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鄂爾多斯敬酒

鄂爾多斯敬酒

  鄂爾多斯酒在鄂爾多斯市東勝區的經濟發展史上,享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鄂爾多斯”白酒品牌凝結過程中也創造了神話般的傳說。“鄂爾多斯”白酒創牌於1953年,在長期的發展歷程中,鄂爾多斯酒業的生產總值、銷售額、利稅和品牌影響力都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現在,鄂爾多斯酒業立足本土,面向全國,建設中國乃至世界規模一流的現代化生態酒業園區,意將“鄂爾多斯”這一民族品牌發揚光大,推廣成為包括紅酒在內的全國性的知名酒水品牌。

鄂爾多斯婚禮:一部蒙古族的風情畫卷

  鄂爾多斯婚禮發源於古代蒙古,形成於蒙元時期。15世紀,隨著蒙古族鄂爾多斯部進入鄂爾多斯地區,其婚禮儀式便在民間廣為流傳。內蒙古鄂爾多斯地區至今仍然比較完整地保留著鄂爾多斯婚禮的儀式程式,並使其發展演變成為一種民俗文化現象,並於2006年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鄂爾多斯婚禮有哈達訂親、佩弓娶親、攔門迎婿、獻羊祝酒、求名問庚、卸羊脖子、分發出嫁、母親祝福、搶帽子、聖火洗禮、跪拜公婆、掀開面紗、新娘敬茶、大小回門等一系列特定的儀式程式和活動內容。這些儀式程式和活動內容既不同於其他民族婚禮的程式,也與其他地區的蒙古族婚禮有別,是蒙古族婚禮中最具特色、最有吸引力、最隆重的形式,凝聚了蒙古民族禮儀風俗的精華,成為迄今保留最完整、內容最豐富的一部蒙古民族風情畫卷。

  這裡的結婚日期一般由喇嘛選擇。結婚前幾天,男家女家通常要宰牛殺羊做準備,備下美酒和煙,製作或購買好看的蒙古袍、馬靴。結婚那天,新郎會在吉祥的氣氛中換上嶄新的裝束。一般是紅緞結冠,或帶“布里亞特”式的圓錐紅纓帽,身著長袍,腳登長靴,負弓帶箭,顯得十分威武英俊。媒人、伴郎也都穿上盛裝。一切具備,新郎和伴郎會在歡呼聲中舉起酒杯,唱起娶親歌。大意是:成吉思汗傳下來的婚禮,是我們最快樂的時候,讓我們在遼闊的草原上,縱情歌唱,幸福萬年長。歌畢,新郎在眾人的簇擁下,跨上駿馬向女家賓士而去。通常新郎到達新娘家時,新娘家的蒙古包會緊閉著,佯裝不知。這時男方會派出一位善於辭令的婚禮祝頌人,與伴娘們用歌聲對答。祝頌人對答如流,眾人方能被請進屋內。新郎進屋後,賓主會高興地為新人的幸福舉杯祝酒、高歌。禮畢,女方家還要派人送親。起程時刻快到時,新娘會罩上鮮紅的面紗,穿上桃紅色的蒙古袍,在送親的祝酒聲中,乘馬繞自家蒙古包3圈,向父母和朝夕相處的姐妹們告別,互相訴說慈愛、感恩、友誼之情,依依不捨。

  鄂爾多斯婚禮集鄂爾多斯蒙古族傳統的祭祀文化、宮廷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民族歌舞之大成,以幸福、吉祥、喜慶、熱烈的情緒貫穿始終,表達了人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願望,具有豐富而深刻的文化內涵。

迷人的鄂爾多斯婚禮

  內蒙古的地域十分遼闊,因而蒙古族的婚姻儀式是多種多樣的,這其中尤以鄂爾多斯婚禮最為精彩。鄂爾多斯婚禮已經流傳了700多年,至今仍保留著古老的風格和情趣。這種婚禮一般要持續兩天,自始至終都洋溢著迷人的蒙古族風情。

  鄂爾多斯婚禮仍保留著男到女家娶親的習慣。結婚那一天,男家附近另設一座披紅掛綠的蒙古包,作為新房。包裡包外都是穿著鮮豔的蒙古袍、歡聲笑語的男男女女,新郎也換上嶄新的裝束,忙碌著準備去迎親。新娘則在自己家的蒙古包內梳洗打扮,迎接新郎的到來。

  迎親的隊伍將在傍晚時分出發。新郎身著紅綢長袍,腰束金黃寬頻,腳蹬高統馬靴,由領頭人、祝頌人陪同,來到蒙古包前象徵蒙古族人民勇敢精神的瑪尼宏棋杆下,由祝頌人領頭,在場賓客和韻,唱起歡樂的迎親歌:“成吉思汗時代許下的婚禮,是草原上最歡樂的時機。抬出那肥壯的牛羊,擺上那豐美的奶食,讓我們在這豐收的季節裡縱情歡樂……”之後,迎親的隊伍揚鞭策馬向新娘家馳去。

  按照傳統的禮節,迎親隊伍在新娘所在的浩特先騎馬繞跑一圈。正待在新娘的蒙古包前下馬,歡聚在新娘家的親友便迎上來,寒暄之間,迎親的祝頌人還未來得及下馬,他手捧的哈達就給新娘家的一位廚師用燒火棍接過去。這時,新娘的親友們在包外圍成一個半月形圈子,作出拒娶的樣子,還用一條絲帶將迎親者擋住,這叫“綵帶隔門”。於是善於辭令的祝頌人便高唱鄂爾多斯民歌發問:“你家天天關門,還是見我們來了關門?是嫌我們來的人多,還是因為錯過了時辰?”口齒伶俐的伴娘就會用民歌反唇相譏。這樣,雙方一唱一答,充滿情趣,直到最後,伴娘才收起綵帶,放迎親者進包。

  進包後,祝頌人拿出送給新娘的首飾和衣物,請女方父母親友過目,並敬獻上奶酒和全羊。之後,新娘家舉行盛宴,招待迎親的人。蒙古包內,男女老少圍坐一堂,杯盞交錯,歌聲不絕,直到深夜。當年長客人走後,一位少女會端上一盤羊頸骨,要新郎從中掰斷。為戲弄新郎,伴娘往往將一根筷子插進羊頸骨裡,當新郎識破伎倆,終於把羊頸骨折斷時,他要當眾與新娘分著吃,以示全心全意的愛情像羊頸骨那般緊緊相扣。

  第二天,新娘要離開孃家時,往往淚如雨下,似乎很傷心。其實這是鄂爾多斯婚禮中的“哭嫁”習俗。這時,祝頌人領新郎“搶親”。陪親的姑娘將新娘保護起來。男方好言相勸不成,便擠進人群中“搶”新娘,場面十分熱鬧。最後,自然還是“搶親”的人獲勝了。

  於是,新娘和親人們依依惜別,送行的人們唱起送親歌,歌聲中,伴娘用紅紗為新娘蒙上頭,然後上馬繞自家的蒙古包一週,便策馬向新郎家馳去。一路上,雙方親友相互追逐嬉戲,看誰搶先到達,最後,往往是男方搶先到家。

  新娘下馬後,先在蒙古包前的瑪尼宏旗杆下舉行“跳火”儀式,取興旺之意。新娘進入蒙古包,祝頌人要向新郎的父母發問,新媳婦矇頭蓋臉,能不能見人露面?回答後,婆婆揭開兒媳的矇頭紗,然後贈送禮品,並給新娘起新的名字。接著,全羊席開始,持續到天明。

  次日清晨,新婚夫婦舉行送客酒宴。送親的眾人都要暢飲三杯,然後方躍馬揚鞭,踏上歸程。


鄂爾多斯那達慕大會精彩亮相亞洲藝術節

     8月19日,作為第十一屆亞洲藝術節主體活動之一的鄂爾多斯那達慕大會在內蒙古成吉思汗陵旅遊景區隆重召開。這是馬隊在鄂爾多斯那達慕大會上繞場表演。新華社小編鄭煥松攝      這是演員們在鄂爾多斯那達慕大會開幕式上表演以弓箭為主題的舞蹈。新華社小編鄭煥松攝    ...

鄂爾多斯·婚禮服飾

  作為第四屆北京國際舞蹈演出季中唯一一臺民族舞蹈表演,12月27日、28日,《鄂爾多斯·婚禮》將在北京展覽館劇場登場。    鄂爾多斯婚禮發源於古代蒙古地區,形成於蒙元時期。15世紀,隨著蒙古族鄂爾多斯部進入鄂爾多斯地區,祭祀成吉思汗的“八白室”安奉在鄂爾多斯境內的甘德爾敖包上,蒙古族的鄂爾多斯婚禮便以其特 ...

鄂爾多斯待客風俗

  純樸、豪爽、好客,是鄂爾多斯蒙古族古樸的民風;每有過路客人,牧人皆以上賓之禮款待食宿,他們認為,在太陽落了以後放走了客人,那簡直是自己的莫大恥辱,也會被鄉鄰小瞧。過去牧區之家無院落,蒙古包從不鎖門,客人來了,若家中無人,欲吃欲喝盡可自取所需;要住,就放心地留下,要走,收拾了餐具可以揚長而去。對於此事,主人 ...

視火為生命的鄂爾多斯蒙古族

  談到火,便使我們想到蒙古人昔日的生活方式:嚴寒的冬季,蒙古人三三倆倆結伴狩獵,他們喜悅地把獵物放到林間空地上或草原上,很快弄來樹枝、樹葉,攏一堆火,把獵獲物烤得半生不熟,一邊美滋滋地吃著,一邊取暖驅寒,火顯得多麼重要啊!人間萬物的迴圈運轉,處處離不開火。蒙古人視火為生命,以火當財富。火還是溝通人們心靈、增 ...

敬酒

  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傳統方式,是表達草原牧人對客人的敬重和愛戴。通常主人是將美酒斟在銀碗、金盃或牛角杯中,託在哈達之上,唱著蒙古族歌曲給客人敬酒,賓客應隨即接住酒,接過後用無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爐方向點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不會喝酒的賓客也不要勉強,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純潔的情誼。 ...

鄂爾多斯蒙古族舞蹈

  蒙古族舞蹈久負盛名。鄂爾多斯是舉世矚目的民族藝術之鄉,這裡的舞蹈以它獨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魅力,躋身於偉大祖國的民族舞蹈藝術之林。   鄂爾多斯民間舞蹈反映了歷史文化、民族團結、生產生活和愛情故事,它深深地植根於鄂爾多斯古老的文化和當今沸騰的牧民生活沃土之中。《筷子舞》雄健有力,節奏強烈,民族特色濃郁, ...

鄂爾多斯風俗喝奶茶

  客人被邀請進蒙古包,主人先在紅漆小桌上擺上黃澄澄的酥油、珊瑚狀的乳酪、似餅薄厚的奶皮子,以及炒米、紅糖、油炸 食品。然後就拿著瓷質精細、圖案豔麗的小碗,用小木勺舀進少量炒米,沏上滾燙噴香的奶茶,敬讓客人暢飲。蒙古人用磚茶、 牛奶或羊奶、食鹽熬製的奶茶鹹香可口,初次品嚐它的人,也都會感到滿意。 嚐鮮奶: 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