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之夜,到處燈火輝煌,真是“火樹銀花不夜天”。閩南一帶鄉村過年習俗顯得與城市不盡相同。鄉村農家,房多門多,除了貼春聯外,房門兩側還要擱置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叫“門蔗”,方言“蔗”與“佳”近音,寓意進入佳境。廳堂中案桌擺有隔年飯、長年菜、發糕,並插上用紅、黃兩色紙紮的“春枝”,寓意飯菜長年豐足,吉祥發財。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門外,點燃待其煙繞火旺,男人依輩分跳過這堆火焰,邊跳邊念:“跳入來,年年大發財;跳出去,無憂共無慮;跳過東,五穀吃不空;跳過西,錢銀滾滾來。“這叫”過火群“,象徵燒掉舊歲的邪氣,消災過運,迎來乾乾淨淨,大吉大利的新年。接著是求如願”。據“搜神記”說:“商人甌明,過青草湖,湖神邀歸,問所需?有一人私語曰:‘君但求願,不必別物’明依言,湖君許之,呼如願出,一少婢也。至家數月遂大富。後歲旦,如願起晏,明鞭之,如願走入畚帚中不見,明家漸貧。”所以“跳火群”後,就要用新掃帚打掃廳堂,掃完後掃帚畚斗擱在一起,垃圾堆放門邊,希望如願再從畚帚中走出來,幫助發家致富。同時要把跳火群未熄的餘灰收集一些添於炭爐中,叫“添旺”,象徵更加興旺。家長率子女圍坐爐旁,叫“圍爐守歲”最好通宵達旦守著,據說這是為父母添壽。此時,長輩給晚輩分壓歲錢,叫“分圓”。隨著社會進步,生活節奏加快,閩南鄉村一些繁瑣的習俗已逐漸被廢止了,但農家企盼好年景的風俗仍保留下來。特別是“圍爐”在臘月寒冬,全家人圍在暖烘烘的小爐旁痛飲暢談,述舊歲展望未來,那是多麼難得,多麼溫馨,多麼幸福啊!真個是:歲月逢春花千樹,笑飲豐年酒一杯;骨肉親人手挽手,一心同步青雲路。
過去,閩南一帶鄉村過年習俗與城市完全不同,不僅習俗多,食物多,而且年味也足。傳統習俗裡,“年”是從臘月十六開始,到新年的正月十五才屆尾聲,長達一個月之久。這期間迎來送往,繁忙、喜慶、回顧、憧憬交織一起,構成了閩南農村濃郁的“年味”。雖然,如今的農村已經逐漸城市化,老的習俗保留下來的越來越少,但是其濃厚的年味依舊是城市裡找尋不到的。
一、祭拜風俗最是多
閩南人十分重視祭神祭祖,尤以過年前後為最。
【十六“尾牙”敬土地】按照習慣,農曆每月的初二、十六,閩南人要祭拜土地公,所以臘月十六的祭拜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俗稱“尾牙”。這也是與每年的二月初二第一個“做牙”日——“頭牙”相呼應的。“尾牙”這一天,一般百姓家要燒“土地公金紙”以祭神,祭拜時在門前擺上長凳(或案几),供上“五味碗”。而單位、公司,也在這一天宴請員工,以犒賞一年來的辛勞,這就是“尾牙宴”的由來。只是,大家一定要記牢哈,“尾牙宴”中的諸如魚頭、雞頭等,下屬千萬不要動,因為其暗喻“吃頭”,會引起上司的忌諱。
【廿四“送神”清房屋】閩南有句諺語:送神風、接神雨。意思是,臘月廿四家家戶戶恭送灶王爺上天“言好事”,這天的天氣有風,就是“一路順風”。而正月初四迎接灶王爺下凡的這一天,如果有雨,昭示著來年風調雨順。按照廈門舊俗,只有到了臘月二十四送走家裡供的“灶王君”等神後,方能百無禁忌放心搞衛生,形成“送神”與“除塵”習俗。
【三十“敬拜”後圍爐】大年三十這天,還有一道必不可少的祭拜禮儀,那就是敬天公、祭祖公。過去,這天的“敬拜”是非常隆重的,不僅要擺上供品選個吉時“開敬”,而且一家老小要焚香禱告,祈求來年的安寧康樂。敬完天公後,還要祭祖公,莫忘先人。祭祖後,才能開始圍爐吃團圓飯。
【初一“拜佛”求好運】按照閩南老習慣,新年的鐘聲敲響,搶上頭籌敬天公、拜菩薩的,一天好運多多。所以,這晚閩南的寺廟非常熱鬧,十二點不到,廟門外已經人山人海,等候開山門。而大年初一,閩南人多穿新衣、祭祖,併到廟裡燒香,祈求一年好運。
【初四“迎神”祈保佑】大年初四,諸神回到人間,這一天家家戶戶要準備豐富的祭品,祈求神明保佑。
【初九“天公”不能忘】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誕辰,即“天公生”,這一天是閩南人家十分注重的祭拜日子。自午夜零時起一直到當天凌晨四時,可以聽到不停地鞭炮聲。拜天公一般選擇在初八晚上,家家戶戶會在這天晚上舉行盛大的祭拜儀式,以乞求在新的一年裡福運高照,家人平安,事業昌隆。同時還會焚燒一些紙錢還有一種叫“補運單”的紅紙,上書一家老小的生辰八字。
【上元佳節觀花燈】正月十五日,閩南人都要向天宮祈福。一早即把五牲、果子、酒菜、紙錢等供在桌上,向天宮神燒香祭拜,並且占卜卦,預測一年的福禍兇咎,祭酒之後燒金紙,完成祭儀、撤供等儀式。另外作為閩南過年的“壓軸戲”則以“上元”為尾聲。本地有句土話為:吃下上元丸,親像安心丸。意思是隻有過了上元節,人們過年的心境才能安定下來,重新開始一年的勞作。
祭拜用品——五果(柑、橘、蘋果、香蕉、甘蔗等水果),六齋(金針、木耳、香菇、菜心、菀豆、綠豆等),三牲(豬、牛、羊)或以雞代替其中一種,甜料(生仁、米棗、糕仔等),紅龜粿(像龜形,外染紅色,打龜甲印,以象徵人之長壽)等。當然少不了“金紙”“銀紙”“金元寶”等。
閩南寺廟、祠堂等建築上,常可看到這種用色澤豔麗的碎瓷片拼就而成的各種圖案和造型,花枝招展,活靈活現,這種工藝叫“剪粘”。
燕尾脊也是閩南建築的一大特色。正脊兩端線腳向外延伸並分叉,即燕尾脊。
廈門屬於閩南地區,有許多不同的風土人情和民風習俗。在車上,導遊就作了一些介紹。據說,這裡的春節拜年的日子是很有講究的,一般是大年初一、初二拜年,初三不拜年。是祭祀過世親人的時候。初四又開始拜年,一般到了初九,作個節日了結,就算是宣告年過去了,一切恢復正常。那裡迎親是在晚上十二點去悄悄迎親,也是圖個吉祥。就是等時間晚了,別碰上別的迎親聯隊伍,把喜與福搶跑了。惠安女結婚後,在沒有生小孩前是不能去婆家居住的,每年在約定的時間和丈夫相會,如果不能懷孕就得再等下年。三年後再不生孩子,就可抱養一個孩子,方可隨丈夫到婆家生活。
據說,惠安女是集中居住在惠安縣崇武一帶的漢族婦女。這一帶的男子多出外謀生或出海打魚,惠安女成了建設家鄉的主力軍。她們開公路、修水利、種田地、補漁網、敬公婆、教子女,裡裡外外一把手,真可謂全能媳婦。惠安女因美麗、勤勞、賢惠和一身奇特服飾而著名,不僅成了崇武古城的一道獨特民俗景觀,更為崇武古城增添了難以言表的魅力,吸引了眾多慕名而來的遊客、攝影、美術愛好者和文人墨客。以惠安女為題材的一些短詩、小說等作品廣為流傳。惠安女在國人的心目中幾乎成了 勤勞 的代名詞。
而讓人感興趣的是關於惠安女的一些穿戴習俗。特別是她們穿著的具有古老傳統的服飾在全國獨具一格,具有很強的色彩感染力,被視為 中國服飾精華的一部分 。解放初留傳至今的一首打油詩形象地勾畫出了惠安女傳統服裝的特徵: 封建頭,民主肚,節約衫,浪費褲。 所謂 封建頭 是指惠安女的頭部被斗笠和頭巾包裹得僅露出一張臉。據說,如果女子的耳朵、頸項被哪個男子看見了,就得嫁給那個男人;所謂 民主肚 是指女子的腰、腹部暴露無遺,名曰 招財 ,有的用個菱形裝飾遮擋上肚臍,又稱是 守財 ;所謂 節約衫 是指女子的上衣短得連肚臍也遮不住,衣袖也是很短,使腰間五彩塑膠絲褲帶、銀褲鏈顯耀示人,又可避免勞動時弄髒衣沿衣袖;所謂 浪費褲 是指大筒褲的褲腳寬達0.4米,確實是浪費了布料。
惠安女頭戴的斗笠塗上黃漆,具有防日曬雨淋作用。花頭巾為四方形,一般是白底上綴綠或藍色小花,或是綠或藍底上綴小白花,折成三角包系在頭上,方巾的結還可以紮在鼻子底下,這樣只露出眼睛和鼻子了,然後戴上斗笠,把頭部防護得嚴嚴實實的,冬天防風沙,夏日擋驕陽,使人們很難看清她們的真面目。人們悄悄地獵奇、欣賞都可以,但是,千萬不能老在人家的身上注目。不過,現在尚能找到典型惠安女裝扮的地方已經不多了,偶見這種裝束的惠安女也多為鄉村中年長者,年輕人中早已是牛仔服的天下。如果你見到照片上靚麗的妙齡女子,極有可能是在鏡頭前弄影,那九成是個模特兒,35歲以下的惠安女幾乎不穿傳統服飾。有人甚至大膽預測,惠安女的服飾再過十年,或許將難得一見了。
我想,關於惠安女的話題,也就是聽聽而已了,在廈門城怎麼可能見到惠安女呢?沒想到,在遊覽鼓浪嶼時,來到了一個民俗文化館,那裡服務的人員多為惠安女打扮。儘管知道是特意佈置的場景,但這與真正生活中的惠安女形象也沒有什麼區別。她們就是惠安女, 封建頭,民主肚,節約衫,浪費褲 在她們上得到了形象化展現。她們心靈手巧,做著民俗特色的手工製品,很是秀麗。尤其是一位小姑娘現場雕刻石板畫藝術品,一雙柔軟纖細的小手,託著沉重的鋼釺,利用鋼釺的沉重的慣性力和那堅硬的釺尖,加上手上的巧勁,在石板上碰擊出點點痕跡,組合成美麗的圖案,生動活潑、活靈活現、栩栩如生,不愧是地方特色的藝術佳品。我既買到了藝術品,又欣賞了惠安女,也領略了她們的才華,令人心滿意足,鼓浪嶼,真的是沒有白來!
春節,俗稱過年。除一般年俗外,廟會則為舊時北京過年的主要習俗。除了人們所熟悉的“廠甸”之外,“五顯財神廟”(初二至十六)、“東嶽廟”(初一至十五)、“白雲觀”(初一至十九)都是有名的廟會,最富有北京過年的特色。
“五顯財神廟”的正式活動從正月初二算起。初二一大清早,往財神廟進香者,除鉅富顯貴外, ...
冬天的瀘沽湖非常美麗,儘管在這個時候湖畔已非常寒冷了,但是如果你在冬月初一前後進入瀘沽湖,走在村村寨寨裡,你就會感到一種溫暖。不僅由於摩梭人好的熱情讓人有一種特別的親切,給人一種暖意,還因為這個時候那裡房頂上樓上都堆滿了包穀,到處是黃橙橙的,給人印象最深的是,這村那寨都響起了宰殺年豬的聲音,走進村子 ...
回孃家啦
今兒是正月初二,按老北京人過年的習俗,正月初二是祭財神的日子。年禧歌謠中還有“正月初二,回孃家”一說。為什麼有的地方請的財神是比干丞相?有的地方是趙公明元帥?還有的地方是關聖帝君?大年初二當天早晨的家宴為什麼要吃餛飩?正月初二回孃家時,有哪些老例兒?
關於正月初二祭財神的情形,《中華全國 ...
春節,是中國最重視的一個傳統節日。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形成了許多過春節的習俗。這些習俗伴隨著人們走過一年又一年,其中有很多的習俗消亡了,也有很多習俗保留了下來,加上新誕生的一些習俗,形成了中國最具傳統特色的春節民俗文化。鳳陽民間有兩個有意思的過年習俗,一直傳承下來:“牛吃年夜飯”、“矮女孩打椿”。
在鳳 ...
臺灣的過年習俗
春節,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節日。美麗的寶島臺灣與祖國大陸血肉相連,息息相關。臺灣過年的民間風俗,跟祖國大陸基本相同,但也有其獨特之處。
圍爐 在臺灣,大年夜全家大小,圍坐在放有火鍋的圓桌上一起聚餐,叫做“圍爐”。參加“圍爐”的人,不論大小,桌上的每樣菜都得下筷子。平常滴酒不沾的婦女,也 ...
2014-1-15 9:58:00 中國食品科技網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重慶過年習俗
重慶在中國有山城和霧都的稱號,在那裡過春節,最明顯的標誌就是大街小巷都能看到臘梅花。
報道稱,當地人喜歡春節在家裡擺上淡黃色的臘梅花,其花瓣帶有清香的味道。重慶南山盛產臘梅花,從臘月開始, ...
http://www.tech-food.com 2010-4-23 中國食品科技網
清代文化研究學者說,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非常重視過大年,皇宮的大年習俗充滿了貴族色彩。
瀋陽故宮博物院院長武斌教授披露說,早在清王朝入關前,每年進入臘月,皇宮上下就紛紛忙碌起來。清宮過年放爆竹有講究,自臘 ...