾菜,以備冬春食用。最有特色的是用刀將豆角和西葫蘆削成細長條,曬乾後編成股儲存。達斡爾族婦女還採集柳蒿菜、山蔥、山芹菜、黃花等野菜,煮熟食用。

  飲料有鮮、酸牛奶、奶酒、奶米茶等,奶米茶是把少量稷子米炒有輕微煳味後,加牛奶和水燒煮即成。達斡爾族婦女還喜把採集的稠李子、山丁子、榛仁等磨為合成粉,飲用時衝入開水,拌白糖做成類似麵糊的飲料飲用。味道可口。

  達斡爾族習慣於農忙時日食三餐,農閒時日食兩餐。過去主要種植稷子、蕎麥、燕麥、大麥、蘇子等農作物,並以糧食為主食。主食中以稷子米和蕎麥麵為主。稷子有兩種加工方法,一是把經過蒸煮的稷子烤乾磨成米,用來做乾飯和鮮牛奶粥,是達斡爾族最常吃的主食;二是不經過蒸煮而磨出的稷米,可以做乾飯,但多用來做牛奶稠粥。達斡爾族也用經過蒸煮後磨出的蕎麥米、燕麥米和大麥米做乾飯和粥,食用時都要拌以鮮、酸牛奶或野兔、狍子、飛禽肉湯。用蕎麥米或燕麥米做成的狍子肉粥,是達斡爾族老人喜歡的食品。進入20世紀以來,小米和玉米(米+查)子也成為達斡爾族的主食,過春節也開始打年糕。達斡爾族的麵食以蕎麵為主,製做蕎麵食品的種類很多。有刀削麵、刀切短麵條、揪面片、手指壓柳葉狀麵條,和用拇指在另一隻手掌上碾成的薄卷片等,這些蕎麵食品都直接在牛奶或獸禽肉湯上煮熟。餄餄是把蕎麥麵條過冷水後,澆以飛龍、沙雞、野雞或狍子等野味肉湯,是達斡爾族的上等主食,常以招待貴客。用蕎麵摻以蔥花、鹽末、花椒麵,烙薄煎餅,或做成多層夾油餅在籠屜中蒸熟,也是較為講究的食品。蕎麵還用以做蘇子餡烙餅、豬肉白菜餡烙餅和蒸餃子,做成小盅碗狀的蕎麵窩窩,放入豬肉豆角等燴菜上煮熟。除蕎麵外,達斡爾族也用稷子米磨面,做發麵夾蘇子餡烙餅和蒸酸甜而鬆軟的發糕。20世紀以來,麵粉成為達斡爾族的主食,吃法上仿照漢族,吃麵條、饅頭、烙餅和水餃。帶有民族特點的吃法是,鮮牛奶面片和麵片拌奶油白糖、烙蘇子餡餅。

  達斡爾族的副食包括肉、蔬菜和奶。肉食過去曾以野生動物為多,有狍子、鹿、駝鹿、野豬、黃羊和飛龍、沙雞、野雞等。隨著狩獵業減少,家養的豬、牛羊、雞成為主要肉食。達斡爾族喜愛吃手把肉和片白肉,片白肉即把肉煮熟後切成薄片。在吃手把肉和片白肉時,需以肉湯鹽水和野韭菜花末為佐料。將豬、牛、羊血拌上鹽面、碎蔥蒜、野韭菜花末、灌製血腸,煮熟後切成薄片,是十分講究的佳餚。平時,喜用肉燉蔬菜。常吃魚,主要烹調方法是清燉和清蒸。達斡爾族房前屋後常種有白菜、豆角、黃瓜、茄子、青椒、韭菜、蔥、蒜、蘿蔔、土豆、窩瓜、西葫蘆等蔬菜,除了大量應時吃用外還加工成酸菜、鹹菜、乾菜,以備冬春食用。最有特色的是用刀將豆角和西葫蘆削成細長條,曬乾後編合成股儲存。達斡爾族婦女還採集柳蒿菜、山蔥、山芹菜、野韭菜、黃花等野菜,煮熟食用。以肥豬腸或肥豬肉加芸豆燉柳蒿菜,採集木耳、蘑菇加肉燉、炒,都是達斡爾族常吃的風味佳餚。牛奶在達斡爾族的飲食中有重要地位,食用花樣很多。鮮、酸兩種牛奶是米食和麵食不可少的拌食。加工的稀奶油、黃油和奶皮,營養非常豐富。

  達斡爾的飲料有鮮、酸牛奶、奶酒、奶米茶等,奶米茶是把少量稷子米炒有輕微煳味後,加牛奶和水燒煮即成。達斡爾族婦女還喜把採集的稠李子、山丁子、榛仁等磨為合成粉,飲用時衝入開水,拌白糖做成類似麵糊的飲料飲用。味道可口。

  過去,達斡爾族做飯的鍋十分簡單,使用樺木碗、勺、桶等。從19世紀以來,普遍使用瓷碗、鐵勺等。一日三餐,人們都圍坐在炕上放的木製飯桌旁吃飯。達斡爾族飲食由家庭主婦製做。歷史上有過個別以廚師為業的人,但也是做家常飯菜,沒有開飯館搞經營者。

  節慶、禮儀,祭祀食俗 達斡爾族稱春節為 阿涅 ,也把春節當做一年之中最盛大的節日。過年之前家家都要進行充分準備,殺年豬,打年糕。殺豬後按不同部位切下帶骨肉分等級為尻背骨、肩胛骨、胯骨、橈骨、肋骨等作成手把肉,在節日或婚喪宴席上,按賓客尊貴和長幼供之享用。年三十用各種雜物碼起一個垛,晚上點燃,老年人要把大塊肉和餃子投入火中,祝福人畜興旺,年三十吃餃子有的要在一個餃子裡放上白線,意味著吃到這隻餃子的人可長壽兩百歲;有的在一個餃子裡放上銅錢,吃到的人意味著今後不缺錢花。初一開始拜年,拜年的人一進門就要開啟主人家的鍋,搶吃年糕,表示親密無間,然後吃豬壽子、手把肉,婦女之間要互相贈禮品,有菸葉、奶皮、糕點和凍肉,春節一直過到正月十六。正月十六為 黑灰日 ,在黑灰日這一天,人們之間,特別是青年人之間要互相往對方的臉上抹黑,認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達斡爾族過中秋節要做月餅,即在白麵裡夾上黃油、白糖、山丁子粉和窩瓜籽,然後把面放入刻有花紋的方、圓形木製模子裡壓成月餅,烙熟或烤熟做為節日點心。男女青年訂婚後,男方要送馬、牛、羊和酒,稱為 大禮 。這一天姑娘要躲起來,不見未婚夫。婚禮前一個月,男方還要送一次小禮,禮品主要是衣、物,這時未婚夫婦才可以見面,並在一起吃 拉里 和掛麵。結婚要置辦酒宴,食品和菜餚必須豐盛,特別是在迎親時,如果沿途碰見行人,不論是否相識,都可分得一份酒肉和點心。結婚儀式後,主人要以炒犴鼻和手把肉等上等菜餚待客。 達斡爾族民間,有敬老、互助和好客之風,無論誰家宰殺牲,都要選出好的肉分贈給鄰居和親友,狩獵或捕魚歸來,甚至路人都可以分得一份。家裡來了客人,即便生活貧困,也樂於設法款待。

少數名族婚戀習俗之最

  1、最奇特的戀愛場所--姑娘房

  雲南楚雄彝族山區的青年,談戀愛有規定的場所即姑娘房。姑娘長到十六、七歲時,就要離開父母,搬到姑娘房去住,白天回家幹活,晚上就在姑娘房織麻紡線,挑花繡朵。有小夥子來相會時,陪坐談天。楚雄彝族認為在家中談情說愛是不禮貌的,必須在姑娘房進行。

  姑娘房也是相親的場所。姑娘趕歌會去了,母親必須煮好招待未來女婿的飯菜。青年們在歌會上互相認識後,如果男方中意,很快就派人來提親,若是男方在短期內沒有動靜,那就算吹了。男方提親,女方可以拒絕。無論哪方不願意,都只有等到下一次跳歌會上再另作選擇。

  按照風俗,適齡女青年參加跳歌會必須領一個小夥子回家,才算有本事,同樣,男青年參加歌會也以被姑娘約走為榮。倘若一個人去,一個人回,全家都不愉快,旁人也看不起他。

  2、最有趣的情書--鮮花

  鮮花象徵美好。雲南西雙版納的愛尼青年男女,常把鮮花當作情書來傳遞。他們忌諱在長輩或姑嫂面前玩弄花朵。

  青年男女在談情說愛時,採取的是一種隱晦的方式。男青年看上了女青年,為了試探對方的態度,先送一束鮮花給她。姑娘接到鮮花後先是嫣然一笑,然後根據自己的決斷,又送回一束鮮花給男青年。如果自己還沒有朋友,就送回單數的花朵,表示大家可以互相瞭解,接觸;若是有了朋友或是不喜歡,就送回雙數,表示謝絕。他們用以傳“書”帶“信”的鮮花是紅色或黃色,扎花的線要用黑色。

  3、最古老的情書--來蘇

  雲南傈僳族仍保留著古老的婚姻習俗,男女青年往往透過以物代信的“來蘇”往來訊息,談情說愛。

  當一個小夥子愛上一個姑娘後,就用一張白紙或芭蕉葉包上一樣長短的茅草兩小截、完整的大蒜一個,檳榔、草煙各一撮,再加嫩綠的樹葉兩小片,面對面合在一起包住,井用紅線紮好,送給他愛著的姑娘;這就是情書——來蘇。它的意義非常豐富、有趣:兩根同樣長短的茅草,表示雙方各方面都差不多,我在許多姑娘中選上了你;完整的大蒜,表示以後兩人要相親相愛,永不分離;擯榔和草煙表示我的心熱辣辣地愛著你,想把你含在口中;綠葉表示但願我倆相好結婚;外面用紅線捆紮,表示希望兩人相愛像火一樣熱烈。

  當姑娘接到小夥子送來的“情書”後,若是同意就把檳榔、草煙嚼吃了,也回一封同樣的“情書”,並加上芫荽,外面用白線紮起來。蕪婆表示願和你相好;白線表示自己清清自白。若不同意,就把相合的樹葉翻過來背靠背,再加木炭一塊。如果完全拒絕,那就再加上一截辣子,檳榔、草煙也要原物退還。小夥子接到這樣的回“信”後,就不再追求這個姑娘了。

  4、最委婉的說親方式——討谷種

  各民族的青年在求婚時,都有著不同的方式,雲南西盟山佤族青年的求婚方式含蓄幽默、生動有趣,與眾不同。

  如果男青年愛上了某個姑娘,便請媒人去姑娘家提親。媒人先獨自一人來到姑娘家,把男青年的人品、家境,一一向姑娘的父母詳細介紹,然後告辭而去。

  第二天,媒人帶著男青年到姑娘家正式求婚。待吃過水酒後,媒人便以試探的口氣對姑娘的父母說:“聽說你家的谷種很好,我們想討回去種!”姑娘的父母若是滿意這個男青年,就謙遜他說:“我家谷種是有,但是不好。不知合不合你們的意?”這時洗耳恭聽的男青年,立即高興地回答:“我們家土地肥沃,谷種撒下會長好的。”這樣,對於局外人來說,他們好似在“說東道西”,實際上親事已定。

  若是女方父母不同意,他們便會推辭:“我家谷種不好,你到別家去討吧!”或者直截了當他說:“我們家的谷種還嫩,不合你們那裡的氣候!”這樣的拒絕,語言委婉,彬彬有禮,不傷感情,大家在面子上也好過得多。

  5、最優雅的戀愛方式--以琵琶、口弦傳情

  語言是人們交流思想的工具。青年男女談情說愛,多以語言交流思想,表達愛慕之情,這已是盡人皆知。但是,怒族青年男女在相戀的初期就不用語言,而是以清脆的“達變”(怒族琵琶)曲調和悅耳動聽的“擬力”(怒族口弦)曲調代之。

  一般來說,怒族青年男女在戀愛的初期,男青年是以琵琶來表達思想感情以傳情達意的,女青年感到自己的意中人來求愛了,也必然會以口弦對答。據說,這種對答,不僅可以表達愛慕之情,流露心中的秘密,而且還可以提出疑問,進行答辯,甚至還可以共同商討有關事宜。這樣以曲代談的戀愛方式,雙方可以不說一句話,完全靠演奏曲調,但雙方都能意會,直到情投意合為止。

  據說,有的怒族青年男女從戀愛到完婚都沒有講過幾句話。這在世界各族的婚俗中不能不說是奇蹟。

  6、最奇特的婚俗——搶親

  搶親就是未婚男子將喜歡的未婚女子搶到自己家結婚成親,這種習俗,雲南有幾個少數民族均有,但這只是男女雙方商量好的一種婚嫁方式。然而,德宏州梁河縣的阿昌族搶親卻有所不同,分為三種情況:

  一種是男女雙方自由戀愛有了感情,但說親時女方父母不同意,這時,男女青年便私下定好日子,讓男方來搶親。男方按約好的日子,邀約夥伴深夜摸進女方家,拉著姑娘就跑,姑娘有意高聲喊父母,以示自己是被人搶走的。由於女方父母毫無準備,這種搶親大都順利。

  二是姑娘有了自己的意中人,而父母又硬要為姑娘選定其他女婿。在兩個男子喜歡一個姑娘的情況下,其中一個男子便約同伴把姑娘搶回家中,未搶到姑娘的另一個男子,只能眼巴巴地望著姑娘被搶走,而不能半路擷取,這是阿昌族的規矩。

  三是男女雙方在戀愛過程中立下山盟海誓,但女方中途變心,男方便組織人趁姑娘外出不備搶起就跑。 搶親到家,一進門就放鞭炮,當即拜堂。當夜或第二天一早要將姑娘領到較遠的親戚家住下,有時還要躲進深山,直到雙方家長談判妥當才雙雙回家。

  7、最簡樸的婚禮——勞動

  居住在雲南彌勒縣西山區的彝族支系阿細人,自古以來婚姻自主,婚禮儉樸。他們選擇物件的重要條件之一,是看對方是否愛勞動。一個相貌出眾的青年,如果好吃懶做,艱難找到物件;相反,相貌平常而勤勞樸實的青年,卻往往遇上如意的伴侶。

  當阿細青年男女經過自由戀愛,決定結婚的時候,父母對兒女的婚事,一般都表示贊同。婚姻的程式,一般是女的先到男家勞動兩天,以此向男方父母認親。男家不擺酒席,也不請客。第三天,男女雙雙在一個熱心男友的陪伴下又到女家認親。女家同樣不擺酒席,不請客。按當地習俗,到女家認親的這天早上,男的要為女家挑一挑水,飯後,男女雙雙去勞動,以示情投意合,同甘共苦。當晚,雙方回到男家。在男家再幹四、五天的勞動後,又返回女家。這時,雙方中若有一方心有悔意,婚事可以就此罷休;若都表示滿意,婚禮就算完畢了。

  以勤勞取人,奠定了阿細人婚姻幸福美滿的基礎,所以在阿細人當中,因草率成婚而釀成不幸結局的為數極少。

  8、最奇特的離婚儀式——設宴請客

  拉祜人有一種習俗:結婚不需辦備酒席;結婚這天,通常先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年人向新婚夫婦祝福,隨後,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姑娘和小夥子們便伴著新郎新娘,圍著燃起簿火的火塘載歌載舞。拉祜人認為,火塘標誌著夫妻雙方有一顆火熱的心,人們圍著火塘歌舞,是祝福新婚夫婦終生相愛。拉祜人結婚這天用來招待客人的東西,是自己的旱菸、烤茶、松子、慄果之類,從來不興講排場。

  但拉祜人離婚就大不一樣。根據他們的習俗,提出離婚的一方,要備辦豐盛的酒席請客,客人不必送禮。這種帶有“懲罰”性質的習俗,目的在於告誡年輕人在選擇物件時要慎重考慮,一旦結婚,就要做到終生相愛。同時,“離婚宴”還含有希望雙方今後不要相互仇視的意義。

  9.世界最古老的婚禮習俗之一 ——摩梭人的阿注

  雲南少數民族的婚姻習俗有趣而奇特,但其中最為獨特的要數瀘沽湖畔的摩梭人的阿注婚。阿注婚分為阿注婚、阿注同居婚、成家婚三種形態。阿注婚:阿注在摩梭語中是親密的朋友之意,其特點是:男不娶,女不嫁,男女各在母系大家庭中生活,結交阿注關係的夫妻沒有實質上的經濟聯絡,男子夜間到女家居住,白天回到母家,所生子女由母親或姐妹撫養,父親不撫養孩子,他撫養的是自己的外甥,而他的孩子又由阿注家舅舅撫養。在農忙季節,女方家需要幫忙,男方可以前去協助。男女之間的愛情是阿注婚的基礎,雙方一旦產生了愛情,就可以結交為阿注關係。阿注婚的特點在於維繫以母親為核心的血緣大家庭,家庭中不存在父子關係、婆媳關係、妯娌關係等。母親死後,家庭中的女子誰能幹就由誰來承擔家庭的重任。阿注同居婚:在長期的阿注婚中,婚姻形態也在逐漸轉變,由分居向同居轉化,其特點是:男女雙方不再各居母家,而是共同生活在一個母系家庭,一般是男到女家(也可以女到男家),無論到哪家,都是母系大家庭中合理的成員。以上兩種阿注婚,同一母系血緣內,是絕對禁止結交阿注關係的。

達斡爾族的婚戀習俗

  達斡爾族實行嚴格一夫一妻制,並一直堅持氏族族外婚制度,以同一個始祖的後裔的“哈拉”,以及從“哈拉”分化出來的“莫昆”的人禁止通婚。後來稱為同姓不婚。姨表和舅表屬於不同哈拉莫昆,所以通婚較多。如果發生族內婚者,不僅受到輿論的譴責,還要受到習慣法的懲處。對於較近知輩分者,要求同輩分的人才能通婚,不同輩分的人不能通婚,以保持著等級、輩分婚的原則。清末,少數富有者納妾,妾在家庭中處於無權地位。入贅現象較普遍,有兩種,一種是正式長期入贅,有財產的繼承權;另一種是臨時入贅,在岳父家從事勞動而沒有繼承財產的權利。

  在達斡爾族的婚戀習俗中訂婚以後,男方要給女方送兩次彩禮,第一次稱大禮,達斡爾族語稱“察恩特”,有馬一匹、牛一頭、豬肉、酒以及點心等,由未婚夫隨行。女方父母要用男方送來的酒、肉等食品來招待本族同姓人。男方來的送禮人要向女方的長輩敬酒,同時要讚美送來的彩禮,未婚女婿給長輩獻酒磕頭,作為認親禮。然後在結婚前一個月,要給女方送布匹、衣服、首飾、被褥等。第二次送禮稱為小禮,達斡爾族語稱“託列”。這時,男女雙方商定結婚事宜,女方母親便叫女婿和女兒在一起吃粥或麵條,同時為他們祝福。

  達斡爾族男女結婚年齡規定,女方為十七、十九奇數,不宜在偶數結婚;也不可在母親生女兒那個年齡結婚;男子一般在二十歲左右。舉行結婚儀式前一二天,新郎要騎馬到岳父家迎親。馬鬃、馬尾上掛上紅、綠布條。到岳父家後,當晚在女方家合房。第二天,由孃家三對男女和一對男孩及本氏族的人組成送親隊伍,新娘坐上華麗的蓬車,由新郎騎馬引路。沿途遇上井,要用紅布蓋上,如中途休息,生火烤肉,進行野宴,碰到任何行人,要請喝喜酒。男家要派人在中途迎候,並向送親的男女敬酒。當新娘到達男家門前時,男方父母及賓客要在大門口迎接。

  達斡爾族的婚戀習俗中的婚禮儀式是在院中設定香案,新郎新娘拜天地,向神叩頭,男方“莫昆達”致祝賀詞,新娘由男方的嫂子或有福氣的中年婦女接到西屋的南炕上,讓新娘盤膝而坐。在西屋南炕設兩席,為女方賓客席,由新郎的伯母、嬸母作陪;西炕設兩席,為女方送親的男賓席,由新郎的伯叔輩作陪。北炕一席,為女方送親的趕車人設,由新郎的表兄弟陪席。宴席結束,賓客當天都在新郎家留宿。次日清晨,新郎家要招待客人吃帶湯的水餃,早餐後舉行賽馬,中午吃手扒肉,午後送親人返回。新郎提前出發,在他們的歸途等候,再次向他們敬酒以表示感謝。

  據達斡爾族的婚戀習俗,結婚後要想離婚是很難的。萬一夫妻反目,要求離婚,雙方父母一定要進行調解,因為在達斡爾人看來離婚是件很不光彩的事。輿論壓力也很大。即使離婚後,女子回到孃家也要遭父母斥責或被人歧視。如果男方有這樣那樣的理由提出離婚,女方莫昆的人要找男方評理。若男方堅持要離婚,離婚的丈夫必須要在眾人面前俯在地上,讓妻子跨過他的頸部,然後由妻子將一布白布纏在男家的煙囪上,象徵丈夫已經死去,才算正式離婚。可是,這樣對男方來說是很不吉利的。

  婦女喪夫以後要改嫁,必須為亡夫服孝三年後方可。有子女者要改嫁,不可帶走子女和財產。如果兒女已經成人,家庭經濟又足以維持生活,則不允許改嫁,如改嫁,則要受到社會輿論指責和被人歧視。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離婚和改嫁的觀念也發生了變化,舊的陋規逐漸被廢棄。


基諾婚戀習俗

  婚戀習俗   1. 尼高卓 階段 尼高卓 是一個供青年聚集玩耍的場所地。在這裡,規定不可公開地談情說愛,男女青年只能用眼傳情,或藉助於口弦、三絃等樂器,悄悄傳遞資訊。基諾人的初戀都是從這裡開始的,這時還處於秘密談情幽會階段。愛情的進一步發展,就到了男女雙方互送信物的階段。以花為媒、以 樹葉信 相會是基諾男 ...

保安的婚嫁及婚戀習俗

  保安族的婚禮一般選在禮拜五(伊斯蘭的主麻日)舉行。   婚禮當天由男方率親朋數十人(內有兩名美女)的迎親隊去迎娶新娘;到女方家裡後,會舉行祝福儀式,阿訇會從視窗向院中撒出一盤紅棗和核桃,由院內年輕人爭搶,表示吉祥如意、早生貴子、夫妻和睦之意,新娘村中的年輕人會向新郎索要羊羔肉,表示你娶走我們村裡的姑娘,是 ...

始興畲婚戀習俗

  畲族婚姻普遍實行一夫一妻制。一般同姓不婚,都在本民族內部盤、藍、雷、鍾四姓中自相婚配。由於姓氏少,加上居住分散,故同姓不同房的或五輩以外的也可以通婚,但比較少見。昔日,畲族青年男女婚前有戀愛的自由。一般透過對唱山歌來選擇伴侶。過去一般都是早婚,在14—15歲就開始結婚,最遲不超過17—18歲。20歲以上結 ...

你所不知道的達斡爾的喪葬習俗文化

  每一個地區都會有自己的習俗,節日的習俗,禮儀文化的習俗,生活作息的習俗,就是喪葬的習俗也是各不相同的,其中最是迥異的是民族的喪葬習俗。   那麼,你知道達斡爾族文化中,達斡爾族的喪葬習俗文化都是怎麼樣的呢?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達斡爾族的喪葬風俗概況:   達斡爾族,達斡爾族主要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和黑 ...

中華民族-- 達斡爾

  主要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和黑龍江省,少數居住在新疆塔城縣。達斡爾”意即“開拓者”。族源契丹。以狩獵和農業為主,漁業較發達。   達斡爾族有自已的語言,但沒有文字;受清朝滿族文化影響,通用滿文。後普遍使用漢文,歌舞、體育是達斡爾人喜愛的活動。傳統的曲棍球近年發展很快。大部分信仰薩滿教,少數人信仰喇嘛教。    ...

達斡爾--簡 介

    在中國東北富饒美麗的嫩江兩岸,生活著一個以農業為主兼事畜牧業和漁獵業的民族——達斡爾族。達斡爾族主要分佈在內蒙古莫力達瓦斡爾族自治旗、鄂溫克族自治旗、黑龍江齊齊哈爾市和新疆塔城等地.   達斡爾族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有文字;受清朝滿族文化影響,通用滿文。後普遍使用漢文,歌舞、體育是達斡爾人喜愛的活動。傳 ...

拉祜喪葬習俗

  1.搓獨格。拉祜語意為 墓地 ,是拉祜族喪葬習俗。遊獵時期的拉祜族,無喪葬活動,也無墓地。據清康熙楚雄心志卷一我: 保從一遇有死者不殮不菲,停屍而去。另擇居焉一。 十八世紀逐漸定居以看,一些地方出現墓地和省萍形式。凡是行土葬的山寨,一般有一片公共山地為墓地。只交是屬於正常死亡的措內成員,不分宗族、信仰、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