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重慶風俗-涪陵:踩池子

重慶風俗-涪陵:踩池子

  涪陵:踩池子

  “踩池子”是製做涪陵榨菜一種必不可少的勞動。艱辛和智慧釀出了涪陵榨菜那鮮、香、脆的獨特風味,十多次加工、十多種工藝,唯有醃製時“踩池子”是最富有享受的勞動。醃製榨菜時,在池內鋪上一層菜頭,拾在菜頭上灑上一定比例的食鹽,將菜和鹽踩得嚴嚴實實。一層一層地踩、一層一層地疊高,直到池滿,當地人叫做“踩池子”。“踩池子”又是一種極為風趣的勞動。口要喊、腳要踩,需要所有的踩池人動作協調一致,齊心合力。一人領喊,眾人附和,似川江號子。聲音粗獷豪放,很氣派;言詞豐富,娓婉動聽;而且從不會有膛舌現象和語言障礙。“踩池子”不分男女老幼,自由組合,幾人或十幾人踩一個池,池子通常一間屋子大小,用條石或水泥築成,低於地面成方形或長方形。踩池人的動作很好看,雙手反揹著,一左一右,一前一後,有節奏有韻律地跟著指揮員的號子聲調,用力地踏著腳,合拍地旋轉著。口裡喊著號子,腳上踩著拍子,人頭攢動,高潮迭起。那聲勢、那氣派,聽來象是在賽歌,看去又似跳著踢踏舞。真是風情濃濃,詩情濃濃,令人陶醉。

貴州東南侗族婚禮習俗:踩腳後跟試情意

  踩腳後跟 是貴州東南一帶侗族青年交往的一種活動。侗族小夥子若是看上了哪位姑娘,他就會在趕場的時候,悄悄地跟在對方身後,故意踩一下對方的腳後跟。對方被踩了,回過頭來覺得這個小夥子自己中意,便會跟著對方走,一直走出場外,兩人悄悄細談。如果自己不中意,就假裝不知道,不去理睬。踩的人發現對方不跟出來,也就作罷,再進場另覓物件。

  在我國侗族部分地區有 夜娶 、 夜嫁 的習慣。娶親一般都是深夜。男家三十多人的迎親隊伍,除吹鼓手外,每人舉著一個松明火把,穿山過坳,越溪串案,火紅一片,活象一條翻騰跳躍的火龍;再加上嗩吶鑼鼓的敲打和吹奏,在這寂靜的偏鄉僻寨,越發顯得歡快和火熱。

  夜行十餘里,迎親隊伍到達新娘的團寨裡,但團門緊閉(每個團有一張大門)原來這裡不可輕易進門,設有道道 歌卡 。迎親隊伍每經一道 歌卡 ,都要對歌。一盤一對應答如流,方許進去,進了團門,是否接出新娘,還要費力氣突破最後一關,因為新娘屋裡對歌手雲集,即興盤問。什麼古往今來,天文地理,時事政策,隨意編成,脫口而出,這就需要迎親的男家歌手隨機應變,很快地巧妙地對答出來,方可發親。這確實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桃花源風俗風情:古人遺風

  桃花源上接五強溪,下連武陵,相傳是古代秦人躲逃連年戰亂和苛捐兵役的避難之所。他們在這與世隔絕的地方自勞自食,繁衍子孫,獨成一方風水。至今這裡古撲的民風民俗,仍展示著她作為洞天福地的往日的情愫。

  桃花源有秦人洞,秦人洞裡有一村莊名三合村。三合村有數十戶人家,他們大都姓秦,因此該村也叫秦人村。這些姓秦的村民是否是進洞避亂的古代秦人的後裔?沒有誰去做具體的考證,反正一個“秦”字貫古今,他們的衣食住行習俗確實與當今現代社會風尚有許多不同。

  衣: 以前這裡人們的衣料全為家織土布。各家備有紡車、織機,自產棉花,自紡自織,織成的土布再用植物染料染成或青或蘭或灰或紫的顏色。衣裳多為自家制做,將染色的土布裁成片,再一針一線用手工連綴。也有上門做衣的裁縫,一個灰包,幾根針,幾絡線,一雙形似當今帶把小鋁鍋的生鐵熨斗就是他們的全部工具。衣服的式樣是男為封襟衣。女為大件衣,一色的佈扣襻,褲子全為大折襠褲,4尺大的褲腰,在肚前一抄一折,再繫上布帶。如今,村裡年輕人的服式與洞外人的幾乎沒什麼兩樣,但不少老年人仍穿著對襟衣,大件衣,折襠褲。不過老年人衣服的布料再也不是土紡土織的了,而是去市面上挑選。去村裡走走,仍可尋見木製的紡車和織機。雖然這些都閒置不再用,但也展示著歷史。即使在普遍使用縫紉機的今天,村裡仍有提火熨斗拿灰包的土裁縫。

  食:當然是主食大米,與洞外的村民幾乎沒什麼兩樣。這裡所指的“食”,是專指加工大米的工具。秦入村裡的村民們以前加工大米的工具是碟子、石碓、風車。碟子圓形,有上下兩扇。下扇固定在木架上,中間有一硬木軸,上扇繞木軸在下扇上轉動。上下兩扇磨擦的面有規則地嵌有許多硬木片以為齒,齒縫間用黃土夯緊將齒固定。碟子的作用是將殼肅去粗殼。用碟子加工時將稻殼堆在上扇盛殼的容鬥內,以人力推動上扇轉動,稻殼透過木齒磨擦,從上下?W面的縫隙間灑下去了粗殼的糙米。糙米再經過石碓加工便成為熟米。如今村民食用的大米大都是機器加工的,但村裡仍有作坊可為村民用古法加工大米。確實有的村民原來作坊裡用?W子、石堆加工大米,他們(特別是老年人)認為,這比機器加工大米味更香質更柔。

  住:以前村民的住房全是清一色的竹籬茅屋。茅屋傍山而建,各自獨立,確是“雞犬兩相聞”。屋記憶體設簡陋,石板木塊是凳,木板相拼為床,葫蘆(俗稱蘆瓜)剖開成瓢,磚頭砌壘即?^。如今茅屋為木屋所代替。木屋又全是小青瓦、白粉牆,仍具古代遺風。家家戶戶雖然有了電視機、電冰箱,那剖開的蘆瓜瓢卻一脈相沿。

  行:秦人村雖緊臨國道,但村裡不通公路,在田園上縱橫交織的是阡陌交通田園上的這些阡陌並非說優於水泥路、柏油路,但的確也有它的優點。它透著芳草的青味和泥土垢溼氣,赤腳踩在上面使人感到溫乎乎的舒坦,更使人感受大地脈膊的跳動。


桃花源風俗風情中秋賞月

  “月到中秋分外明”。桃花源山青水秀,幽靜神秘,中秋之夜的月亮似乎比哪裡的都更大、更圓,更亮、更美。中秋賞月,也就成了這裡百姓的一大樂事。   桃花源的百姓中秋賞月有許多講究:一是全家人必須團聚在―起,只要能放下手頭事情的,都會緊趕慢趕地趕回家來。月亮是圓的,而且比一年中任何時候的月亮都更大更圓;月亮團圓, ...

桃花源風俗風情以石訂親

  桃源北邊一帶,風行以石訂親,這是桃源北路一種古老而樸實的訂親方式。   訂親發喜這一天,男方從頭到腳裝束一新,然後挑著的擔裝著稻草紙的笆簍到女方去送禮。女方全家經過對草紙一張一張地檢驗和評定,認定合格,才許訂親。作為定親禮品的這擔稻草紙必須是男方從頭到尾親自制作,中間絕不許外人幫助和代替。倘有違犯,日後查 ...

重慶風俗

  “踩池子”是製做涪陵榨菜一種必不可少的勞動。艱辛和智慧釀出了涪陵榨菜那鮮、香、脆的獨特風味,十多次加工、十多種工藝,唯有醃製時“踩池子”是最富有享受的勞動。醃製榨菜時,在池內鋪上一層菜頭,拾在菜頭上灑上一定比例的食鹽,將菜和鹽踩得嚴嚴實實。一層一層地踩、一層一層地疊高,直到池滿,當地人叫做“踩池子”。 “ ...

重慶巿涪陵區有些啥學校

  1、長江師範學院是重慶市“一圈兩翼”戰略支點上唯一一所本科院校。   2、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是重慶市人民政府舉辦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學校。   3、重慶市涪陵廣播電視大學於1979年1月與中央電大、四川電大同步開辦。   4、重慶文理學院是重慶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國家首批卓越農林人才 ...

錫伯族有趣的風俗文化發麵餅與好兒媳

  在錫伯族中會不會做發麵餅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對於女孩子來講。她們嫁人後,如果不會做發麵餅的話,會被公婆評價為不稱職。所以做好發麵餅對於每一個錫伯族女孩來說是很重要的事情。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錫伯族文化吧!   發麵餅是錫伯族人早晨餐桌上必有的食物。   在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曾經流傳著這樣一種 ...

朝鮮族特有的風俗之一搗衣

  朝鮮族文化大家瞭解多少呢?朝鮮族習俗形式多樣,但最有趣的就是搗衣。搗衣?就是拿著棒槌捶打衣服,可能你覺得這沒什麼有趣的,但當你聽到搗衣發出的聲音,你就會不知不覺走進哪種意境,那麼,大家就隨小編去看看朝鮮族特有的風俗之一:搗衣吧。   搗衣是朝鮮族特有的風俗之一,每年的仲秋時節,朝鮮族婦女都要拆洗衣服被褥, ...

青島傳統風俗活動天后宮民俗廟會

  青島一個美麗的海港城市,是我國第二個吞吐量達到億噸的大港,在過去人們因地制宜,以漁業為主要的生活手段,但是大海上氣候變幻莫測,風雨無情,天后宮就是為了保佑海上作業的人們而設立的,後形成一系列傳統活動,流傳至今成為青島文化的一部分。   起源   天后宮是明代成化三年(1467年),由青島村胡姓族人捐資興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