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鄂倫春族的世代傳承:古倫木沓節

鄂倫春族的世代傳承:古倫木沓節

  在遠古時代有非常多的文化,特別是祭祀從古至今就是一種習俗傳承,隨著時代的不斷髮展,演變成非常多的形式,而在我國的少數民族鄂倫春族世代傳承的節日古倫木沓節,你對這節日有多少了解呢?本期鄂倫春族文化為你解析。

  古倫木沓節並非是單一的祭神祭祖日,同時還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然而,由於歷史原因,古倫木沓節有很長時間停止活動,近幾年雖然有群眾自發性地加以恢復,但活動的方式和內容已發生了很大變化,一些傳統活動瀕臨消失。因此,保護這一民俗節日刻不容緩。

  鄂倫春族古倫木沓節活動習慣在每年的春季舉行,屆時人們帶著好酒好肉及帳篷等物,舉家騎馬到預定地點參加活動。節日期間,活動內容豐富多彩。白天則舉行賽馬、射箭、射擊、摔跤及唱歌、跳舞、講故事、下棋、玩木牌等文體活動;夜間攏上篝火,請薩滿跳神,祭神祭祖。

  鄂倫春族是我國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之一,自古以來繁衍生息在黑龍江流域和大小興安嶺的密林深處,世代以狩獵和遊獵為生。這種獨具特色的生產生活方式形成了別具一格的傳統節日--古倫木沓節。

  “古倫木沓”為鄂倫春語,意為祭祀火神。古倫木沓節由祭祀火神的儀式演變而來。自古以來,鄂倫春人每到年節或吉日,家家戶戶都要在自家門前燃起篝火,並焚香跪拜禱告,以求火神保佑平安;飯前還要向火塘灑酒拋肉,以示供奉。長此以往,形成了一種世代傳承的民間習俗。

德昂族飲食習俗:日常食俗與節日食俗的不同

  德昂族日常飲食絕大多數以大米為主食,部分地區雜以包穀和薯類。均以蒸燜而食,擅長製作各種糧食製品……那麼,接下來跟隨小編一起來德昂族文化看看德昂族飲食習俗:日常食俗與節日食俗的不同。都有哪些的不同?

  日常食俗

  德昂族絕大多數以大米為主食,部分地區雜以包穀和薯類。均以蒸燜而食,擅長製作各種糧食製品,如:豌豆粉、豆腐、米粉、年糕、粑粑、湯圓等。蔬菜種類繁多,竹筍是四季不斷的蔬菜之一,除鮮吃外,多加工成酸筍或幹筍食用。其他蔬菜的食用,都習慣於在煮燉時配酸筍,煮成又酸又(火+巴)的酸(火+巴)菜,或加油、豆豉、鹽成雜熬菜。酸筍用途十分廣泛,即使在燉雞、炒肉或烹魚時都要加酸筍調味。受當地漢族的影響,許多漢族風味的醃菜、腐滷也是德昂族餐桌上常見的小菜。

  德昂族種茶歷史悠久,茶在德昂族民間不僅是常備的飲料,也是饋贈親友的最好禮品。外出必須砍一段楠竹,削個斜口,放入茶葉注入泉水,用火燒開飲用,別具香味。德昂族也飲酸茶,又稱溼茶,古稱谷茶或沽茶。制酸茶時在茶葉中加少許檳榔,放入大竹筒中壓實,密封筒口,存放一至兩個月發酵後取出,入嘴細嚼,味酸澀,能生津解渴,並有解暑清熱,消食的作用。

  德昂族民間製陶和使用竹編制品歷史悠久,所有炊餐用具,大都是自制的陶器和竹器。

  節日、祭祀、禮儀食俗

  德昂族大部分信奉小乘佛教,在絕大多數的村寨裡都有自己的佛寺和供奉的佛爺,並有小和尚。所有小和尚的齋飯由全寨人輪流佈施。在部分德昂族中,過去一直有見殺不吃、聞聲不吃的習慣。

  直至1950年後,這些情況才有所改變。德昂族民間傳統節日大都與佛教活動有關。如:潑水、關門節、開門節、燒白柴等節日,都要敬佛。

  在開門節時有寺廟的村寨要進行“格聽祭”(慶祝豐收,喜嘗新米之意),要從傣歷12月13日開始準備,有舂新米、煮新飯、做年糕等活動,並要選出兩塊年糕送入本寨的公房(即專供全寨祭祀用的房屋),次日全寨開祭,要由本寨裡的能工巧匠用竹篾做成小房(傣語稱格聽),內裝年糕,由眾人抬著小竹房到寺廟朝拜。

  燒白柴這天,各家要殺雞備酒,全寨共聚一餐,各家還要製作各式糯米糕點,用芭蕉葉包好,蒸熟並隨身攜帶相互贈送,相互品嚐各家的風味,新婚夫妻要帶上加糖的年糕到本寨頭人和長輩家中告拜。每逢節日,相互宴請成俗,不論酒席宴上菜餚多少,均要有一碗用新鮮蔬菜白煮的素菜,食用時蘸辣椒水吃,別具風味。飲酒多是自家釀製的竹筒米酒。德昂族還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龍、谷娘等祭祀習俗,其中以祭龍最富情趣。

  祭日一般選在春季,屆時要殺豬、殺雞,由祭司畫紙龍,眾人叩拜,然後一起飲酒野餐,醉酒後相互打罵,發洩平時相互之間的不滿。此間不許別人勸阻,直到雙方鬥得精疲力盡為止,第二天再相互道歉。

  在德昂族男女青年的訂婚儀式上要斬雞頭,如果雞頭與雞身分為兩半,雙方都

  不能反悔;如果女方不贊同這門親事,就不許殺雞。舉行婚禮通常要進行3天,3天之內全寨男女老幼要到新郎、新娘家裡賀喜,由新郎新娘的雙方家長宴請,並伴以對歌,徹夜不眠。

  典型食品主要有:竹筒搗菜、拌挑手魚、姜葉燉魚等。

鄂倫春族獨有的美味:風味手把肉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大自然為鄂倫春族的飲食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提供了各種各樣的美味佳餚。鄂倫春族文化中,過去鄂倫春族人以野生的動物肉為主食。其中風味手把肉就是鄂倫春族人特有的一種風味肉食品,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下這個鄂倫春族獨有的美味吧。

  鄂倫春族風味手把肉是黑龍江省鄂倫春族人特有的一種風味肉食品。手把肉是鄂倫春族人最喜愛的佳餚之一。

  做法

  手把肉做法十分簡單。先把打到的狍子或獸的皮剝掉,掏出內臟,洗乾淨,再把肉切成幾塊,放在架起的鍋裡煮就行了手把肉一般選用野獸的胸腔部分,如肋骨、胸骨、舌、心等,這種肉貼骨吃起來很香。

  煮制

  煮手把肉掌握火候很重要,掌握好了煮出來的肉既嫩又鮮。狍肉一般開鍋就撈出。野豬、犴和鹿肉的時間稍長些,煮熊肉時間須更長些,煮爛了才好吃。

  吃法

  吃的時候要每人發一把腰刀,再給每人一塊帶骨頭的肉,用刀削著吃。鄂倫春族風味手把肉多不會全熟,都帶著血絲的,只要五分熟就好。吃肉時還要蘸些鹽水,鹽水是用煮內湯調製的,裡面放入少許食鹽,再撒些野韭菜花和野蔥之類的調味品,使肉的味道更加鮮美可口。吃香噴噴的手把肉,當然要配上獵人自己釀製的米酒,邊喝邊聊。如果舀上一碗肉湯,撒上鹽及蔥花,一邊吃肉,一邊喝湯,更是鮮香無比,且具有健身壯骨的功效。

  你可能會喜歡:

  細數江西特色菜,你吃過幾個?

  與眾不同的印度飲茶文化

  麻辣豆腐是哪個地方的菜,什麼菜系

  奶油白菜是什麼菜系,哪裡的菜


鄂倫春帽子狍頭皮帽的特點

  很多民族以前主要是以狩獵為主。遠古人類在狩獵活動中,“衣毛而帽皮”,後來就發明了帽子。帽子開始是為了防禦嚴寒而穿戴的。鄂倫春族的狍頭皮帽就是古時候遺留下來的裝飾品,在鄂倫春族文化中,狍頭皮帽有什麼特點呢?一起來了解下。   “狍頭皮帽”,鄂倫春語稱“密塔哈”,是鄂倫春族婦女的絕活。因為此種帽子是用整狍子的 ...

鄂倫春民歌草原上的一顆“明珠”

  民歌是多種多樣的,他們根據自己的民族特色,有自己民族獨特的風格。很多民族都根據民歌來表達喜怒哀樂之情。在鄂倫春族文化中,他們的民歌種類繁多,曲調獨特。鄂倫春族民歌也豐富了中國的傳統音樂。一起來了解下鄂倫春族的民歌是怎樣的?   鄂倫春族主要分佈於內蒙古自治區的呼倫貝爾盟鄂倫春自治旗、布特哈旗和黑龍江省呼瑪 ...

鄂倫春生活中的娛樂工具口絃琴

  音樂是人類表達自己各種情感方式的重要工具,也是最具有感染力的娛樂工具之一。音樂的旋律能表達出一個人的喜怒哀樂,能夠引起情感的共鳴。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彈奏工具,尤其是一些少數民族都有著屬於他們獨特的樂器。   口絃琴是鄂倫春族民眾生活中的娛樂工具,是鄂倫春族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接下來,一起來看看與眾不同的 ...

中華民族-- 鄂倫春

  主要分佈於內蒙古自治區的呼倫貝爾盟鄂倫春自治旗、布特哈旗和黑龍江省呼瑪、遜克、愛輝、嘉陰等縣。“鄂倫春”一詞有兩種含義:“使用馴鹿的人”和“山嶺上的人”。   鄂倫春民族有自已的語言,一般通用漢語文。信奉薩滿教,崇拜自然物。   新中國成立前,鄂倫春族還處於原始社會,社會內部尚未形成社會分工,只有男女老少 ...

第九名射手座子美(圖)

        第九名:射手座木子美   第九名:射手座木子美   木子美可謂是網路騷女的開山鼻祖,只是她的徒弟   芙蓉姐姐長江後浪推前浪,搶走了她的不少風頭,搞得網友們快要把她遺忘掉了。想當年木子美日記一出,轟動江湖。木子美之名世人皆知。她開放的性觀念讓人瞠目結舌,她率性而為的作風彰顯射手女本色。不過射手 ...

鄂倫春 --簡 介

    鄂倫春族主要分佈在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的鄂倫春自治旗、扎蘭屯市、莫力達瓦旗、阿榮旗,黑龍江省的塔河、呼瑪、遜克、嘉蔭縣和黑河市。“鄂倫春”一詞有兩種含義:“使用馴鹿的人”和“山嶺上的人”。   鄂倫春民族有自己的語言,一般通用漢語文。信奉薩滿教,崇拜自然物。   新中國成立前,鄂倫春族還處於原始社會,社 ...

鄂倫春的喪葬習俗

  鄂倫春族認為人的靈魂不滅,人死後變成鬼,要到 閻門坎 (陰間)去,對鬼不能隨便冒犯。這些觀念影響到他們的喪葬習俗。   鄂倫春族講究安葬迅捷。在葬地選擇上,一般要選擇土地平坦,靠近森林和河流的地方,樹有根,水有源,意味著子孫後代永續不斷。   安葬方式有幾種,其中最古老的葬法是風葬。風葬又可具體地分為三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