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盔的來歷有二種說法,一種是鍋盔最初不叫鍋盔,因其外形酷似樹墩的橫截面,因而被叫做“墩餅”。當時秦軍行軍時士兵配發的墩餅,一個都有五六斤重,一個墩餅的直徑大約在50~60釐米左右,厚度也都在15釐米左右。而且士兵的攜帶方式也很獨特,兩個墩餅為一組,在每個墩餅上鑽兩個眼,用牛皮繩繫好,前胸、後胸各搭一個,如同民間過去常用的褡褳一般。這一特殊的攜帶方式在突遇作戰時,墩餅竟成了極好的單兵護具,起到了盔甲(防彈背心)的作用,更難得的是,敵軍射過來的箭,紮在墩餅上,被秦軍士兵拔出來後,又可用來射殺敵軍,墩餅能“吃箭”,也成了秦軍獲勝的一大法寶。而後士兵們便把墩餅喚作“鍋盔”,即用鍋烙出來的硬麵盔甲。“鍋盔”也由此而名聲大振。秦人出門,家中必烙鍋盔,讓出門人帶上,這一習俗延續至今。一種是唐代官兵在為武則天修建乾陵時,因服役的工匠人數很多,往往為吃飯而耽誤施工程序,於是一名士兵就把麵糰放進頭盔裡,把頭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了餅,把這種餅稱之而鍋盔。
鍋盔攝影圖
鍋盔是西北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等地的民間小吃,尤其在陝甘寧青地區流傳已久。本源於外婆送給外孫賀彌月而贈的禮品,後發展成為風味方便的食品。
現在我們提到鍋盔,最先想到的應該是陝西,有句順口溜不是說“陝西八大怪,鍋盔象鍋蓋”。不錯,這鍋盔就是陝西八大怪之一。鍋盔製作工藝精細,素以“幹、酥、白、香”著稱。乾硬耐嚼,內酥外脆,白而泛光,香醇味美。
相傳武周(唐武則天)時期,官兵為武則天修建乾陵時,因工程巨大,大量民工需要忙碌工作,且工地無烹呼叫具,所以官兵以頭盔為炊具來烙制面餅,故取名鍋盔。從此後,築陵工地上香氣瀰漫,總監嚐到這種香味異常的饃後,感覺不錯,忙派專人送到京城長安。因此饃不同一般,後來唐王朝每年就要乾縣進貢鍋盔饃。這種烙饃的方法,逐漸流傳到民間。
雖然傳說如此,不過更貼近事實的說法是,鍋盔始於戰國時期長平之戰,要比唐早1000多年。
每年春節之前,我們都會先過個小年。小年雖然不像新年那樣盛大,卻也是我國傳統不可缺少的習俗之一。全國各地過小年的習俗不盡相同,在陝西等地有小年吃鍋盔的習俗。這裡的鍋盔可不是鐵鍋、頭盔的含義,而是一種傳統的美食哦。
小年吃鍋盔的習俗
小年有很多風俗,每個地方的習俗又有些差別。農曆的臘月二十三即為小年,每到這一天人們會早早的備好吃食,迎接灶王爺,陝甘寧青地區準備的吃食就是鍋盔。當地人認為,小年吃鍋盔象徵團團圓圓,平安完美。所以小年家家戶戶都必備鍋盔。
什麼是鍋盔
很多人都沒聽過或者吃過鍋盔,從字面上的意思,很難看出來是一道美食。鍋盔又叫鍋魁、幹饃,是陝西省關中地區以及甘肅省地區城鄉居民喜食的地方傳統風味麵食小吃。餅大直徑二尺外,又圓又厚像鍋蓋,所以取名叫鍋盔。鍋盔源於外婆給外孫賀彌月贈送禮品,後發展成為風味方便食品。陝西鍋盔的製作可追溯到商周時期。相傳周武王伐紂時鍋盔就被用做兵士的軍糧,在陝西西府一帶,還有一個鍋盔品種叫武王鍋盔。鍋盔雖然是街頭小吃,但是味道很好,所以廣受當地人民喜愛。
哪些地方小年吃鍋盔
我國地大物博,飲食文化各有千秋。鍋盔是西北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等地的民間小吃,尤其在陝甘寧青地區流傳已久。省外人編成的順口溜陝西十大怪中,有一怪為烙饃像鍋蓋,指的就是鍋盔。關中較為著名的有乾州鍋盔、涇陽鍋盔.武功縣鍋盔、長武縣鍋盔、岐山縣鍋盔,扶風縣鍋盔,鳳翔縣鍋盔,西和鍋盔。鍋盔的製作方式不難,主要是用麵粉透過發酵、烙烤而成的,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找個機會嚐嚐。
鍋盔(英文:guokui),又叫鍋魁、幹饃,是陝西省關中地區以及甘肅省武威地區城鄉居民喜食的地方傳統風味麵食小吃。餅大直徑二尺外,又圓又厚像鍋蓋。
鍋盔源於外婆給外孫賀彌月贈送禮品,後發展成為風味方便食品。料取麥面精粉,壓稈和麵,淺鍋慢火烘烤。省外人編成的順口溜“陝西十大怪”中,有一怪為“烙饃像鍋蓋” ...
加酵母和好面後擱置半個鐘頭。鍋盔又叫鍋魁、幹饃,是陝西省關中地區以及甘肅省武威地區城鄉居民喜食的地方傳統風味麵食小吃。餅大直徑二尺外,又圓又厚像鍋蓋。
鍋盔源於外婆給外孫賀彌月贈送禮品,後發展成為風味方便食品。料取麥面精粉,壓稈和麵,淺鍋慢火烘烤。省外人編成的順口溜“陝西十大怪”中,有一怪為“烙饃像鍋 ...
1、正宗鍋盔是發麵做的。做鍋盔最重要的是把面和好後慢慢地盤、揉,把麵糰揉得充分,做出的餅咀嚼起來口感才好。鍋盔看起來硬硬的,吃起來也是韌性十足,大多數人都以為它是用“死麵”做的,其實不然。
2、在和麵時要用發酵後的面搭配著麵粉在一起才行,否則麵餅吃起來會像石頭塊一樣了。鍋盔,原來行軍打仗計程車兵為方便 ...
1、750克麵粉加酵母加溫水和麵(稍軟),發2個小時。
2、發好後取出麵糰加一點食用鹼面揉勻擀成稍薄的圓面片刷油,撒上鹽,花椒麵,芝麻面,沿半徑切一刀然後順時針捲起。
3、擰幾下壓扁擀成2公分厚的麵餅撒上芝麻放進事先預熱刷好油的傲子烙,正反見面反覆烙,直到麵餅金黃,變厚聞見香味時取出。 ...
1、是取麥面精粉堆的面案上,再按面7分、水3分的比例往面坑裡充水,並迅速和成麵糰。
2、擱以前,如果是冬天,室內溫度不夠,主家會在面案下放一盆炭火,透過加溫,促使麵糰儘快發酵起來。
3、夏天溫度高,不用另外生火加溫。待麵糰發起膨脹後,一邊往裡面兌乾麵,一邊用力揉壓麵糰,翻來覆去,直至麵糰不沾手為止 ...
1、麵粉中加入酵母,再加入溫水,攪拌成絮狀。
2、柔成光滑的麵糰,醒發25分鐘,排氣。
3、在肉餡中加入適量花椒粉、制好的油酥是這個樣子的。
6、將排好氣的麵糰,分為16小份,擀成長舌狀。
7、從下至上捲起來。
8、再擀成長舌狀,抹上油酥。
9、鋪上肉餡,兩邊留1釐米左右寬度。
...
傳統的砂鍋是陶器的一種,砂鍋的發明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劃時代的標誌,也是人類發展最偉大的發明,傳說是堯帝發明了砂鍋,至今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考古發現,早在新石器時期,人們就開始使用夾砂鍋,夾砂鍋是新石器時代製作普遍的一種陶器,以紅陶和灰陶為主,經過歷代改良,夾砂鍋演變成了現在我們使用的砂鍋,傳統砂鍋是由不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