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錫伯族有趣的風俗文化:發麵餅與好兒媳

錫伯族有趣的風俗文化:發麵餅與好兒媳

  在錫伯族中會不會做發麵餅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對於女孩子來講。她們嫁人後,如果不會做發麵餅的話,會被公婆評價為不稱職。所以做好發麵餅對於每一個錫伯族女孩來說是很重要的事情。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錫伯族文化吧!

  發麵餅是錫伯族人早晨餐桌上必有的食物。

  在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曾經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能否做好發麵餅,是公婆評價一個新媳婦是否“稱職”的“三好”標準之一。即:灶臺是否乾淨,丈夫的衣領是否有黑垢,發麵餅是否烙得好——不會烙大餅的姑娘甚至會嫁不出去。

  在錫伯族群眾中還有一個傳說:新媳婦第一次為公婆做早餐,烙得第一張發麵餅先揹著家人偷偷吃掉,因為第一次為公婆做飯難免心情緊張、掌握不好火候。第二張發麵餅烙好後,新媳婦又悄悄把丈夫叫進廚房品評。之後,新媳婦才有自信將第三張發麵餅呈現給公婆。這一情形與古詩“三日入廚下,洗手做羹湯。未諳翁食性,先遣小姑嘗”所描寫情境非常相似。

  錫伯族人做發麵餅的酵面也有說頭,說它是200多年前從東北西遷時帶出來的;在近兩年的西遷的路上,人們每天一如既往地做著發麵餅,將酵面帶到了伊犁。

  錫伯族發麵餅的做法很有講究:前一天晚上發麵,第二天一早烙餅。烙餅的技法是“三翻九轉”,即餅子在鍋裡只翻三次,每翻一次又左右轉動三次。以這種“程式化”的工序烙出的餅子,皮兒像饅頭皮一樣薄而軟,中間發得似蜂窩。做發麵餅還有一個講究,就是不放油。

  錫伯族人吃發麵餅時,佐以自制辣醬、花花菜。自制辣醬並不很辣、有淡淡的甜味,還拌有新鮮韭菜。用辣醬卷大餅,吃起來特別爽口。花花菜是錫伯族人的特色菜,秋天人們把芹菜、白蘿蔔、胡蘿蔔、韭菜等切成絲醃在罈子裡。它與普通鹹菜的不同點是鹹味很淡。手巧的人醃製的花花菜紅、黃、綠、白色彩分明,看上去如新鮮菜一般。

  錫伯族人吃發麵餅、卷辣醬、吃花花菜的同時,還要喝濃香的奶茶。

  時光流轉,雖然錫伯族人的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但他們吃發麵餅、喝奶茶,做辣醬、花花菜的習慣依舊。當然,不會烙發麵餅的姑娘嫁不出去也早成歷史,但她們的家人不會因此吃不上發麵餅——如今,在察布查爾縣城、鄉鎮,錫伯族風味餐館隨處可見。

  您可能還喜歡:

  詳解瑤族傳統服飾文化:瑤族馬尾帽

  白族建築文化,你瞭解多少?

  侗族信仰,你所不知道的侗族信仰文化

  漢族的元宵節做什麼,漢族元宵節習俗

冬至風俗:冬至拜師與祭孔

  我國一向有尊師傳統,冬至祭孔和拜師就是一種集中表現。《新河縣誌》載:“長至日拜聖壽,外鄉塾弟子各拜業師,謂‘拜冬餘’。”“拜聖壽”,“聖”指聖人孔子,就是給孔聖人拜壽。因為“冬至”曾是“年”,過了冬至日就長一歲,為之“增壽”,所以需要拜賀,舉行祭孔典禮。《南宮縣誌》則說:“冬至節,釋菜先師,如八月二十七日禮。奠獻畢,弟子拜先生,窗友交拜。”“釋菜先師”就是一種祭孔的形式,是指以芹藻之屬禮先師孔子。古時始入學,行“釋菜”禮。春秋二次祭孔則用“釋奠”禮。“釋菜”禮比“釋奠”禮輕。為什麼冬至祭孔較“春秋二祭”禮輕呢?因冬至祭孔是沿用的年禮,過年是要放學、開學學生入學,祭聖人只是例行公事,不是專門舉行的典禮儀式。《定興縣誌》記載:“冬至,釋菜先師孔子,師率弟子行禮,弟子拜師,窗友互拜,謂之‘拜冬’。教授於家者以次日宴飲弟子,答其終歲之儀,多食餛飩。”《武安縣誌》也有祭孔拜師的記載:“冬至節,釋菜先師,學校兒童醵金祭禮,午聚餐校內。”師生互相宴請,如《懷安縣誌》所載:“冬至前一日,館徒為師具饌,宴衎盡歡。次日,衣冠拜師,師亦命酒。”有的地方學生家長也與子弟一起參加拜師和宴會活動。“冬至節,民國前,學校師生拜先師孔子,名曰‘拜聖’。學生父兄以率子弟拜謝塾師,宴會一日。”(《威縣誌》)“教員與學生父兄會飲。”(《廣宗縣誌》)冬至日又是對教師定聘約和解僱的日子。《靜海縣誌》記載:“冬至日,塾師非次年有成約者即敬。”

  冬至節又稱“豆腐節”。來歷據山西《虞鄉縣誌》記載是:“冬至即冬節,……各村學校於是日拜獻現實。學生備豆腐來獻,獻畢群飲,俗呼為‘豆腐節’。”

  祭孔子拜聖時,有的縣掛孔子像,像下邊寫一行字是:“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像”。有的是設木主牌位,木牌上的字是“大成至聖文宣王之位”。據說這“大成至聖文宣王”的稱號是後世的皇帝策封的。筆者幼年入學時,還給木柱牌位磕過頭哩。

  據《清河縣誌》記載,在冬至祭孔時還要“拜燒字紙”。愛惜字紙,不許亂用有字的紙擦東西,在民間、尤其在士子文人階層非常看重,認為愛惜字紙是對聖人尊重的表現,如亂用字紙揩抹髒東西就是對先師的褻瀆不恭。所以把帶字的廢紙收集起來,在祭孔時一齊燒掉,燒字紙時也要師生一齊跪拜。

  冬至“隆師”,隆又“尊崇”一義,“隆釋”就是敬師、拜師。此俗流行面極廣。民國前,各書院、學院和私塾均非常重視這一習俗;民國後,一些私塾還在奉行“隆釋”。為什麼在冬至日要“隆釋”呢?《藻強縣誌》解釋說:“冬至士大夫拜禮於官釋,弟子行拜與師長。蓋去迎陽報本之意。”看來這種說法比較接近事實。

  如今,各地在冬至都不進行“隆師”活動了,這種習俗已經銷聲匿跡。但是,冬至節總是給人留下了“我國最早的教師節”的好名聲,獲得了後人的讚美。(劉其印)來源:中國民俗網

天津傳統風俗:打囤與填倉

  天津傳統風俗:打囤與填倉

  P>舊曆正月二十四打囤,是源於河北省農村的習俗。早晨或傍晚,用木棍敲打用葦蓆圈成的盛糧食的容器,象徵著糧倉已清整好,準備著糧食源源不斷地入囤。打囤的習俗表現了經飢餓煎熬的農民對吃飽肚子的企盼。天津人大都到糧店買糧,盛糧的容器改為布口袋或陶瓷盆罐,本無囤可打,但由於居民的組成成份大部分來自河北省、山東、山西等地的農村,仍長時間保持著打囤的習俗,只是內容有了變化。晚飯後,用白色的粉筆在院中或街中心的地上,畫一個圓圈,比作糧倉;然後把春節期間門窗上懸掛的"掉錢兒"撕下幾個"錢兒"包好,或者包些米、豆等,擱放在所畫圓圈的中心,用磚塊壓好,謂之已打囤。相傳這一天也是老鼠會親的日子,人們須早睡覺,免得打擾老鼠們的好事。否則老鼠就會報復,咬壞衣物和食品。

  舊曆正月二十五的填倉同打囤一樣都是農村的習俗。糧食入倉,滿滿當當,豐衣足食,家丁興旺,同樣表現出一種美好的願望。填倉日,家家喝魚湯,取其年年有餘的意思。婦女切忌做針線活,紮了倉官的眼睛,無神靈保護糧倉,那還了得。隨著都市經濟的發展和現代文明的提高,人們再不需為吃飽肚子而發愁了。所以打囤、填倉的舊習俗漸漸地被遺忘。在這二天,偶爾也會傳來稀稀落落的鞭炮聲,似乎告訴人們該打囤、填倉了。然而,很少有人再去迎合。

  /span>


愛心早餐玉米發麵的做法

  玉米發麵餅,有防癌、降膽固醇、健腦等功效。   麵粉和玉米麵按4:1比例加入水和酵母粉,   揉搓成麵糰放置使其發酵   放置一個晚上,發酵至兩倍大   準備好乾麵粉和黑芝麻   將發酵好的麵糰分成三份分別揉搓成團   兩面沾上黑芝麻   電餅鐺預熱後,將擀好的餅放上去。蓋上蓋子烤   烤制一面焦黃後翻面 ...

飲食文化獨特的湖北飲食習慣習俗

  湖北文化那是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所建立起來的,優秀的地理環境和悠久的歷史造就了湖北獨特的飲食習慣與習俗,三面環山,中部處在“魚米之鄉”江漢平原,使得湖北不僅有山珍,也有海味。同時保留我們最基本農業生產。   楚人飲食之原料,為楚地所產,它的特色和水平,與楚地物產資源特色和生產力發展水平相一致。楚人飲食文化 ...

文化雞尾酒的來歷發展變化

  雞尾酒這是一款混合酒,透過不同的口味除錯,營造出全新的口感,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一定的營養價值。它的命名方式也是酒文化中最特殊的一個,五花八門,千奇百怪。配方多大幾萬種,色彩和味道都有所不同,愛酒人士必不可少的選擇。   起初,雞尾酒製作比較簡單,就是是一種酒精量很少的冰鎮混合飲料,經過不斷髮展,雞尾酒又 ...

中國飲食文化立冬冬至的食禮

  古人為了更好的區分氣候上的變化,創造了二十四節氣。時至今日節氣的變化更是提醒著我們在生活中氣候變化帶來的溫差,這時候應該調整飲食起居,所以節氣的食俗被格外重視,那麼從用餐禮儀文化的角度來看,立冬和冬至節氣裡該有什麼食禮?   11月7日(農曆十月初三)立冬;12月22日(農曆十一月十九)冬至。立冬的意思: ...

美國有趣文化風俗

  中國算是受美國文化比較深的一個國家,尤其是年輕一代,受美國的NBA、美劇、好萊塢電影的影響,很多人喜歡美國人的生活方式,會對美國比較嚮往,事實上,美國是一個種族大融合的社會,下面就來了解下那些有趣的美國風俗文化。   美國西岸檔案VS. 美國東岸文化以矽谷灣區(Silicon Valley, Bay Ar ...

英國有趣文化風俗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英國的電影,多呈現的一些英國文化還是非常有意思的,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國情,體現在文化的層面上就會各不一致,英國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都是非常有紳士風度的,一度受到很多年輕人的追捧,接下來我們就來小了解下英國的一些比較有趣的文化和風俗吧。   見面風俗   我們中國人第一次見面的雙方除了是很正式的 ...

佛教文化佛教的關係

  佛教源於印度,佛教文化開始距今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主要的宗教之一,因其哲理部分與儒家、道家學說互相影響,轉而發展成中國民族的宗教之一。佛教釋迦牟尼認為世人的苦皆因貪、嗔、痴而生,便以無我為核心,推崇佛法,為求解除人們心中的枷鎖。   蓮花與佛教的關係十分密切,可以說“蓮花”就是“佛”的象徵。佛教有“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